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提起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很多皇漢思想的年輕人眼裏看來,那簡直就是中國曆史上最恥辱,最黑暗的一個年代。
曾經輝煌不可一世的大漢朝,徹底的衰落滅亡了,而接手的魏國,卻也沒持續多久,就被司馬家給篡了權。
中國就進入了晉朝時期,可是晉朝卻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病秧子,或者說這個朝代從先天上就有不足。
當年漢朝留下的武勳老本幾乎都已經被吃光了,漢人多年的武力值,都在內耗中消耗一空。
而漢朝人留下的儒教,卻成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當時的人都喜歡在儒家文化上做文章,所謂名士風流,就是從那個朝代開始興起的。
名士們一個個穿著寬袍大袖的長袍,披頭散發,一個個爭相吸粉,然後到街頭上去裝瘋賣傻,就憑這樣的****,如何能夠治理好國家?
而這幫家夥,在治理國家上沒什麽能力,大嘴炮的能力卻是一個頂倆,不光是大嘴炮厲害,還特麽的非常擅長黨政。
那是中國曆史上儒家第一次,成功的閹割了整個民族的尚武精神的年代,整個朝廷,可以說窩囊的一塌糊塗,如果不是後來還有更加窩囊的南北宋給東西兩晉墊底,恐怕那個朝代的名字,絕對會被後來的皇漢主義者們給罵死不可。
如果當年打得匈奴浪奔突兀的漢武帝,要是知道,他的子孫後代們,後來會窩囊成那樣,恐怕他就算在棺材裏,也會被氣的直跳腳不可。
可這又能怪的誰來,要乖也隻能怪漢武帝,當年為什麽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呢?
事實證明,儒家的大一統思想。確實是有利於,當年國家統治的最佳主題思想,可是後來儒家,在那幫不孝後代們的不斷演化之下。就已經變成了一門絕對窩囊的厚黑學。
而閹割了中華民族尚武精神的,就是這該死的儒家文化,甚至到現在這種文化思想,也一直在荼毒我們的年輕一代。
什麽中庸思想,什麽天地君親師。正是這些思想,徹底的摧毀了我們中華文明的尚武精神,和冒險精神,以至於讓我們在後來的世界大發現時代,徹底的被白皮鬼畜給甩到了後麵。
而晉朝就是這儒家文化的第一個受害者,一幫隻懂得詩詞歌賦,口口聲聲講什麽禮儀道德的儒家學子,占據朝堂的時候,又怎麽能夠去抵擋得住,那些來至草原的蠻族?
然後中華文明就迎來了最黑暗的五胡亂華的年代。黃河文明的發源地:中原、河北、河東、關中、隴西等地,基本上都被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占據,並建立了十六個割據政權。
而這些政權在更迭的時候,當然要不斷的爆發戰爭,而那些戰爭就摧毀了無數當年漢朝留下的偉大文明遺跡。
而且這幫異族,還大肆的屠殺漢人,以至於當年黃河以北的漢人,差點就被殺光。
不過最後這些政權,卻全都在一個宗教的輔助下,奇跡般的交流。融合到了一起。
所以很多人現在說起來,都會往儒教的臉上拚命的抹金,說當年是儒教的大一統思想,讓這些異族。漸漸的同化成漢人的,其實那都是特麽的扯淡。
真正在這場民族大融合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其實就是佛教!
雖然儒教的思想,也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說起功效。那肯定沒佛教來的猛烈。
要知道那幫胡族蠻人在入住中原之後,很快就被中原的花花世界給迷花了眼,很快就失去了原來的銳氣,而這時候佛教就很是時候的趁虛而入,成為了這些異族的信仰。
而佛教其實是一種對自己非常殘忍的催眠性宗教,他不鼓勵現在的人去爭,去搶,反而還鼓勵你默默的奉獻,講究什麽為來世集福,講究什麽因果輪迴。
正是這樣的理念,迅速就軟化了那些胡族的骨頭,然後很快這些異族就在互相的碰撞,和交流溝通當中,漸漸的融合為了一體。
再到後來,鮮卑的拓跋皇帝改漢姓開始,其他的異族們也都有樣學樣,迅速的完成了民族融合和蛻變。
所以說佛教的對於那些異族的影響教化,可遠遠要比什麽儒家大一統思想要牛掰的多。
君不見當年橫掃世界的蒙古有多牛掰?哪怕是後來被朱元璋給趕到了漠北,卻也能在後來幾次把明朝軍隊給打的屁滾尿流,但最後滿洲人很陰險的把喇嘛教給引入到了草原之上,這一下那些彪悍的蒙古騎士,就再也彪悍不起來了。
一旦信仰了長生天,就迅速的失去了戰鬥力了,再也不複當年他們祖輩橫掃世界之勇了。
所以佛教對於五胡亂華時代的民族大融合可以說是居功至偉,要不是有這麽一個奇葩宗教,那些根本沒什麽倫理道德觀念,隻信奉拳頭和力量的胡族,恐怕早就把漢人給殺光了。
也正是這個宗教迅速的軟化了那些胡族的骨頭,以至於後來到了那個鮮卑拓跋皇帝的時候,他木然發現,不改漢姓已經不行了。
因為他手下的官兵大臣們,大多都信佛,讓他們殺人,他們怕造孽,而這樣一來,自己的兵都成了軟骨頭兵,不改姓的話,到時候搞不好漢人一個造反,就特麽把老子們都給殺光了。
算了還是改成漢姓吧,這樣老子們就和你們一體了,看你們還怎麽造老子的反?
