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頭市那邊,雖然晁蓋受傷後吳用及時退兵,讓梁山泊穩住陣腳。眾頭領卻都悶悶不已,眾軍亦無戀戰之心,人人都有還山之意。
當晚二更時分,天色微明,眾頭領都在寨中歎惜、進退無措之時,忽聽得伏路小校慌急報來:
“前麵四五路軍馬殺來,火把不計其數!”
吳用、孫安等人聽到,急忙外出觀看。隻見三麵“山”字火把齊明,照晃如同白日,四下裏呐喊到寨前。
梁山泊的營寨是梁山泊臨時搭建,如何能夠抵敵,吳用和孫安等人商議之後,急忙拔寨而起,帶著人馬護送晁蓋撤離。
曾頭市軍馬背後卷殺過來,兩軍且戰且走,走過了五六十裏,眾人方才得脫。計點人兵,又折了五七百人,大敗輸虧。
“梁山泊起兵以來,何曾遇到過這等敗仗?”
“我等領兵出戰,有何顏麵迴山?”
痛惜這場敗仗,吳用、孫安等頭領心中俱是煩悶不已。眼看離先前搭建來盯住淩州和曾頭市的營寨不遠,眾頭領率領眾軍,和解珍、解寶留下的人匯合,在營寨中暫歇。
從留下的人那裏得知解珍、解寶帶人圍了淩州城,甚至還險些把城池攻破後。吳用、孫安等人更是鬱悶不已,覺得冒然去攻打曾頭市,實在極為失策。
隻是,如今晁蓋已中箭受傷,眾人心裏麵再有不滿,也隻能埋藏起來。
再說朱武那邊,此時他已經知道夜間發生的事情,擔心西路軍在人心惶惶之下可能崩盤,讓秦明、欒廷玉等人在後麵統領兵馬,自己帶著盧俊義和神機營騎兵,向吳用、孫安等人的營寨奔了過去。
快馬加鞭之下,朱武等人終於在傍晚抵達,見到了吳用、孫安等人。
得知朱武和盧俊義到來,吳用、孫安等頭領急忙出來迎接。想到朱武一向是神機妙算,盧俊義更是能正麵戰勝史文恭的人。眾頭領士卒軍心複振,在吳用、孫安帶領下,向朱武主動請罪。
來不及問罪眾人,朱武焦急問道:
“晁蓋兄弟在哪兒?”
“快帶我去看他!”
在吳用等人引領下,去看晁蓋傷勢。
眼看晁蓋渾身虛腫,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朱武等人俱是悲痛不已。
尤其是盧俊義,更是罵史文恭無恥,在武功如此高強的情況下,竟然還用藥箭:
“此人如此可恨,屬下願帶兵馬,去曾頭市把他擒過來。”
“隻要找到解藥,必能救活晁蓋兄弟!”
對盧俊義主動請纓極為欣慰,朱武卻聞言搖頭,否決了他的想法。曾頭市經營良久,史文恭隻要堅守不出,梁山泊一時半會兒就不可能打下來。等到打破曾頭市擒下史文恭,晁蓋早就傷勢發作,再也無法救迴了。
“而且我早已鏡像了史文恭,知道他用的是什麽藥箭。”
“隻要神醫安道全前來,必然能配出解藥,把晁蓋救治迴來!”
心中已有盤算,又知道戴宗已帶著安道全快速趕來。朱武命人用酒精給晁蓋消毒,專門派公孫勝帶幾個軍醫,吊住晁蓋性命。
然後,朱武才召集吳用、孫安等頭領,商議下一步打算。
“晁蓋兄弟受傷,西路軍士又被人偷襲,如今士氣大跌,已經無力再戰。”
“主公帶來的兵馬雖然精銳,想攻破曾頭市卻很難。不如帶兵迴山,來日再打曾頭市。”
向朱武提出這個建議,吳用認為西路軍在偷襲受損、又士氣大跌的情況下,已經難以對征戰提供什麽幫助。建議迴梁山泊休養後,再帶人馬前來。
沒料到吳用如此悲觀,朱武聞言皺眉,眼看孫安、楊雄等人提不出什麽想法,楊誌更是比吳用還悲觀。朱武知道這不是讓眾人討論的時候,直接下令說道:
“眾兄弟不必多言!”
