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起來,朱武便向人打探入雲龍公孫勝的所在。
隻是,雖然找到了公孫勝住處,也見到了公孫勝的老母,朱武在詢問公孫勝去向時,卻得知他下山雲遊、漂泊江湖去了,如今不在家裏。
無奈之下,朱武也隻能留下一封書信,和眾人下了二仙山。
或許是被朱武勾起了思鄉情緒,又或許是見到公孫勝老母想起自己母親,喬冽下山之後,便執意返迴家鄉,奉養自己母親。
朱武苦勸不得,又見他如此孝順,對他的看法稍有一些改觀。又想到自己這些日子在陳達、楊春的鏡像中發現的問題,朱武寫了一封書信,托喬冽帶到少華山。還提醒他注意小人,若是事有不順,可以投奔過去。
喬冽聞言大笑,不認為自己有落草為寇的那一日。卻仍帶上書信,返迴家鄉去了。
朱武等人則在史進催促下,沒有在薊州停留,直接南下河北,前往大名府尋人。
此時黃河北流,仍在渤海入海。遼國向大宋走私時,也多通過水路。但是朱武等人南下是在寒冬臘月,自然不便坐船。幾人順著商路,行了半月之後,才到達河北大名府。
作為江湖中人,朱武等人來到河北大名府後,自然不能不去拜見盧俊義。作為大名府的頭麵人物,史進想要在這裏尋人,少不了他的幫助。
盧俊義祖居大名府,家中甚是豪富,他本人也喜歡結交江湖上的好漢,對江湖中前來求助的人,常常出手援助。也因為此,他的名聲越來越廣,被譽為是河北江湖第一人。
這日,他剛救下一個凍倒在自家門前的人,聽到有人迴報四位豪傑前來,頓時熱情相迎,邀請他們入內。
站在盧府門前,見到裏麵的人喜氣洋洋,朱武好奇詢問,才知道盧俊義剛剛定下親事,隻等過了年後,就要娶妻成婚。
史進聞言皺眉,有些不解地道:
“都說盧員外英雄了得,如今怎會沉迷女色?”
“他若這般放縱,可稱不上江湖第一人!”
對盧俊義不去打熬氣力、反而娶妻成婚,感到有些失望。
不清楚史進為何要這麽想,朱武在見到李忠、石秀同樣有失望之色後,才覺得自己對武人的了解,似乎還有偏差:
“難道說,在這些江湖高手看來,隻有打熬氣力、不近女色的人,才符合他們認識?”
“盧俊義娶親成婚,是在不思進取?”
感覺有些好笑,又對江湖上許多好漢遲遲沒有成婚的事情有了理解。朱武向史進道:
“盧員外今年二十六歲,過了年就是二十七。”
“他已這般年紀,若是沒有子嗣,一旦有個萬一,家產不便宜了別人?”
“可惜!可惜!”
搖頭歎息,朱武卻是想到了原書中盧俊義雖然成婚五年,仍舊沒有子嗣。而且他娶的這個妻子,和家中都管李固原有私情。盧俊義不知就裏之下,不但讓李固一點點收攏府裏人心,後來更是和他娶的這個妻子合謀,奪了盧府家產——
他的這番遭遇,可謂極為淒慘。朱武想到這點,就忍不住歎息。
史進不知道朱武既為盧俊義娶妻辯解,又在可惜什麽,卻聽到旁邊一個聲音,搶先自己說道:
“可惜什麽?”
“道長可有指教?”
一個雙目炯炯、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的大漢,從府裏走了出來。
見到此人,四人頓時知道,此人除了玉麒麟盧俊義外,絕不可能是旁人。
請四人來到客廳,盧俊義繼續詢問,朱武在可惜什麽?
朱武在二仙山問道後,考慮到自己在大宋身份是賊,而且受到通緝。就重新穿上道袍,做雲遊道士打扮。
此時,麵對武功無敵、還曾經去梁山泊抓賊建功的盧俊義,他沒敢使用真名。而是用神機道人的身份,向盧俊義道:
“貧道心血來潮,覺得這樁婚事,似乎有些不妥。”
“恐怕你的夫人,還有一些異心。”
盧俊義為人迷信,聞言有些好奇,不但未覺冒昧,反而繼續問道:
“煩請道長為我這個迷人指路。”
“有話但說不妨!”
