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雖然它的質量增加了,起飛時候消耗的能量也跟著增加,在太空中的加速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對飛船的姿態穩定性,也有了極大的改進,至少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在宇宙中發生難以控製的自旋。


    短小而強悍,這樣的牽引飛船完全可以這樣形容,除了兩個反應堆,還有備用零件之外,預留的空間並不大,船員更是壓縮到十個機器人,其中有八個,可以承載人類意識降臨。


    牽引飛船並沒有自己的名字,不過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編號,從1號開始,可能會持續到一萬號。


    四年前,就在楊青的眼前,一號二號兩艘飛船,從月球的空港基地出發,朝著小行星帶飛去。


    雖然經過優化的飛船,最大速度能達到五十分之一光速,但是這兩艘飛船的速度,就隻有千分之一光速。


    而且要達到這樣的速度,還要十天左右的加速才行。


    這還是因為飛船的結構足夠結實,駕駛員都是機器人,基本不受高達50個g以上的加速度的影響。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3.29億到4.787億公裏,距離藍星一點七億公裏,因為它是一個圍繞著太陽,形成的近乎均勻分布在黃道麵的環狀,其實隻要從藍星出發,朝著遠離太陽的方向飛行,就可以到達。


    千分之一的光速,也有三千公裏每秒,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在最高速度下,它隻需要六天的時間,就能進入到小行星帶的範圍。


    然而事實上,它需要進過十天的加速,也要經過近十天的減速,才會把自己的速度,降低到一百公裏每秒的程度。


    剩下的時間消耗,主要還在尋找合適的小行星,並且需要抓住它,拖曳著,把它逐漸減速,直到進入火星軌道。


    小行星帶已經發現的小行星被標記的一共有顆,看似數量巨大,然而在一個寬1.5億公裏的環形中,這個數量其實少得可憐,數萬公裏的範圍內,都很難找到一顆小行星,就連隕石都不多見。


    實際上進入月球這幾年,小嬡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觀測。


    月球的夜晚,沒有太陽的漫反射光汙染,時間也長達半個月,是一個極佳的觀測時段,近乎真空狀態下的月球,沒有了大氣層的幹擾,實際上與在太空中的觀測相差無幾。


    並且因為這裏依托著整個星球,基本上沒有機械設備運轉,帶來的震動之類幹擾。


    因為它是在陸地上,不再受到發射飛船體積的限製,所以鏡頭就能做的很大。


    哪怕依然是組合式的鏡頭,但是有了小嬡的操控,誤差幾乎沒有,所以在月球的正麵和背麵的高山上,她分別建立了兩個遠比米國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孔徑更大,功能更多的望遠鏡。


    望遠鏡建成,第一步先觀察的就是我們的太陽係,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小行星帶裏麵,小嬡觀測到的,超過一公裏直徑的小行星數量,已經超過了二十萬顆。


    這些小行星的軌道,運轉速度,甚至受到的大行星擾動影響,都已經被全盤計算了出來。


    其實就在小嬡的計算核心內部,一個標準的太陽係模型,正在實時運轉著,這裏麵就包括了八大行星,和他們的衛星。


    小行星帶,矮行星,柯伊伯帶的那些永遠在黑暗中的星體,凡是被發現的,也都實時運轉著。


    因為有著太空望遠鏡的觀測,這個太陽係模型的運轉方式,跟外麵不能說一模一樣,隻能說幾乎沒有區別。


    其實牽引飛船起飛之前,它們的目標,以及航線,早就已經被標注的清清楚楚,什麽時候加速,什麽時候減速,在什麽位置需要什麽樣的速度,也都清清楚楚。


    其實牽引飛船所做的,就是飛到合適的位置,把網撒出來,包裹住一顆小行星,然後把牽引繩跟飛船後麵的牽引器連接起來。


    整艘飛船,大概最昂貴的就是後麵的牽引器了,因為它完全是由靈化金屬構建,比起飛船的外殼還要堅硬幾倍,抗拉性能和韌性,也比藍星最強大的金屬不知強上多少。


    也隻有這樣的牽引器,才能拽得動質量幾十億噸的小行星。


    雖然小行星因為成分各異,不過就算是純金構成的,也不會超過二百億噸。


    況且絕大多數的小行星,除了內核,一般都是由岩石之類的礦物質組成的,還少不了大量的冰。


    因為宇宙最初形成的物質就是氫原子,而氫氧結合形成的水,也更穩固。


    雖然碳氫結合生成的甲烷也很穩定,但是它的冰點太低了,也太容易揮發。


    在內太陽係,陽光的威力還很強大,所以除非是小行星深處,不然很少有甲烷的凝固態存在。


    就跟前麵說的一樣,飛船的每一刻的狀態,都已經被預定好了,從這裏到小行星帶,也不過幾十天的時間,就算加上尋找小行星的時間,也不會超過一個月。


    但是它們這一去,卻花了整整的四年。


    主要還是為了改變這顆編號的小行星的軌道。


    其實就算是兩艘飛船,提供給的牽引力相對於它的龐大動能,也近乎微不足道。


    要想憑借推力,把它拿下,恐怕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畢竟小行星帶天體的飛行線速度,在火星的24.3千米每秒,到三十千米每秒之間。


    不過在小行星帶的外側,有著一顆巨大的木星。


    木星作為太陽係第二大天體,對於整個星係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而小行星帶和木星之間,在天文尺度上,幾乎挨在了一起,因為巨大的質量差距,小行星帶天體的運行軌道,經常會發生擾動。


    那些突破三十公裏每秒的小行星,就是受到這種擾動的影響產生的。


    不過木星可以加速,自然也可以減速,每次當它們拉扯的小行星,和木星相鄰的時候,就到了減速的時候。


    其實利用木星減速,才是讓減速的主要方式。


    經過四個藍星年,終於減速到了火星軌道,速度甚至比火星還慢。


    並且將在兩個月以後,跟火星的軌道相交,那個時候就是它投入火星懷抱的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緣若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緣若水並收藏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