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慈寧宮的牌局雷打不動,偶爾昭陽長公主不會過去,但是大長公主卻每次必去。


    大長公主的婆家姓廖。


    廖家是揚州大族,到了仁宗年間,廖家嫡房勢微,子孫中沒有出挑的人材,反倒是一個外室所出的子弟,名叫廖雲的高中進士,後來又選上庶吉士。廖雲出仕之後,在數次政局動蕩中,站隊正確,一生官運亨通,孝宗登基時,廖雲官拜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有“計相”之稱。


    如今在京城的廖家便是廖雲這一支。


    大長公主的夫君廖謹二十二歲時高中狀元,騎馬遊街時被大長公主一眼看上,把那戲台上的狀元尚公主的戲碼搬到了現實上。


    隻是現實中的狀元郎在做了駙馬之後並沒有做那戲台上的八府巡按,而是在瀚林院編了一輩子書,與大長公主對詩品茶,描眉簪花,詩情畫意了幾十年,前幾年駕鶴西去。


    廖駙馬泉下有知,估計打死也不會相信,雅致了一輩子的大長公主,在他仙逝之後,忽然轉性,什麽詩啊畫啊,哪如打牌有意思,大長公主不但進宮打牌,在府裏也是日日坐在牌桌上。


    除了打葉子牌,大長公主還喜歡推牌九,而且還必須要真金白銀,否則老太太就嫌不過癮,沒意思。


    大長公主是皇帝的親姑姑,宗室裏輩份最高的就是她了,誰敢贏她的錢?於是大長公主逢賭必贏,愈戰愈勇。


    鄭妤姑娘就是大長公主在賭桌上見到的。


    鄭妤的外祖母是廖駙馬的親姐姐,廖老夫人已經去世多年,膝下一兒一女均不在京城,兒子範文陽外派廣東,女兒範氏則遠嫁蜀地。


    去年範文陽升任昌平知州,這才與舅舅家漸漸有了往來。


    範氏自從嫁到蜀地,十幾年來一直水土不服,小病不斷。


    範文陽到了昌平後,又得知外甥鄭郡已經考取童生,便寫信邀請妹妹和妹婿帶著一雙子女到昌平小住,一來是為了調養妹妹的身體,二來也能給鄭郡請位名師。


    鄭家是蜀中也是詩書傳家的仕林大族,但是最近十幾年,鄭家子弟在仕途上便難有做為。


    鄭妤的父親鄭隆越與鄭婉的父親鄭禮是隔著房頭的從兄弟。


    鄭隆越是從進士出身,做過一任縣丞,知道自己在仕途上難有精進,便索性迴家了。


    鄭隆越辭官後,帶著一雙兒女在蜀地遊曆,考察民風,幾年下來,他寫了兩本介紹蜀地風物的書,他對兩個孩子非常寵愛,這兩本書的署名便是父子三人的名字,鄭隆越、鄭郡和鄭峨眉。


    鄭峨眉便是鄭妤為自己取的字。


    範文陽也是在看了這兩本書之後,才決定栽培外甥鄭郡的。


    這些年,他一直後悔不該讓妹妹嫁去鄭家,那時鄭家老太爺剛剛致仕,門生故舊眾多,鄭家一門興旺。


    誰能想到,範氏進門才一年,詠恩郡主就嫁過來了。


    那時範文陽就知道,鄭家的前程到頭了。


    詠恩郡主是安王後人,若是安王的後人老老實實做個閑王也就罷了,偏偏趙白安還出了事,是被處斬的。


    詠恩郡主是趙白安的妹妹。


    若不是這些緣故,堂堂皇女怎會遠嫁到蜀地?


    名為下嫁,實為發配。


    可那時範氏已經與鄭隆越做了夫妻,而且夫妻恩愛,範文陽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去年隆安王府出事,詠恩郡主大歸,範文陽和整個鄭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這些年來,懸在鄭家頭上的那把刀終於沒有了。


    前不久,鄭郡進了鳳陽書院讀書,範氏來到北方後,身體果然大好,鄭隆越便帶著範氏和範妤在京城小住,遊曆京城附近的名勝古跡。


    廖家的女眷帶著範氏和範妤來給大長公主磕頭,意料之中,大長公主正在推牌九。


    她老人家對範氏還有印像,很是高興,一方麵想要與多年不見的晚輩親近,一方麵又舍不得從賭桌上離開,於是便問範氏:“你會推牌九嗎?”


    範氏搖頭,她也聽說這位老公主喜歡玩牌,她還以為是葉子牌,卻沒想到竟然是推牌九。


    大長公主很失望,又看向範妤:“好孩子,你會嗎?”


    誰家十五六歲的姑娘會推牌九啊。


    鄭妤就會!


    這姑娘跟著父兄走遍蜀地,市井鄉村,三教九流全都接觸過,推牌九她還真學過。


    大長公主立刻對這姑娘另眼相看,喜歡得不成,破天荒地還輸了十兩金子。


    沒錯,大長公主賭錢都是以黃金論,你說你沒帶金子,隻有銀票,那你沒有上賭桌的資格。


    大長公主喜歡鄭妤的還有一點,就是這姑娘的爽利。


    女眷出門沒有誰會隨身帶著金子,但是金簪金釵金首飾卻是有的。


    鄭妤當即拔下頭上的赤金鑲紅寶石的金簪子,大長公主身邊的女官用小秤秤了,估了價。


    大長公主雖然輸了十兩金子,可是心情卻比贏錢還要好。


    不但賞了鄭妤好幾件她年輕時戴過的釵環,兩天後還把鄭妤帶進慈寧宮,向太後顯擺。


    誰讓太後整天說她的外孫女又破了什麽案子呢,誰還沒有個外孫女?


    親生的外孫女沒有,拐著彎的外孫女有的是!


    太後沒讓鄭妤陪她推牌九,太後不好那口。


    太後見鄭妤眉目姣好,落落大方,便問起鄭妤在蜀地的事,鄭妤對蜀地各府各縣的風土人情如數家珍,得知鄭家三口在京城隻是小住,還要四處遊曆時,太後便對鄭隆越夫妻也有了興趣。


    遂召範氏進宮,範氏大方溫婉,豁達樂觀,太後見了很是歡喜,難怪能夠教出鄭妤那樣的姑娘。


    再後來就是皇帝與太後說起大皇子的親事,太後問:“他上次看上的是駱家的丫頭吧,怎麽樣了?”


    皇帝似笑非笑:“沒有下文了。”


    太後滿意了,道:“好,好,哀家聽說上次瑤瑤破的那個案子,就是請駱家姑娘來驗屍的,這樣看來,還真不合適。”


    “嗯,就是看過那姑娘驗屍,他才斷了心思的。”皇帝說道。


    “好,這樣多好,他懂得什麽是他該做,什麽不是他該做的,這就是好。”太後說道。


    皇帝又問:“那母後覺得霍家和崔家的兩位姑娘如何?”


    太後微笑:“皇帝不是早有決定了嗎?還要借著哀家的口說出來,皇後和德妃又在你麵前提起來了?”


    皇帝有些不自然,道:“這與皇後和德妃無關,兒子隻是覺得這兩家太過強勢了。”


    太後微一思忖,問道:“聽說皇帝提了廖家的外甥範文陽做了昌平知州?哀家還知道範家和蜀地鄭家是姻親吧。”


    做了昌平知州,距離進六部僅是一步之遙,其他地方的知州是從五品,昌平知州卻是從四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姚穎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姚穎怡並收藏逍遙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