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元起和諸葛亮商議過後,決定把張龍和鄧芝留下來,負責穩定高句麗的局勢,對境內各種事項進行整頓。張龍一戰揚名,在高句麗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鄧芝政能出眾,謀略過人,無論治政、治軍都是一把好手,讓他們兩人聯手治理高句麗,必然會讓高句麗在短期內迸發出活力,並成為元起大軍的堅固後盾。
至於高句麗軍民的意願,元起也做出了相應的決定。首先,對於自發的奉上錢糧的普通百姓,元起嚴令軍士,不許拿取他們手中的一針一線,違令者嚴懲不貸;其次,那些拿起武器,自願跟隨元起北上征討扶餘的將士,元起也對他們進行了嘉獎和安撫,把其中大部分人都遣散,讓他們留下來協同張龍、鄧芝鎮守丸都,隻挑選出五千精銳隨軍北上。
整頓完畢之後,元起一刻也不肯再耽擱,立刻踏上了征程。平定高句麗,已經用去了十幾天的時間,元起在此後有限的一個半月之內,還要相繼平定扶餘、擊敗東部鮮卑,留給他的時間相當的緊迫。
扶餘比高句麗建立的時間還要長久,地域還要遼闊,很早之前,扶餘人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並向元氏稱臣,數百年來,對元氏帝國恭敬有加,並且得到了穩定且快速的發展,成為北疆一個舉足輕重的政權。直到近幾十年來,因為內戰不休,奸佞當道,國力衰弱,扶餘當代國主阿猛兒趁機斷絕了和元氏帝國的往來,不再以屬國自居,而是勾結遼東太守公孫度,霸占著北疆大量肥沃的土地,隱隱有自稱一霸的趨勢。
與高句麗不同,扶餘人崇尚的是武力,想要征服扶餘,根本就不可能像征服高句麗那樣,僅僅憑借神跡這些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想要讓扶餘人臣服,必須依靠武力,把扶餘人打疼了、打怕了,他們才會產生畏懼,才會乖乖的聽話。
對此,元起也做足了心理準備,決心和扶餘來一場硬碰硬的對決,爭取一戰而定。三日後,元起就從丸都城率軍來到了和扶餘交界的難水。一邊策馬狂奔,元起一邊指著結冰的難水對諸葛亮說道:“孔明。這條江,就是難水了,此江上下遊都比較狹窄,導致水流湍急;唯有中遊地帶較為開闊,江水至此才流向平緩。”
諸葛亮一直在思考怎麽才能盡快平定扶餘,聽到元起的話之後,雙眼中猛然一亮,麵帶欣喜之色對元起說道:“主公,我軍的勝算,就要著落在這難水之上了。”元起聞言一怔,隨即反應了過來,追問道:“孔明的意思是,半渡而擊之?”
點了點頭,諸葛亮又說道:“眼下是隆冬時節,扶餘人世代生活在難水邊,長久以來的習慣,必定會讓扶餘人認為,難水的冰麵結實無比,我軍大可在冰麵上動些手腳,一戰而擊潰扶餘主力。”
聽著諸葛亮的分析,元起隨即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後,元起忽然勒住了戰馬,坐下的玉麒麟猛然收力,後蹄堅定有力的插在地麵上,一雙前蹄高高揚起,載著元起在空中停頓了片刻之後,才重重的落下前蹄,激起一片塵土。
“傳某軍令,停止前進,在難水邊選擇最顯眼、最醒目的地方紮營,要讓難水對麵的人能清楚的看到我軍營內的一切動向。”
元起麾下將士感到奇怪,潛伏在難水對麵的扶餘探馬一樣感到不解。扶餘探子帶著不解的神色,又向忙碌中的燕軍看了一眼,然後迴頭說道:“分出兩個兄弟,把這個情報送迴去,請大王定奪。”在他身後,兩道人影迅速轉身而去,向著扶餘國深處跑去。
扶餘國當代國主阿猛兒熟讀漢家史籍,精通謀略,一向又很崇尚武力,根本就不是殘暴不仁的東川王可以相比的。阿猛兒早早就派出探馬,散布在難水一帶,刺探燕軍的一舉一動,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著準備。燕軍的一切動向,都被探馬準確的傳遞到阿猛兒的耳中。
當夜,在難水邊的大營中,元起把諸葛亮叫了過來,低聲笑道:“孔明,知某心意否?”諸葛亮迴報給元起一個微笑:“主公可是想把扶餘主力大軍吸引過來?趁扶餘大軍渡河之際,擊穿冰麵,讓扶餘大軍陷入冰冷的江水中?”諸葛亮不是賈願,不會像賈願那樣過分的明哲保身,而且元起對諸葛亮有救命、知遇雙重的恩情在內,諸葛亮對元起沒有半點隱匿心跡之意,凡是元起問到的事情,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沒錯!”元起神秘的笑道:“某就是這個意思。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有一些事情要做。”諸葛亮接口說道:“第一件事,製造假象,吸引扶餘主力來襲;第二件事,趁夜色掩護,在難水冰麵上做手腳。”
