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賈願帶有考核意思的問話,諸葛亮微微一笑,從容不迫,朗朗言道:“主公的決定很英明。我軍連續數年以來,北抗辛蠻、刺塔;南擊紅巾餘黨;西進京城破董猛;東渡大洋剿水寇,將士們南征北戰,早已疲憊不堪,若此時舉疲憊之師遠征袁丁,即便是勝,也是慘勝,亮以為此不可取。”
話鋒一轉,諸葛亮繼續說道:“休養生息雖為良策,然必須要有相應對的法度來支撐,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亮以為,主公應破除舊有的一些律法,製定順應時勢的新法,讓治下百姓們有法可依,軍中將士有法恪守,這樣一來,軍中府中秩序井然,上下一心,數年之後則大事可期。”
說實話,開始的時候,一些將官對諸葛亮禮敬,完全是看在元起的麵子上,認為年紀輕輕的諸葛亮縱使天縱奇才,但畢竟年紀還小,尚不足以托付重任。沒想到諸葛亮一席話說下來,有理有據且見解獨到,讓原本心中不服的將官們逐漸收起了輕視之心,認真地聽著諸葛亮的分析:
“至於開辦學院之事,這個提議雖好,但實施起來卻頗有難度。眾所周知,當今世上最好的學府莫過於鹿門山學院了,水鏡先生和吾師龐德公兩位高士坐鎮鹿門山,天下名士,無不仰慕,主公若想開辦學院,至少也要找幾位名動天下的鴻儒來鎮場,才能和鹿門山學院一爭高下,否則的話,吸引那些寒門士子前來潛心修習就會有難度.”
頓了一頓,諸葛亮繼續說道:“不過,主公廣招寒門士子和普通百姓入學,教授他們各種技藝,讓他們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對主公從心底生出感恩之情,待他們學業有成,擇其中佼佼者錄用,分派到各個郡縣和軍中做官,這一點,亮十分認同。天下奇人異士何其多?許多頗具天賦之人,隻因家室窮困,最終導致碌碌無為。主公現在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學業有成之後,必定殫精竭慮以報主公培養、知遇之恩。此不但可以解決我軍現在中下層官員奇缺的窘境,說不定,還可以發掘出一些可堪重用的棟梁之才出來。”
說道這裏,諸葛亮眉頭一皺,又說道:“先前亮曾言,開辦學院之事困難重重也在於此。主公越過世家豪門,給了寒門士子一條康莊大路走,那麽最後,必然導致那些士族無路可走,試想,大批天下寒士都被主公收攏,那些世家望族又怎肯甘休,必群起而攻我?所以,開辦學院之事,主公還要慎重考量,要麽就不辦,要辦就要文武並進,徹底壓製士族門閥。”
緩緩吐出一口氣,諸葛亮又道:“至於數年之後,我軍休養生息之後又該何去何從,亮在來時的路上亦曾反複推敲。亮以為,方今天下,諸侯並起,現在主公元氣大損,其他諸侯必定趁機擴充實力。陳留宇宮照烈,實為當代梟雄,他必然會將陳留潁川等地連成一片,進而圖謀兗、豫,此人,乃是主公亦敵亦友之勁敵;河北袁丁,雖因伏擊主公之事,名聲大損,但其畢竟家室深厚,門生故吏遍天下,天子也不可能真的把他怎麽樣,因此,袁丁的實力並沒有下降多少,他會在這一段時間內,鯨吞冀、青,並且虎視徐州,此人,是主公以後進軍中原的第一道考驗,我軍應當把他放在首要目標之上,時刻注意他的動向。”
“除此二人之外,江東孫氏世代英豪,江東又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之地,孫氏久後必為一方霸主。不過主公與孫氏淵源深厚,幽、並與江東之間,又隔著整個中原,因此,主公和孫氏短時間內將無利益衝突,可以和孫氏結為聯盟,在江海之間用船隻互通往來。以為犄角之勢。”
“剩餘的荊州元表乃是守城之主,胸無大誌;益州元璋,昏庸暗弱,必不能長久;南陽袁白,為人刻薄,全無人主之姿……凡此種種,皆非主公敵手,不消數年,這些人中必然會滅亡大半。”
“假設亮以上種種判斷皆已成真,天下之勢則漸趨明朗,主公可兵分兩路,主公自引一軍南下征討袁丁,將冀、青兩州納入治下,則退可自保無虞,進可虎視中原;再派一上將北上,清剿辛蠻、刺塔、鮮卑及餘扶等異族,然後施以教化,令其或遷居內地,或恪守漢律,則我軍北疆無憂,可安心以向天下矣。”
至此,諸葛亮已經把心中所想,全部說了出來。整個大堂之內頓時鴉雀無聲,安靜的落針可聞。良久之後,元起方才在諸葛亮構想的宏圖中清醒過來,舉起雙手,慢慢的鼓起了掌。隨著元起的鼓掌,其餘文武們也都欽佩的站起身來,向著諸葛亮撫掌,熱烈的掌聲經久不絕。
賈願笑嗬嗬的說道:“恭喜主公再得一大才。”元起哈哈大笑道:“孔明之言,諸君覺得如何?”
