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周侗的話說動,嶽母最終答應嶽飛去燕京參加考試。嶽飛當即就收拾行李,準備前往燕京。
周侗留在這裏本就是為嶽飛,見他要前往燕京赴試,當即高興地道:
“你師兄正在燕京從軍,多次邀我過去。”
“我在這裏多年,如今也該離開了!”
又向嶽飛道:
“你的幾個兄弟,武功都不算差。”
“這次去燕京赴試,就把他們帶上。”
“以後你們從軍,也好有個照應!”
把王貴、湯懷、張顯喚上,讓他們和嶽飛一起,去博一個出身。
四人本就是結義兄弟,這次一起去燕京參加考試,自然頗為興奮。拜別家人之後,在周侗的帶領下,向北迤邐而去。
路上,四人見到有許多災民,結伴向北而行,不由問周侗道:
“師父,他們和我們一路,也是要去燕京嗎?”
周侗聞言歎息,向四個徒弟道:
“他們不去燕京,還能去哪裏謀生呢?”
“如今這世上,也隻有燕京能安置這麽多災民了!”
說著,周侗又把自己從江湖中得到的消息,告訴四個徒弟:
“前年朝廷伐遼,從河北、山東加征了許多稅收,還征調許多民夫,用於運送糧草。”
“兩年折騰下來,河北、山東的積蓄都空了。今年又發生水災,許多人活不下去。”
“如今不止有災民從河北前往燕京,還有許多災民,落草當了盜匪。”
“河北張迪,聚眾數十萬,攻陷州縣;山東張萬仙,聚眾十萬人,號稱敢熾軍;山東高托山,在徐州、沂州一帶聚眾三十萬。”
“這三人的勢力都不亞於昔日的四大寇,還有許多聚眾兩三萬的盜匪,在河北山東遍地都是。”
“所以我才勸你們去燕京,考上武士後把家人接過去!”
向嶽飛等人說起當前局勢,四人才知道局勢已崩壞到這個地步。從張迪、張萬仙、高托山不到一年就膨脹到這個實力看,朝廷如果不盡快平定他們、讓河北山東休養生息,隻怕這些人壯大起來,大宋朝廷都會有傾覆之危。
周侗讓他們考取武士後帶家人前往燕京,實是為了避禍。免得戰亂到來,家人受到波及。
明白這些之後,嶽飛、王貴、湯懷、張顯四人,都感覺重任在肩。對這次的考試,也更重視起來。即使他四人都有信心考取武士,在麵對這種決定自己和家人命運的考試時,也感覺心中惴惴。
尤其是一路所見,盡是河北災民北上時的淒惶景象,四人更覺得心情沉重,下決心不讓自己家人,淪落到這個境地。
這種沉重的心情,直到渡過白溝河、抵達燕山府路,方才有所緩解。看著燕山府路接待災民的士卒、寬敞的道路、整齊的營寨,四人隻感覺來到另一個世界,完全不同於河北。
尤其是過關的時候,守關的士卒知道他們是前來應試的考生時,更是向他們指出驛館所在,讓他們拿著憑證,去驛館休息之後,坐車前往燕京。
周侗和嶽飛四人走了一路,都是有些疲憊,聽到有車乘坐,都是開心不已。領取憑證前往驛館,五人被告知兩日之後,便可以和其他應試的考生,一起坐車前去。
懷著激動興奮,嶽飛等年輕人在驛館暫且安頓。周侗則詢問驛館工作人員,災民會去哪裏?
“你說河北的災民啊!他們有親戚的會去投奔親戚,有手藝的會被招為工匠,實在沒有去處、也沒有一技之長的,隻能聽官府吩咐編入衛所,在衛所裏從軍,負責開墾荒地。”
“聽說各地衛所的軍戶也要招滿了,燕京的報紙都討論,要不要關閉邊境呢!”
