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書房。

    "梁芳,朕這個皇帝是不是很窩囊?"朱見深從燈影中轉過臉,沮喪的問。

    "皇上英明神武。。。。。。"旁邊的梁芳被唬的直愣。

    "朕連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

    "皇上還在為廢後之事煩惱?"

    "你也看到了,那些重臣都要阻止朕廢後。"

    "皇上大婚還不滿一月,就要廢後確實不妥。。。。。。"

    "那個女人敢傷了貞兒!"

    "皇後娘娘掌管後宮,打了萬娘娘也算不上多大的過錯。。。。。。"

    "朕一定要廢了她,不然哪有臉去見貞兒。"

    "皇上真要廢後,奴才到有個法子。"

    ……………………………………………………………………………………

    身上一道道血肉模糊的杖痕鑽心的疼,朱見深每天都厚厚的給貞兒塗上幾層藥膏,直把那些昂貴的要命的靈藥當成了糊牆的爛泥來使,卻也絲毫沒有減輕她的痛苦,連續多日她都全身發燙,完全陷入了昏睡之中。

    就這麽,病床上昏昏沉沉的貞兒錯過了一場廢後的好戲。

    這場好戲的主角是一個太監,名叫牛玉。說起這個牛玉,卻是大大的有來頭。他乃是先皇朱祁鎮的心腹太監,朱祁鎮對他的信任隻怕比親兒子朱見深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據稱,先皇駕崩前,一共隻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親兒子朱見深,另一個就是這位牛玉。

    話說當年還是太子的朱見深的選妃事宜,先皇就是交給牛玉一手操辦的。當年由英宗朱祁鎮選定而育於別宮的女子有三名,即吳氏、王氏和柏氏。三名女子一般的千嬌百媚,一般的出身名門,真可謂是旗鼓相當。最終朱祁鎮臨終前授意,圈定了吳氏。憑借先皇的遺旨,在兩宮皇太後的支持下,吳氏才坐上了後位。

    可突然有人跳出來揭發這個牛玉收受賄賂,營私舞弊。據稱,當初先皇中意的太子妃其實是王氏,吳氏之父花錢買通了太監吳熹,賄賂牛玉,故而在兩宮太後複選之時,牛玉假傳聖旨,因此吳氏才得以正位中宮。

    牛玉倒也痛快,對自己受賄舞弊的罪行完全供認不諱。

    拿了牛玉的供狀,朱見深理直氣壯的要廢後,兩宮皇太後啞口無言,滿朝大臣也無計可施。誰敢大不敬違背先皇?由此,朱見深順理成章,一道聖旨曰:“先帝為朕簡求賢淑,已定王氏,育於別宮待期。太監牛玉輒以選退吳氏於太後前複選。冊立禮成之後,朕見舉動輕佻,禮度率略,德不稱位,因察其實,始知非預立者。用是不得已,請命太後,廢吳氏別宮。”

    不但吳氏被廢,連她的父親也被免官充軍,而“舞弊”的牛玉,則被發配到孝陵去種菜。初時,還有那不開眼的迂腐官員紛紛上疏,稱牛玉乃是欺君的大罪,僅僅罰他做個菜農,力度不夠。結果,朱見深將上疏的官員統統貶到邊遠的州去。

    至此,一場熱熱鬧鬧的廢後大戲才落下了帷幕,卻是可憐了牽涉進去那麽多無關的人。

    當昏昏沉沉的貞兒好不容易睜開眼睛,看見的是雙眼通紅,胡子拉碴的朱見深,他溫柔的抱著她,低沉的說:“再也沒有人能傷害你……”

    貞兒將臉埋在他的懷裏,掩住了那瞬間湧出的淚水。

    對於吳氏,貞兒倒並未有太深的恨意,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她還隻不過是個孩子而已,十五六歲的年紀,放在現代,還隻是個中學生。現今被廢,花樣的年華,恐怕隻能在冷宮中度過一生。

    貞兒心中湧起深深的憐憫和悲哀,既為吳氏,亦為自己。自己又何嚐不是將一生都圈在了這深宮之中呢?自己又何嚐不是充當了一個陰謀算計的角色呢?今後還能有平靜的生活嗎?就隻能麵對這些無窮無盡的陷害和爭鬥嗎?吳氏是這場戰爭的犧牲品,下一個又會輪到誰了呢?害人她是不會亦不願的,可就像汪直說的,不害人,就能置身事外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莫道帝王無情之不離不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月莞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月莞爾並收藏莫道帝王無情之不離不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