老子改了姓,也是漢族了,也就是正宗的漢人皇帝了,這下你們總沒理由造我的反了吧?
有了他這麽一帶頭,後來的其他一些異族政權,也都有樣學樣,迅速的改姓,或者該民族,於是第一代民族大融合就迅速的完成了。
當然這段典故,擱到現在當政人的嘴裏,那肯定是不會說的,畢竟咱們可是唯物主義者,怎麽能信封什麽今生來世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你們老百姓統統不許信這些,要是信了這個,那誰還給老子買裏幹活啊?都在家燒香念佛,給來世積福去了。
我們當官的替你們探探路就得了,比如新年到某個和尚寺去燒頭把香啊,去撞新年鍾啦,這些我們當官的幫你們體驗一下就得了,你們老百姓必須都給我是唯物主義。。。
扯遠了,在來說說這佛教的代表作,也就是這些佛像,正因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非常的繁榮昌盛,所以這東西也就成了那個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了。
現在出土的那個年代的佛像是最多的,也是質量最好的一批,所以具備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
而這個展廳裏收藏的,就可以說是其中最具特點的一批代表作。
在這個展廳裏各種各樣的坐佛,四麵佛,是應有盡有,而且材質也是各有不同,有石頭雕刻的,還有青銅澆鑄的,等等各種材質不一而足。
還有來自中國各個地區的,有來自膠州半島的,還有來自徽省的,甚至還有來自當時的西域地區的。
各路佛像是各具特點,都是當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作品。
金沐晨看的很仔細,不過很快也就膩歪了,畢竟這些佛像,和他在波士頓美術館搜刮的那一批佛像比起來,還不太夠看,波士頓那一批才算是精品中的精品。
再往後走,就是唐朝時期的文物的展示廳了。
這個展示廳,比起前兩個展示廳都要大的多,裏麵的文物也是最多,由此可見唐朝這個朝代,在日本人心裏的重要性。
人們說起中國曆史的時候,首先會想起的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朝代,就是漢唐了。
漢朝畢竟過去太久遠了,而且因為後來不爭氣的晉朝之後,就是五胡亂華,而五胡亂華的時候,基本是把那個年代黃河文明的發源地給破壞殆盡了。
連長安城和東都都先後多次遭受了戰火洗禮,當年漢高祖和漢武大帝修建的最具代表性的漢朝三宮都給燒了個一幹二淨。
所以漢朝留下的東西實在是太少太少了,而唐朝就不一樣了。
雖然唐朝最後也是毀於戰亂,但唐朝畢竟比起漢朝來,離我們近了一千多年,所以唐朝還是有很多好東西留下來的。
而且唐朝可以說是對日本影響最深刻的一個中國王朝,所以盡管現在的日本人,已經摒棄了中華文明,選擇全盤西化了,可是唐朝在日本人的心裏,卻還是有著非常特殊的曆史地位的。
所以這個以唐朝為主題的展廳,可以說布置的非常豪華,最起碼在麵積上就要比前麵那兩個展廳大上不少。
裏麵的展品,更是各種各樣,不像前麵那兩個中華文物展廳裏那麽單一,唐三彩雙龍耳瓶,和中國瓷器的老祖宗,最早一批的唐代的白瓷鳳首瓶,再到唐代的佛像,唐代名家的畫作,還有各種各樣精美的金器,銅鏡是應有盡有,而且幾乎件件都是精品。
就連見多識廣的金沐晨,都看花了眼。(未完待續。)
提起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很多皇漢思想的年輕人眼裏看來,那簡直就是中國曆史上最恥辱,最黑暗的一個年代。
曾經輝煌不可一世的大漢朝,徹底的衰落滅亡了,而接手的魏國,卻也沒持續多久,就被司馬家給篡了權。
中國就進入了晉朝時期,可是晉朝卻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病秧子,或者說這個朝代從先天上就有不足。
當年漢朝留下的武勳老本幾乎都已經被吃光了,漢人多年的武力值,都在內耗中消耗一空。
而漢朝人留下的儒教,卻成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當時的人都喜歡在儒家文化上做文章,所謂名士風流,就是從那個朝代開始興起的。
名士們一個個穿著寬袍大袖的長袍,披頭散發,一個個爭相吸粉,然後到街頭上去裝瘋賣傻,就憑這樣的****,如何能夠治理好國家?
