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以一整座大山所雕鑿而成的大佛,乃羅浮山邊這幾座大佛中最大的一座,明顯已經經曆了無數不可知的歲月,一路聽淨明低聲細說,似乎遠在梵音寺尚未出現之前,這幾座大佛就已佇立在羅浮洞天之上,想來也是上古時期的仙佛中人所留下的遺跡,而梵音寺立宗羅浮之後,不知那一代的主持方丈便決定選這座大佛作為寺中的舍利佛塚,經曆多代人的努力,終於在不破壞山體佛容的前提下中空了山裏腹地,把這座大佛改建成塚地。
林辰心中驚歎著,隨著前方幾位大師的步伐走進了大佛肚腹這個深深巨窟中,就算肚腹中空,入到裏麵,給人的感覺依舊是頂天立地般的高大。
放眼看去,但見佛塚山壁上都雕刻著無數經文真言的符文,在透過碎石山岩斜照下來的陽光下,四處都透出充溢著整個山體的柔和佛光,佛光之中,竟隱約可見無數晦澀梵文漂浮空中,伸手可觸,卻無不碰空,片片虛幻飄渺卻令人心動神馳,和著穿插其中的一束束碎陽,那些若有若無或隱或現的佛家真言,隱隱連成了一片微起波瀾的禪海。
目及所處,如身臨不似人間的輝煌佛地,說不出的美妙莊嚴,說不出的浩瀚聖潔。
林辰不禁有些目瞪口呆,不僅僅是因為這片夢幻一般的佛光禪海,這個挖空了一座大山的佛窟,裏麵別有洞天,走進這裏,便如從世內走出了塵世,禪海光影背後,四方壁立千仞的崖壁之上,全是密密麻麻開辟著的無數個一丈見方的凹洞,裏麵有的是空著,有的矗立著一尊尊佛陀泥像,大多數的凹洞裏依稀可見放著陳舊袈裟禪衣和一顆顆靜靜懸浮在空中的金光燦燦如珠子一般的東西,其形狀也是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狀,有的成羅漢或菩薩狀,偶爾還能看到一些沐浴在禪光中的指骨,都是光明照人,佛氣蒸騰。
“那便是傳說中的舍利子麽?”林辰下意識的吸了口氣,即便相隔了這麽遠仍能感受得到那些金燦燦的東西通體上下無不透著一股渾厚純正的佛力,林辰開始明白,為何一向與世無爭,秉承以慈悲之意渡化眾生宗旨的梵音寺,為何會有不讓外人入羅浮主峰拜佛這條規矩。
舍利佛塚這個地方要是給心術不正的人闖了進來,絕對會令人為之瘋狂,要知道,坐化圓寂後,經火焚身能留下舍利的佛門中人,必然是大德高僧,所謂舍利子,乃佛法高深之人死後一身佛力聚而不散所凝結而成之物,珍貴之處不想而知,若經煉製成佛寶,絕不下於任何一件仙家至寶。
自古相傳,當年佛祖涅槃後,留下了八萬四千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代表著八萬四千法門神通,為佛門無上至寶,傳說雖然不可考究,但亦能看出佛門對舍利的看重,可謂視為聖物供奉著,哪裏容許外人褻瀆。
“天下間也隻有玄門佛門正宗梵音寺有這等氣魄的舍利塚吧,想必這些都是梵音寺曆代高僧大師在人世間所留下的最後至寶……”
林辰怔怔想著,良久後長出了一口氣,不覺間腳步也放輕了幾分,臉色也變得極為的肅容恭敬起來,越往前行,竟越有不敢再走下去之意,生怕自己的舉動驚擾了這些佛門祖師得道高僧的英靈,再看一旁同樣怔怔發呆的淨明小僧,顯然也是有著同樣的心思,看樣子,這位年若不過二八的小沙彌,便是身為燃難大師的高徒,也是第一次進來舍利佛塚這個寺中重地。
燃苦大師幾位大師在前頭走著,步伐聲音甚是沉穩一致,不知不覺間,一行人已經進入佛塚很深的地方了,林辰忍不住抬頭看去,前方似乎窟道雖然平坦,卻似乎永無盡頭,越往裏麵走,陽光佛光照不到的地方,慢慢化成寂靜而深沉的黑暗。
那其中,可有誰在千萬年的光陰歲月中靜靜凝視著黑暗外的光芒?