接下來,兩人都沒有在說話,而是相對而坐,會心的笑了起來。次日一早,魏延有些氣惱的來到元起的中軍大帳,大聲說道:“主公!高句麗人簡直毫無信義,昨晚某巡營時,就聽到他們私下議論著,忍受不住天氣的寒冷,想要迴到高句麗去,隻因夜色深沉,某怕主公已經安歇了,就沒來稟報。誰料今日一早,高句麗人竟然私自逃走了一半,某發現的時候,已經尋不到他們的人影了。”
元起聞訊之後,隻是輕輕地歎息了一聲,然後大度的對魏延說道:“文長,高句麗人歸附不久,人心思動,私自逃走也是人之常情。此事就此作罷,不必追究逃走之人的罪過了。”魏延一怔:“主公!若此事就此作罷,軍中人人都會知道主公賞罰不明,勢必會出現更多的逃兵!若長此下去……”
魏延的話還沒有說完,元起就斷了他的話。“某說過,此事,就此作罷!你聽不明白嗎?”魏延漲紅著臉,完全不明白往日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的元起究竟是怎麽了,但他卻不敢再多說什麽,忍著心中的鬱悶,退出了元起的大帳。
高句麗人私自叛逃的消息,同樣在最短時間內,傳遞給了扶餘王阿猛兒。阿猛兒看著眼前探馬送來的消息,冷笑著自言自語道:“好一個小霸王!竟然擺出反間計來賺本王,哼,本王可不是東川王那個蠢貨,豈能輕易上你的當?”
一連三天,元起大軍駐紮在難水邊,既不退軍,也不向扶餘國內深入。在這三天內,魏延每天早上,都會到元起的大帳內,向元起稟報軍中士兵叛逃的情況。開始的時候,還隻是高句麗戰士叛逃,後來甚至連一些幽州軍都因為忍受不了寒冷,開始出現叛逃的情況。三天下來,五千高句麗跑的一幹二淨不說,燕軍中也逃跑了數千人之眾。
對於軍士叛逃的情況,魏延據理力爭,力諫元起嚴懲叛逃軍士的同隊士兵,以儆效尤。可元起卻以新兵初上戰場,不適應氣候的寒冷為由,拒絕了魏延。每次,魏延都會遭到元起粗暴的嗬斥,元起的嗬斥之聲,即使是在數十步開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最終,在第四天的清晨,當魏延向元起稟報,又有數百名燕軍叛逃的情況之後,再次換來元起強烈的斥責並處杖罰20軍棍,魏延一怒之下,趁著巡營的機會,帶著三十幾名親兵度過結冰的難水,一路向北,來到了阿猛兒的軍營之中。
至於高句麗軍民的意願,元起也做出了相應的決定。首先,對於自發的奉上錢糧的普通百姓,元起嚴令軍士,不許拿取他們手中的一針一線,違令者嚴懲不貸;其次,那些拿起武器,自願跟隨元起北上征討扶餘的將士,元起也對他們進行了嘉獎和安撫,把其中大部分人都遣散,讓他們留下來協同張龍、鄧芝鎮守丸都,隻挑選出五千精銳隨軍北上。
整頓完畢之後,元起一刻也不肯再耽擱,立刻踏上了征程。平定高句麗,已經用去了十幾天的時間,元起在此後有限的一個半月之內,還要相繼平定扶餘、擊敗東部鮮卑,留給他的時間相當的緊迫。
扶餘比高句麗建立的時間還要長久,地域還要遼闊,很早之前,扶餘人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並向元氏稱臣,數百年來,對元氏帝國恭敬有加,並且得到了穩定且快速的發展,成為北疆一個舉足輕重的政權。直到近幾十年來,因為內戰不休,奸佞當道,國力衰弱,扶餘當代國主阿猛兒趁機斷絕了和元氏帝國的往來,不再以屬國自居,而是勾結遼東太守公孫度,霸占著北疆大量肥沃的土地,隱隱有自稱一霸的趨勢。
與高句麗不同,扶餘人崇尚的是武力,想要征服扶餘,根本就不可能像征服高句麗那樣,僅僅憑借神跡這些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想要讓扶餘人臣服,必須依靠武力,把扶餘人打疼了、打怕了,他們才會產生畏懼,才會乖乖的聽話。
對此,元起也做足了心理準備,決心和扶餘來一場硬碰硬的對決,爭取一戰而定。三日後,元起就從丸都城率軍來到了和扶餘交界的難水。一邊策馬狂奔,元起一邊指著結冰的難水對諸葛亮說道:“孔明。這條江,就是難水了,此江上下遊都比較狹窄,導致水流湍急;唯有中遊地帶較為開闊,江水至此才流向平緩。”
諸葛亮一直在思考怎麽才能盡快平定扶餘,聽到元起的話之後,雙眼中猛然一亮,麵帶欣喜之色對元起說道:“主公,我軍的勝算,就要著落在這難水之上了。”元起聞言一怔,隨即反應了過來,追問道:“孔明的意思是,半渡而擊之?”