搖頭晃腦地說著,這個驛館的工作人員,顯然對此事一知半解。隻是向他們說了大概政策,便讓周侗等人在驛館觀看報紙,自己尋找政令。
來到驛館的圖書室,周侗才發現在驛館等車的考生,都在這裏閱讀。見到嶽飛等人到來,圖書室的管理員還熱情地推薦考生必讀等圖書,讓嶽飛等觀看。
從未見過這麽多人讀書,也沒有見過這麽多書刊。嶽飛等人看到後,都是驚歎不已:
“這麽多的書,什麽時候能看完?”
“燕山府路的驛館,都有這麽多圖書?”
想到自己從小到大看過的圖書,加起來也沒有圖書室的藏書多。嶽飛四人心中,都是自慚形穢。
幸好他們參與的武試,如果是文試的話,隻怕在看到這麽多圖書後,就已沒有信心。
就連周侗,雖然因年紀更大見識更廣,但是在看到這麽多圖書後,同樣驚歎不已。以往他對梁山泊的印象的更多的是武功鼎盛,哪想到占據燕京後,文教也如此興盛。
詢問圖書室的管理員,得知燕京的政令大多發布在邸報上後,周侗取了幾份邸報,仔細觀看起來。
從上個月河北發生水災開始觀看,周侗在邸報上看到了朱武發布的救援命令,還看到了燕京大臣的各種奏議。如果說上個月水災初起時燕京的大臣大多還支持救援災民的話,隨著災民的越來越多、各地衛所的軍戶即將招滿後,無論是燕京還是地方的大臣,都開始反對救援災民。許多人都認為再這樣救援下去,燕山府路今年的收獲,都要消耗於此。燕京不應該為東京的不作為,消耗錢財糧食。
越看心情越沉重,周侗知道如果燕京停止救援災民,河北會有多少人慘死,又有多少災民,因為衣食無著被迫成為盜匪。作為一個在河北生活了序多年的人,周侗無論如何,都不願看到此景。
隻是,他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也實在想不到什麽辦法。隻能寄望於朱武不改變政令,繼續救援災民:
“無論如何,我都要勸一下朱將軍。”
“這些災民雖然是負擔,卻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救了他們之後,能得河北人心!”
自忖在朱武那裏還有些麵子,周侗決定豁出老臉,勸朱武把救援政令維持下去,不放棄河北災民。
另一邊,周侗看邸報的時候,嶽飛等人也看完了考生必讀,還結識了在旁邊同樣觀看的考生。聽到嶽飛對圖書室的驚歎,一位名叫貢祖文的考生道:
“兄台這就沒見識了,這個驛館的圖書室,和燕京翰林院的圖書館比起來要差遠了。”
“聽說全天下所有的圖書,將來都會收藏在那麵!”
“許多外地學子,都因此慕名前去呢!”
不知圖書館的事情,更不知這件事經過聞煥章的報紙傳播後,在大宋讀書人中引起的轟動,嶽飛道:
“翰林院的圖書館?燕京也有翰林嗎?”
“我在家鄉的時候,怎麽沒聽說過?”
微微搖了搖頭,貢祖文看著嶽飛等人都是勁裝打扮,道:
“兄台來燕京是想參加武試吧?難怪你不知圖書館的事情!”
“據我從中華報所知,燕京的翰林院,是由遼國而來。”
“遼國稱翰林為林牙,朱將軍收複燕京後撥亂發正,重新改為翰林。”
“如今燕京的翰林院有前遼狀元和進士主持,收藏了許多遼國圖書。圖書館開放之後,許多東京的讀書人,都去燕京看書呢!”
說著這件士林中的大事,貢祖文沒有因為嶽飛不知這些生出鄙視,看著嶽飛手中的瀝泉槍,繼續熱情地道:
“我是開封府長垣縣人,兄台來自哪裏?”
“看你一表非凡,武功一定不低,不如我指點你文字,你指點我武功。”
“咱們文試武試都參加,博個文武兼備!”
聞言吃驚不已,嶽飛道:
“還能這樣考試?”
“燕京的文試武試,不是分開考嗎?”
又有些歉意地道:
“我們是相州湯陰人,來之前不知道這些。”
“還望兄台解惑,為我們講解一二!”
聞言有些自得,貢祖文指著考生必讀,向嶽飛道:
“燕京的文武考試當然是分開考!”
