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用衛所製度增加軍隊,朱武將宋江、陳達、楊春等人召集起來,商議這件事情。


    聽到朱武對衛所製度的設想,宋江、陳達、楊春等人,都是沉思起來。宋江道:


    “一衛兵力多少,應該如何安排?”


    朱武思索一番,想著梁山泊的軍製和明朝的衛所製度,說道:


    “衛的編製應該和旅相當,下轄五個營到十個營。”


    “每千戶設千戶所,平時輪換兩戶出一丁,有一個營兵力。戰時一戶一丁,有兩個營兵力。”


    “每衛五個千戶所,再加上衛所管理軍官,所管轄的戶數,大約是五千六百戶。”


    “這樣每衛平時就有三千常備兵力,戰時能能緊急擴充到五千多人。”


    說著衛所編製,朱武向宋江道:


    “永平府五萬降卒,可建立八到十個衛。”


    “山海關、榆關、鬆亭關位置重要,隻要周圍有荒地,就應該建立衛所。”


    “然後在三個關隘後方,建立五到七個衛,作為三個關隘的後備兵力,組成第二道防線。”


    “宋江兄弟執掌永平府,一定要為這幾個衛所選好地方,既要便於守禦,也不要因為荒地的事情,和當地產生糾紛。”


    宋江初來乍到,對永平府的事情還不大了解。楊春聞言說道:


    “這件事情好辦,永平府五萬降卒,都是從本地征發的。當地青壯漢子,幾乎盡在其中。”


    “隻要把這些人的家庭一起編入衛所,永平府上上下下,便都是衛所中人。”


    “無論有沒有荒地,都能為衛所找到地方!”


    聽出楊春的意思,朱武知道他是想把永平府的人盡數編入衛所,重新劃分土地。這樣做雖然有利於征發士卒,但是鬧出的動靜,卻絕非一兩年能夠平定。


    想到金國這一兩年就有可能再次對長城防線展開試探,朱武向楊春道:


    “這樣做動靜太大,沒有幾年時間,難以安穩地方。”


    “但是金國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永平府沒有時間做這麽大的調整。”


    “是否把自己家庭編入衛所,應該讓士卒自願!”


    說著,朱武又想到永平府的青壯都成了降卒,向宋江、陳達、楊春等人說道:


    “按照先前規劃,永平府的五萬降卒都要用於修建長城防線。”


    “但是這樣一來,永平府的青壯就空了。沒有足夠的人耕種,來年必然有土地拋荒,糧食收獲不足,就會帶來饑饉。”


    “所以先前規劃的降卒都用於修長城,有些不大現實。必須要製定政策,讓他們迴鄉勞作!”


    本就是擔心養不起士兵才提出要屯墾,宋江在知道永平府的青壯都成降卒之後,更是感到憂心。聽到朱武所言,當即就附和道:


    “是該釋放一些,讓他們迴鄉勞作。”


    “如此可展示將軍的寬大之意,收服永平府人心!”


    陳達卻不讚同,道:


    “這些人和梁山泊為敵,若是不加處罰,如何能夠立威。”


    “把那些立功的放了也就算了,其他人絕不能輕易釋放!”


    朱武聞言不語,似在思索辦法。楊春見此說道:


    “可以乘此機會,實行衛所製度。把那些願意將家庭編入衛所的降卒,轉為衛所軍戶。”


    “成為衛所軍戶後,以後可隨時征調。這次長城勞役,自然可以免除。”


    “而且這樣一來,這些衛所軍戶,都能用於屯墾。來年縱有饑荒,也影響不到軍中。”


    朱武聞言頷首,對楊春的提議極為讚許,同時還提醒道:


    “推行衛所製度的時候,不要忘記了推行合作社。鼓勵合作互助,減少土地拋荒。”


    “而且在農忙時,還可以讓服役的降卒,幫助合作社勞作。”


    “盡可能減少青壯不足對農業的影響,增加明年收獲。”


    宋江等人聞言,俱是歡喜不已。本來他們還想著如何在永平府施政,在朱武提醒使用合作社製度後,頓時有了頭緒。以永平府此時的情況,推行合作社製度,可謂恰當其時。隻要把合作社製度推行下去,就能掌控地方。再配合各地的衛所,梁山泊在永平府的統治,就能固若金湯。


    定下以衛所為守備軍、同時推行合作社的方略,朱武又想到衛所製度的缺點,提醒這些人道:


    “衛所製度是臨時辦法,人丁繁衍之後,應該編入地方。”


    “未來預備士卒,仍舊以民兵為主,以合作社的民兵,作為後備兵力。”


    “所以在尋找荒地時,不必強求大塊土地,應當以千戶所為主,分散各個地方。”


    “十到二十年後,這些千戶所就轉為合作社,千戶所的軍戶,同樣轉為社員!”