因為諸葛亮的一番話,讓元起識人之明的名聲,再上了一個新台階。諸葛亮也因此正式確定了元起麾下第一能臣的地位。其大局觀的洞察和細節上的微控,都足以讓其他人心悅誠服。
在散會之後,元起讓趙虎妥善安排崔州平等三人食宿問題,然後把諸葛亮、賈願、荀略、李儒、魯肅、徐庶以及顧雍等文官留了下來,共同商議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幾人在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先對內部官員進行局部調整,以便讓眾人的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首先,就是諸葛亮的身份問題,元起封給他大都督司馬之職,總覽幽、並二州軍政大權。同時。元起還把涿郡太守崔守官升一級,出任並州牧長史,隨同高順前去並州整頓州務,隨同崔守同去並州的,還有和諸葛亮一同前來幽州的崔州平三人,經過諸葛亮的推薦,覺得他們出任一郡太守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崔守升遷後空出來的涿郡太守一職,則由荀略推薦的張既擔任。
其次,就是李儒的身份亟待解決。李儒是新近投效元起的。以前曾是董猛麾下的謀主,考慮到他的性格和能力,元起在明麵隻封給李儒一個參軍的職位,但卻把新組建的潛龍交到了他的手上,等到潛龍訓練成型之後,賈願就撤出潛龍,由李儒來掌控潛龍這支特殊部隊。
在武將方麵,元起也進行了一些調整。因為元起現在兼任著幽並大都督之職,手中的權力更大了。基本上鎮守北疆的官職,元起都可以自由分封。除了冠軍將軍趙虎、征北將軍馬越和鎮北將軍黃勇這三位已經升無可升的武將之外,其他武將基本上都是官升一級,張衝等人在原職的基礎上。都得到了升遷,元起還上表請元協下旨封他們為列侯。至於齊天,元起對他倒是不太好直接進行封賞,畢竟齊天的並州牧的職位是元協親封的。還有著奮威將軍的名號,於是元起同樣上表元協,請求封齊天為飛龍將軍。
對官職調整完畢之後。元起又把調整的方向指向了軍隊之中。因為在沙縣一戰中,天歸和地歸兩營精銳損失慘重,所以元起把公孫入雲原有的白馬義從並入天歸營,把高順原有的陷陣營並入地歸營,並在軍中挑選精銳之士並入兩營之中,不論是幽州人還是並州人,甚至是已經遷居到幽州的刺塔人,隻要忠誠度沒有問題,作戰勇猛的,都有被選中的資格。元起還把此次擴充的名額放寬,限定每營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多招收一萬名精銳,使每個營的人數達到兩萬之眾,進而升級為軍,不再稱營。