“但是看考試的時間,卻沒有一點衝突。”
“而且在這上麵,也沒有限製人不能同時參與文武考試!”
“如今天下動蕩,金國又隨時就會南侵。我雖然是讀書人,卻也想學些武藝。免得天下戰亂,無法保全自身。”
“我看兄台你談吐不凡,來到驛館就前來圖書室讀書,想來是好學之人。”
“說不定就能通過一科,同時成為文士呢!”
向嶽飛仔細解釋,嶽飛等人才知道燕京的文試分為時務、明經、明法、明算四科,隻要通過一科,便能成為文士。
隻是即便如此,嶽飛等人對自己是否能通過文試,也沒有什麽信心。因為他們在家中除了練習武藝外,即使想要讀書,也根本沒有途徑。和那些苦讀數十年的讀書人相比,他們對自己苦練十多年的武藝,更加相信一些。
看到他們的表情,貢祖文便知道這些人對燕京的文試,沒有多少理解。找出一份自己在東京得來的去年試題,貢祖文道:
“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這次來燕京的讀書人,許多都不是奔著一科而來的。”
“都想連過四科,成為文試狀元。”
“這麽簡單的試題,若是隻能過一科,那才真是笑話!”
讓嶽飛等人觀看試卷,四人看過之後,才知道為何貢祖文在他們沒有多少基礎的情況下,勸他們參加文試。實在是考試的試題太過簡單,即使他們四個沒讀過多少書的人,都有把握答出來。
一時間,四人不由得麵麵相覷,不知這些試題,是不是燕京的文試:
“燕京的文試考題,不可能如此簡單吧?”
“聽說今年主持文試的,還有前遼的狀元呢!”
聞言冷哼一聲,貢祖文道:
“前遼狀元又如何?”
“燕山府路三百萬人口,能有多少讀書人?”
“他們的一甲、二甲文士或許有進士之才,乙科丙科文士,有的就連秀才都不如了。”
“兄台讀書再少,還勝不過遼國蠻夷?”
說著,貢祖文見嶽飛還有猶豫之色,指著驛站的圖書室,向他道:
“這兩年的文試如此,但是再過些年,事情就可能變化了。”
“燕山府路的各個驛館,還有縣城、衛所,基本都建立了圖書室。還有中小學堂,招收學子讀書。”
“他們讀書的人多了,參加文試的就多了。”
“說不定再過些年,所有的文士都有進士之才哩!”
“兄台要抓住機會,早點參加文試!”
說得嶽飛的神色一凝,體會到這裏和河北的差距。如果燕山府路的讀書人都有書可讀,隻怕過不了幾年,這些人的水平就再也無法小覷了。自己想考取文士,真應該如貢祖文所說,在這時候考取。
而且,貢祖文無意間說的一個消息,更是讓嶽飛下定決心,參與這次文試。
“這些試題都是複試的,還有更簡單的初試,不需要與人競爭。”
“隻要初試的成績合格,便能進燕京大學堂學習。燕京大學堂的學子,都能進翰林院圖書館看書,還有人通過學堂考試,同樣做了官吏!”
聽到貢祖文對燕京大學堂的感慨,尤其是有資格去圖書館看書,嶽飛下定決心,同時參與文試:
“就算複試考不過,初試也應該沒問題。”
“隻要能進入燕京大學堂,我就有許多書可讀,還能繼續學習!”
一時間,嶽飛忘了詢問講武堂學子是否能進圖書館看書,決定參加文試,取得燕京大學堂的學子身份。
周侗得知此事,同樣很是讚許。讓嶽飛和王貴、湯懷、張顯認真學習,自己親自指點,教導貢祖文武藝。
貢祖文自幼聰明過人,飽讀詩書,對於燕京文試考試,並無絲毫擔心。隻是他學武不過三年,對自己是否能通過武試,實在沒有信心。
如今在得到周侗這個天下有名的武師指點後,貢祖文很快就感覺到進步飛快,對於武試的考核,開始自信起來。
隻是即便如此,他的武藝和嶽飛等人比起來,仍是雲泥之別。這讓他開始感覺到,自己新結交的友人,絕非普通武人。
周侗留在這裏本就是為嶽飛,見他要前往燕京赴試,當即高興地道:
“你師兄正在燕京從軍,多次邀我過去。”
“我在這裏多年,如今也該離開了!”