“明日匯合秦明,後日攻打淩州。”
“曾頭市不出兵便罷,若是膽敢出兵,讓他們來得迴不得。”
直截了當地定下這件事情,決定用攻下淩州城,重振西路軍士氣。
見朱武如此果斷,眾人頓時就有了主心骨。雖然士氣一時間沒有恢複過來,卻不像先前那樣悲觀。
眼見孫安、楊雄等人還算有些鬥誌,楊誌、索超卻因為吃了敗仗仍舊有些沮喪,朱武眉頭微皺,又下令道:
“盧俊義暫領馬軍第二旅,明日馬軍第一旅到來後,帶領六千兵馬留守營寨盯住曾頭市。”
“史文恭不出來便罷,若是膽敢出兵,一定要留下他!”
把楊誌、索超帶領的馬軍第二旅調到盧俊義麾下,讓盧俊義統一指揮。
楊誌、索超雖然知道這次在調到盧俊義麾下後,以後再難讓馬軍第二旅和馬軍第一旅平級,卻仍是忍不住心頭一鬆,感覺一塊石頭落了下來。
有了盧俊義這個馬戰天下第一的人指揮,以後再麵對史文恭,也不用擔心吃虧。
見到楊誌和索超如此表現,朱武搖了搖頭,知道自己把楊誌抬進五虎將的努力算是失敗了。兩人加在一起,也不如一個真正在實力上達到五虎將的人。
這讓他更加感慨,世間良將難尋: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能獨當一麵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梁山泊想要壯大,仍舊需要招攬人!”
這麽想著,朱武又看了看被他認為有能力獨當一麵的蕭嘉穗,下令道:
“盧俊義兄弟這一軍,由楊誌擔任教導使,蕭嘉穗擔任參謀長。”
“若有什麽意外,三位一起商議!”
順勢把蕭嘉穗的地位提升上去,為以後安排他做準備。
三人聞言領命,朱武又看了看孫安、楊雄,還有在聽到蕭嘉穗擔任參謀長後有些沮喪的吳用,吩咐道:
“其餘兵馬由我親自執掌,吳軍師出謀劃策。”
“所有功過是非,迴到梁山再算!”
讓吳用安心出謀劃策,不用想先前的失敗。
吳用聽聞此言,心中甚是感動,更決心誓死以報,努力為朱武查漏補缺。
如此商討半夜,朱武等人抽空睡了一會兒,次日天亮後又巡視營寨,鼓舞眾人士氣。
眾人見朱武親自前來,又說淩州城早已被解珍、解寶帶兵圍困,不日即將攻下,一個個興奮不已。先前戰敗後跌落的士氣,也慢慢恢複過來。
見此,朱武讓他們整頓營寨,等待秦明和欒廷玉帶著兵馬前來。
如此到了中午,戴宗終於帶著安道全前來,又說林衝和柴進也在後麵,即將抵達這裏。
對此極為歡喜,朱武急忙命安道全給晁蓋診治。眼看晁蓋在床上口內一絲兩氣。安道全先診了脈息,說道:
“眾位兄弟休慌,脈體無事。身軀雖見沉重,大體不妨。”
“隻要找出解藥,必然能救迴來!”
說著,安道全先把艾焙引出毒氣,然後用藥。外使敷貼之餌,內用長托之劑。把晁蓋的傷勢,很快壓製下來。
見他如此妙手,眾人俱皆讚歎。朱武見安道全苦思解藥之法,便以推測為由,把晁蓋所中的毒藥,向安道全道了出來。
聽到朱武說出晁蓋所中的藥箭毒藥後,安道全稍加驗證,便知道所言不虛。急忙配出了針對這種毒藥的解藥,給晁蓋服了下去。
許是解藥對症,到了傍晚時分,晁蓋的皮膚已漸漸轉向紅白,肉體滋潤,飲食漸進。
朱武等頭領見到這一幕,都知道晁蓋的性命保住,對安道全稱讚不已。
此時林衝已護送柴進前來,朱武又吩咐安道全給柴進診治,不要留下病根。
然後,朱武在知道馬軍第一旅、第三旅趕到後,又帶著盧俊義等頭領,迎接秦明等人。
聽到朱武說明日攻打淩州,秦明急急請命,這次要打頭陣。
知道他性急如火,又有心為梁山立功,朱武在眾人士氣低落的情況下,如何能夠不允。當即命秦明帶領馬軍第三旅打頭陣,明日攻打淩州。
眼見盧俊義、秦明都有重任,自己卻隻能跟在他們後麵,孫安、楊誌、楊雄等原屬西路軍的頭領,都是羨慕不已。下決心一定要立功,讓寨主刮目相看。
商討了明日戰事,又在鏡像空間中看到單廷珪、魏定國已經在許貫忠安排下前往淩州,朱武知道破淩州城已經不是問題。又去營帳中探望晁蓋、柴進兩人,看他們傷勢如何。
眼看晁蓋已經能進飲食、柴進甚至能臥床稱謝,兩人一肚子話要說,卻因為身體不允,不能長久交談。朱武讓他們安心養傷,等到破了淩州後,一同返迴山寨。
“總算救下他們了!”