同時,麒麟營也進行進一步的擴充,人數同樣也維持在兩萬左右,與天歸、地歸一樣,今後將被稱為麒麟軍,而不再稱營。在原本的三軍精銳擴充之後,元起還單獨成立了一軍,號飛龍軍,這支軍隊全部由精銳騎兵組成,與天歸軍不同,飛龍軍將配備長柄兵刃和全身重鎧,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重裝騎兵作戰部隊。飛龍將軍齊天,就是這支部隊的第一任統帥。同樣,齊天麾下的並州狼騎,也將全部並入飛龍軍,除了四軍精銳之外,元起並沒有再擴充其他的兵員。四軍精銳擴充完備之後,就將達到八萬之眾,其餘的軍士也有七萬餘人,元起麾下的人馬屆時將達到恐怖的十五萬。這樣一個數字,對於偏遠的幽、並二州來說,已經是所能承受的極限了,幽、並的人口本來就不如中原各州,賦稅糧草也較之相差甚遠,能維持十五萬大軍已經相當艱難。而且元起不可能窮兵黷武,他還要留下足夠的青壯勞動力來保證兩州百姓的正常生活。
即便是像現在這樣,把軍隊的人數維持在最低線上,元起依然感到頭疼不止。在沙縣一戰中,天歸和地歸兩軍精銳喪失的戰馬、鎧甲、戰刀等軍備,雖然在戰後迴收了一些,但大部分都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不能再配備到軍中使用了,尤其是戰馬,補充起來頗為困難。還好賈願細心,把死去的戰馬身上的馬蹄鐵等裝備都迴收了迴來,否則的話,重新打造可供數萬匹戰馬裝備的馬上三寶,那將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太始商會的財力不是無限的,可禁不起元起這樣揮霍,通過預算,元起得知眼下太始商會的財力,最多隻能供應兩支精銳軍隊的重建,其餘的兩軍精銳和普通士兵的軍備物資問題,還完全沒有著落。太始商會發展的雖然迅速,但畢竟時間還短,成立至今還不足五年,尚不能獨力應付這樣規模的擴軍。
當務之急,是要在短時間內盡快籌集一筆資金,重建麾下的精銳大軍。同時,書院的建設也要盡快提上日程,還要像諸葛亮說的那樣,招攬幾名德高望重的名士壓陣,才能起到廣招學員的效果。另外還要製定一係列適合幽、並二州發展的律法,使治內人民生活安定,從而促進經濟上的發展。
話鋒一轉,諸葛亮繼續說道:“休養生息雖為良策,然必須要有相應對的法度來支撐,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亮以為,主公應破除舊有的一些律法,製定順應時勢的新法,讓治下百姓們有法可依,軍中將士有法恪守,這樣一來,軍中府中秩序井然,上下一心,數年之後則大事可期。”
說實話,開始的時候,一些將官對諸葛亮禮敬,完全是看在元起的麵子上,認為年紀輕輕的諸葛亮縱使天縱奇才,但畢竟年紀還小,尚不足以托付重任。沒想到諸葛亮一席話說下來,有理有據且見解獨到,讓原本心中不服的將官們逐漸收起了輕視之心,認真地聽著諸葛亮的分析:
“至於開辦學院之事,這個提議雖好,但實施起來卻頗有難度。眾所周知,當今世上最好的學府莫過於鹿門山學院了,水鏡先生和吾師龐德公兩位高士坐鎮鹿門山,天下名士,無不仰慕,主公若想開辦學院,至少也要找幾位名動天下的鴻儒來鎮場,才能和鹿門山學院一爭高下,否則的話,吸引那些寒門士子前來潛心修習就會有難度.”
