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營變成十團營的好處就是營數多了,便於將領對士卒的直接指揮,是當時於謙能在北京城外大勝的原因。


    但這次分為十團營的原因,是因為明廷各方勢力彼此相爭。隻有增加營數,讓各方勢力都能分得一杯羹,才能達到平衡。


    十總兵中,史可法推薦了劉肇基,高宏圖推薦了楊禦藩,薑日廣推薦了吳誌奎,李建泰推薦了郭中傑。


    此外六個,為朱慈烺欽點的金聲桓,堵胤錫推舉由文入武的張煌言,高傑的外甥李本深,從周顯那裏歸附的談震彩,鄭芝龍的弟弟鄭之豹。


    其中,劉肇基資格最老,在崇禎十二年便升任遼東總兵,專門負責訓練寧遠諸營士卒。後在鬆山大戰之前被洪承疇解除職位,接替他的便是名將王廷臣。南渡之後,朱慈烺下令讓諸臣推薦將才,史可法便舉薦了賦閑在家的劉肇基。


    楊禦藩是山東臨沂人,南渡之後便直接依附了同是山東人的高宏圖。


    談震彩在周顯建五德營時便是一營主將,他決議背棄周顯之時帶走了近千勁卒,得朱慈烺看重。


    郭中傑是跟隨李建泰一路護送朱慈烺南渡的將領之一,屬於北方係的一員。


    吳誌奎曾在淮西平叛,抵禦隆武軍,又在馬士英平叛過程中立下大功,步步高升。薑日廣輕視馬士英為人,但對於因軍功而升遷的同鄉吳誌奎卻頗為看重。


    金聲桓、李本深,一個是左良玉手下猛將,一個是高傑的外甥,皆是刀口舔血多年的軍中宿將。


    金聲桓因出城突襲,致李自成身死而得朱慈烺看重。而將李本深調迴南京賦予重任是史可法的主意,他想借此拉攏和挾製高傑。


    這九總兵中,除了張煌言和鄭之豹外,都是曾經領過兵的將領,擔任這新營總兵也算恰為適當。


    但各將各有所屬,恐難以齊心。


    這也是朱慈烺的特點,性格仁厚,可以盡量使各方勢力都滿意,讓之為其效力。但在亂世,一個皇帝太弱勢,沒有辦法達到一言九鼎,最多也算是一個守成之君。


    除了他們九營之外,還有一營,由魯王朱以海擔任總兵。與其他營不同,這一營士卒都從勳貴子弟中招募,因而後來被人稱之為皇衛營。


    多數勳貴子弟平時養尊處優,隻是在北京南渡之中才遭受了一些顛簸流離之苦,怎受得了軍營的枯燥和辛苦?


    即使朱慈烺已經對他們特別優待,也也隻有少數人願意進入,剩下不足的隻能從一些大臣的子弟中招選。


    其實,北地失陷,大量藩王、郡王和勳親南逃,這批人聚居在南京無所事事,都需要靠朝廷來供養。


    但以目前大明半壁江山的賦稅,已經養活不了這麽多人,致使很多人過的也隻是比普通百姓強上一些。


    朱慈烺設立此營,也是想為這些人提供一個生計。


    但即使那樣窘迫,這些皇親國戚依舊放不下自己所謂的身份和尊嚴。可見,他們已經爛到了極點,而且完全認不清形勢。


    朱慈烺本想以朱元璋奪取天下的偉業和中興大明來鼓舞他們來為大明效力,但這些人已經是油鹽不進。


    平時訓練就哭爹喊年,若上陣殺敵恐怕有半數人都要直接尿褲子。


    打仗不行,但惹事卻一個比一個擅長。


    欺壓良善,惹事生非,甚至穿著禁軍的衣服在南京城內做著強收保護費的勾當,鬧得南京內外雞飛狗跳。


    而朱慈烺限於他們的特殊身份,又不能加以重懲。最後隻是下令朱以海平時將他們圈在皇城裏麵,禁止私自外出,這才稍微控製住了他們。


    指望他們去中興大明是不行了,但朱慈烺依舊沒有解散他們,心想隻要他們對大明忠心就可以了。


    但數年之後,正是這皇衛營給朱慈烺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十團營主帥的人選,更是各方爭論的重點。


    有大臣推選了曾經平定登州之亂的名將朱大典,但很快有禦史大夫舉報他為官貪婪,要拿他入獄。


    雖然朱慈烺沒有太追究此事,但朱大典顯然與此主帥無緣了。


    有大臣推薦了黃得功,但有人舉報他禦下不嚴,縱容手下將士搶掠百姓。更是以其駐兵采石磯,承擔衛護京師重任為由,阻止調其迴南京為帥。


    還有大臣推薦了黃蜚,但又有大臣說他曾在周顯手下效力,而且資格尚淺,不足以承擔這樣的重任。


    其他,如推薦鄭芝龍的,想以大帥之職為誘將他調迴南京。


    有推薦福王朱由崧的,地位尊貴,又是皇室成員。


    有推薦徐達後世子孫魏國公徐文爵的,覺得祖宗英雄,後世子孫就是好漢,要給予開國大將的後世子孫機會的。


    有推薦國舅爺左夢庚,是左良玉的兒子,曾統禦幾十萬大軍,對皇帝忠誠。


    甚至南地士人領袖錢謙益、曾經薊遼總督袁可立之子袁樞、在闖軍逼近北京時代崇禎帝出征卻半路潰散的李建泰,等文臣也在推舉之列。


    為了這個主帥之位,眾臣爭爭吵吵了兩三個月,都始終難以達成一致。


    最後,還是朱慈烺下旨讓史可法以兵部尚書的名義兼任十團營提督,這才以史可法的地位勉強壓製了其他的聲音。


    但因為史可法不通軍事,且朝內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處理,最後決定從江西調迴楊廷麟擔任都督,主管十團營。


    此外,內侍太監盧九德擔任監軍,而因貪墨而受禦史抨擊的朱大典擔任號頭官,負責各營的練兵事宜,其他各級官員也配備齊全。


    於謙建立十團營時,是從三大營精銳中挑選,每營有一萬人。那時的大明雖然經曆了土木堡之變,但整個王朝底蘊猶在,依舊處於較為強盛的時期。


    此刻的大明僅剩東南一隅,各處地方勢力並立,賦稅不足。朱慈烺傾盡全力,也隻能保持每營三千人數。


    後來為了供養這些士卒,朱慈烺秘密下令張肯堂和黃蜚在廣州秘密開辦錢莊,這間接促進了南粵商貿的崛起和繁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代駙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馬嘯秋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馬嘯秋風並收藏末代駙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