“希望晁蓋和柴進經過此事後,能夠更穩重些!”
懷著這個期盼,朱武休息一晚,次日以盧俊義、楊誌、蕭嘉穗三人帶領六千馬軍留守,自己帶秦明等人,前去攻打淩州。
因為連日奔波,秦明的馬軍第三旅在朱武吩咐下走得並不快。到了淩州城時,單廷珪、魏定國帶著武鬆偽裝的步軍,已經抵達淩州。
看到梁山泊又有賊人前來,淩州知州來不及分辨單廷珪、魏定國帶著的兵馬是誰,急忙打開北門,把他們迎了進來。
單廷珪、魏定國和武鬆沒想到事情這麽簡單,帶著四千兵馬,直接殺了進去。城內留下的一千兵馬和臨時征召的民壯,如何能擋住他們。
不多時,淩州城內的兵馬便被武鬆、石秀帶人殺散,然後又奪了南門,把解珍、解寶的兵馬,同樣放了進來。
解珍、解寶進城後想到前幾日被豪強莊戶擋住的憤怒,帶領麾下兵馬,按名單把他們一個個抓了起來。就連躲在一戶豪強家中的淩州知州,同樣被他們擒下。
風風火火而來,卻沒有撈到戰功,秦明滿心鬱悶。吳用和孫安、楊雄等頭領,卻是極為欣喜。不管他們在這次打破淩州時立下多少戰功,士卒在見到勝利後,士氣都恢複過來。隻要修整幾日,便能盡複舊觀。
淩州是座大州,錢糧甚是豐厚。再加上解珍、解寶羈押了許多豪強,抄獲他們家財。朱武在看到足夠梁山泊使用一年的錢糧後,心中甚是歡喜,命吳用登記造冊,把錢糧運迴山寨。
“淩州知州已向朝廷稟告,請朝廷派兵前來。”
“若是高俅對高廉這個堂弟在意的話,一定會推動朝廷,派兵征討梁山。”
“梁山泊兵馬需為此事做準備,不可久留在外!”
得知淩州知州向朝廷匯報的消息,朱武皺眉思索,知道梁山泊和朝廷兵馬的第一次碰撞,已經即將到來。
想到周遭還有曾頭市這個強敵,朱武故技重施,以淩州知州的名義寫信,讓曾頭市出兵救淩州。
隻是,曾頭市知道梁山泊厲害,背後又有金國貴人,得知盧俊義帶著六千馬軍盯著他們後,根本就不理淩州城的求援。
朱武等了幾日,見曾頭市一直沒有出動。想到朝廷大軍即將征討梁山泊,便放下曾頭市的事情,帶兵返迴梁山。
梁山泊中,留守山寨的王倫、魯智深等人這些日子一直在接應糧草物資進來,見到朱武帶著兵馬迴山後,齊齊前來迎接。
這次朱武帶兵下山雖遇到不少事情,卻連破高唐州、淩州,大漲山寨士氣。即使在知道朝廷兵馬即將到來後,梁山泊頭領和士卒也沒有絲毫擔心,反而還一個個摩拳擦掌,想要立下功勞。
此時,燕青、楊林、白勝等人已經把柴進家眷請來,朱武命陶宗旺在自己的住所附近新建一所房子,與柴進並家眷安歇。柴進聽聞之後,扶病起來稱謝。就此在梁山泊做了一名頭領,投靠朱武麾下。
朱武見此甚慰,又因為柴進和晁蓋的傷勢未愈,朱武把新頭領排名的事情放下,準備在擊敗朝廷大軍後,一並決定這些。
新上山的頭領在知道朱武想法後,更是躍躍欲試,想要在和朝廷兵馬爭鬥時立下功勞,為自己獲得一個好排位。就連對江湖地位不看重的許貫忠、蕭嘉穗兩人,在知道梁山泊現在的規矩後,雖然心中有很多意見,卻也不得不想法立功,展示自己能力。
這樣一個氛圍下,朝廷派遣征討梁山泊的大軍,終於緩緩到來。
當晚二更時分,天色微明,眾頭領都在寨中歎惜、進退無措之時,忽聽得伏路小校慌急報來:
“前麵四五路軍馬殺來,火把不計其數!”