不知怎麽,林辰心神忽有幾分飄忽,背後劍囊中幽煌所散透出來的淡淡幽光,似乎這個時候也顯得特別的柔和,那曾經擁有的煞戾兇氣,此刻竟彷彿都消失了一樣。
在又轉過一個岔道之時,便在這個時候,前頭幾位大師的腳步聲突然停止,片刻後燃苦大師平和的聲音傳了過來,道:“林施主,過來吧。”
林辰怔了一下,很快就迴過神來,大步走了過去,眼前是一間平實無華的石室,沉重石門半閉著,室內透出一絲淡淡火光來。
林辰深吸一口氣,用力推開了石門,大踏步走了進去。
一股寒意從石室中湧了出來。
幾位大師默默立在門前,卻是沒有進去,口中輕輕念佛,臉上的神情肅穆而莊重,淨明見得師父師叔如此,抬了一半正要邁過門檻跟隨林辰進去的步子,也下意識的停了下來,佇立在師父身邊,靜靜地看著裏麵。
對於自己還有一位曾經那般傳奇的師叔,淨明雖然也頗為激動,但卻並不如林辰那般驚愕,梵音寺乃傳承千古的佛宗,玄門過往曆代有名有數的大德高僧,絕大多數都是出自於羅浮佛門正宗,而且梵音寺大多弟子都知道,在寺中除了他們師父這一輩的人,還有一些隱居深山中的長老人物,要是哪天忽然多了一個他們不認識的前輩高人,也並不出奇。
淨明目光一直追隨著林辰的背影,石室中有些昏暗,四麵密不透光,隻有其中一座石台上點燃著的長明燈柔和火光,照亮著幾丈方圓。
石室並不大,裏麵空空蕩蕩,簡樸到極點,前方隻有一個冒著絲絲寒氣的寒玉圓台。
林辰停住了腳步,靜靜地立著圓台跟前,因為背對著緣故,淨明看不到林辰前方是什麽,但看到光照下地上的那兩個隱約影子,料想其中一個也應該是那位傳奇師叔的遺體。
四周悄然無聲,時光,便似在這裏靜止了一般。
林辰靜靜地看著眼前這個盤坐在圓台上的人。
靈慧禪師雙手合十,眼皮閉合,神態安詳地盤坐在圓台蒲團之上,他花白長須靜靜垂在胸前,柔和的燈光下,容貌一如當年那般蒼老慈祥,他仍然披著記憶中那件陳舊袈裟,靜靜地坐在那裏如一個安睡著的老人。
然而,他卻永遠也不會再醒來了。
是歲月不饒人麽?
林辰平靜的臉容下,一股悲傷悵然之意,從深心中泛起,他很想說些什麽,盡管他知道這位老禪師再也不會聽到他的話,但一時間卻也不知到底要說什麽才好。
這個慈和的僧人,和他雖然沒有師徒之緣,卻有師徒之實,僅僅隻是一麵之緣,便給了他一場世上最珍貴的造化,隻是這份恩情,他這一生再也沒有機會償還了。
林辰本來就是個驕傲到骨子裏的人,盡管這些年的坎坷經曆慢慢磨平了他那份這個年紀應有少年輕狂意氣風發,外人眼中或許會覺得這個年輕人已失去了昔日那份崢嶸,卻不知他的驕傲早已滲入骨髓,再也看不見棱角。
傳承了這個老人一生衣缽,雖非他意,卻已成定數,他此後能做的,隻有帶著靈慧禪師的期望,把這一身佛法好好修行下去。
“大師,你安息吧。”
沉默了許久,林辰嘴角動了動,嘶啞著聲輕輕說了一句,聲音低沉而有異樣情懷。
在眾人眼中,他雙手慢慢合十,慢慢跪了下來,恭恭敬敬,重重地拜了三拜。
林辰一生不敬天地,不拜鬼神,一生之中隻跪過三次,第一次是離開蓬萊之時跪別老頭子,第二次是出師燕驚塵,這是第三次。
背後燃苦大師幾人微微動容,這是佛門中的拜師禮,林辰此番動作,等同變相承認了自己是靈慧禪師的弟子。
對於執著了一輩子的靈慧禪師來說,或許能收下一個傳人,便是他生前最大的遺願吧?
