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把他們葬在一起,這是我對他們的承諾。

    如果祭樹和盛夏還沒死,我們依然能像以前那樣,盛夏彈著琴,我與祭樹舞劍相合著。

    夏至來了,她問我為什麽?我笑笑不答。

    上天對他們的恩澤與庇佑,又是別人能懂的麽?死是他們最好的結局,愛與愛之間,無法對稱的似乎都已再不重要。

    祭樹,盛夏,陽光很刺眼,但你們卻再也看不到這光,原來,活著的比永遠沉睡的人更痛苦。

    我會好好活下去。祭樹,盛夏。。。

    報仇的事,來年來年,我一定兌現。

    繁花觸指的一刹那,夕陽哭訴,葬劍獻酒引君一笑。

    等我迴來。。。

    一。初遇

    元朝至正十一年,紅巾軍起義爆發,次年,郭子興聚眾起義,攻占濠州,大獲全勝,郭子興攻破一座城池之時,城裏百姓盡舉足歡慶,迎接他們心中的英雄,長年生活在這些水深火熱中的人們,一時間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

    故事就是從這裏開始。

    也就是同年,郭子興在和州遇到三個棄嬰,一時憐憫之心突起,也許是上天對三個孩子的眷顧,一路上,破城亂瓦,不知有多少棄嬰,而唯獨此三子如此幸運。

    “子路,孩子是你發現的,我雖收他們做義子,可起名給姓的事,就交給你了。”郭子興似乎很喜歡這三個孩子,還開玩笑的說自己老來得子,弄的士兵上下皆盡愕然。子路答道:“元帥懷中的兩個孩子就隨您的姓,為郭,此役,我軍損兵折將不在少數,此男嬰可取名祭樹,意為祭奠英魂,有所建樹。女嬰名為盛夏,此番周折下來,我軍獲勝幾乎全在仲夏之時,其中意味就不用言語表明了。”郭子興思索著,覺得甚是不錯,隨即郎聲長笑,接著笑道:“好你個仝子路,不愧是女真夾穀部落出來的謀士,我想你抱著這個孩兒也必有你的用意吧?”“不瞞元帥,我手中的孩兒剛才在我遇見他時,一直在看著我,子路心想,這就是天賜的緣分吧?所以子路才鬥膽懇請元帥把這個孩子給我做義子。”

    郭子興自然樂嗬著同意了,畢竟交給誰都是義子,誰來撫養又有何不同的呢?

    下令,犒賞三軍。

    三個孩子的命運在此時就被決定了,子興得到兩個義子,心裏也是非常開心,一路上將士們吃了不少苦,三個孩子有兩個比較頑皮,尤其是那個女娃,害慘了一個參軍,每天不在他身上尿一潑就不舒服,還欺負隨同的另外一個孩子,天天最喜歡的是就是用小拳頭砸那個孩子的小雞雞。。。隻有一個叫祭樹的孩子不哭不鬧,似乎他們的事與他無關似的,隻是四處張望著廢墟,張望著殘破不堪的戰場。

    三個孩子也算是一出生就在前線了。但得到的關愛卻不比別的孩子少,每天都有很多人忙活來忙活去,給他們找奶媽。

    其實,也算是幸福的。

    ……

    至正十五年,郭子興取下和州,同年春在和陽病死。明初被追封為滁陽王。

    兩個孩子一時間又失去了父親。究竟是誰給誰了一個選擇。。。

    祭樹與盛夏由仝子路撫養,郭子興臨終前囑咐,無論如何要把兩個孩子養成人,不成事,就讓他們提前迴地府去見他。“命,我給,上天眷顧你們,為父不周,以後就看你們自己了。記得為父的囑托。”郭子興躺在榻上抱著不滿一歲的兩個孩子安然沉睡。

    子興的離去,另仝子路黯然神傷,想想以往二人對酒當歌的日子,再迴首,早已物是人非。

    手撫摸著兩個孩子,幽幽的道:“盛夏,祭樹。。。你們今後便跟著我吧。可憐你們兩個孩子了,可憐你們兩個孩子了。。。”說完痛苦失聲。

    次年,朱元璋率兵占領集慶,改名為應天府。仝子路才帶著三個孩子歸隱田園,朱元璋順理成章的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王,可惜當時仍然群雄割據,謀士朱升提倡朱元璋該努力發展農業,加固城防,稱王的事,緩緩再彈,朱元璋雖然有些不滿,但自覺此建議無不妥,遂努力發展軍事和農力,朱元璋的勢力發展壯大起來。

    十幾年平定戰亂,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即皇位,國號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

    洪武五年,天下初定。

    當年的仝子路撫養的孩子長大成人,十幾年間,仝子路不斷教孩子們劍術和各種兵法。當然,仝子路雖然不會劍法,可郭子興身旁的一品護衛覺武寧隨著郭子興的西歸,神傷下也隨子路歸隱了。仝子路不說,心裏卻是打好了一個個主意,心想,元帥啊元帥,子路沒有辜負您的期望,我二人定盡心盡力照顧好三個孩子。

    若他們真的不成事,請原諒我的自私,不如就讓他們留在我身邊,陪我安老,如何?

    是言:一朵青雲一凡塵,誰入太虛中?寥寥浮生,半掠影,此年夢空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棺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迅雷Seve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迅雷Seven並收藏棺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