吳用、孫安等人聽到,急忙外出觀看。隻見三麵“山”字火把齊明,照晃如同白日,四下裏呐喊到寨前。
梁山泊的營寨是梁山泊臨時搭建,如何能夠抵敵,吳用和孫安等人商議之後,急忙拔寨而起,帶著人馬護送晁蓋撤離。
曾頭市軍馬背後卷殺過來,兩軍且戰且走,走過了五六十裏,眾人方才得脫。計點人兵,又折了五七百人,大敗輸虧。
“梁山泊起兵以來,何曾遇到過這等敗仗?”
“我等領兵出戰,有何顏麵迴山?”
痛惜這場敗仗,吳用、孫安等頭領心中俱是煩悶不已。眼看離先前搭建來盯住淩州和曾頭市的營寨不遠,眾頭領率領眾軍,和解珍、解寶留下的人匯合,在營寨中暫歇。
從留下的人那裏得知解珍、解寶帶人圍了淩州城,甚至還險些把城池攻破後。吳用、孫安等人更是鬱悶不已,覺得冒然去攻打曾頭市,實在極為失策。
隻是,如今晁蓋已中箭受傷,眾人心裏麵再有不滿,也隻能埋藏起來。
再說朱武那邊,此時他已經知道夜間發生的事情,擔心西路軍在人心惶惶之下可能崩盤,讓秦明、欒廷玉等人在後麵統領兵馬,自己帶著盧俊義和神機營騎兵,向吳用、孫安等人的營寨奔了過去。
快馬加鞭之下,朱武等人終於在傍晚抵達,見到了吳用、孫安等人。
得知朱武和盧俊義到來,吳用、孫安等頭領急忙出來迎接。想到朱武一向是神機妙算,盧俊義更是能正麵戰勝史文恭的人。眾頭領士卒軍心複振,在吳用、孫安帶領下,向朱武主動請罪。
來不及問罪眾人,朱武焦急問道:
“晁蓋兄弟在哪兒?”
“快帶我去看他!”
在吳用等人引領下,去看晁蓋傷勢。
眼看晁蓋渾身虛腫,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朱武等人俱是悲痛不已。
尤其是盧俊義,更是罵史文恭無恥,在武功如此高強的情況下,竟然還用藥箭:
“此人如此可恨,屬下願帶兵馬,去曾頭市把他擒過來。”
“隻要找到解藥,必能救活晁蓋兄弟!”
對盧俊義主動請纓極為欣慰,朱武卻聞言搖頭,否決了他的想法。曾頭市經營良久,史文恭隻要堅守不出,梁山泊一時半會兒就不可能打下來。等到打破曾頭市擒下史文恭,晁蓋早就傷勢發作,再也無法救迴了。
“而且我早已鏡像了史文恭,知道他用的是什麽藥箭。”
“隻要神醫安道全前來,必然能配出解藥,把晁蓋救治迴來!”
心中已有盤算,又知道戴宗已帶著安道全快速趕來。朱武命人用酒精給晁蓋消毒,專門派公孫勝帶幾個軍醫,吊住晁蓋性命。
然後,朱武才召集吳用、孫安等頭領,商議下一步打算。
“晁蓋兄弟受傷,西路軍士又被人偷襲,如今士氣大跌,已經無力再戰。”
“主公帶來的兵馬雖然精銳,想攻破曾頭市卻很難。不如帶兵迴山,來日再打曾頭市。”
向朱武提出這個建議,吳用認為西路軍在偷襲受損、又士氣大跌的情況下,已經難以對征戰提供什麽幫助。建議迴梁山泊休養後,再帶人馬前來。
沒料到吳用如此悲觀,朱武聞言皺眉,眼看孫安、楊雄等人提不出什麽想法,楊誌更是比吳用還悲觀。朱武知道這不是讓眾人討論的時候,直接下令說道:
“眾兄弟不必多言!”
