閃電路徑上,被融化的塵埃顆粒,很自然地就聚集在了一起,形成某些玻璃態,熔融狀態下的顆粒。


    聚集在一起的顆粒,空氣的浮力就再也難以托住,它們就像雨點一樣,從天上飛快落了下去。


    並且在降落的過程中,迅速冷卻,成了一顆顆,色彩斑斕的固體顆粒。


    現在的火星大氣,依舊是以二氧化碳為主,占據了百分之四十的份額,氮氣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第二的位置,百分之三十多,接近百分之四十的樣子。


    剩下的成分中,氫氣氧氣排在以上的兩者之後,也在百分之十幾,還有惰性氣體,數量也並不稀缺,占據了百分之一左右。


    反而是火山噴發,出現的那些二氧化硫,硫化氫之類的氣體,因為火星上連綿大雨的緣故,都溶解在水裏。


    這也導致了火星上的雨水,都帶有淡酸性,是名副其實的酸雨。


    酸雨雖然具有很大的腐蝕性,不過火星上畢竟沒有人造建築,而原本藍星時期,發射到這裏的探測器,早就因為連續不斷的撞擊,被徹底湮滅在厚重的地殼下麵。


    因為這件事,藍星上的國家,還曾經給楊青提出了嚴重的抗議,隻不過到這個時候,楊青對於藍星,已經沒有多少要求了。


    反而是藍星上的國家,對於月宮基地的需求增長了起來。


    隨著月宮基地對於生物醫學的進一步完善,不僅能夠治愈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疾病,基因研究,也開始大幅度領先於藍星。


    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對於人體的修複。


    當初英國科學家的成果,終於在月宮基地無數科技人員的努力下,得以實現。


    在納米機器人的協助下,通過山中因子,一定濃度下,低功率短時間的多次照射,就能讓一個年紀達到了七十歲的人,身體細胞迴到三十歲時候的狀態。


    盡管這樣的照射,肯定會有一些後遺症,比如經過這樣修複的人,患上癌症的幾率,要比普通人高上百分之一。


    百分之一看似不多,然而結合藍星的百億人口,那麽數量將是千萬以上。


    不過別忘了,有了納米機器人的存在,癌症已經不再是一種絕症了,甚至在早期,比治療一場感冒還要容易,對於身體的傷害,也降到忽略不計的程度。


    幾乎沒有多少的損害,卻能讓一個七八十歲,已經衰老的老人,重新迴到二三十歲,身體發育成熟的時候,不啻於返老還童,重新活了一遍。


    所以身體修複技術,哪怕依舊極為昂貴,卻已經在藍星上,漸漸普及起來。


    偏偏這種技術,現在就隻掌握在月宮基地手裏。


    所以那些國家的抗議,幾乎沒有下文,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在塵埃雲裏,能見度幾乎為零,所以飛船下降的速度並不快。


    而那些在高空的劇烈氣流運動中,塵埃雲中細小的顆粒,對於防護罩的損耗也很大,根本不能開起更高的速度。


    於是飛行器就隻有一百公裏左右的速度,朝著下麵,火星的表麵落去。


    同時也被遠比藍星上還要強烈的西風吹著,朝著東方飛去。


    反正火星表麵不會錯,那麽就直接朝下好了。


    不過有著防護罩的保護,飛行器倒是非常的穩定,與坐在地麵上沒有多大的區別。


    就那麽慢悠悠,像是一片落葉一樣,朝著下麵落了下去。


    而在火星浩渺的大氣層中,小小的飛行器其實連落葉都比不上,更像一隻小小的蚊蠅,


    火星的塵埃雲終究是厚度有限,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他們就成功穿越了厚重的雲層,來到雲層下麵的天空。


    瓢潑的暴雨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透過舷窗看過去,到處都是濃密的雨霧,還有火山爆發時候產生的霧氣,可見度絕對不會超過五米。


    當然因為下雨的緣故,讓雲層的下麵,所有的塵埃都被一掃而空,就連那些堪稱毒氣的有害氣體,也在第一時間被水吸收,讓一千米以下,火星的天空變得無比潔淨。


    在這種環境下,想要依靠肉眼導航,尋找到合適的位置,自然是胡扯,就算是楊青的神識也不行。


    哪怕到了元嬰期,他的神識也隻能覆蓋一百多公裏的距離,更別說龐大的星球了。


    不過在火星的外麵,還有數量眾多的節點,以及一艘同樣龐大的宇宙飛船。


    空間波通訊的強大能力,足以穿透遠遠稱不上致密的塵埃層。


    而中微子探測器,也可以吧包括地心在內的火星情況,探測得清清楚楚。


    當然經過了這麽多年的發展,常年在很多時候,都在不能依靠可見光的宇宙中活動,自然在飛船上,也有了更多的探測設備。


    很快,飛行器的探測方式,就由可見光,轉化成了電磁波和紅外線,還有引力的綜合方式。


    電磁波其實就是雷達,這個在藍星上得到廣泛應用的辦法。


    雖然雷達在楊青的專門針對下,沒有辦法探測到宇宙飛船,不過這卻不能說它在宇宙時代失去了作用。


    電磁波有著高達光速的傳播能力,雖然超過一段距離以後,就會因為散射,被宇宙背景輻射所掩蓋。


    然而把它們用來探測小行星,以及各大行星的表麵,依然是簡單而廉價的辦法。


    在各種方式一起動手的前提下,通過計算核心的綜合處理,瓢潑而下的雨滴被抹去,一副完整的火星表麵地圖,就出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雖然絕大多數的小行星,都是岩石材質,不過它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核心,這也是它們能夠在宇宙中留存幾十億年的原因。


    在劇烈的撞擊中,岩石或者冰質的外殼,第一時間就被粉碎,然而很多的核心卻留存了下來。


    留存的核心絕大多數都跟藍星的核心相似,算是鐵鎳材質,不過還有很多,屬於元素周期表靠後的位置,都是放射性元素。


    於是楊青他們就可以看到,整個火星上,星星點點,到處都是放射性元素的光芒,從一個個饅頭一樣的小山裏發射出來。


    想來早期的藍星差不多也是這個樣子,不過漫長的歲月,讓這些半衰期長達百萬年的放射性元素,也終於蛻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緣若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緣若水並收藏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