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升騰的火焰,泰山目光陰沉的看向對麵的燕軍,低聲對身邊的法正和張武說道:“傳令下去,做好準備,等到火焰熄滅,我軍立刻兵分兩路,讓張嶷、張嶷帶一半人馬去攻城,三弟,你親自帶一隊人馬,和嚴老將軍一起去擋住元起。”元起有小霸王之名,武勇冠絕天下,泰山麾下眾人中,也就隻有關威和張武二人才有資格和元起交手,所以泰山才會讓張武去抵擋元起,另外泰山還有一層意思,他知道張武和元起的私交很好,泰山是想借著這個機會,斷絕張武和元起之間的聯係。


    張武麵帶難色的說道:“大哥,讓俺去對付元起老弟,俺……有些下不去手啊。”張武是個直爽的人,他想事情的方法十分簡單,元起先後數次幫助泰山三兄弟,尤其是對張武,當年元起麾下隻有兩萬多的兵馬,卻拿出一千精銳騎兵送給張武,要知道,騎兵的造價可是步軍的五倍以上,更何況元起送出的,還是精銳騎兵呢。張武在得到這一千騎兵之後,才得以殺迴肥如,保住了泰山和關威等人的性命,從這個角度來講,張武一直認為元起是自己三兄弟的救命恩人,後來的數年之間,這一千騎兵跟隨張武南征北戰,他們用每戰必先的決心和視死如歸的鬥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張武的思維,讓張武體會到了小人物也可以有大勇氣的道理,現在張武很少像曆史上那樣時常鞭撻士卒,歸根到底,還是受到了這些騎兵的感化導致的。時至今日,當初的一千名騎兵,僅剩下不足五百人了,但他們大多都已經升職為中下曾的軍官了,可以說他們是泰山麾下騎兵的中堅力量。現在泰山讓張武帶著這些人去和元起決戰,張武自然感到下不了手了。


    張武的躊躇,讓泰山很是不開心,罕見的對張武繃起了臉,泰山直視著張武,低沉的問道:“三弟,你何時也有婦人之仁了?這裏是什麽地方?現在是什麽時候?哪裏容的你如此憂猶寡斷而誤國誤民?你若不去,日後也就不必再叫吾大哥了。”泰山的這一番話,軟硬兼施,站在大義的高度。還夾帶著兄弟私情,給張武明確的指出兩個選擇,要麽率兵去抵抗元起,要麽兄弟之間恩斷義絕。


    泰山的堅決,讓張武無從選擇,隻好歎息了一聲,然後鬱悶的提起丈八蛇矛,帶著直屬的一萬騎兵移動到了本方大陣靠近燕軍的一側,隻等大火熄滅。便率軍擋住元起的猛攻。


    與此同時,火海的另一邊,元起透過火焰看到了張武的動向,知道他一定是奉了泰山之命。準備在火焰熄滅後攔截自己的。元起不是無情無義的人,他先前數次幫助泰山,其實說穿了隻是想拉攏關威和張武,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和彼此的接觸。元起已經改變了想法,他已經沒有了拉攏之心,一方麵如今元起麾下可謂猛將如雲,天將,良將層出不窮,也不是太需要這兩員虎將,當然,如果能收入麾下,那也是不錯的.另一方麵這兩人在元起眼中都是真正的好男兒,盡管他們各自身上都有著明顯的缺陷,可是人無完人,有缺陷的人才顯得真實,正因如此,元起實在是不想和張武兵戎相見,或者說,是泰山故意讓張武站到元起的對立麵,利用元起重情重義這一點,用張武來牽絆住元起,為泰山攻打漢中爭取時間。


    暗暗歎息了一聲,元起心中清楚,今日和張武刀兵相向,是不可能避免的了,這讓元起的心中感到十分難受,而更讓元起感到惡心的,就是泰山的小伎倆了,他明知自己和張武的私交深厚,卻偏偏讓張武來阻擋自己,可謂真梟雄也。


    火焰在元起的鬱悶中漸漸平息了下來,泰山不等戰場邊緣處的火焰徹底熄滅,便下達了進軍的命令。張嶷、張翼帶著近十萬的益州軍,踏著已經被燒焦的大地,衝向了漢中城,而張武則是帶著一萬名本部騎兵和另外的四萬益州軍,慢吞吞的擋在了元起麵前。


    元起帶著一絲苦澀,獨自催馬上前,看著張武漆黑如鍋底的麵龐,對張武說道:“張將軍,你這是要與某為敵嗎?”


    張武先是搖了搖頭,隨即又點了點頭,最後同樣苦澀的一笑,舉起丈八蛇矛指向元起,有些失落的說道:“兄長之命,俺老張不得不從。元起老弟,對不住了。”張武的這句話,等於是徹底和元起撕破了臉,站到了元起的對立麵。


    “好,既然張武有苦衷,某也不再說什麽了,你我各憑本事吧!”元起怕張武為難,也就不再繼續說下去了,而是提出了決戰的要求。


    張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大聲喝道:“眾將士聽令,列陣迎敵!”若是在往常,張武這一聲令下,他麾下的一萬精銳騎兵便會立刻運轉起來,根據敵情迅速結成有效的戰陣。可是今日,張武身後的精銳騎兵們卻沒有動,或者說,他們動了,但卻並非想張武想象的那樣,結成戰陣。


