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你說什麽?”兵至仿佛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剛剛還在鼓勵他繼續搞這個研究的張楠,怎麽扭臉就說不能成功呢?那他搞這個研究還有什麽意義呢?


    張楠看出了兵至臉上的疑惑,隨後便解釋道:“我不是說你這個想法不好,你這個用火藥來製造新武器的想法很好,但是想要做一個能夠反複使用的轟天雷是不可能的。”


    “為什麽不可能?”兵至不解。


    “火藥這個東西是一次性的,你用完了,就算是想用一個容器來達到二次使用的效果,那也要重新裝火藥才行,但是轟天雷那麽大威力的武器,你要二次使用,勢必要用到大量的火藥,而且這個東西我當時做出來的初衷就是有去無迴,所以根本就沒有考慮過二次使用的問題。”張楠攤了攤手說道。


    “轟天雷的巨大威力,就注定了它不能二次使用了,想要二次使用,就要減少火藥的用量,火藥的用量減少,威力就會減少,所以你這個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張楠道。


    張楠倒也不是想打擊這個年輕人的積極性,隻是製造出來二次使用的手榴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張大人為何你說可以實現呢?”兵至繼續問道。


    “我說的實現的意思,是依托你這個鋼管和火藥造一個新的,能夠二次使用的武器,但是並不是轟天雷,你地明白?”張楠問道。


    兵至聽後便是點了點頭。


    “清泉,你是說這個東西真的能造成新武器?”墨祖看著自己辦公桌上麵排列整齊,大小不一的鋼管皺著眉頭問道,顯然,墨祖是不相信這個東西能夠有什麽大作為的。


    墨祖雖然不擅長武器的製作,但是他卻知道轟天雷那種東西能夠成為殺人的利器,靠的都是火藥的威力,和他們這群工匠並沒有什麽關係。


    所以張楠說能夠造出來一個靠火藥來造成傷害,並且還能二次使用的武器時,墨祖是有些不相信的。


    “當然可以了,不過在這之前我倒是想問問兵至,你知不知道轟天雷是靠什麽來殺人的。”張楠扭臉對著站在身邊的兵至說道。


    “當然是那裏麵的火藥了。”兵至道。


    “對,沒錯就是火藥,但是你看看你造的這個東西,既然是要靠火藥來殺人,你把火藥都憋在了鋼管裏麵,那還怎麽殺敵?火藥的量填的大了,鋼管是會爆炸,隻是在鋼管爆炸之後,你也就死了,火藥的量小了,你還殺什麽敵人?”張楠道。


    “對!張大人說的極是,我現在遇見的就是這個問題,小六子因為這個事情,把自己的手都給炸沒了。”兵至看見張楠一針見血的點出了問題所在,也是有些激動。


    既然張楠能夠看出來問題所在,那肯定心中也是會有解決辦法的。


    “小六子?”張楠問道。


    “小六子是這家夥的副手,本來也是個極有天賦的工匠,隻是一天跟著這個小子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現在把手也炸沒了,哎,可惜了。”墨祖搖著頭一臉惋惜的說道。


    聽見墨祖又說起了小六子,兵至的表情也是黯淡了下來,看得出來兵至對小六子還是感到十分的虧欠的。


    “哎,事已至此,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墨祖不妨將這件事情報告給皇上,讓皇上給小六子一些榮譽,不然一個好好的工匠就這麽折了也怪可惜的。”張楠道。


    其實張楠在心裏還是十分尊重這些為大唐的科技事業獻身的工匠的,拋開他們的工匠身份不談,他們也算得上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合體了。


    科學家負責提出理論,而工程師負責將這些理論變為現實,而天工部的這群工匠們,則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合體。


    “好辦法,明日老夫就上書一封,希望皇上能夠同意!”墨祖激動的一拍手掌,顯然是他以前沒有想到這個方法。


    “好了,我們說迴這個東西,兵至你有沒有換個思路來考慮這個問題。”張楠問道。


    “換個思路?什麽換個思路?”兵至不解。


    “就是說,你隻看見了轟天雷是用火藥來殺敵的,但是如果能將火藥做成一個踏板,然後用別的可以大批量生產的東西來殺敵的話,你的二次使用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張楠笑著說道。


    其實張楠認為現在的天工部完全有能力造出來熱武器,畢竟連燒煤的蒸汽機都造的出來,沒理由連最原始的突火槍都造不出來。


    中國的突火槍,可以說是管狀噴射武器的鼻祖了。


    而且工藝並不複雜,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突火槍的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藥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段是手持的木棍。


    據《宋史·兵誌》載:開慶元年“又造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


    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威力、射程加大,而且增加了“子窠”。這“子窠”就是最原始的子彈,可在火藥噴發時,將子窠發出,打向目標


    而裏麵的“子窠”就是最原始的子彈,當然,在宋朝的時候則是由瓦片石子之類的東西給代替了。


    在張楠第一次知道這個突火槍的時候,就深深的佩服起了古人的智慧,這簡直就是最原始的噴子。而且威力還不小。


    就是這樣最原始的突火槍,其射程也達到了三百米,有效射程也在百米左右,可以說是一大利器,隻不過受製於時代的限製,這樣的火器在機動性能極高的騎兵眼裏根本就不值一提。


    而且工藝不成熟也是大問題,畢竟單發的熱武器對於騎兵來說傷害還是太小了,除非達到了完全的火力壓製,否則在騎兵麵前,原始的熱武器最多也就能打一個五五開。


    至少在機槍發明之前,騎兵在戰場上麵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


    “還能這樣做嗎?隻是在下實在是想不通如何以火藥作為踏板,還望張大人明示。”兵至此時是畢恭畢敬,在兵至的眼裏,張楠對於這些技巧的才華,是他們天工部任何一個人都比不上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係統迴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慕木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慕木楠並收藏帶著係統迴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