    楊春有些不解,道:


    “衛所將士比民兵要強多了,為何要轉為合作社?”


    “而且這樣一來,軍官如何安排?”


    朱武聞言搖頭,說道:


    “衛所將士是比民兵要強,但是衛所軍戶,比民戶的負擔也重多了。”


    “如果不把這些人轉為民戶,來日天下安定後,軍戶逃亡之事,必然難以禁止。”


    “所以在天下安定後,除了開墾邊疆可以建立衛所外,內地所建衛所,都要轉入地方。”


    “衛所的軍官可以轉到邊疆任職,也可以轉入地方,擔任相應職司。”


    對此若有所思,宋江道:


    “如此一來,還可以充實地方,對地方的掌控,更加如臂指使。”


    “將軍深謀遠慮,吾等誠不及也!”


    對朱武更加歎服,心中佩服不已。在亂世時就籌謀治世之法,朱武所展現的謀劃,讓宋江自歎弗如。


    將永平府的治理方略確定下來,朱武又吩咐陳達、楊春加緊修建山海關,把長城防線整修好,防備金兵來襲。宋江在永平府的主要任務,也是協調各方,穩固長城防禦。


    初次獨當一麵,宋江心中也有些惴惴不安,向朱武懇求將花榮和朱仝、雷橫調來,幫他統禦軍隊。


    朱武在思索後,決定把朱仝和韓伯龍調來,用朱仝輔助宋江,並利用韓伯龍這個灤州人,安撫本地民眾。


    同時,朱武將宋江的都察院院長一職罷免,改由耶律大石接替,用這個名義上的高位,安撫遼國降臣。


    隨後,朱武便一路南下,繼續視察地方。


    “前麵就是白溝河,是宋遼兩國界河。五月的白溝之戰,就是發生在那裏。”


    “如今由楊雄、李逵兄弟把守,看住南麵宋兵。”


    向朱武指著前方所在,戴宗道。永平府繼續向南,沿海岸線向西,便到了白溝河一帶。這裏是以前的宋遼兩國交界處,梁山泊占據此地後,同樣派兵把守,監視南岸宋兵。


    知道這裏是後世的天津所在,朱武帶眾人來到河口,看著汪洋大海,向眾人道:


    “這裏連通大海,若有海船前來,可以直接沿河流而上。”


    “西麵有運河到燕京,是昔年永濟渠所在。若是能夠通航,可以直達燕京。”


    向眾人說起昔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事情,朱武帶他們來到運河所在,卻發現這條運河,早已不再通航。不由歎息著道:


    “若是運河重開,船隻就能從大海,直接抵達燕京。”


    “那時青州等地的物資,就能走水運直抵燕京。”


    “可惜!可惜!”


    歎息運河已廢,燕京和青州之間,無法直接連通。


    這時,戴宗說道:


    “屬下曾經探知,前唐、遼國之時,曾走桑幹河、也就是如今的盧溝河運糧。”


    “燕京和大海之間,可以走這條河連通。”


    聞言心中一喜,朱武在聽到盧溝河後,卻又皺了皺眉:


    “盧溝河,盧溝橋,盧溝橋不是在永定河上嗎?”


    “聽說永定河曾被稱作無定河,因為上遊的桑幹河含沙量大,下遊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而且遷徙不定,故而被稱無定河。”


    “用這條河航運,難度不一般大!”


    對此不抱希望,朱武仍舊命戴宗找船嚐試,搜集盧溝河水文資料。準備在以後好好整治這條河流,免得它真的成為無定河,危害燕京等地。


    至於這個原打算建立的天津港,朱武決定先效仿明朝做法,建立天津三衛:


    “這裏地勢平坦,雖有河流沼澤,仍舊可以開墾。”


    “可以從山東、河北招攬無地少地的農民,在這兒建立衛所。”


    “在這裏建立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防禦南岸宋兵!”


