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牛號的起飛並沒有做什麽隱瞞,所以自然被其他國家給看到了。


    不過,對於蠻牛號的起飛他們並沒有過多的關注,盡管這艘飛船的外形和其他飛船不太一樣。


    但是這幾年兔子和零重力像下餃子一樣一艘一艘的飛船下水,早就讓這些人感到麻木。


    他們最多也就以為是另外一種新型飛船下水而已,這些年來零重力的新型飛船早就不限於‘精衛號’一種。除了‘精衛號’這種科研飛船外,其他型號的飛船也有好幾種。


    再加上蠻牛號的樣子實在不像是什麽戰鬥艦船的樣子,所以蠻牛號的首飛雖然也引起一番報道,但沒過多久熱度就下去了。


    這也正是楊宇他們所希望看到了。


    兔子和零重力一直做事的風格是,先做後說,在楊宇他們看來如果蠻牛號順利從小行星帶迴來。


    小行星的事情想隱瞞都隱瞞不了,到時候再公布也一樣。


    ...


    藍星太空軌道上。


    蠻牛號剛剛順利突破大氣層來到外太空。


    由於蠻牛號是首飛,所以該有的一些檢測工作還是要進行一番。


    要不是這些年來飛船的建造技術早就成熟,再加上蠻牛號各方麵數據和設計沒有任何一點偏差。


    上麵根本不可能讓第一次出航的蠻牛號這麽快就出發,最起碼也會先測試一段時間。


    不過,好在蠻牛號滿爭氣的。


    不僅在地麵檢測數據和設計數據一致,就連起飛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參數都沒有一點脫離預定數據範圍。


    這就代表,蠻牛號是一艘完全達標的飛船,可以確定量產。


    當然,肯定會有人說這樣未免太過草率。


    但目前的檢測手段早已不是以前的那種程度。


    來自係統提供的大數據的分析係統檢測數據的精確度早就遠遠超過人工。


    像是現在的任何飛船、設備、等等,隻要嚴格按照大數據分析係統的檢測方案進行。


    如果沒有數據偏差,那麽真實情況最多不會超過0.0001%的偏差比。


    把大數據取分析係統的強大功能表現的淋漓盡致。


    “核裂變能量輸出穩定~”


    “通訊信號正常~”


    “主引擎工作正常..”


    “輔助引擎工作正常...”


    “重力係統正常...”


    “逃生裝置檢測完成...正常”


    “物資再次確認完畢....”


    ...


    “張軍同誌,蠻牛號出發前常規檢測結束,是否出發!”蠻牛號艦橋內,副領隊方祥嚴肅的說道。


    “方祥,你也不用叫我什麽同誌,接下來我們大家都要要一起在這艘飛船上生活一個多月,你這麽見外我會不好意思的。直接叫我張軍或者老張就行。”軍人出身的張軍的說道。


    “那好,我就不客氣了,我也不喜歡這些客套。用你們軍人的話來講,我們接下來就是戰友了,在這茫茫宇宙中,我們這20個可是要互相依靠的。哈哈”方祥看了周圍的航天員大笑著說道。


    其他航天員自然聽到了,紛紛露出友善的笑容。


    “向地麵匯報,蠻牛號,準備出發。”張軍下令。


    雖然氣氛不錯,張軍雖然也想和大家聊聊,不過反正在路上那麽多時間,到時候有的是時間了解。


    “是!”眾人應聲答道。


    接著負責通訊的船員接通地麵。


    “地麵指揮中心,蠻牛號,一些準備就緒,請求出發。”


    “地麵指揮中心收到,準許出發,祝你們一路順風。”通訊器裏麵傳來楊宇的聲音。


    “蠻牛收到...”


    “滴...”


    “蠻牛號主引擎啟動,轉向引擎啟動,左舵30,上舵70,坐標方位49,目標小行星帶,起航!”


    隨著張軍一聲令下,‘蠻牛號’拖運飛船尾部巨大的八台大型粒子噴射引擎全部啟動,隨後噴射出無數的藍白色粒子光流推動著蠻牛號開始加速。


    這一瞬間產生的巨大推力,飛船上的人都清晰的感受到。


    隨著‘蠻牛號’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快就脫離了藍星軌道,向著預定方位航線。


    過程中一直在持續加速。


    當前引擎功率80%,加速,


    當前速度10萬公裏每小時


    “速度20萬公裏小時...”


    “速度30萬公裏小時...”


    .....


    速度越來越快,飛船上的所有人感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是因為這些引擎功率太強,飛船又太小,推力比太過畸形,強大的動力所產生的壓力才會這麽明顯。


    如果大型的飛船的話,配備的引擎和船體的搭配都會很合理,就算加速到光速在外太空都不會感覺到那麽明顯。


    隨著速度越來越快,終於。


    飛船傳來一陣提示音。


    “速度60萬公裏每小時,已達到預定速度,關閉主引擎,轉向輔助引擎保持靜默。”


    “唿..這壓力雖然比不上從藍星地麵起飛的壓力,但也讓人不好受啊!”一位年輕航天員小夥舒了一口氣之後說道。


    “你小子...匯報數據情況!”航天員剛想說話就被張軍打斷。


    “是!”


    “量子通訊連接正常...”


    “維生係統運轉正常...”


    “引擎自檢正常...”


    “重力環穩定..”


    “核反應堆輸出穩定....”


    ....


    “恩,繼續監測,蠻牛號飛行穩定,大家想必也都累了,老方,你安排一下,按照排班輪流派人在艦橋監測,其他人先去休息。”


    飛船正常,張軍也跟著舒了一口氣,不過由於太空情況多變,雖然有飛船的雷達和係統檢測,但不放心的他還是安排了人輪流在艦橋檢測飛船數據。


    這一次的任務距離實在是太遠了,要知道小行星帶可是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


    而藍星到火星的最短距離,也就是和火星處於太陽係軌道的同一個正向方位的時候,約有5500萬公裏。


    而最遠則有4億公裏,也就是藍星和火星處於太陽係軌道的相反方位正對距離。


    幸好整個小行星帶全麵覆蓋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太陽係一周都有存在,所以從藍星到小型帶的距離也遠比到火星的最遠距離近得多。。


    不過,就算是這樣,從藍星到最近的小行星帶大概也要有1億多公裏。


    算上加速和減速的時間,蠻牛號一個來迴也要二十多天。


    何況,進入小行星帶後,就算是在外圍找到合適的小行星,一切順利的話整個任務行程所用的時間也要一個月出頭。


    而這過程中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盡管飛船的控製係統很全麵,雷達探測係統也很強大。


    但是,有些工作還是無法全部被機器取代的。


    畢竟,飛船的係統又不是人工智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都市開始當機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真的好慌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真的好慌啊並收藏從都市開始當機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