又向嶽飛道:
“你的幾個兄弟,武功都不算差。”
“這次去燕京赴試,就把他們帶上。”
“以後你們從軍,也好有個照應!”
把王貴、湯懷、張顯喚上,讓他們和嶽飛一起,去博一個出身。
四人本就是結義兄弟,這次一起去燕京參加考試,自然頗為興奮。拜別家人之後,在周侗的帶領下,向北迤邐而去。
路上,四人見到有許多災民,結伴向北而行,不由問周侗道:
“師父,他們和我們一路,也是要去燕京嗎?”
周侗聞言歎息,向四個徒弟道:
“他們不去燕京,還能去哪裏謀生呢?”
“如今這世上,也隻有燕京能安置這麽多災民了!”
說著,周侗又把自己從江湖中得到的消息,告訴四個徒弟:
“前年朝廷伐遼,從河北、山東加征了許多稅收,還征調許多民夫,用於運送糧草。”
“兩年折騰下來,河北、山東的積蓄都空了。今年又發生水災,許多人活不下去。”
“如今不止有災民從河北前往燕京,還有許多災民,落草當了盜匪。”
“河北張迪,聚眾數十萬,攻陷州縣;山東張萬仙,聚眾十萬人,號稱敢熾軍;山東高托山,在徐州、沂州一帶聚眾三十萬。”
“這三人的勢力都不亞於昔日的四大寇,還有許多聚眾兩三萬的盜匪,在河北山東遍地都是。”
“所以我才勸你們去燕京,考上武士後把家人接過去!”
向嶽飛等人說起當前局勢,四人才知道局勢已崩壞到這個地步。從張迪、張萬仙、高托山不到一年就膨脹到這個實力看,朝廷如果不盡快平定他們、讓河北山東休養生息,隻怕這些人壯大起來,大宋朝廷都會有傾覆之危。
周侗讓他們考取武士後帶家人前往燕京,實是為了避禍。免得戰亂到來,家人受到波及。
明白這些之後,嶽飛、王貴、湯懷、張顯四人,都感覺重任在肩。對這次的考試,也更重視起來。即使他四人都有信心考取武士,在麵對這種決定自己和家人命運的考試時,也感覺心中惴惴。
尤其是一路所見,盡是河北災民北上時的淒惶景象,四人更覺得心情沉重,下決心不讓自己家人,淪落到這個境地。
這種沉重的心情,直到渡過白溝河、抵達燕山府路,方才有所緩解。看著燕山府路接待災民的士卒、寬敞的道路、整齊的營寨,四人隻感覺來到另一個世界,完全不同於河北。
尤其是過關的時候,守關的士卒知道他們是前來應試的考生時,更是向他們指出驛館所在,讓他們拿著憑證,去驛館休息之後,坐車前往燕京。
周侗和嶽飛四人走了一路,都是有些疲憊,聽到有車乘坐,都是開心不已。領取憑證前往驛館,五人被告知兩日之後,便可以和其他應試的考生,一起坐車前去。
懷著激動興奮,嶽飛等年輕人在驛館暫且安頓。周侗則詢問驛館工作人員,災民會去哪裏?
“你說河北的災民啊!他們有親戚的會去投奔親戚,有手藝的會被招為工匠,實在沒有去處、也沒有一技之長的,隻能聽官府吩咐編入衛所,在衛所裏從軍,負責開墾荒地。”
“聽說各地衛所的軍戶也要招滿了,燕京的報紙都討論,要不要關閉邊境呢!”
搖頭晃腦地說著,這個驛館的工作人員,顯然對此事一知半解。隻是向他們說了大概政策,便讓周侗等人在驛館觀看報紙,自己尋找政令。
來到驛館的圖書室,周侗才發現在驛館等車的考生,都在這裏閱讀。見到嶽飛等人到來,圖書室的管理員還熱情地推薦考生必讀等圖書,讓嶽飛等觀看。
從未見過這麽多人讀書,也沒有見過這麽多書刊。嶽飛等人看到後,都是驚歎不已:
“這麽多的書,什麽時候能看完?”