“阿彌陀佛!”燃苦大師麵上動容,低低念了一句佛號,身旁燃難、慧遠、智光三位大師雙手合十,默然低首。
林辰緩緩站起身來,微光閃爍,照耀著靈慧禪師和他兩個人的身影。
也不知是不是錯覺,靈慧禪師沒有絲毫生氣的蒼老容顏上,似乎柔和了幾分,似露出了一絲欣慰笑容。
一聲極輕微的碎聲,在這間安靜的石室中,忽然響起。
就像是湖風輕柔拂過蓮葉。
冥冥之中,隱有佛家梵唱,悠悠輕蕩耳邊。
幾乎所有人一瞬間都忽然感到石室中出現了一股純和的溫暖,驅散了所有寒意,這一處密不透風之地,竟是突然有種莫名之力,吹起了微風,暖洋洋的拂過所有人的臉龐。
如沐春風。
微風吹過帶起細微的響聲,安詳盤坐的老僧身軀仿佛風化的沙雕驟然幹裂散開,一點一點化作白色煙塵,如落雪一般飄下。
“噗”的一聲,曾經穿在靈慧禪師身上的陳舊裟衣落了下來。
一顆散著月光般華光的圓潤舍利,靜靜從裟衣中飄起,懸浮在寒玉圓台之上,在長明燈下金光發亮,燦爛奪目。
燃苦大師看著這一幕,眼中含淚,心懷觸動,忍不住悲聲道:“師兄,你也算後繼有人,師弟亦代你高興,好好安息吧,佛海無邊,你與枯榮師弟在岸的那頭也千萬勿忘了我這個師弟。”
林辰心中驚歎著,隨著前方幾位大師的步伐走進了大佛肚腹這個深深巨窟中,就算肚腹中空,入到裏麵,給人的感覺依舊是頂天立地般的高大。
放眼看去,但見佛塚山壁上都雕刻著無數經文真言的符文,在透過碎石山岩斜照下來的陽光下,四處都透出充溢著整個山體的柔和佛光,佛光之中,竟隱約可見無數晦澀梵文漂浮空中,伸手可觸,卻無不碰空,片片虛幻飄渺卻令人心動神馳,和著穿插其中的一束束碎陽,那些若有若無或隱或現的佛家真言,隱隱連成了一片微起波瀾的禪海。
目及所處,如身臨不似人間的輝煌佛地,說不出的美妙莊嚴,說不出的浩瀚聖潔。
林辰不禁有些目瞪口呆,不僅僅是因為這片夢幻一般的佛光禪海,這個挖空了一座大山的佛窟,裏麵別有洞天,走進這裏,便如從世內走出了塵世,禪海光影背後,四方壁立千仞的崖壁之上,全是密密麻麻開辟著的無數個一丈見方的凹洞,裏麵有的是空著,有的矗立著一尊尊佛陀泥像,大多數的凹洞裏依稀可見放著陳舊袈裟禪衣和一顆顆靜靜懸浮在空中的金光燦燦如珠子一般的東西,其形狀也是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狀,有的成羅漢或菩薩狀,偶爾還能看到一些沐浴在禪光中的指骨,都是光明照人,佛氣蒸騰。
“那便是傳說中的舍利子麽?”林辰下意識的吸了口氣,即便相隔了這麽遠仍能感受得到那些金燦燦的東西通體上下無不透著一股渾厚純正的佛力,林辰開始明白,為何一向與世無爭,秉承以慈悲之意渡化眾生宗旨的梵音寺,為何會有不讓外人入羅浮主峰拜佛這條規矩。
舍利佛塚這個地方要是給心術不正的人闖了進來,絕對會令人為之瘋狂,要知道,坐化圓寂後,經火焚身能留下舍利的佛門中人,必然是大德高僧,所謂舍利子,乃佛法高深之人死後一身佛力聚而不散所凝結而成之物,珍貴之處不想而知,若經煉製成佛寶,絕不下於任何一件仙家至寶。
