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這麽鄭重,是要去招攬誰?”


    去招攬楊誌的路上,王倫問朱武道。


    考慮到王倫遲早知道,朱武向他透露了一點信息,道:


    “我聽說晁蓋有意生辰綱,押運生辰綱的楊誌,恐怕抵擋不住。”


    “故而想要在楊誌丟了生辰綱後,把他招攬上梁山泊。”


    見朱武帶自己招攬楊誌,王倫心中暗喜。想到去年和楊誌見麵的情景,再聽到朱武說晁蓋有可能劫了生辰綱,他心中一個想法,頓時冒了出來:


    “晁蓋和吳用是兄弟,他若劫了生辰綱,楊誌在上山後必然和吳用不睦。”


    “我跟隨主公招攬楊誌,豈不有機會近水樓台先得月,把楊誌拉攏到我這邊?”


    有心在軍中擴展勢力,王倫在想到這一點後,頓時對招攬楊誌的事情,變得極為熱心。


    正想向朱武獻計,彰顯自己在這件事中的作用,王倫卻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急忙攔住朱武,進言道:


    “主公這時去招攬楊誌,恐怕不是好主意!”


    “這一帶的江湖中,梁山泊勢力最大。楊誌丟了生辰綱,必然會懷疑梁山泊是否有參與。”


    “主公去得太巧,恐會惹他生疑!”


    朱武聞言止步,向王倫道:


    “先前我便以獨龍岡事忙,明令山寨頭領近期不得招惹是非。”


    “楊誌在知道山寨的這個命令後,想來不會起疑心。”


    王倫搖了搖頭,繼續向朱武進言道:


    “梁山泊的命令,外人一時間如何能夠得知。”


    “再說梁山泊是附近江湖的大勢力,楊誌若是在丟了生辰綱後拜托主公尋找,主公應是不應?”


    “若是答應下來,主公就要把晁蓋等人供出去。若是不應的話,楊誌就有可能起疑心。”


    “所以招攬楊誌的事情,一定不能在這時。必須等生辰綱事情定下來,再去尋找楊誌,把他邀請上山。”


    勸朱武認真三思,不要惹楊誌疑心。


    眉頭皺了起來,朱武發現王倫說的話確實有道理。受到原書影響,他一直以為楊誌丟了生辰綱就會上山落草,卻沒想到還有追迴生辰綱彌補過錯這一節。


    如果這時候去見楊誌,顯示對楊誌的看重。楊誌會不會對梁山泊起疑心不好說,拜托他在附近尋找生辰綱,卻是極可能的事情。


    所以這個時候,不是招攬楊誌的好機會。


    想明白了這一點,朱武猛拍腦袋,向王倫道:


    “多虧先生提醒,朱某險些就壞了這件事!”


    “依照先生看來,如何招攬楊誌?”


    王倫心中暗喜,當即道:


    “主公就當做不知這件事,等生辰綱的事情傳開後,再在江湖上散出消息,招攬楊誌上山。”


    “想來那個時候,楊誌已經打探到梁山泊和生辰綱的事情無關,不會懷疑梁山泊的用心。”


    “再加上他丟了生辰綱,已經走投無路,主公稍微招攬,楊誌定然上山。”


    向朱武提出了計策,並且毛遂自薦要負責這件事。


    對王倫的心思隱約有點明白,又有心扶持他和吳用相牽製,朱武答應讓王倫負責這件事,把楊誌招攬上山。


    得到想要的結果,王倫極為高興。和朱武在獨龍岡附近遊玩一番,又向朱武建言,盡早返迴山寨。


    考慮到芒種已過,獨龍岡分田種地的事情已經忙完。朱武也無心陷於瑣碎雜事,便留蔣敬在獨龍岡收購糧食,自己和王倫迴了梁山泊。等待事情發酵,再去招攬楊誌。


    生辰綱的事情傳得極快,不過數日功夫,王倫便打探到梁中書府上的兩個虞候,去濟州衙門告楊誌勾結賊人劫了生辰綱,如今已隨衙聽候,要捉拿楊誌等賊人。當即向朱武請命,要去招攬楊誌。


    朱武這個時候,卻改變了想法。這幾日他一直在關注楊誌的動向,發現楊誌因為去年沒答應在梁山泊落草的事情,有些不好意思上梁山泊。如今已去了青州,在操刀鬼曹正的建議下投奔二龍山。


    眼看楊誌沒有上梁山泊的心思,如今還遠在青州,朱武在思考招攬楊誌上山的利弊後,向王倫道:


    “先前我以為楊誌在生辰綱裏麵的責任不大,不會被梁中書揪著不放。”


    “但是如今看來,梁中書府上的人已經把責任推到楊誌身上。楊誌已經由丟失生辰綱的過失,轉變為劫掠生辰綱的主犯。”


    “現在把楊誌招上山,容易引來梁中書和蔡太師的注意。萬一讓朝堂上的人因此關注到梁山泊,可能會調遣朝廷兵馬前來。”


    “所以招攬楊誌的事情要稍微低調一下,不能在江湖上大肆散播消息,而是要先打探到他的蹤跡,確認他的所在後,問他願不願意上山。”


    否決了散播消息把楊誌招上山的打算,朱武決定讓王倫先聯絡到楊誌,等待機會合適時,悄悄把人招上山。


    王倫聞言大歎,卻沒有提出反對。他雖然有一點私心,卻不敢在這種關乎梁山泊存亡的事情上弄鬼。在朱武的提點下派人去青州聯絡楊誌,等機會合適的時候,再招攬招攬上山。


    如此,招攬楊誌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朱武也因為這件事的波折,反思自己行為:


    “梁山泊頭領雖然不夠用,卻也已經達到三十六位,軍務政務體製,都已有了根基。”


    “接下來就是滾雪球的功夫,讓梁山泊越滾越大。”


    “不能因為要急著招攬人,引來不必要的危機!”


    心中冷靜下來,朱武開始更多地權衡利弊,完善招攬流程:


    “身家清白、隻有小錯的好漢,自然是招攬上山的好人選。”


    “不過如果有人像林衝那樣因為得罪奸臣被迫落草,梁山泊也不可能不接納。”


    “必須在招攬人上山的同時,盡可能不引起朝廷注意。”


    如此一來,朱武便想到了吳用先前提議的虛假山寨之事,想要用這個辦法,必要時給官府做交待:


    “先前吳用勸我劫生辰綱時,曾建議設立虛假山寨給官府個交待。”


    “如今晁蓋劫生辰綱的事情即將泄露,這個虛假山寨就要用上了。”


    “必須要盡快準備好,把這個名義上的山寨丟出去!”


    命人將仍在晁蓋莊上的吳用喚迴,盡快準備這件事。以免生辰綱事發後,梁山泊措手不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鏡像大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鏡像大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