“燕山府路的驛館,都有這麽多圖書?”
想到自己從小到大看過的圖書,加起來也沒有圖書室的藏書多。嶽飛四人心中,都是自慚形穢。
幸好他們參與的武試,如果是文試的話,隻怕在看到這麽多圖書後,就已沒有信心。
就連周侗,雖然因年紀更大見識更廣,但是在看到這麽多圖書後,同樣驚歎不已。以往他對梁山泊的印象的更多的是武功鼎盛,哪想到占據燕京後,文教也如此興盛。
詢問圖書室的管理員,得知燕京的政令大多發布在邸報上後,周侗取了幾份邸報,仔細觀看起來。
從上個月河北發生水災開始觀看,周侗在邸報上看到了朱武發布的救援命令,還看到了燕京大臣的各種奏議。如果說上個月水災初起時燕京的大臣大多還支持救援災民的話,隨著災民的越來越多、各地衛所的軍戶即將招滿後,無論是燕京還是地方的大臣,都開始反對救援災民。許多人都認為再這樣救援下去,燕山府路今年的收獲,都要消耗於此。燕京不應該為東京的不作為,消耗錢財糧食。
越看心情越沉重,周侗知道如果燕京停止救援災民,河北會有多少人慘死,又有多少災民,因為衣食無著被迫成為盜匪。作為一個在河北生活了序多年的人,周侗無論如何,都不願看到此景。
隻是,他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也實在想不到什麽辦法。隻能寄望於朱武不改變政令,繼續救援災民:
“無論如何,我都要勸一下朱將軍。”
“這些災民雖然是負擔,卻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救了他們之後,能得河北人心!”
自忖在朱武那裏還有些麵子,周侗決定豁出老臉,勸朱武把救援政令維持下去,不放棄河北災民。
另一邊,周侗看邸報的時候,嶽飛等人也看完了考生必讀,還結識了在旁邊同樣觀看的考生。聽到嶽飛對圖書室的驚歎,一位名叫貢祖文的考生道:
“兄台這就沒見識了,這個驛館的圖書室,和燕京翰林院的圖書館比起來要差遠了。”
“聽說全天下所有的圖書,將來都會收藏在那麵!”
“許多外地學子,都因此慕名前去呢!”
不知圖書館的事情,更不知這件事經過聞煥章的報紙傳播後,在大宋讀書人中引起的轟動,嶽飛道:
“翰林院的圖書館?燕京也有翰林嗎?”
“我在家鄉的時候,怎麽沒聽說過?”
微微搖了搖頭,貢祖文看著嶽飛等人都是勁裝打扮,道:
“兄台來燕京是想參加武試吧?難怪你不知圖書館的事情!”
“據我從中華報所知,燕京的翰林院,是由遼國而來。”
“遼國稱翰林為林牙,朱將軍收複燕京後撥亂發正,重新改為翰林。”
“如今燕京的翰林院有前遼狀元和進士主持,收藏了許多遼國圖書。圖書館開放之後,許多東京的讀書人,都去燕京看書呢!”
說著這件士林中的大事,貢祖文沒有因為嶽飛不知這些生出鄙視,看著嶽飛手中的瀝泉槍,繼續熱情地道:
“我是開封府長垣縣人,兄台來自哪裏?”
“看你一表非凡,武功一定不低,不如我指點你文字,你指點我武功。”
“咱們文試武試都參加,博個文武兼備!”
聞言吃驚不已,嶽飛道:
“還能這樣考試?”
“燕京的文試武試,不是分開考嗎?”
又有些歉意地道:
“我們是相州湯陰人,來之前不知道這些。”
“還望兄台解惑,為我們講解一二!”
聞言有些自得,貢祖文指著考生必讀,向嶽飛道:
“燕京的文武考試當然是分開考!”
