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說,鹿隱國國君戚震霆駕崩之事,與陳默脫不了幹係。


    太子已死,五皇子被囚,七皇子年幼,唯一能堪當大任的三皇子戚霄,卻遠在南疆。


    鹿隱國都城的水,任憑陳默如何翻攪,都無人能阻止。


    朝中雖有一批老狐狸,但陳默打著推七皇子上位的大旗,誰又能看得透他真正的目的?


    葉傾雨在陳默夢中,看到那個年幼的七皇子像個布偶娃娃般,被各方勢力拉扯擺弄,十分可憐。


    生在帝王家,本就是一件殘忍的事。


    在三皇子戚霄被擒後,鹿隱國中很快傳出一件令人震驚的消息。


    原來三皇子早與白夙國勾結,欲前後夾擊,吞並稚水國,而這自然遭到了高陽國的反對。


    畢竟唇亡齒寒,稚水國若是被瓜分了,那與之毗鄰的高陽國呢?


    能有好下場?


    高陽國很快便往向陽城,以及與白夙國交界的小市城增兵。


    而稚水國聽聞了這個消息,群情激憤,聲討鹿隱國和白夙國的唿聲與日俱增。


    大戰一觸即發。


    這些當然都是蘇宸轍的計謀,可除了遠在清河鎮的葉傾雨,七國之中又有幾個人知曉?


    鹿隱國三皇子戚霄一時成為眾矢之的,被割了舌頭的戚霄有口難辯,望著從地牢頂上透下來的方寸天光,心如死灰。


    他知道,鹿隱國要完了。


    因七皇子年幼,不能主理國事,這攝政的重擔便落在了李丞相的肩上。


    李丞相原是太子一黨,底下黨羽眾多,盤根錯節,在太子墜崖後,為先帝戚震霆所不容,曾暗中聯係遠在南疆的戚霄。


    這李丞相也是倒黴,他挑中的繼位者接連出事,最後反而是七皇子撿了漏。


    李丞相如今被陳默等人架上高位,內心惶惶,多年在權利中心摸爬滾打的他隱隱覺得,這事兒不對勁。


    鹿隱國地處晟州大陸東北角,在人靈結界即將崩塌之際,若是高陽國和稚水國同時攻擊,這邊陲小國便毫無生機。


    而戚震霆在位時,對攻伐之事並無興趣,國內除了大將軍陳默,和被關押在地牢砍斷手足的戚霄,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鹿隱國內向往和平的百姓,整日在惶恐不安中度日。


    所有人都焦急不安,唯有陳默在等待時機。


    很快,鹿隱國宣布歸順高陽國。


    而後不久,稚水國、白夙國皆自願成為高陽國的附屬地。


    如果可以,沒有誰願意被吞並。


    可這……不是沒有辦法麽。


    在鹿隱國投靠高陽國之後,稚水國西北邊關便十分危險了,尤其是北邊本就被鹿隱國三皇子戚霄連奪幾座城池,打得稚水國無力反擊。


    外加殺害太子的裴洛領著一支怪異的隊伍,不時在稚水國內生事,叫人十分頭疼。


    偏偏不管朝廷派出多少軍隊抑或武功高強的高手,都不能耐裴洛如何。


    頭頂綠帽的稚水國皇帝氣得心肝兒疼。


    而真正讓稚水國放棄掙紮的,乃是來自白夙國最致命的一擊。


    白夙國七皇子在門客烏澤的相助下,眼看就要登上高位,不想最後卻被烏澤擺了一道,成為人人喊打的喪家犬。


    烏澤將記滿七皇子罪行的賬本交給二皇子後,並沒有投於其門下。


    二皇子雖性子軟弱,卻也知道一臣不事二君,烏澤能背叛七皇子,自然也能背叛二皇子。


    既然都心知肚明,烏澤也沒必要在二皇子這裏浪費時間。


    二皇子曾為了壓製七皇子,不惜與稚水國合作,欲借稚水國之勢,擊垮七皇子的勢力。


    這是一條引狼入室的路子,十分愚蠢,足見二皇子並無治國之才。


    烏澤隻是簡單給二皇子分析了下當前七國的局勢,二皇子已是嚇得直冒虛汗。


    稚水國北有狼,西有虎,白夙國何嚐不是?


    要想在這亂局中站住腳,要麽趁稚水國內憂外患之際,搗它南部防守,為白夙國北邊戰事奪得先機。


    要麽就是歸於高陽國,不傷一兵一卒,唯一的缺點就是,皇位之事,二皇子就別再妄想了。


    縱然白夙國的二皇子是個沒用的,也不可能甘心將白夙國拱手讓給高陽國。


    這不,朝堂上下一商議,最後皆認為突襲稚水國,不失為一個好法子。


    高陽國雖在白夙國西邊虎視眈眈,但其要盯著六國的動向,兵力分散,隻要白夙國堅壁清野,西邊定不會失守。


    而白夙國西南邊的平沙國正自顧不暇,斷不可能發兵攻打白夙國。


    此時不給稚水國一點顏色瞧瞧,更待何時?


    就在白夙國剛剛挑起戰爭,稚水國反手一個騷操作,緊隨鹿隱國的腳步,認高陽國為老大哥。


    稚水國哪裏承受得住三方圍困,與其被瓜分,民不聊生,不如趁早找個靠山。


    這一下子,白夙國可就傻眼了。


    二皇子連夜派人去尋早已逃之夭夭的烏澤,最後隻在其府邸的書桌上發現一封信箋。


    信上寥寥幾字:天下大勢,不是亂,而是合。


    唯有合而為一,人族才有一線生機。


    繼鹿隱國、稚水國、白夙國歸於高陽國後,高陽國一統天下,已是大勢所趨。


    平沙國中,炎王楊煦起兵造反,在長澤城神出鬼沒,丞相施懷穀請高人布陣,才護得皇帝一時安穩。


    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楊煦一日不除,平沙國便一日不得安寧。


    老道士們掐算過,這楊煦已不是曾經的楊煦,而是一具行屍走肉。


    是傀儡。


    要想除掉楊煦,靠人力是萬萬行不通的。


    而就算他們的陣法能守皇城一時太平,可整個平沙國呢?


    那些被炎王軍隊殘害的百姓呢?


    施懷穀虛心請教,老道士這才給指了一條明路。


    要除楊煦,唯有請鶴山牽頭人出山。


    而老道士們從稚水國過來,對稚水國中出現的那支古怪隊伍有所耳聞。


    聽說那支由裴洛統領的隊伍,在稚水國歸順高陽國後不久,接受了朝廷招安。


    施懷穀是聰明人,一聽便明白了。


    稚水國中那支跟陰兵似的隊伍,多半與鶴山牽頭人有關。


    也就是說要想借鶴山牽頭人的勢力,就得問問稚水國的意思。


    稚水國的意思很明顯:要想我們幫你解決家庭矛盾,得先問問咱大哥的意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神夫人是個瘋批美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山有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山有狗並收藏上神夫人是個瘋批美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