“明日匯合秦明,後日攻打淩州。”
“曾頭市不出兵便罷,若是膽敢出兵,讓他們來得迴不得。”
直截了當地定下這件事情,決定用攻下淩州城,重振西路軍士氣。
見朱武如此果斷,眾人頓時就有了主心骨。雖然士氣一時間沒有恢複過來,卻不像先前那樣悲觀。
眼見孫安、楊雄等人還算有些鬥誌,楊誌、索超卻因為吃了敗仗仍舊有些沮喪,朱武眉頭微皺,又下令道:
“盧俊義暫領馬軍第二旅,明日馬軍第一旅到來後,帶領六千兵馬留守營寨盯住曾頭市。”
“史文恭不出來便罷,若是膽敢出兵,一定要留下他!”
把楊誌、索超帶領的馬軍第二旅調到盧俊義麾下,讓盧俊義統一指揮。
楊誌、索超雖然知道這次在調到盧俊義麾下後,以後再難讓馬軍第二旅和馬軍第一旅平級,卻仍是忍不住心頭一鬆,感覺一塊石頭落了下來。
有了盧俊義這個馬戰天下第一的人指揮,以後再麵對史文恭,也不用擔心吃虧。
見到楊誌和索超如此表現,朱武搖了搖頭,知道自己把楊誌抬進五虎將的努力算是失敗了。兩人加在一起,也不如一個真正在實力上達到五虎將的人。
這讓他更加感慨,世間良將難尋: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能獨當一麵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梁山泊想要壯大,仍舊需要招攬人!”
這麽想著,朱武又看了看被他認為有能力獨當一麵的蕭嘉穗,下令道:
“盧俊義兄弟這一軍,由楊誌擔任教導使,蕭嘉穗擔任參謀長。”
“若有什麽意外,三位一起商議!”
順勢把蕭嘉穗的地位提升上去,為以後安排他做準備。
三人聞言領命,朱武又看了看孫安、楊雄,還有在聽到蕭嘉穗擔任參謀長後有些沮喪的吳用,吩咐道:
“其餘兵馬由我親自執掌,吳軍師出謀劃策。”
“所有功過是非,迴到梁山再算!”
讓吳用安心出謀劃策,不用想先前的失敗。
吳用聽聞此言,心中甚是感動,更決心誓死以報,努力為朱武查漏補缺。
如此商討半夜,朱武等人抽空睡了一會兒,次日天亮後又巡視營寨,鼓舞眾人士氣。
眾人見朱武親自前來,又說淩州城早已被解珍、解寶帶兵圍困,不日即將攻下,一個個興奮不已。先前戰敗後跌落的士氣,也慢慢恢複過來。
見此,朱武讓他們整頓營寨,等待秦明和欒廷玉帶著兵馬前來。
如此到了中午,戴宗終於帶著安道全前來,又說林衝和柴進也在後麵,即將抵達這裏。
對此極為歡喜,朱武急忙命安道全給晁蓋診治。眼看晁蓋在床上口內一絲兩氣。安道全先診了脈息,說道:
“眾位兄弟休慌,脈體無事。身軀雖見沉重,大體不妨。”
“隻要找出解藥,必然能救迴來!”
說著,安道全先把艾焙引出毒氣,然後用藥。外使敷貼之餌,內用長托之劑。把晁蓋的傷勢,很快壓製下來。
見他如此妙手,眾人俱皆讚歎。朱武見安道全苦思解藥之法,便以推測為由,把晁蓋所中的毒藥,向安道全道了出來。
聽到朱武說出晁蓋所中的藥箭毒藥後,安道全稍加驗證,便知道所言不虛。急忙配出了針對這種毒藥的解藥,給晁蓋服了下去。
許是解藥對症,到了傍晚時分,晁蓋的皮膚已漸漸轉向紅白,肉體滋潤,飲食漸進。
朱武等頭領見到這一幕,都知道晁蓋的性命保住,對安道全稱讚不已。
此時林衝已護送柴進前來,朱武又吩咐安道全給柴進診治,不要留下病根。
然後,朱武在知道馬軍第一旅、第三旅趕到後,又帶著盧俊義等頭領,迎接秦明等人。
聽到朱武說明日攻打淩州,秦明急急請命,這次要打頭陣。
知道他性急如火,又有心為梁山立功,朱武在眾人士氣低落的情況下,如何能夠不允。當即命秦明帶領馬軍第三旅打頭陣,明日攻打淩州。
眼見盧俊義、秦明都有重任,自己卻隻能跟在他們後麵,孫安、楊誌、楊雄等原屬西路軍的頭領,都是羨慕不已。下決心一定要立功,讓寨主刮目相看。
商討了明日戰事,又在鏡像空間中看到單廷珪、魏定國已經在許貫忠安排下前往淩州,朱武知道破淩州城已經不是問題。又去營帳中探望晁蓋、柴進兩人,看他們傷勢如何。
眼看晁蓋已經能進飲食、柴進甚至能臥床稱謝,兩人一肚子話要說,卻因為身體不允,不能長久交談。朱武讓他們安心養傷,等到破了淩州後,一同返迴山寨。
“總算救下他們了!”
