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泰嶽爭鋒,多蒙諸位捧場!”


    “還請各位好漢,一起滿飲此杯!”


    來到對影山上,朱武見山上已擺好宴席,當即請眾人就座,向這些江湖人勸酒。


    眼見梁山泊準備得有酒有肉,朱武又如此客氣,這些江湖人都感覺此行不虛,一個個笑語喧嘩,觥籌交錯,一起開懷痛飲。


    更有晁蓋、宋江、吳用,以及盧俊義、魯智深、武鬆、花榮、燕青等人,在朱武的安排下和眾人一起飲酒。讓對影山的氣氛,顯得更加熱烈。


    許多人都誇讚梁山泊辦得好,這次泰嶽爭鋒,是江湖中從所未有的盛事。尤其是在見到盧俊義等泰嶽爭鋒決出的五絕後,更是對他們極為熱情,一個個興高采烈。


    在這樣熱鬧的氛圍下,朱武和他們暢飲一番,又乘著這麽多江湖人聚在一起,邀請方臘、王慶、田虎,在斷金亭聚會。


    對影山斷金亭四周空曠,不可能埋伏他人。方臘、王慶、田虎看到這點之後,讓隨行的好漢在旁保護,和朱武在亭中宴飲。


    “都是江湖中人,咱們快言快語。”


    “三位兄弟是江湖中的豪傑,都能做一番大事的。”


    “不知你們以後,到底有何打算?”


    沒有追究先前事情的意思,朱武直接向方臘、王慶、田虎詢問,看他們打算如何,是否能相互幫助。


    王慶、田虎已舉起反旗,麾下人馬之多,比起如今的梁山泊也不差。兩人在聽到朱武詢問後,當即就明白他的意思,哈哈笑著說道:


    “既然已經造反,當然是推翻大宋朝廷了!”


    “朱寨主若是有意,咱們守望相助!”


    唯有方臘還沒有正式造反,有些推諉地道:


    “教中事務非我一人能定,待我迴到江南,再和眾兄弟商議!”


    讓朱武、王慶、田虎聽了很是不滿,王慶道:


    “方教主的意思,莫非是想要我們打頭陣?”


    “等到推翻大宋後,你再坐享其成?”


    和方臘離得最遠的田虎,更是指著他大罵道:


    “無膽匪類,有什麽資格和我們坐一塊?”


    “若非朱寨主在此,今日就有你好看!”


    說得方臘是滿臉通紅,猛然起身站立,就要和他廝殺。


    田虎也不甘示弱,同樣站起來瞪著方臘。看他這個江南人,如何與自己這個河東人爭鬥。


    知道田虎是故意刺激方臘造反,兩個一在東南一在西北的江湖人也不可能真正鬥起來,朱武還是站起身阻止他們,向方臘和田虎道:


    “二位有話好好說,不要傷了和氣。”


    “既然都願意坐在一起,說明咱們是同道中人。”


    “莫要自己火並,讓朝廷看了笑話!”


    請方臘、田虎坐下,朱武向他們道:


    “方教主什麽時候起事,外人無權幹預。”


    “但是既然在這裏,就說明方教主的誌向,和我們沒有什麽不同。”


    “若是起事之時,一定要通知我們!”


    和方臘做了約定,見他點頭認可,朱武哈哈一笑,又向三人說道:


    “如此一來,咱們約定的第一條,就是一起造反!”


    “至於這第二條,朱某請各位在這裏,是想請各位兄弟守望相助,到了各自的地盤上,相互照應一下。”


    “旁的不說,諸位若是到山東來,朱某一定讓山寨裏的兄弟,安排得妥妥帖帖!”


    三人聞言叫好,田虎乘機說道:


    “朱兄說得極是!”


    “若是三位的人到了河北,田某也一定讓兄弟,照應得妥妥帖帖!”


    聽得朱武一皺眉,立刻向田虎道:


    “田兄這話就不妥當了,你明明是河東人,為何非要說河北?”


    “我看田兄能照應的,隻有河東一路!”


    再次因河北的事情,和田虎爭論起來。


    田虎哈哈大笑,卻是寸步不讓,道:


    “自古三晉一體,河北古時是趙國,如何能夠分開?”


    “我這河北田虎,江湖上誰人不認?”


