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蒙托亞國王的授意後,托德斯王國掌璽大臣便在王宮內按照米勒的請求秘密將其召見入宮。
和他們推測的一樣,米勒的確是向他們索要軍事通行權,並要求托德斯人隱瞞這件事,不要向外泄露出去,對此,他們願意付出讓托德斯人滿意的報酬。
掌璽大臣基爾遵從國王的意誌,先是答應了米勒提出的軍事通行權的請求,但他隨後婉言謝絕了帝國提出的報酬,希望將報酬換成托德斯王國能夠永久得到帝國的庇護。
對於托德斯人提出的交換的條件,米勒早就已經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在他看來,現在帝國的勢力如日中天,愈發強大起來,隻要周邊各國的領導人不是那種弱智,就肯定不會和帝國對著幹。
而像托德斯王國這種緊貼著帝國的弱小國家,他們想要生存下來的唯一辦法就是投靠帝國,成為帝國堅定的支持者,或者得到帝國的庇護,換取帝國不對他們動手。
除此之外,也就沒有第二條路了,在查理重建波爾斯蘭帝國後,他的野心簡直是昭然若揭,沒有人相信查理和他統治下的帝國的擴張的腳步會止步在恢複古老帝國曾經的疆域,周邊的國家自然而然將會是遭到帝國進攻的下一個目標。
相信等托德斯王國得到庇護的消息傳出去後,周邊的其他國家也會派出使者同帝國接觸,不過他們不會一上來就直白的尋求庇護,而是先打聽一下帝國接下來的動向,如果暫時不準備對外擴張,那皆大歡喜,如果帝國還磨刀霍霍準備開戰,那他們就要爭先恐後地尋求合作了,最起碼也要讓自己免於被攻打。
扯了那麽多,米勒還是答應了下來,在他出發之前,外交部長亞森就已經提前和他通好了氣,像是這種條件完全可以答應下來,反正托德斯王國地盤不大,也沒有什麽有價值的自然資源,將其納入庇護之下也剛好避免了浪費兵力在這上麵。
嗯沒錯,帝國高層其實一開始打算,若是托德斯王國不識抬舉獅子大開口,等恩克蘭戰場勝利以後就攜大勝之威順便將這個不長眼的小國給滅了,滅一個是滅,滅兩個也是滅,不嫌多。
托德斯國王如果知道帝國高層一開始的打算的話,一定會驚出一身冷汗,然後直接把提議趁機勒索一頓的那個外交部長踢出去。
得到米勒的同意後,掌璽大臣基爾便和米勒簽訂了一份秘密條約,這份條約的內容便是托德斯王國向波爾斯蘭帝國開放軍事通行權,換取波爾斯蘭帝國的庇護——在托德斯王國陷入戰爭狀態後,波爾斯蘭帝國必須參戰,保衛蒙托亞王室的統治。
這份條約在簽訂之後不會馬上公布,等帝國軍隊借道托德斯王國南下背刺恩克蘭第一軍後,兩國才會公布這份條約的內容,另外,在帝國軍隊發起進攻之前,托德斯王國必須確保條約內容不會被泄露,如若條約被泄露出來,將即刻失效,並遭到帝國的嚴厲報複。
在簽訂條約後,基爾和米勒麵帶微笑地相互握手,基爾還邀請米勒留下來共進晚餐,卻被後者婉言謝絕,米勒沒空和托德斯人鬼混,他要趕著迴到下塌處,將這個消息匯報給國內,讓帝國軍隊做好進攻準備。
……
由於中情局在這個小國內部沒有派遣間諜特工構築情報網,因此米勒隻能讓隨從乘坐快馬返迴國內,跑了一天一夜後,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馬,隨從終於將這個消息送到了留在邊境等待他們的人員,後者第一時間送迴了安克頓。
之後,帝國機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先前從北方調動南下的第四軍的三個師得到命令後,改道前往與托德斯王國的邊境,在那裏,他們換上了托德斯王國提前準備好的軍服,變裝為托德斯軍隊大搖大擺地進入該國,朝南方疾馳而去。
這也是兩國簽訂的條約中的一條,主要是為了防備恩克蘭人留在托德斯王國可能的眼線,以及當地人傳播的流言——在這個時代,可不要小看流言的傳播速度,很有可能軍隊還沒趕到與恩克蘭共和國的邊境,關於他們的流言就先一步進入了恩克蘭人的耳中。
這也是以防萬一罷了。