    說著自己的規劃,朱武命人將楊雄、李逵等人喚來,決定由鮑旭為主將,建立天津三衛。同時還囑咐他們盯緊宋兵,免得突然被襲,南線防禦被破。


    有些不以為然,李逵道:


    “那些殘兵敗將,早就沒膽子了。”


    “前幾個月還有人挑釁,被俺我用板斧殺了一通。”


    “現在連往北岸看都不敢,更別說來偷襲了!”


    “讓俺鐵牛來說,朝廷的兵都不經打,不如直接南下,殺奔東京城中!”


    向朱武大放厥詞,李逵嚷嚷著要殺奔東京,奪了皇帝位子。


    朱武聞言大笑,並沒有斥責李逵。旁邊的人見朱武連這樣的話都不反駁,再想到天津兩個字的含義,對朱武的心意,自然更加明白。


    一路西行,朱武在涿州、易州等地,同樣建立衛所。又命人整修紫荊關一帶長城,調唐斌把守這裏。防止金兵攻居庸關不破,轉而攻打紫荊關。


    然後,朱武才抵達居庸關,視察這裏防禦。


    作為天下雄關,居庸關守將林衝,是朱武最信任的人之一,也是梁山泊中,有能力獨當一麵的大將。把這樣的人放在居庸關,朱武對此地的重視,自然不言而喻。


    “守住居庸關,就守住了燕京。”


    “而且從這裏出發,還能攻打雲中。”


    “你在這裏不但要做守將,來日攻打雲中,也是以你為先!”


    誇讚了林衝守住居庸關的功勞,又提出新的要求。林衝聞言苦笑,向朱武道:


    “前番僥幸守住,實在極為不易。”


    “金兵士氣高昂,戰力遠勝遼兵。”


    “若是居庸關再戰,屬下實無把握!”


    知道林衝的不易,更相信他守關的本領,朱武笑著說道:


    “林兄不必自謙,你是梁山泊中,唯一和金兵交過手的人。”


    “若是連你都不能守住,梁山泊還有誰能夠守住這裏?”


    “有盧俊義兄弟隨時支援,隻要林兄能守住一陣,就有兵馬源源不斷到來。”


    說著,朱武又向他提起建立衛所之事,正愁於兵力不足地林衝,立刻向朱武請求,收攏從雲中前來的難民,把他們編入衛所。


    對此滿口答應,朱武在知道雲中的百姓受到戰亂影響,許多人前來投奔後,更是歡喜不已。讓林衝嚐試在居庸關外建立衛所,作為守關屏障:


    “明朝居庸關外,是轄有十幾個衛所的萬全都司,單是衛所將士,就有七八萬人。”


    “靠林衝的六千混成旅守衛居庸關,實在單薄了點。上次金兵襲擊隻是試探,下次就可能是重兵了。”


    “如今天祚帝還在,金兵的重心仍在搜捕他,捉住天祚帝後,視線可能就轉到燕京了。”


    “無論金兵會不會按耶律大石所說邀我攻宋,都要有守住燕京的能力。否則梁山泊大軍南下時金兵偷襲燕京,我就沒有退路了。”


    “長城一線的兵力要加強,要有在梁山泊大軍南下後,守衛燕京的能力!”


    對此極為重視,朱武在繼續北上視察楊誌等人守衛的長城防線後,同樣在這些地方建立衛所,增強後備兵力。


    一圈視察下來,朱武對各條防線的兵力,用衛所做了補充,但是對當前長城的殘破,仍舊感到憂慮。百年承平下來,遼國長城的防禦,遠遠不能和後世的明長城相比,想要靠這條防線把燕京守住,朱武並沒有十足信心。


    所以,朱武決定下更大的力氣整修關隘,在金兵南下之前,完善這條防線:


    “金國的重心如今仍舊是追捕天祚帝,捉住天祚帝後,才會轉向燕京。”


    “而且童貫在我的鼓動下正在討要雲中,金國消滅遼國後,還要和宋國扯皮。”


    “乘著這段時間,可以建水泥廠整修關隘。在金國的注意力轉到燕京之前,擁有完善防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鏡像大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鏡像大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