    以自己河北田虎的名號已經傳開為由,強要朱武承認河北是他的地盤。


    朱武對河北有很多想法,而且梁山泊如今的私鹽道路,就有一條在河北。當然不願承認河北是田虎的地盤,向他再次說道:


    “田兄執意如此,這聚會就沒法繼續了。”


    “如今的河北江湖以小旋風柴進和玉麒麟盧俊義為尊,田兄強要我們承認河北是你的地盤,又是什麽道理?”


    “難道我的人到河北,田兄真能照應?”


    毫不客氣地駁斥了田虎想法,讓他認識到隻有河東路的江湖,能受他的掌控。


    隻是,田虎雖知道這一點,卻絲毫不願意放棄對河北的覬覦,哈哈笑著說道:


    “我是河北田虎,自然要有河北。”


    “正如王慶兄弟若是沒有淮西,如何能稱為淮西王慶?”


    將王慶扯了進來,田虎還向他道:


    “王兄弟應該知道,朱寨主是淮西人。”


    “若是按他所說,豈非整個淮西路,也是梁山地盤?”


    用王慶自稱的淮西名號,挑撥他和朱武爭鬥。


    看得出田虎的用心,王慶卻不得不入彀,笑著向朱武道:


    “朱兄雖是淮西人,如今卻已在山東立足。”


    “不如淮西一路,讓給兄弟可好?”


    已經和田虎兩人聯手,想要把河北田虎、淮西王慶的名號,在這場聚會中坐實。


    見兩人絲毫不顧忌聯盟破裂,在這種重要的聚會上,都要把河北田虎和淮西王慶的名號坐實,朱武暗罵他們鼠目寸光,卻不得不承認兩人合力,自己一個人難以駁斥,隻能看向方臘,問他道:


    “田兄、王兄的提議,方兄覺得怎樣?”


    雖然以需要和教中兄弟商議起事時間為由推脫,方臘在四人之中,其實是對麾下頭領掌控最強的人。畢竟明教是一個傳承久遠的教派,規矩極為嚴密。依靠教主威望,還有在教中早就定下的尊卑,方臘對麾下頭領的掌控遠在朱武、王慶、田虎三人之上。故而明教的事情,方臘大多能一言而決。


    此時,在聽到朱武詢問後,方臘沉思一番,想到朱武剛剛幫自己解圍,以及明教還沒有起事的事實。擔心王慶在占據淮西後有可能覬覦江南,遂道:


    “推翻大宋的事情八字還沒一撇,何必為了虛名,攪了這場聚會。”


    “以我看,各人以自己所在的路做地盤,其它地方的江湖,各憑本事就是!”


    不但對田虎、王慶的行為明確表示反對,甚至連朱武的山東兩路,都被他削去一半。


    眉頭一挑,朱武雖然對方臘的提議不完全讚同,但是對山東江湖掌控有著自信的他來說,這方法沒有什麽不好。但是田虎、王慶兩人,反應卻很激烈。田虎道:


    “若是這樣,咱們還商量個什麽勁兒?”


    “不如各憑本事,在江湖上爭地盤!”


    王慶也同樣大聲附和,認為這樣子分地盤,實在沒有意義。


    見兩人這般撒潑,甚至要起身離開,朱武、方臘皺眉,卻又毫無辦法。畢竟田虎和王慶是和他們在江湖上地位相當的人,兩人既不能強行要求兩人接受自己想法,也沒有別的辦法約束他們。


    最終,朱武隻能利誘道:


    “梁山泊別無特產,隻有食鹽能夠向外售賣。”


    “田兄和王兄若是能覺得能將私鹽賣到河北、淮西,這兩路被你們掌控的地方,讓給你們也無妨。”


    隱去了梁山泊食鹽是產自青州的事實,朱武以食鹽做誘餌,讓田虎和王慶繼續坐下,繼續商議盟約。


    田虎和王慶兩人本就是在作勢,聽到朱武不但以食鹽貿易引誘,還答應兩人控製的地方能夠作為地盤,頓時重新坐下,笑著向兩人道:


    “早這樣說就行嘛!”


    “朱兄賣鹽的事情,我們一力承擔!”


    拍著胸膛答應了食鹽貿易的事情,兩人大言不慚地把自己從朱武這裏拿鹽,說成幫他販賣。


    讓朱武哭笑不得的同時,對這兩人的厚臉皮,更有一層認識。


    不過,梁山泊如今暗中掌控青州,朱武又派人占據鹽場,並且用後世的曬鹽法提高食鹽產量,的確需要門路賣鹽。故而朱武對田虎、王慶的話也沒在意,又去詢問方臘,問他是否需要鹽。


    方臘所處的江南雖然產鹽,但是想大規模走私食鹽,卻還沒有門道。聽到朱武能低價提供大量食鹽,自然滿口答應。他的明教能影響的農戶很多,販賣上的事情,絲毫不用擔心。甚至,朱武還需要考慮多開辟鹽田,才能滿足需求:


    “先打開私鹽商路再說!”


