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已到達負一層。”


    隨著提示聲響起,電梯門打開,楊宇等人從中走出。


    距離電梯門口有將近兩百米的地方是一個橫躺著的龐然大物,看起來比重型運載火箭還要大得多。


    要知道‘星辰三號’重型運載火箭已經有108米的高度,最大芯徑也有11米,但也無法和眼前的這個龐然大物相提並論。


    隻見這個龐然大物光是長度就有200米出頭,橫躺著的高度也差不多有二三十米高,最大的寬度看起來大概也有四五十米左右。


    可見這個體型有多麽的恐怖,遠比一般的驅逐艦來的大很多。


    看著眼前龐大的‘精衛號’,楊宇的心情激動的心情平靜不下來。


    雖然,‘精衛號’的技術是係統提供的,但是‘精衛號’的很多設計都是楊宇親自參與設計,總的來說,不管是外形還是其他各方麵性能參數,早就脫離了係統的傳統設計。


    不得不說,係統提供的太空艦艇的可塑性還是很高的,隻要不脫離主要模塊,其他方麵可以改動的地方很多。


    就比如眼前的‘精衛號’,外形上‘精衛號’參考的是‘托勒密2號艦’。


    當然,僅僅隻是參考,外形上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整個‘精衛號’呈現前窄後寬的設計,而且沒有那麽多棱角,完全呈現一種流線型。


    畢竟‘精衛號’升空的時候還是要考慮到一部分空氣阻力的,不像‘托勒密2號艦’那樣,前寬後窄,而且到處都是棱角,在大氣層內受到的空氣阻力太強。


    當然,如果技術夠強,發動機的動力夠強,又或者船體結構和人體防護服再強點。


    那麽就可以直接把‘電磁真空軌道發射’的傳動速度調高點,飛船也能順利飛上太空。


    不過,就目前來說,就算是做得到,成本也會很高,完全沒有必要。


    除此之外,‘精衛號’的中間部分,楊宇還添加了一種脫離係統傳統小型太空艦艇的一種設計。


    那就是,在中間部分加了四個緊扣在飛船中間的艙室,當飛船進入太空之後就會展開,然後通過旋轉產生大約0.3g的重力。


    而係統的傳統小型太空艦艇是沒有這種功能的,據楊宇看到的預覽裏麵,就算是三級技術也沒有解鎖人造重力係統的技術,還是用傳統的旋轉重力。


    所以楊宇估計,那個文明之所以不在艦艇上使用旋轉重力係統,可能是顧忌到旋轉重力的一些弊端。


    比如遇到戰鬥的時候,旋轉重力必須要先停下旋轉,不然快速的轉向可能會讓旋轉重力的軸心蹦斷。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旋轉重力展開的範圍有點大,不利於閃躲,影響機動性。


    不過‘精衛號’的定位目前來說也隻是運輸艦、探索艦、臨時空間站基地等等,所以有了這種小型旋轉重力係統,‘精衛號’的太空生存能力將會更高,完全可以執行更加遙遠的探索計劃。


    ...


    楊宇在觀看‘精衛號’的時候,並沒有停下來,幾人很快來到了‘精衛號’的旁邊。


    “王斌,介紹一下‘精衛號’的具體參數。”


    奇怪的看了一眼楊宇,王斌還以為楊宇認為精衛有什麽改動又或者實際的參數和設計有什麽差異。


    “好的,楊總”


    “‘精衛號’,長217.2米、寬53.7米、高31.4米,淨重3156噸。”


    “因為‘精衛號’的設計方向為科研探索艦,預留的載重空間不是很多,多為實驗和生活種植等空間,所以最大載重僅僅隻有1500噸。”


    “最大地麵起飛推力為8300噸,如果犧牲掉生活空間和其他空間改為運輸艦的話,最大載重就會達到5000噸左右。”


    “動力使用大型核心能量塊能源組,以及太陽能收集係統。”


    “除此之外,雖然‘精衛號’隻是科研探索艦,但是該有的一些自衛武裝係統還是有的。”


    “‘精衛號’武裝有600毫米口徑的小型光束炮x2,300毫米口徑可旋轉軌道炮x8、離子推進小型導彈發射口x6、傳統小型火箭導彈發射口x6、350毫米口徑光束加農炮x4。”


    “除此之外還有高濃度燃燒煙幕魚雷發射口x2、emp裝甲係統、光學迷彩等。”


    “當然,除此之外,因為您的要求,還設計有格納庫,可裝載兩台大型機甲以及配套的一個出擊彈射口。”


    聽完王斌的匯報,楊宇並沒有什麽意外,一切設計都是他來操刀的,沒有人比他更了解。


    什麽參數楊宇會不知道?楊宇不過是想從別人嘴裏聽到,這樣他覺得很有感覺,很爽。


    “很好,辛苦你們了!等‘精衛號’試飛成功後,我再給你們慶功。”


    “不辛苦,這一切都是在楊總的指導下才完成的,要是沒有您的技術支持根本不可能成功。”王斌和旁邊的工作人員連連謙虛道。


    “切,不用拍馬屁,‘精衛號’我會不清楚?“


    “但是沒有你們我一個人也不可能造出來,不用謙虛。”


    楊宇擺擺手說道。


    確實,‘精衛號’的設計是楊宇做的、技術也是楊宇提供的、自動化建造設備的設計也是楊宇。


    但還是有些東西是自動化暫時無法替代的,畢竟程序始終是程序,這又不是完全的人工智能,僅僅隻是半人工智能而已。


    何況,楊宇一直覺得人工智能不可靠,還是要人和智能配合才能最高效、最安全。


    所以,他才一直沒有去涉及全人工智能。


    聽到楊宇說的話,幾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好啦!打開艙門,我們進去看看。”楊宇對王斌道。


    “好的,楊總。”王斌說著叫來一名工作人員,隨後來到‘精衛號’的側門旁邊,打開一個盒子在裏麵輸入密碼和各種驗證之後刷的一聲,艙門打開。


    這個艙門是用於地麵登船的艙門,這樣的艙門一共有3個,隻要在真空環境就打不開。


    除此之外,‘精衛號’上麵還有兩個用於在外太空登船的圓形艙門,主要用於對接空間站或者其他飛船的入口,而且還帶有氣密減壓艙。


    最後,還有一個最大的艙門在飛船尾部,用於物資的搬運,這個艙門一般情況在外太空是打不開的。


    如果非要打開的話,隻能隔斷所有連接其他艙室的門,然後把氣體抽光才能打開。


    而這樣的情況下,其他人要想從這裏出來,隻能經過其中一個帶有氣密減壓艙的門緩衝之後才可以。


    很快,一行人來到了艦橋,艦橋位於‘精衛號’艦體的中間偏後的最上麵部位。


    不過,艦橋並不是像動漫或者電影中那樣直接暴露在外麵,而是被隱藏在內部。


    畢竟,那種設計那樣太過危險,所以被摒棄了。


    當然,為了預防遇到電磁幹擾或者什麽其他情況不能使用外部攝像的情況發生。


    艦橋其實還是可以從船體裏麵伸出來,不過一般情況下還是隱藏在艦體內部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都市開始當機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真的好慌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真的好慌啊並收藏從都市開始當機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