頓了一頓,諸葛亮繼續說道:“不過,主公廣招寒門士子和普通百姓入學,教授他們各種技藝,讓他們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對主公從心底生出感恩之情,待他們學業有成,擇其中佼佼者錄用,分派到各個郡縣和軍中做官,這一點,亮十分認同。天下奇人異士何其多?許多頗具天賦之人,隻因家室窮困,最終導致碌碌無為。主公現在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學業有成之後,必定殫精竭慮以報主公培養、知遇之恩。此不但可以解決我軍現在中下層官員奇缺的窘境,說不定,還可以發掘出一些可堪重用的棟梁之才出來。”
說道這裏,諸葛亮眉頭一皺,又說道:“先前亮曾言,開辦學院之事困難重重也在於此。主公越過世家豪門,給了寒門士子一條康莊大路走,那麽最後,必然導致那些士族無路可走,試想,大批天下寒士都被主公收攏,那些世家望族又怎肯甘休,必群起而攻我?所以,開辦學院之事,主公還要慎重考量,要麽就不辦,要辦就要文武並進,徹底壓製士族門閥。”
緩緩吐出一口氣,諸葛亮又道:“至於數年之後,我軍休養生息之後又該何去何從,亮在來時的路上亦曾反複推敲。亮以為,方今天下,諸侯並起,現在主公元氣大損,其他諸侯必定趁機擴充實力。陳留宇宮照烈,實為當代梟雄,他必然會將陳留潁川等地連成一片,進而圖謀兗、豫,此人,乃是主公亦敵亦友之勁敵;河北袁丁,雖因伏擊主公之事,名聲大損,但其畢竟家室深厚,門生故吏遍天下,天子也不可能真的把他怎麽樣,因此,袁丁的實力並沒有下降多少,他會在這一段時間內,鯨吞冀、青,並且虎視徐州,此人,是主公以後進軍中原的第一道考驗,我軍應當把他放在首要目標之上,時刻注意他的動向。”
“除此二人之外,江東孫氏世代英豪,江東又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之地,孫氏久後必為一方霸主。不過主公與孫氏淵源深厚,幽、並與江東之間,又隔著整個中原,因此,主公和孫氏短時間內將無利益衝突,可以和孫氏結為聯盟,在江海之間用船隻互通往來。以為犄角之勢。”
“剩餘的荊州元表乃是守城之主,胸無大誌;益州元璋,昏庸暗弱,必不能長久;南陽袁白,為人刻薄,全無人主之姿……凡此種種,皆非主公敵手,不消數年,這些人中必然會滅亡大半。”
“假設亮以上種種判斷皆已成真,天下之勢則漸趨明朗,主公可兵分兩路,主公自引一軍南下征討袁丁,將冀、青兩州納入治下,則退可自保無虞,進可虎視中原;再派一上將北上,清剿辛蠻、刺塔、鮮卑及餘扶等異族,然後施以教化,令其或遷居內地,或恪守漢律,則我軍北疆無憂,可安心以向天下矣。”
至此,諸葛亮已經把心中所想,全部說了出來。整個大堂之內頓時鴉雀無聲,安靜的落針可聞。良久之後,元起方才在諸葛亮構想的宏圖中清醒過來,舉起雙手,慢慢的鼓起了掌。隨著元起的鼓掌,其餘文武們也都欽佩的站起身來,向著諸葛亮撫掌,熱烈的掌聲經久不絕。
賈願笑嗬嗬的說道:“恭喜主公再得一大才。”元起哈哈大笑道:“孔明之言,諸君覺得如何?”
