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總是讓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一對新人,曆經坎坷,總算是修成正果.


    溫和的太陽把它的光芒散射到大地,令走出房間的元起感到一陣溫暖。不過很快,元起的注意力就從陽光上轉移了。因為他看到了孫權的身影,孫權挺直著腰杆,筆直的站在元起的房間之外,沐浴在柔和的陽光之中,可以看得出來,他已經在這裏等候不短的時間了。


    “仲謀,這麽早就過來了?”元起笑著和孫權打了個招唿。孫權撇了撇嘴,伸手向天上的太陽指了指,酸溜溜的說道:“今日可不是某來早了,而是燕王起的太晚了,都已經日上三竿了。”


    孫尚香是江東孫家所有人的掌上明珠,孫權對孫尚香的喜愛,絲毫不在孫策之下,他明知道元起起得晚,肯定是因為昨夜花了大量的體力在自己的妹妹身上耕耘。怎麽能不酸溜溜的呢?就好像孫家合全家之力,花費了十七年的時間,打造出了一件絕世珍品,最後卻被元起輕易地給竊取了,這種滋味,大概做父母兄長的都會有同樣的感覺。


    元起尷尬的一笑,避開昨晚的話題,轉而問道:“對了,仲謀,今日對鬼穀十三篇中的縱橫論。又有什麽新的體悟嗎?”元起的話,立刻轉移了孫權的注意力,孫權點了點頭,答道:“確實是有一些心得,所以才會一早過來,想向燕王討教一下。”


    伸手拉住孫權的手臂,元起向書房一指,道:“走,咱們去書房討論。哪裏清靜一些。”進入書房之後,兩人在書房中一呆就是半天,整個上午,兩人都是在互相討論中度過的。對孫權來說。元起的博識讓他敬佩,從經史子集人物傳記,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似乎天下間就沒有元起不知道的事情。而且元起總能出人意料的提出一些聞所未聞的論點,並自產自銷的得出結論,其中的一些觀點。讓孫權頗有大開眼見之感。


    眼看著午飯的時間要到了,元起暫停了孫權的討論,揮手說道:“先到這裏吧,咱們該去吃飯了。”孫權坐在椅子上沒有動,低著頭沉思了一會兒,忽然抬頭說道:“某不想迴江東了,至少,短時間內不想迴去了。”


    元起饒有興致的問道:“為何?”孫權的眼中露出堅定的眼神,一字一頓的說道:“某要效仿大哥,拜燕王為師!”頓了一頓,孫權繼續說道:“昨夜某仔細想過了,為官治國之道,可以以後再學,但是在那之前,某要先學做人之道。像燕王一樣,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燕王剛才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某要先從修身做起。”


    孫權的話,讓元起的臉色也認真了起來,思考了一下之後,元起緩緩開口說道:“拜某為師,倒是也無不可,隻是江東事務繁雜,你若不在江東,伯符恐怕會很吃力。這樣吧,稍後你先給伯符寫一封書信,你們兄弟商議一下,若江東可保三月無虞,某便教授你三個月,若一年無虞,某便教授你一年。”


    元起很在意江東的穩定,或者說,讓孫策帶領江東,比把江東交到其他人手中,讓元起更為放心。不管怎麽說,元起和孫家的堅實感情,從孫堅的時候便已經開始了,孫策又是元起的首席大弟子,同時還是孫尚香的哥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孫策統帥江東,對元起平定天下的宏偉目標,都能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所以元起絕對不希望江東從孫策的手中被人奪走,尤其不希望奪走江東的人,是那個腹黑的偽君子泰山。


    元起的擔心,孫權自然明白,當即點頭答應了下來,然後連午飯都不肯去吃,而是立刻提筆給孫策寫了一封書信,信中說要在燕京逗留一段時間,拜在燕王門下學藝修身治國之道,至於修習的時間長短,孫權根據江東的局勢,初步擬定在半年左右。書信寫好之後,孫權立刻讓跟隨在身邊的護衛將軍賀齊,坐船沿海路送迴江東。


    接下來的十幾日之內,孫權一挨元起得空,便會跟隨在他的身邊,隨時請教一些問題,元起對此也是悉心做出解答,短短十幾日之內,孫權便感到獲益匪淺,這更加堅定了他留在燕京,向元起學藝的決心。


    十幾日之後,賀齊馬不停蹄的趕迴了燕京,一路晝夜不停的奔波,讓他看上去整個人都似乎瘦了一圈,不過賀齊倒是帶迴來一個好消息,孫策對孫權的要求,一口答應了下來,並且讓孫權安心留在元起身邊學習,學習的期限是一年,比孫權自己提出的時間還要多出半年。作為元起的首席大弟子,孫策自然是對元起的本事清楚得很,他知道元起的本領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就是自己學習的武藝,另一部分就是孫權想要學習的治國平天下之道,所以元起才會被宇宮照烈稱作是霸王重生,韓信轉世。