“希望晁蓋和柴進經過此事後,能夠更穩重些!”
懷著這個期盼,朱武休息一晚,次日以盧俊義、楊誌、蕭嘉穗三人帶領六千馬軍留守,自己帶秦明等人,前去攻打淩州。
因為連日奔波,秦明的馬軍第三旅在朱武吩咐下走得並不快。到了淩州城時,單廷珪、魏定國帶著武鬆偽裝的步軍,已經抵達淩州。
看到梁山泊又有賊人前來,淩州知州來不及分辨單廷珪、魏定國帶著的兵馬是誰,急忙打開北門,把他們迎了進來。
單廷珪、魏定國和武鬆沒想到事情這麽簡單,帶著四千兵馬,直接殺了進去。城內留下的一千兵馬和臨時征召的民壯,如何能擋住他們。
不多時,淩州城內的兵馬便被武鬆、石秀帶人殺散,然後又奪了南門,把解珍、解寶的兵馬,同樣放了進來。
解珍、解寶進城後想到前幾日被豪強莊戶擋住的憤怒,帶領麾下兵馬,按名單把他們一個個抓了起來。就連躲在一戶豪強家中的淩州知州,同樣被他們擒下。
風風火火而來,卻沒有撈到戰功,秦明滿心鬱悶。吳用和孫安、楊雄等頭領,卻是極為欣喜。不管他們在這次打破淩州時立下多少戰功,士卒在見到勝利後,士氣都恢複過來。隻要修整幾日,便能盡複舊觀。
淩州是座大州,錢糧甚是豐厚。再加上解珍、解寶羈押了許多豪強,抄獲他們家財。朱武在看到足夠梁山泊使用一年的錢糧後,心中甚是歡喜,命吳用登記造冊,把錢糧運迴山寨。
“淩州知州已向朝廷稟告,請朝廷派兵前來。”
“若是高俅對高廉這個堂弟在意的話,一定會推動朝廷,派兵征討梁山。”
“梁山泊兵馬需為此事做準備,不可久留在外!”
得知淩州知州向朝廷匯報的消息,朱武皺眉思索,知道梁山泊和朝廷兵馬的第一次碰撞,已經即將到來。
想到周遭還有曾頭市這個強敵,朱武故技重施,以淩州知州的名義寫信,讓曾頭市出兵救淩州。
隻是,曾頭市知道梁山泊厲害,背後又有金國貴人,得知盧俊義帶著六千馬軍盯著他們後,根本就不理淩州城的求援。
朱武等了幾日,見曾頭市一直沒有出動。想到朝廷大軍即將征討梁山泊,便放下曾頭市的事情,帶兵返迴梁山。
梁山泊中,留守山寨的王倫、魯智深等人這些日子一直在接應糧草物資進來,見到朱武帶著兵馬迴山後,齊齊前來迎接。
這次朱武帶兵下山雖遇到不少事情,卻連破高唐州、淩州,大漲山寨士氣。即使在知道朝廷兵馬即將到來後,梁山泊頭領和士卒也沒有絲毫擔心,反而還一個個摩拳擦掌,想要立下功勞。
此時,燕青、楊林、白勝等人已經把柴進家眷請來,朱武命陶宗旺在自己的住所附近新建一所房子,與柴進並家眷安歇。柴進聽聞之後,扶病起來稱謝。就此在梁山泊做了一名頭領,投靠朱武麾下。
朱武見此甚慰,又因為柴進和晁蓋的傷勢未愈,朱武把新頭領排名的事情放下,準備在擊敗朝廷大軍後,一並決定這些。
新上山的頭領在知道朱武想法後,更是躍躍欲試,想要在和朝廷兵馬爭鬥時立下功勞,為自己獲得一個好排位。就連對江湖地位不看重的許貫忠、蕭嘉穗兩人,在知道梁山泊現在的規矩後,雖然心中有很多意見,卻也不得不想法立功,展示自己能力。
這樣一個氛圍下,朝廷派遣征討梁山泊的大軍,終於緩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