    在五百多名中下層軍官的帶領下,一萬名騎兵中,至少有八千餘人都翻身跳下馬鞍,丟掉手中的武器,向著元起的方向單膝跪地,口中高唿著:“參見主公!”這八千多人中,有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元起本人,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對元起的感恩,因為這支騎兵,是以當初一千名元起麾下的燕趙騎兵組建起來的,他們的靈魂,是屬於元起的,雖然後來加入了很多後來者,但是這些後來者卻在原班人馬的帶動下,繼承了燕趙騎兵的軍魂。任憑是誰,也不會忘記第一個教自己騎馬,第一個教自己執刀的人,對這些後來者而言,元起送給張武的班底,就是他們的恩師,是他們的引路者,是他們親密無間的戰友和兄弟,所以,這些後來者的靈魂,在潛移默化中,也逐漸烙印上了燕軍特有的印記,這就導致了眼前這百年不遇的一幕。八千多名精銳對著敵方的君主單膝跪地,口稱主公。


    “你們!你們在做什麽?起來,全都給俺起來!”張武在看到身後的情況後,有些瘋狂的大喊了起來。這些人的為人,沒有人比張武更清楚,他們都是和張武一起曆經過生死,一起在各處戰場上摸爬滾打過的,與其說是張武氣憤,倒不如說是張武心痛,他不想失去這些和他一起患過難的老部下們。


    然而。在一名年過三十的校尉帶領下,八千多名精銳第一次做出了違反張武命令的事情,他們依舊跪在地上,沒有起身,並且開始動手解去身上的鎧甲,將脫下來的鎧甲在地上疊放整齊之後,那名校尉對著元起的方向唿喊道:“軍士王三,請求歸隊!”八千名騎兵在王三唿喊過後,跟著齊聲喊了起來:“我等請求歸隊!”


    元起身後的馬越早就看出這一隊騎兵的戰鬥力不凡。心中很是喜愛,見到這一幕之後,馬越立刻策馬來到元起身邊,低聲對元起說道:“二哥。你就準許他們迴來吧,他們可都是精銳之師啊。”


    元起似乎沒有聽到馬越的話,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否決。隻是直直的看著張武的黑臉,似乎想在張武的黑臉上看出一朵花來。見元起沒有反應,馬越急了。顧不得越俎代庖的不敬,舉槍向身後一直,對著張武陣中的八千多精銳喊道:“是兄弟的,就到後麵去領取戰馬、武器!”


    張武身後的八千多精銳,立刻站起身來,紛紛向張武恭敬的行了一禮,然後便邁步向元起的陣營走去,他們的腳步是那樣的輕鬆,卻又是那樣的決然,似乎他們跟在張武身邊的這些年,隻不過是南柯一夢,而他們的心,從來沒有離開過元起的身上。


    一向神經大條的張武茫然了,默默地握緊了手中的丈八蛇矛,但卻沒有發出任何反對的聲音。對這些生死與共的老兄弟、老部下,他無法痛下殺手,對元起,他更不願刀兵相見。張武沒有反對,不代表所有人都不會反對,跟在張武身後的孟達猛然拔出長劍,一劍砍倒了一名從自己身邊路過的精銳,口中怒喝道:“臨陣脫逃、賣主求榮者,軍法不容!”


    聽到孟達的怒喝之後,張武迴過頭來,看到一名老部下被孟達砍到在地,立刻咆哮道:“孟達!你在做什麽?!”孟達冷笑著迴答道:“三將軍,你不忍心痛下殺手,那這個惡人,就由某來做好了!忘記告訴你了,主公先前已經讓某擔任監軍之職了,某現在正在行使監軍的職責,三將軍若是有什麽異議,可以去向主公說。”說完,孟達便不再理會張武,對身後的益州軍喝令道:“把這些叛賊全部斬殺,一個不留!”


    “且慢!”張武不甘心的虎吼道:“孟達,你說他們臨陣脫逃、賣主求榮,那你又算是什麽?你當初還在元璋帳下效力的時候,如今呢?說起來,你才應該被問斬才對!”一向不善言辭的張武,眼看著部下被斬殺,那種心疼,讓他忽然間變得言辭犀利起來,一下直指孟達的痛處。


    孟達被張武這句話激怒了,冷著臉說道:“三將軍,此一時彼一時,你不要再糾纏不清,否則,大禍將至!”孟達是當初泰山入川的擁護者,很得泰山的看重,同時他的脾氣又有些居功自傲,一向和更加驕傲的張武不對付,今日,兩人之間的恩怨,竟然在戰場上爆發了出來。


    張武也被激怒了,一挺手中長矛,揚手便將一名執法隊的軍士刺落馬下,然後立馬橫矛,大喝道:“誰敢殺俺兄弟!”在張武的威懾之下,孟達指揮的執法隊軍士紛紛低下了頭,不敢再和張武兇惡的眼神接觸。


    震懾住了執法隊之後,張武轉頭向著已經脫去了衣甲的老部下們吼道:“快走!都給俺滾到元起老弟那裏去!快滾!”張武雖然表麵兇惡,語氣粗俗,但是那些和他相處日久的精銳們,怎能不明白張武其實實在保護他們?當下,八千多人以王三為首,整齊的向張武行了一個軍禮,然後轉身繼續向元起陣營走去。


    看著這些昔日一起浴血奮戰的老兄弟們的背影,張武的心中雖然不舍,還有些氣憤,但是他卻不想看到他們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自己人的刀下,讓他們迴到元起身邊,或許才是正確的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落知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落知陽並收藏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