“但是看考試的時間,卻沒有一點衝突。”
“而且在這上麵,也沒有限製人不能同時參與文武考試!”
“如今天下動蕩,金國又隨時就會南侵。我雖然是讀書人,卻也想學些武藝。免得天下戰亂,無法保全自身。”
“我看兄台你談吐不凡,來到驛館就前來圖書室讀書,想來是好學之人。”
“說不定就能通過一科,同時成為文士呢!”
向嶽飛仔細解釋,嶽飛等人才知道燕京的文試分為時務、明經、明法、明算四科,隻要通過一科,便能成為文士。
隻是即便如此,嶽飛等人對自己是否能通過文試,也沒有什麽信心。因為他們在家中除了練習武藝外,即使想要讀書,也根本沒有途徑。和那些苦讀數十年的讀書人相比,他們對自己苦練十多年的武藝,更加相信一些。
看到他們的表情,貢祖文便知道這些人對燕京的文試,沒有多少理解。找出一份自己在東京得來的去年試題,貢祖文道:
“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這次來燕京的讀書人,許多都不是奔著一科而來的。”
“都想連過四科,成為文試狀元。”
“這麽簡單的試題,若是隻能過一科,那才真是笑話!”
讓嶽飛等人觀看試卷,四人看過之後,才知道為何貢祖文在他們沒有多少基礎的情況下,勸他們參加文試。實在是考試的試題太過簡單,即使他們四個沒讀過多少書的人,都有把握答出來。
一時間,四人不由得麵麵相覷,不知這些試題,是不是燕京的文試:
“燕京的文試考題,不可能如此簡單吧?”
“聽說今年主持文試的,還有前遼的狀元呢!”
聞言冷哼一聲,貢祖文道:
“前遼狀元又如何?”
“燕山府路三百萬人口,能有多少讀書人?”
“他們的一甲、二甲文士或許有進士之才,乙科丙科文士,有的就連秀才都不如了。”
“兄台讀書再少,還勝不過遼國蠻夷?”
說著,貢祖文見嶽飛還有猶豫之色,指著驛站的圖書室,向他道:
“這兩年的文試如此,但是再過些年,事情就可能變化了。”
“燕山府路的各個驛館,還有縣城、衛所,基本都建立了圖書室。還有中小學堂,招收學子讀書。”
“他們讀書的人多了,參加文試的就多了。”
“說不定再過些年,所有的文士都有進士之才哩!”
“兄台要抓住機會,早點參加文試!”
說得嶽飛的神色一凝,體會到這裏和河北的差距。如果燕山府路的讀書人都有書可讀,隻怕過不了幾年,這些人的水平就再也無法小覷了。自己想考取文士,真應該如貢祖文所說,在這時候考取。
而且,貢祖文無意間說的一個消息,更是讓嶽飛下定決心,參與這次文試。
“這些試題都是複試的,還有更簡單的初試,不需要與人競爭。”
“隻要初試的成績合格,便能進燕京大學堂學習。燕京大學堂的學子,都能進翰林院圖書館看書,還有人通過學堂考試,同樣做了官吏!”
聽到貢祖文對燕京大學堂的感慨,尤其是有資格去圖書館看書,嶽飛下定決心,同時參與文試:
“就算複試考不過,初試也應該沒問題。”
“隻要能進入燕京大學堂,我就有許多書可讀,還能繼續學習!”
一時間,嶽飛忘了詢問講武堂學子是否能進圖書館看書,決定參加文試,取得燕京大學堂的學子身份。
周侗得知此事,同樣很是讚許。讓嶽飛和王貴、湯懷、張顯認真學習,自己親自指點,教導貢祖文武藝。
貢祖文自幼聰明過人,飽讀詩書,對於燕京文試考試,並無絲毫擔心。隻是他學武不過三年,對自己是否能通過武試,實在沒有信心。
如今在得到周侗這個天下有名的武師指點後,貢祖文很快就感覺到進步飛快,對於武試的考核,開始自信起來。
隻是即便如此,他的武藝和嶽飛等人比起來,仍是雲泥之別。這讓他開始感覺到,自己新結交的友人,絕非普通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