自古相傳,當年佛祖涅槃後,留下了八萬四千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代表著八萬四千法門神通,為佛門無上至寶,傳說雖然不可考究,但亦能看出佛門對舍利的看重,可謂視為聖物供奉著,哪裏容許外人褻瀆。
“天下間也隻有玄門佛門正宗梵音寺有這等氣魄的舍利塚吧,想必這些都是梵音寺曆代高僧大師在人世間所留下的最後至寶……”
林辰怔怔想著,良久後長出了一口氣,不覺間腳步也放輕了幾分,臉色也變得極為的肅容恭敬起來,越往前行,竟越有不敢再走下去之意,生怕自己的舉動驚擾了這些佛門祖師得道高僧的英靈,再看一旁同樣怔怔發呆的淨明小僧,顯然也是有著同樣的心思,看樣子,這位年若不過二八的小沙彌,便是身為燃難大師的高徒,也是第一次進來舍利佛塚這個寺中重地。
燃苦大師幾位大師在前頭走著,步伐聲音甚是沉穩一致,不知不覺間,一行人已經進入佛塚很深的地方了,林辰忍不住抬頭看去,前方似乎窟道雖然平坦,卻似乎永無盡頭,越往裏麵走,陽光佛光照不到的地方,慢慢化成寂靜而深沉的黑暗。
那其中,可有誰在千萬年的光陰歲月中靜靜凝視著黑暗外的光芒?
不知怎麽,林辰心神忽有幾分飄忽,背後劍囊中幽煌所散透出來的淡淡幽光,似乎這個時候也顯得特別的柔和,那曾經擁有的煞戾兇氣,此刻竟彷彿都消失了一樣。
在又轉過一個岔道之時,便在這個時候,前頭幾位大師的腳步聲突然停止,片刻後燃苦大師平和的聲音傳了過來,道:“林施主,過來吧。”
林辰怔了一下,很快就迴過神來,大步走了過去,眼前是一間平實無華的石室,沉重石門半閉著,室內透出一絲淡淡火光來。
林辰深吸一口氣,用力推開了石門,大踏步走了進去。
一股寒意從石室中湧了出來。
幾位大師默默立在門前,卻是沒有進去,口中輕輕念佛,臉上的神情肅穆而莊重,淨明見得師父師叔如此,抬了一半正要邁過門檻跟隨林辰進去的步子,也下意識的停了下來,佇立在師父身邊,靜靜地看著裏麵。
對於自己還有一位曾經那般傳奇的師叔,淨明雖然也頗為激動,但卻並不如林辰那般驚愕,梵音寺乃傳承千古的佛宗,玄門過往曆代有名有數的大德高僧,絕大多數都是出自於羅浮佛門正宗,而且梵音寺大多弟子都知道,在寺中除了他們師父這一輩的人,還有一些隱居深山中的長老人物,要是哪天忽然多了一個他們不認識的前輩高人,也並不出奇。
淨明目光一直追隨著林辰的背影,石室中有些昏暗,四麵密不透光,隻有其中一座石台上點燃著的長明燈柔和火光,照亮著幾丈方圓。
石室並不大,裏麵空空蕩蕩,簡樸到極點,前方隻有一個冒著絲絲寒氣的寒玉圓台。
林辰停住了腳步,靜靜地立著圓台跟前,因為背對著緣故,淨明看不到林辰前方是什麽,但看到光照下地上的那兩個隱約影子,料想其中一個也應該是那位傳奇師叔的遺體。
四周悄然無聲,時光,便似在這裏靜止了一般。
林辰靜靜地看著眼前這個盤坐在圓台上的人。
靈慧禪師雙手合十,眼皮閉合,神態安詳地盤坐在圓台蒲團之上,他花白長須靜靜垂在胸前,柔和的燈光下,容貌一如當年那般蒼老慈祥,他仍然披著記憶中那件陳舊袈裟,靜靜地坐在那裏如一個安睡著的老人。
然而,他卻永遠也不會再醒來了。
是歲月不饒人麽?