因為諸葛亮的一番話,讓元起識人之明的名聲,再上了一個新台階。諸葛亮也因此正式確定了元起麾下第一能臣的地位。其大局觀的洞察和細節上的微控,都足以讓其他人心悅誠服。
在散會之後,元起讓趙虎妥善安排崔州平等三人食宿問題,然後把諸葛亮、賈願、荀略、李儒、魯肅、徐庶以及顧雍等文官留了下來,共同商議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幾人在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先對內部官員進行局部調整,以便讓眾人的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首先,就是諸葛亮的身份問題,元起封給他大都督司馬之職,總覽幽、並二州軍政大權。同時。元起還把涿郡太守崔守官升一級,出任並州牧長史,隨同高順前去並州整頓州務,隨同崔守同去並州的,還有和諸葛亮一同前來幽州的崔州平三人,經過諸葛亮的推薦,覺得他們出任一郡太守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崔守升遷後空出來的涿郡太守一職,則由荀略推薦的張既擔任。
其次,就是李儒的身份亟待解決。李儒是新近投效元起的。以前曾是董猛麾下的謀主,考慮到他的性格和能力,元起在明麵隻封給李儒一個參軍的職位,但卻把新組建的潛龍交到了他的手上,等到潛龍訓練成型之後,賈願就撤出潛龍,由李儒來掌控潛龍這支特殊部隊。
在武將方麵,元起也進行了一些調整。因為元起現在兼任著幽並大都督之職,手中的權力更大了。基本上鎮守北疆的官職,元起都可以自由分封。除了冠軍將軍趙虎、征北將軍馬越和鎮北將軍黃勇這三位已經升無可升的武將之外,其他武將基本上都是官升一級,張衝等人在原職的基礎上。都得到了升遷,元起還上表請元協下旨封他們為列侯。至於齊天,元起對他倒是不太好直接進行封賞,畢竟齊天的並州牧的職位是元協親封的。還有著奮威將軍的名號,於是元起同樣上表元協,請求封齊天為飛龍將軍。
對官職調整完畢之後。元起又把調整的方向指向了軍隊之中。因為在沙縣一戰中,天歸和地歸兩營精銳損失慘重,所以元起把公孫入雲原有的白馬義從並入天歸營,把高順原有的陷陣營並入地歸營,並在軍中挑選精銳之士並入兩營之中,不論是幽州人還是並州人,甚至是已經遷居到幽州的刺塔人,隻要忠誠度沒有問題,作戰勇猛的,都有被選中的資格。元起還把此次擴充的名額放寬,限定每營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多招收一萬名精銳,使每個營的人數達到兩萬之眾,進而升級為軍,不再稱營。
同時,麒麟營也進行進一步的擴充,人數同樣也維持在兩萬左右,與天歸、地歸一樣,今後將被稱為麒麟軍,而不再稱營。在原本的三軍精銳擴充之後,元起還單獨成立了一軍,號飛龍軍,這支軍隊全部由精銳騎兵組成,與天歸軍不同,飛龍軍將配備長柄兵刃和全身重鎧,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重裝騎兵作戰部隊。飛龍將軍齊天,就是這支部隊的第一任統帥。同樣,齊天麾下的並州狼騎,也將全部並入飛龍軍,除了四軍精銳之外,元起並沒有再擴充其他的兵員。四軍精銳擴充完備之後,就將達到八萬之眾,其餘的軍士也有七萬餘人,元起麾下的人馬屆時將達到恐怖的十五萬。這樣一個數字,對於偏遠的幽、並二州來說,已經是所能承受的極限了,幽、並的人口本來就不如中原各州,賦稅糧草也較之相差甚遠,能維持十五萬大軍已經相當艱難。而且元起不可能窮兵黷武,他還要留下足夠的青壯勞動力來保證兩州百姓的正常生活。
即便是像現在這樣,把軍隊的人數維持在最低線上,元起依然感到頭疼不止。在沙縣一戰中,天歸和地歸兩軍精銳喪失的戰馬、鎧甲、戰刀等軍備,雖然在戰後迴收了一些,但大部分都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不能再配備到軍中使用了,尤其是戰馬,補充起來頗為困難。還好賈願細心,把死去的戰馬身上的馬蹄鐵等裝備都迴收了迴來,否則的話,重新打造可供數萬匹戰馬裝備的馬上三寶,那將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太始商會的財力不是無限的,可禁不起元起這樣揮霍,通過預算,元起得知眼下太始商會的財力,最多隻能供應兩支精銳軍隊的重建,其餘的兩軍精銳和普通士兵的軍備物資問題,還完全沒有著落。太始商會發展的雖然迅速,但畢竟時間還短,成立至今還不足五年,尚不能獨力應付這樣規模的擴軍。
當務之急,是要在短時間內盡快籌集一筆資金,重建麾下的精銳大軍。同時,書院的建設也要盡快提上日程,還要像諸葛亮說的那樣,招攬幾名德高望重的名士壓陣,才能起到廣招學員的效果。另外還要製定一係列適合幽、並二州發展的律法,使治內人民生活安定,從而促進經濟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