而這幫家夥,在治理國家上沒什麽能力,大嘴炮的能力卻是一個頂倆,不光是大嘴炮厲害,還特麽的非常擅長黨政。
那是中國曆史上儒家第一次,成功的閹割了整個民族的尚武精神的年代,整個朝廷,可以說窩囊的一塌糊塗,如果不是後來還有更加窩囊的南北宋給東西兩晉墊底,恐怕那個朝代的名字,絕對會被後來的皇漢主義者們給罵死不可。
如果當年打得匈奴浪奔突兀的漢武帝,要是知道,他的子孫後代們,後來會窩囊成那樣,恐怕他就算在棺材裏,也會被氣的直跳腳不可。
可這又能怪的誰來,要乖也隻能怪漢武帝,當年為什麽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呢?
事實證明,儒家的大一統思想。確實是有利於,當年國家統治的最佳主題思想,可是後來儒家,在那幫不孝後代們的不斷演化之下。就已經變成了一門絕對窩囊的厚黑學。
而閹割了中華民族尚武精神的,就是這該死的儒家文化,甚至到現在這種文化思想,也一直在荼毒我們的年輕一代。
什麽中庸思想,什麽天地君親師。正是這些思想,徹底的摧毀了我們中華文明的尚武精神,和冒險精神,以至於讓我們在後來的世界大發現時代,徹底的被白皮鬼畜給甩到了後麵。
而晉朝就是這儒家文化的第一個受害者,一幫隻懂得詩詞歌賦,口口聲聲講什麽禮儀道德的儒家學子,占據朝堂的時候,又怎麽能夠去抵擋得住,那些來至草原的蠻族?
然後中華文明就迎來了最黑暗的五胡亂華的年代。黃河文明的發源地:中原、河北、河東、關中、隴西等地,基本上都被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占據,並建立了十六個割據政權。
而這些政權在更迭的時候,當然要不斷的爆發戰爭,而那些戰爭就摧毀了無數當年漢朝留下的偉大文明遺跡。
而且這幫異族,還大肆的屠殺漢人,以至於當年黃河以北的漢人,差點就被殺光。
不過最後這些政權,卻全都在一個宗教的輔助下,奇跡般的交流。融合到了一起。
所以很多人現在說起來,都會往儒教的臉上拚命的抹金,說當年是儒教的大一統思想,讓這些異族。漸漸的同化成漢人的,其實那都是特麽的扯淡。
真正在這場民族大融合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其實就是佛教!
雖然儒教的思想,也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說起功效。那肯定沒佛教來的猛烈。
要知道那幫胡族蠻人在入住中原之後,很快就被中原的花花世界給迷花了眼,很快就失去了原來的銳氣,而這時候佛教就很是時候的趁虛而入,成為了這些異族的信仰。
而佛教其實是一種對自己非常殘忍的催眠性宗教,他不鼓勵現在的人去爭,去搶,反而還鼓勵你默默的奉獻,講究什麽為來世集福,講究什麽因果輪迴。
正是這樣的理念,迅速就軟化了那些胡族的骨頭,然後很快這些異族就在互相的碰撞,和交流溝通當中,漸漸的融合為了一體。
再到後來,鮮卑的拓跋皇帝改漢姓開始,其他的異族們也都有樣學樣,迅速的完成了民族融合和蛻變。
所以說佛教的對於那些異族的影響教化,可遠遠要比什麽儒家大一統思想要牛掰的多。
君不見當年橫掃世界的蒙古有多牛掰?哪怕是後來被朱元璋給趕到了漠北,卻也能在後來幾次把明朝軍隊給打的屁滾尿流,但最後滿洲人很陰險的把喇嘛教給引入到了草原之上,這一下那些彪悍的蒙古騎士,就再也彪悍不起來了。
一旦信仰了長生天,就迅速的失去了戰鬥力了,再也不複當年他們祖輩橫掃世界之勇了。
所以佛教對於五胡亂華時代的民族大融合可以說是居功至偉,要不是有這麽一個奇葩宗教,那些根本沒什麽倫理道德觀念,隻信奉拳頭和力量的胡族,恐怕早就把漢人給殺光了。
也正是這個宗教迅速的軟化了那些胡族的骨頭,以至於後來到了那個鮮卑拓跋皇帝的時候,他木然發現,不改漢姓已經不行了。
因為他手下的官兵大臣們,大多都信佛,讓他們殺人,他們怕造孽,而這樣一來,自己的兵都成了軟骨頭兵,不改姓的話,到時候搞不好漢人一個造反,就特麽把老子們都給殺光了。
算了還是改成漢姓吧,這樣老子們就和你們一體了,看你們還怎麽造老子的反?