點了點頭,諸葛亮又說道:“眼下是隆冬時節,扶餘人世代生活在難水邊,長久以來的習慣,必定會讓扶餘人認為,難水的冰麵結實無比,我軍大可在冰麵上動些手腳,一戰而擊潰扶餘主力。”
聽著諸葛亮的分析,元起隨即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後,元起忽然勒住了戰馬,坐下的玉麒麟猛然收力,後蹄堅定有力的插在地麵上,一雙前蹄高高揚起,載著元起在空中停頓了片刻之後,才重重的落下前蹄,激起一片塵土。
“傳某軍令,停止前進,在難水邊選擇最顯眼、最醒目的地方紮營,要讓難水對麵的人能清楚的看到我軍營內的一切動向。”
元起麾下將士感到奇怪,潛伏在難水對麵的扶餘探馬一樣感到不解。扶餘探子帶著不解的神色,又向忙碌中的燕軍看了一眼,然後迴頭說道:“分出兩個兄弟,把這個情報送迴去,請大王定奪。”在他身後,兩道人影迅速轉身而去,向著扶餘國深處跑去。
扶餘國當代國主阿猛兒熟讀漢家史籍,精通謀略,一向又很崇尚武力,根本就不是殘暴不仁的東川王可以相比的。阿猛兒早早就派出探馬,散布在難水一帶,刺探燕軍的一舉一動,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著準備。燕軍的一切動向,都被探馬準確的傳遞到阿猛兒的耳中。
當夜,在難水邊的大營中,元起把諸葛亮叫了過來,低聲笑道:“孔明,知某心意否?”諸葛亮迴報給元起一個微笑:“主公可是想把扶餘主力大軍吸引過來?趁扶餘大軍渡河之際,擊穿冰麵,讓扶餘大軍陷入冰冷的江水中?”諸葛亮不是賈願,不會像賈願那樣過分的明哲保身,而且元起對諸葛亮有救命、知遇雙重的恩情在內,諸葛亮對元起沒有半點隱匿心跡之意,凡是元起問到的事情,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沒錯!”元起神秘的笑道:“某就是這個意思。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有一些事情要做。”諸葛亮接口說道:“第一件事,製造假象,吸引扶餘主力來襲;第二件事,趁夜色掩護,在難水冰麵上做手腳。”
接下來,兩人都沒有在說話,而是相對而坐,會心的笑了起來。次日一早,魏延有些氣惱的來到元起的中軍大帳,大聲說道:“主公!高句麗人簡直毫無信義,昨晚某巡營時,就聽到他們私下議論著,忍受不住天氣的寒冷,想要迴到高句麗去,隻因夜色深沉,某怕主公已經安歇了,就沒來稟報。誰料今日一早,高句麗人竟然私自逃走了一半,某發現的時候,已經尋不到他們的人影了。”
元起聞訊之後,隻是輕輕地歎息了一聲,然後大度的對魏延說道:“文長,高句麗人歸附不久,人心思動,私自逃走也是人之常情。此事就此作罷,不必追究逃走之人的罪過了。”魏延一怔:“主公!若此事就此作罷,軍中人人都會知道主公賞罰不明,勢必會出現更多的逃兵!若長此下去……”
魏延的話還沒有說完,元起就斷了他的話。“某說過,此事,就此作罷!你聽不明白嗎?”魏延漲紅著臉,完全不明白往日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的元起究竟是怎麽了,但他卻不敢再多說什麽,忍著心中的鬱悶,退出了元起的大帳。
高句麗人私自叛逃的消息,同樣在最短時間內,傳遞給了扶餘王阿猛兒。阿猛兒看著眼前探馬送來的消息,冷笑著自言自語道:“好一個小霸王!竟然擺出反間計來賺本王,哼,本王可不是東川王那個蠢貨,豈能輕易上你的當?”
一連三天,元起大軍駐紮在難水邊,既不退軍,也不向扶餘國內深入。在這三天內,魏延每天早上,都會到元起的大帳內,向元起稟報軍中士兵叛逃的情況。開始的時候,還隻是高句麗戰士叛逃,後來甚至連一些幽州軍都因為忍受不了寒冷,開始出現叛逃的情況。三天下來,五千高句麗跑的一幹二淨不說,燕軍中也逃跑了數千人之眾。
對於軍士叛逃的情況,魏延據理力爭,力諫元起嚴懲叛逃軍士的同隊士兵,以儆效尤。可元起卻以新兵初上戰場,不適應氣候的寒冷為由,拒絕了魏延。每次,魏延都會遭到元起粗暴的嗬斥,元起的嗬斥之聲,即使是在數十步開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最終,在第四天的清晨,當魏延向元起稟報,又有數百名燕軍叛逃的情況之後,再次換來元起強烈的斥責並處杖罰20軍棍,魏延一怒之下,趁著巡營的機會,帶著三十幾名親兵度過結冰的難水,一路向北,來到了阿猛兒的軍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