在第四軍的三個師被送往托德斯王國的同時,恩克蘭戰場上的兩位軍長也得知了這一喜訊,這讓維克多兩人鬆了口氣,並沒有因為自己先前製定的備用計劃沒有派上用場而感到泄氣,相反,他們還感到一陣喜悅。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還是借道突襲這個計劃最讓他們滿意,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而他們製定的其他計劃,單單拿其中的夜襲這一條來說,夜襲的不穩定性還是太大了,若是在進攻前被發現,派出去的部隊不僅無功而返,還有可能會損失慘重,就算取得了勝利,以敵人的兵力密度來看,他們也很快就會被趕迴去。
反觀借道突襲這個計劃……恩克蘭人在其後方的防禦十分空虛,隻要突襲部隊能夠一擊得手,將敵人在後方的部隊擊潰,恩克蘭人短期內是無法迴防後方的,第四軍的三個師有足夠的時間能夠在敵軍後方活動。
如果能夠趁這時摧毀敵軍指揮部,將第一軍的指揮官殺死或活捉,第一軍也很快就會重蹈第二軍的覆轍,屆時哪怕有第三軍的支援,也隻能暫緩潰敗的時間。
……
恩克蘭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將麵對的是什麽。
在第一軍麵對托德斯王國的防線上,隻部署了一個師的兵力,議會根據托德斯王國一直以來的中立政策,認為該國是不可能參戰的,因此也隻讓第一軍在這裏留下一個師的兵力進行防禦外加監視。
該師配備了大量的線膛槍,在麵對還裝備滑膛槍的托德斯軍隊時無疑占據了武器上的優勢,也正因為這樣,上頭才會放心的隻部署了一個師的兵力。
卡米拉·芬利是來自恩克蘭斯鄉間的農家子弟,他和大多數士兵一樣,被煽動著加入了軍隊,而後被分配到了從貝溫省逃出來的第一軍,補入了第一軍的第七師。
在第七師被分配到這裏後,他一開始還和戰友們一起抱怨沒能和敵人交戰,保家衛國,可隨著第二軍的潰敗,他們不由得慶幸起自己的好運。
可現在,他們的好運要走到盡頭了。
和他們推測的一樣,米勒的確是向他們索要軍事通行權,並要求托德斯人隱瞞這件事,不要向外泄露出去,對此,他們願意付出讓托德斯人滿意的報酬。
掌璽大臣基爾遵從國王的意誌,先是答應了米勒提出的軍事通行權的請求,但他隨後婉言謝絕了帝國提出的報酬,希望將報酬換成托德斯王國能夠永久得到帝國的庇護。
對於托德斯人提出的交換的條件,米勒早就已經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在他看來,現在帝國的勢力如日中天,愈發強大起來,隻要周邊各國的領導人不是那種弱智,就肯定不會和帝國對著幹。
而像托德斯王國這種緊貼著帝國的弱小國家,他們想要生存下來的唯一辦法就是投靠帝國,成為帝國堅定的支持者,或者得到帝國的庇護,換取帝國不對他們動手。
除此之外,也就沒有第二條路了,在查理重建波爾斯蘭帝國後,他的野心簡直是昭然若揭,沒有人相信查理和他統治下的帝國的擴張的腳步會止步在恢複古老帝國曾經的疆域,周邊的國家自然而然將會是遭到帝國進攻的下一個目標。
相信等托德斯王國得到庇護的消息傳出去後,周邊的其他國家也會派出使者同帝國接觸,不過他們不會一上來就直白的尋求庇護,而是先打聽一下帝國接下來的動向,如果暫時不準備對外擴張,那皆大歡喜,如果帝國還磨刀霍霍準備開戰,那他們就要爭先恐後地尋求合作了,最起碼也要讓自己免於被攻打。
扯了那麽多,米勒還是答應了下來,在他出發之前,外交部長亞森就已經提前和他通好了氣,像是這種條件完全可以答應下來,反正托德斯王國地盤不大,也沒有什麽有價值的自然資源,將其納入庇護之下也剛好避免了浪費兵力在這上麵。
嗯沒錯,帝國高層其實一開始打算,若是托德斯王國不識抬舉獅子大開口,等恩克蘭戰場勝利以後就攜大勝之威順便將這個不長眼的小國給滅了,滅一個是滅,滅兩個也是滅,不嫌多。
托德斯國王如果知道帝國高層一開始的打算的話,一定會驚出一身冷汗,然後直接把提議趁機勒索一頓的那個外交部長踢出去。