老子改了姓,也是漢族了,也就是正宗的漢人皇帝了,這下你們總沒理由造我的反了吧?
有了他這麽一帶頭,後來的其他一些異族政權,也都有樣學樣,迅速的改姓,或者該民族,於是第一代民族大融合就迅速的完成了。
當然這段典故,擱到現在當政人的嘴裏,那肯定是不會說的,畢竟咱們可是唯物主義者,怎麽能信封什麽今生來世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你們老百姓統統不許信這些,要是信了這個,那誰還給老子買裏幹活啊?都在家燒香念佛,給來世積福去了。
我們當官的替你們探探路就得了,比如新年到某個和尚寺去燒頭把香啊,去撞新年鍾啦,這些我們當官的幫你們體驗一下就得了,你們老百姓必須都給我是唯物主義。。。
扯遠了,在來說說這佛教的代表作,也就是這些佛像,正因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非常的繁榮昌盛,所以這東西也就成了那個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了。
現在出土的那個年代的佛像是最多的,也是質量最好的一批,所以具備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
而這個展廳裏收藏的,就可以說是其中最具特點的一批代表作。
在這個展廳裏各種各樣的坐佛,四麵佛,是應有盡有,而且材質也是各有不同,有石頭雕刻的,還有青銅澆鑄的,等等各種材質不一而足。
還有來自中國各個地區的,有來自膠州半島的,還有來自徽省的,甚至還有來自當時的西域地區的。
各路佛像是各具特點,都是當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作品。
金沐晨看的很仔細,不過很快也就膩歪了,畢竟這些佛像,和他在波士頓美術館搜刮的那一批佛像比起來,還不太夠看,波士頓那一批才算是精品中的精品。
再往後走,就是唐朝時期的文物的展示廳了。
這個展示廳,比起前兩個展示廳都要大的多,裏麵的文物也是最多,由此可見唐朝這個朝代,在日本人心裏的重要性。
人們說起中國曆史的時候,首先會想起的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朝代,就是漢唐了。
漢朝畢竟過去太久遠了,而且因為後來不爭氣的晉朝之後,就是五胡亂華,而五胡亂華的時候,基本是把那個年代黃河文明的發源地給破壞殆盡了。
連長安城和東都都先後多次遭受了戰火洗禮,當年漢高祖和漢武大帝修建的最具代表性的漢朝三宮都給燒了個一幹二淨。
所以漢朝留下的東西實在是太少太少了,而唐朝就不一樣了。
雖然唐朝最後也是毀於戰亂,但唐朝畢竟比起漢朝來,離我們近了一千多年,所以唐朝還是有很多好東西留下來的。
而且唐朝可以說是對日本影響最深刻的一個中國王朝,所以盡管現在的日本人,已經摒棄了中華文明,選擇全盤西化了,可是唐朝在日本人的心裏,卻還是有著非常特殊的曆史地位的。
所以這個以唐朝為主題的展廳,可以說布置的非常豪華,最起碼在麵積上就要比前麵那兩個展廳大上不少。
裏麵的展品,更是各種各樣,不像前麵那兩個中華文物展廳裏那麽單一,唐三彩雙龍耳瓶,和中國瓷器的老祖宗,最早一批的唐代的白瓷鳳首瓶,再到唐代的佛像,唐代名家的畫作,還有各種各樣精美的金器,銅鏡是應有盡有,而且幾乎件件都是精品。
就連見多識廣的金沐晨,都看花了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