    孫策還知道,自己在元起門下的一年時間內。最多也隻是學會他武藝那部分的五成本領,可即便如此,依舊讓孫策受益終身,進而躋身當世一流武將之林,因此,孫策希望孫權可以在元起門下多休息一段時間,學得更多的本領,可惜現在的江東時刻麵臨著泰山的威脅,駐紮在襄陽的關威所部早已磨刀霍霍,孫策所能給孫權擠出來的時間。也就隻有一年而已。


    在收到孫策的迴信之後,孫權大喜過望,立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元起,當夜,元起就在燕王府中正式收孫權為第二個弟子,傳授其治國之道。江東孫氏兄弟先後拜在元起門下,各自主修的方向卻是文成武德兩個極端,並在日後被人合稱為江東雙主。


    不過在孫權拜師的過程中,卻發生一幕尷尬的情形,當孫權端著第四盞茶,來到孫尚香麵前的時候。卻不知道該如何稱唿自己的妹妹了,按照禮儀,他應該稱唿孫尚香為師母,可是這個稱唿。孫權實在是叫不出口,但若不叫的話,他前麵卻又已經稱錦衣、上官宓為師母了。此刻對孫尚香改口,也顯得不是太合適。


    這筆糊塗賬,別說孫權了,就連元起都感到一個頭兩個大,頗有些哭笑不得,最後隻好各論各叫,讓孫權另行稱唿錦衣和上官宓為師母,而對孫尚香,還是按照以前的稱唿,該怎麽叫就怎麽叫,也免得孫尚香尷尬。


    從這一刻起,孫權便正式拜在元起門下,成為了元起門下的第二個弟子。可能是孫權帶來的蝴蝶效應,也可能是一些不知名的原因,在元起收下孫權沒多久之後,鎮守西涼的馬越十分突然的讓馬岱帶著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孩子來到了燕京,並請求元起收這個孩子為徒。對此,元起表示十分詫異,他不明白馬越為何會如此重視這樣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經過詢問之後,馬岱的迴答,讓元起打消掉了一切的疑慮,並立刻收下了這個孩子。


    事情是這樣的,馬越在一次出巡郡縣的過程中,來到了天水郡,在天水城外的山腳下,看到這個孩子為了救護自己的母親,不惜豁出性命和一隻體型壯碩的野豬搏鬥,當時馬越看得出來,這個孩子並沒有係統的練過武,最多也就是隻會使用一些十分粗淺的招式,可是這些粗淺的招式,卻被這個孩子運用的十分合理、到位,大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沒有超人一等的悟性,和對招式的深層理解,是絕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最為難得的,是這孩子過人的膽色和對周圍環境細致入微的觀察,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即便是練過武,也很難是一頭野豬的對手,就在馬越準備出手相助的時候,這個孩子憑著以上兩點特質,竟然一邊和野豬搏鬥,一邊調整著步伐後退,最後成功的把這隻壯碩的野豬引到了兩顆交叉生長的大樹前,野豬在這孩子的引誘下,一頭紮進了樹樁之間,然後身體就被死死的卡在了樹樁內,任憑如何嘶吼掙紮,也無法從樹樁內掙脫,這孩子控製住野豬之後,趁著野豬嘶吼的時候,迅捷的把手中的木棍捅進了野豬的嘴裏,接連幾下捅刺之後,他刺穿了野豬的咽喉,獵殺了這頭兇物。


    看到這個情景,馬越不由得對這個孩子大感好奇,於是來到這孩子麵前,仔細的摸索了一遍他的根骨,最後馬越驚詫的得出結論,他是一個練武的上乘好料,似乎他的筋骨,就是為了練武而生的。馬越甚至可以預見,這孩子未來武藝大成之時,必定不再自己之下。於是,馬越就產生了想讓元起收他為徒,傳授其武藝的想法。為了引起元起的重視,馬越甚至讓馬岱親自帶著這個孩子迴到燕京,為的就是讓馬岱勸說元起收下這個弟子。


    至於馬越為何不親自傳授他武藝,有著兩個原因,第一,馬越知道自己性格急躁,雖然武藝高強,但卻不適合當師父,如果不能完全開發出這孩子的全部潛力,那可就等於是浪費了他的天賦了;第二,通過獵殺野豬的場景,馬越預見到這孩子不但是天生練武的好材料,而且心思縝密,若是調教得當,將來說不定會成為將帥之才。基於以上兩個原因,馬越才會讓馬岱帶他來到燕京,而最後的結果,也是馬越希望看到的,元起十分痛快的收下了這個弟子,繼孫權之後,他便成為了元起的第三個弟子。


    因為馬越很是喜歡他,便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名為麒麟兒,至於他的真名,則叫做薑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落知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落知陽並收藏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