朱武有心說出李固和他妻子的事,卻不知此時的李固有沒有來到盧俊義府上,又何時和盧俊義的妻子有了勾結,隻得含含糊糊說道:
“員外這個命數,娶妻五六年內,必有血光之災。”
“家私不能保守,自身也難保全。”
見他說得含糊,盧俊義哈哈大笑,向朱武道:
“道長此言差矣!”
“盧某生於北京,長在豪富之家,祖宗無犯法之男,親族無再婚之女。”
“更兼俊義作事謹慎,非理不為,非財不取,又無寸男為盜,亦無隻女為非。”
“如何能有血光之災?”
沒有把朱武說的話當真,盧俊義隻以為江湖中的朋友不認同他娶妻,編了這一套話,拿來幹擾自己。
朱武有些無奈,卻又不能把沒發生的事情和盤托出來,隻得默然以對,裝作高深莫測。
盧俊義見他無言,更覺得自己猜測為真,不再理會朱武,問史進等人來意。
聽到史進是來大名府尋找師父王進,盧俊義皺眉良久,向史進道:
“昔年我在東京學藝時,也曾和王教頭有交流。”
“隻是他家搬往東京已久,祖籍是在哪裏,我也不大清楚。”
“有心幫賢弟尋找,卻怕引來高俅,壞了王教頭的打算!”
“若是賢弟沒有要緊事情,不如等王教頭返迴經略府後,再去尋他不遲!”
這番話朱武早就和他說過,隻是沒到大名府,史進總覺得不死心。
如今聽盧俊義同樣也是這個說法,史進長歎一聲,隻得把尋找師父的念頭,徹底按了下去。
見他心情鬱鬱,盧俊義不住安慰,還喚來一個和史進年齡差不多的青年,過來陪著史進。
這青年正是燕青。他是大名府人氏,自小父母雙亡,盧俊義將他養大。見他一身雪練也似白肉,盧俊義叫一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一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燕青百伶百俐,道頭知尾。大名府的人口順,都叫他做浪子燕青。因他本身姓燕,排行第一,又稱他為燕小乙。
燕青今年隻有十六七歲,和十八九歲的史進,年齡正好相近。更兼他吹的、彈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亦是說的諸路鄉談,省的諸行百藝的市語。不過三言兩語,史進便和他親近起來,相互稱兄道弟。
隻是,雖然找到了公孫勝住處,也見到了公孫勝的老母,朱武在詢問公孫勝去向時,卻得知他下山雲遊、漂泊江湖去了,如今不在家裏。
無奈之下,朱武也隻能留下一封書信,和眾人下了二仙山。
或許是被朱武勾起了思鄉情緒,又或許是見到公孫勝老母想起自己母親,喬冽下山之後,便執意返迴家鄉,奉養自己母親。
朱武苦勸不得,又見他如此孝順,對他的看法稍有一些改觀。又想到自己這些日子在陳達、楊春的鏡像中發現的問題,朱武寫了一封書信,托喬冽帶到少華山。還提醒他注意小人,若是事有不順,可以投奔過去。
喬冽聞言大笑,不認為自己有落草為寇的那一日。卻仍帶上書信,返迴家鄉去了。
朱武等人則在史進催促下,沒有在薊州停留,直接南下河北,前往大名府尋人。
此時黃河北流,仍在渤海入海。遼國向大宋走私時,也多通過水路。但是朱武等人南下是在寒冬臘月,自然不便坐船。幾人順著商路,行了半月之後,才到達河北大名府。
作為江湖中人,朱武等人來到河北大名府後,自然不能不去拜見盧俊義。作為大名府的頭麵人物,史進想要在這裏尋人,少不了他的幫助。
盧俊義祖居大名府,家中甚是豪富,他本人也喜歡結交江湖上的好漢,對江湖中前來求助的人,常常出手援助。也因為此,他的名聲越來越廣,被譽為是河北江湖第一人。
這日,他剛救下一個凍倒在自家門前的人,聽到有人迴報四位豪傑前來,頓時熱情相迎,邀請他們入內。
站在盧府門前,見到裏麵的人喜氣洋洋,朱武好奇詢問,才知道盧俊義剛剛定下親事,隻等過了年後,就要娶妻成婚。
史進聞言皺眉,有些不解地道:
“都說盧員外英雄了得,如今怎會沉迷女色?”
“他若這般放縱,可稱不上江湖第一人!”