    “以後若有需要,再擴大商路規模!”


    想到在梁山泊規劃的工業項目,朱武不由露出了幾分微笑,既為梁山泊能通過私鹽貿易獲得資金而高興,又覺得未來的工業品,有了銷售市場。


    方臘、王慶、田虎的勢力越大,所需要的東西就越多,梁山泊未來生產出的商品,絲毫不愁銷路。


    這點,才是朱武想要和三人定下盟約的原因。也是他訂立盟約,所隱藏的目的。


    絲毫不知道朱武的真正用意是這兒,王慶、田虎兩人,隻覺得朱武是在讓利拉攏他們,故而在得到這麽多好處後,對朱武以方臘的意見擬定的第二條盟約,沒有繼續反對。


    根據盟約第二條,朱武、方臘、王慶、田虎四人以各自能占據的地盤為基礎,向著周圍發展。若是出現爭端,應當及時商議。如果有其他三方的人到了自己地盤上,應該及時照應。


    可以說,有了這一條,各人在派人去其他人地盤上活動時,就放心了許多。方臘、王慶、田虎如今在對影山上,同樣感到安心——


    盟約是朱武主持,即使為江湖上的名聲考慮,朱武也不可能在簽下盟約後就對他們下手。三人在對影山和朱武火並的可能,已經降到最低。


    定下前兩條盟約,並且在感受到實際作用後,方臘、王慶、田虎對接下來的盟約,更加熱心了些。隻聽朱武說道:


    “盟約的第三條,應該是我們四方互不侵犯,而且在受到朝廷或其他強大勢力侵犯時,其它三方應盡力予以協助,且不得協助敵對勢力。”


    三人都道應該,即使是還沒起事的方臘,在想到自己早晚要起事後,也覺得這第三條,自己能夠接受。


    雖然他們三人都覺得自己在遭受其他勢力侵犯時另三方不見得盡力協助,但是有這條盟約在,卻不用擔心他們光明正大地幫助敵人。


    這樣四方勢力便能在相互接壤前,盡力避免爭端。


    而且,朱武又為了避免爭端,還仿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第四和第五則條款:


    “第四條是和平共處,互不幹涉內部事務,各方內部事務,外方不得幹預。”


    “第五條是平等互利,各方地位平等,不能在各自的地盤上,仗著勢力欺人。”


    這兩點都是江湖交往中應該盡量遵循的規矩,朱武想要以盟約的形式固定下來,方臘、王慶、田虎自然不會反對。


    就這樣,按朱武的意思,四人在對影山斷金亭中,簽下五條盟約,山東朱武、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江南方臘這四大寇的合作,至此初步達成。


    歃血為盟,簽下大名,四人在各保留一份盟約後,都覺得相互間的關係,更加親近了些。待到朱武請他們喝酒時,三人再無防備,在朱武特別釀製的好漢酒下,盡皆喝得大醉。在隨行的下屬扶持在,在對影山暫歇。


    朱武則在鏡像他們三人後,了解他們勢力:


    “田虎和王慶都剛起事,人數不到一萬,而且良莠不齊。”


    “唯有方臘的明教經營許久,隻要起事造反,旬日間就能聚集數萬人。”


    “三人中最值得注意的,還是江南方臘!”


    王慶、田虎的勢力固然不小,但是三人中最值得朱武注意的,要以方臘為最。有明教作為紐帶,使方臘還沒有起兵造反,但是無論實力還是潛力,都足以和此時的梁山泊相比。


    再加上方臘所在的兩浙路是大宋財賦重地、受花石綱壓迫最嚴重,隻要方臘能起事造反,一定會吸引許多貧苦人加入。而且會第一時間,吸引朝廷注意:


    “梁山泊臨近東京,未來若引起朝廷注意,能夠分擔壓力的,隻有江南方臘!”


    “可以提前派人去江南潛伏,未來需要之時,就逼方臘造反!”


    定下這個計策,朱武打算在這次招攬到的江湖人之中,選一些人去江南,以便在必要時,逼迫方臘造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鏡像大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鏡像大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