林辰平靜的臉容下,一股悲傷悵然之意,從深心中泛起,他很想說些什麽,盡管他知道這位老禪師再也不會聽到他的話,但一時間卻也不知到底要說什麽才好。
這個慈和的僧人,和他雖然沒有師徒之緣,卻有師徒之實,僅僅隻是一麵之緣,便給了他一場世上最珍貴的造化,隻是這份恩情,他這一生再也沒有機會償還了。
林辰本來就是個驕傲到骨子裏的人,盡管這些年的坎坷經曆慢慢磨平了他那份這個年紀應有少年輕狂意氣風發,外人眼中或許會覺得這個年輕人已失去了昔日那份崢嶸,卻不知他的驕傲早已滲入骨髓,再也看不見棱角。
傳承了這個老人一生衣缽,雖非他意,卻已成定數,他此後能做的,隻有帶著靈慧禪師的期望,把這一身佛法好好修行下去。
“大師,你安息吧。”
沉默了許久,林辰嘴角動了動,嘶啞著聲輕輕說了一句,聲音低沉而有異樣情懷。
在眾人眼中,他雙手慢慢合十,慢慢跪了下來,恭恭敬敬,重重地拜了三拜。
林辰一生不敬天地,不拜鬼神,一生之中隻跪過三次,第一次是離開蓬萊之時跪別老頭子,第二次是出師燕驚塵,這是第三次。
背後燃苦大師幾人微微動容,這是佛門中的拜師禮,林辰此番動作,等同變相承認了自己是靈慧禪師的弟子。
對於執著了一輩子的靈慧禪師來說,或許能收下一個傳人,便是他生前最大的遺願吧?
“阿彌陀佛!”燃苦大師麵上動容,低低念了一句佛號,身旁燃難、慧遠、智光三位大師雙手合十,默然低首。
林辰緩緩站起身來,微光閃爍,照耀著靈慧禪師和他兩個人的身影。
也不知是不是錯覺,靈慧禪師沒有絲毫生氣的蒼老容顏上,似乎柔和了幾分,似露出了一絲欣慰笑容。
一聲極輕微的碎聲,在這間安靜的石室中,忽然響起。
就像是湖風輕柔拂過蓮葉。
冥冥之中,隱有佛家梵唱,悠悠輕蕩耳邊。
幾乎所有人一瞬間都忽然感到石室中出現了一股純和的溫暖,驅散了所有寒意,這一處密不透風之地,竟是突然有種莫名之力,吹起了微風,暖洋洋的拂過所有人的臉龐。
如沐春風。
微風吹過帶起細微的響聲,安詳盤坐的老僧身軀仿佛風化的沙雕驟然幹裂散開,一點一點化作白色煙塵,如落雪一般飄下。
“噗”的一聲,曾經穿在靈慧禪師身上的陳舊裟衣落了下來。
一顆散著月光般華光的圓潤舍利,靜靜從裟衣中飄起,懸浮在寒玉圓台之上,在長明燈下金光發亮,燦爛奪目。
燃苦大師看著這一幕,眼中含淚,心懷觸動,忍不住悲聲道:“師兄,你也算後繼有人,師弟亦代你高興,好好安息吧,佛海無邊,你與枯榮師弟在岸的那頭也千萬勿忘了我這個師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