得到米勒的同意後,掌璽大臣基爾便和米勒簽訂了一份秘密條約,這份條約的內容便是托德斯王國向波爾斯蘭帝國開放軍事通行權,換取波爾斯蘭帝國的庇護——在托德斯王國陷入戰爭狀態後,波爾斯蘭帝國必須參戰,保衛蒙托亞王室的統治。
這份條約在簽訂之後不會馬上公布,等帝國軍隊借道托德斯王國南下背刺恩克蘭第一軍後,兩國才會公布這份條約的內容,另外,在帝國軍隊發起進攻之前,托德斯王國必須確保條約內容不會被泄露,如若條約被泄露出來,將即刻失效,並遭到帝國的嚴厲報複。
在簽訂條約後,基爾和米勒麵帶微笑地相互握手,基爾還邀請米勒留下來共進晚餐,卻被後者婉言謝絕,米勒沒空和托德斯人鬼混,他要趕著迴到下塌處,將這個消息匯報給國內,讓帝國軍隊做好進攻準備。
……
由於中情局在這個小國內部沒有派遣間諜特工構築情報網,因此米勒隻能讓隨從乘坐快馬返迴國內,跑了一天一夜後,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馬,隨從終於將這個消息送到了留在邊境等待他們的人員,後者第一時間送迴了安克頓。
之後,帝國機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先前從北方調動南下的第四軍的三個師得到命令後,改道前往與托德斯王國的邊境,在那裏,他們換上了托德斯王國提前準備好的軍服,變裝為托德斯軍隊大搖大擺地進入該國,朝南方疾馳而去。
這也是兩國簽訂的條約中的一條,主要是為了防備恩克蘭人留在托德斯王國可能的眼線,以及當地人傳播的流言——在這個時代,可不要小看流言的傳播速度,很有可能軍隊還沒趕到與恩克蘭共和國的邊境,關於他們的流言就先一步進入了恩克蘭人的耳中。
這也是以防萬一罷了。
在第四軍的三個師被送往托德斯王國的同時,恩克蘭戰場上的兩位軍長也得知了這一喜訊,這讓維克多兩人鬆了口氣,並沒有因為自己先前製定的備用計劃沒有派上用場而感到泄氣,相反,他們還感到一陣喜悅。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還是借道突襲這個計劃最讓他們滿意,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而他們製定的其他計劃,單單拿其中的夜襲這一條來說,夜襲的不穩定性還是太大了,若是在進攻前被發現,派出去的部隊不僅無功而返,還有可能會損失慘重,就算取得了勝利,以敵人的兵力密度來看,他們也很快就會被趕迴去。
反觀借道突襲這個計劃……恩克蘭人在其後方的防禦十分空虛,隻要突襲部隊能夠一擊得手,將敵人在後方的部隊擊潰,恩克蘭人短期內是無法迴防後方的,第四軍的三個師有足夠的時間能夠在敵軍後方活動。
如果能夠趁這時摧毀敵軍指揮部,將第一軍的指揮官殺死或活捉,第一軍也很快就會重蹈第二軍的覆轍,屆時哪怕有第三軍的支援,也隻能暫緩潰敗的時間。
……
恩克蘭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將麵對的是什麽。
在第一軍麵對托德斯王國的防線上,隻部署了一個師的兵力,議會根據托德斯王國一直以來的中立政策,認為該國是不可能參戰的,因此也隻讓第一軍在這裏留下一個師的兵力進行防禦外加監視。
該師配備了大量的線膛槍,在麵對還裝備滑膛槍的托德斯軍隊時無疑占據了武器上的優勢,也正因為這樣,上頭才會放心的隻部署了一個師的兵力。
卡米拉·芬利是來自恩克蘭斯鄉間的農家子弟,他和大多數士兵一樣,被煽動著加入了軍隊,而後被分配到了從貝溫省逃出來的第一軍,補入了第一軍的第七師。
在第七師被分配到這裏後,他一開始還和戰友們一起抱怨沒能和敵人交戰,保家衛國,可隨著第二軍的潰敗,他們不由得慶幸起自己的好運。
可現在,他們的好運要走到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