對盧俊義不去打熬氣力、反而娶妻成婚,感到有些失望。
不清楚史進為何要這麽想,朱武在見到李忠、石秀同樣有失望之色後,才覺得自己對武人的了解,似乎還有偏差:
“難道說,在這些江湖高手看來,隻有打熬氣力、不近女色的人,才符合他們認識?”
“盧俊義娶親成婚,是在不思進取?”
感覺有些好笑,又對江湖上許多好漢遲遲沒有成婚的事情有了理解。朱武向史進道:
“盧員外今年二十六歲,過了年就是二十七。”
“他已這般年紀,若是沒有子嗣,一旦有個萬一,家產不便宜了別人?”
“可惜!可惜!”
搖頭歎息,朱武卻是想到了原書中盧俊義雖然成婚五年,仍舊沒有子嗣。而且他娶的這個妻子,和家中都管李固原有私情。盧俊義不知就裏之下,不但讓李固一點點收攏府裏人心,後來更是和他娶的這個妻子合謀,奪了盧府家產——
他的這番遭遇,可謂極為淒慘。朱武想到這點,就忍不住歎息。
史進不知道朱武既為盧俊義娶妻辯解,又在可惜什麽,卻聽到旁邊一個聲音,搶先自己說道:
“可惜什麽?”
“道長可有指教?”
一個雙目炯炯、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的大漢,從府裏走了出來。
見到此人,四人頓時知道,此人除了玉麒麟盧俊義外,絕不可能是旁人。
請四人來到客廳,盧俊義繼續詢問,朱武在可惜什麽?
朱武在二仙山問道後,考慮到自己在大宋身份是賊,而且受到通緝。就重新穿上道袍,做雲遊道士打扮。
此時,麵對武功無敵、還曾經去梁山泊抓賊建功的盧俊義,他沒敢使用真名。而是用神機道人的身份,向盧俊義道:
“貧道心血來潮,覺得這樁婚事,似乎有些不妥。”
“恐怕你的夫人,還有一些異心。”
盧俊義為人迷信,聞言有些好奇,不但未覺冒昧,反而繼續問道:
“煩請道長為我這個迷人指路。”
“有話但說不妨!”
朱武有心說出李固和他妻子的事,卻不知此時的李固有沒有來到盧俊義府上,又何時和盧俊義的妻子有了勾結,隻得含含糊糊說道:
“員外這個命數,娶妻五六年內,必有血光之災。”
“家私不能保守,自身也難保全。”
見他說得含糊,盧俊義哈哈大笑,向朱武道:
“道長此言差矣!”
“盧某生於北京,長在豪富之家,祖宗無犯法之男,親族無再婚之女。”
“更兼俊義作事謹慎,非理不為,非財不取,又無寸男為盜,亦無隻女為非。”
“如何能有血光之災?”
沒有把朱武說的話當真,盧俊義隻以為江湖中的朋友不認同他娶妻,編了這一套話,拿來幹擾自己。
朱武有些無奈,卻又不能把沒發生的事情和盤托出來,隻得默然以對,裝作高深莫測。
盧俊義見他無言,更覺得自己猜測為真,不再理會朱武,問史進等人來意。
聽到史進是來大名府尋找師父王進,盧俊義皺眉良久,向史進道:
“昔年我在東京學藝時,也曾和王教頭有交流。”
“隻是他家搬往東京已久,祖籍是在哪裏,我也不大清楚。”
“有心幫賢弟尋找,卻怕引來高俅,壞了王教頭的打算!”
“若是賢弟沒有要緊事情,不如等王教頭返迴經略府後,再去尋他不遲!”
這番話朱武早就和他說過,隻是沒到大名府,史進總覺得不死心。
如今聽盧俊義同樣也是這個說法,史進長歎一聲,隻得把尋找師父的念頭,徹底按了下去。
見他心情鬱鬱,盧俊義不住安慰,還喚來一個和史進年齡差不多的青年,過來陪著史進。
這青年正是燕青。他是大名府人氏,自小父母雙亡,盧俊義將他養大。見他一身雪練也似白肉,盧俊義叫一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一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燕青百伶百俐,道頭知尾。大名府的人口順,都叫他做浪子燕青。因他本身姓燕,排行第一,又稱他為燕小乙。
燕青今年隻有十六七歲,和十八九歲的史進,年齡正好相近。更兼他吹的、彈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亦是說的諸路鄉談,省的諸行百藝的市語。不過三言兩語,史進便和他親近起來,相互稱兄道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