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人此次前來廣州是為公事還是為私事。”結束了福州之行的趙世傑,推脫了鄭芝龍一在的挽留,離開了福州,直接經香港進入到了廣州。
沈猶龍敬了一杯酒,問起了趙世傑的來意,他可是知道趙世傑是澳洲政府內部高官,據說職位比張天文還要高,這樣的高官突然出現在了廣州,必是有些不同尋常。
“恩,我若是說特意來看看沈大人,恐怕大人一定不會信,不過這次的確是為公事。”
“哦,如此,可是與我兩廣有關,”沈猶龍敏銳的意識到趙世傑肯定是要與自己商談什麽,不然不會來到廣州。
兩廣最近的財政有些吃緊,加上戰事結束不久,商業還未完全恢複,很多商人都在觀望,生怕張獻忠要不了多久又來一個迴馬槍。
在加上沈猶龍像澳洲借貸的那些款項,雖說抵押了進出海關貿易的稅,但是商業不發展不流通,即使抵押了也沒用,所以趙世傑這次來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大人最近的財政應該舉步艱難吧。趙世傑喝了杯酒下肚,不鹹不淡的問道。這話讓老沈麵子有些掛不住,的確是如此,”兩廣的財政的確陷入到了舉步艱難的地步。
要是在沒有什麽改變,可能就連所有官員的俸祿都發不起了,這可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
雖然可以繼續從澳洲人那裏借貸。可是拿什麽還呢,借的總是要還的,而且他也不想一直從澳洲人那裏借貸。
“大人就沒有想過有什麽法子改變現在的狀況。這樣子下去恐怕不等張獻忠來,這兩廣的官員人心就不穩了吧。”
趙世傑的這話沒錯,要是沒有錢發俸祿,又無錢購買糧食賑災,那麽兩廣的確會陷入到一場動亂之中。
可是現在自己也不能在去募捐,自己可是已經多次像那些富商士紳募捐過了,這些人的背後可都不簡單。
“趙大人有所不知啊。老夫對此是有心無力啊,即使有心改變可是沒有什麽好法子。還請趙部長賜教可有良策教我。”沈猶龍說著就站起身拱起手來,朝趙世傑做鉺行禮。
這個禮數可是大了,的確是把趙世傑當成老師來請教了。
“沈大人多禮了,”趙世傑趕緊將對方從新扶坐到椅子上:“趙某此次前來就是要與大人商討如何改變現在狀況。”
趙世傑在來之前已經與國會議員們商討出一個可行的辦法。讓兩廣自行推舉一套商業法出來,以此保證商人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不過這個就要看沈猶龍是否有這個膽量了,另外兩廣的商人隻要能看懂這裏麵的內容估計都會鼎力支持。
至於崇禎會不會同意,澳洲國會也進行了分析,現在他正忙著應付李自成,恐怕沒有多少時間來管這些事情,就連一直傳說要調沈猶龍入京的事情也冷卻了下來,可見京城的那般官員對於兩廣一帶的事情的確不怎麽關心。
李自成聽說已經打到了河北境內。這距離曆史上崇禎上吊的日子好像也不遠了,這後金和吳三桂都在觀望。
這個時候兩廣關注的人的確不多,各路人馬關注的重心都不放在這裏。其實最適合沈猶龍改變。
“沈大人,可知道我澳洲為何會如此之強嗎,國之府庫有用之不盡的錢財,這就是和以工商立國有很大的關係。”
趙世傑開始介紹起澳洲的政治,澳洲是一個工業和商業為主題的國家,國家發展工業生產出來的產品靠商人銷往各地。而政府則像這些商人提供庇護和幫助,然後按照不同的物品收取不同種類的稅收。
大明是不收取商業稅。國家財政收入有百分之七十五靠農業稅,也就是農民,商業稅則隻占據了百分之十的比例,這兩種稅負對比就能看出他們之間的不平衡。
商人雖然地位比農人低上一等,可現實是高人一等的農人,往往成為了商人家中的佃戶。
所以要製定出商業稅,對商人階級徹底征收稅收,按照不同的貨物等級進行交稅,以商稅的收入減少農稅的收入才是未來根本。
沈猶龍是兩廣的最高長官,由他來在兩廣推行還是有可能的,而且這個會得到商人階級的鼎力支持。
一旦商業稅建立,政府就成了商人的保護傘,至於什麽其他的吃拿卡要也就不會發生了,更關鍵的是商人不在用依附在士紳的手底下。
不過這個法案推出,士紳階級必然會反對,這些原本應該他們的拿的利潤分成現在沒了,必然是要反對的。
沈猶龍在趙世傑一開口就想到了對商人收稅的這個方法,說實話他不是沒有想過,而是害怕阻力太大了,士紳階級必然會站出來反對,要想在兩廣實行可不是那麽容易。
“大人是在怕士紳階級反對,其實隻要有個很好的引導,不但能讓他們掙到比以前的更多,隻要有了足夠的利益相信他們一定會支持。”
利益誘惑這個說的簡單,可是要做起來難啊,沈猶龍哪裏不知道這個道理,隻是他想不出有什麽利益可以誘惑到那些士紳的。
“既然商人將自己的產業掛在士紳的名下是為了避免一些麻煩,而士紳們則充當著他們的保護傘為的是獲取生意上的分成,那麽就讓他們把精力放在生意上去,一起參與到經營中來,有了這樣的利益同盟還怕他們反對嗎?”
這個的確如此,趙世傑說的一點不假,既然他們是為了一份利潤分成,隻要讓他們參與到商人的生意中來就不會反對了,不過這個需要帶頭,沒有帶頭人恐怕難做到。
方法趙世傑已經給了,就看沈猶龍怎麽做了,他能做到兩廣總督又對澳洲的新政頗為感興趣,趙世傑估計他會做的可能很大,畢竟兩廣的財政需要得到改善,否則會陷入到破產之中,現在崇禎可以說自身難保,根本沒有錢拿來給兩廣,所以趙世傑不急著沈猶龍的答複,隻要對方越來越感覺到因為錢財不能解決的事情是就一定會想起。(未完待續)
沈猶龍敬了一杯酒,問起了趙世傑的來意,他可是知道趙世傑是澳洲政府內部高官,據說職位比張天文還要高,這樣的高官突然出現在了廣州,必是有些不同尋常。
“恩,我若是說特意來看看沈大人,恐怕大人一定不會信,不過這次的確是為公事。”
“哦,如此,可是與我兩廣有關,”沈猶龍敏銳的意識到趙世傑肯定是要與自己商談什麽,不然不會來到廣州。
兩廣最近的財政有些吃緊,加上戰事結束不久,商業還未完全恢複,很多商人都在觀望,生怕張獻忠要不了多久又來一個迴馬槍。
在加上沈猶龍像澳洲借貸的那些款項,雖說抵押了進出海關貿易的稅,但是商業不發展不流通,即使抵押了也沒用,所以趙世傑這次來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大人最近的財政應該舉步艱難吧。趙世傑喝了杯酒下肚,不鹹不淡的問道。這話讓老沈麵子有些掛不住,的確是如此,”兩廣的財政的確陷入到了舉步艱難的地步。
要是在沒有什麽改變,可能就連所有官員的俸祿都發不起了,這可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
雖然可以繼續從澳洲人那裏借貸。可是拿什麽還呢,借的總是要還的,而且他也不想一直從澳洲人那裏借貸。
“大人就沒有想過有什麽法子改變現在的狀況。這樣子下去恐怕不等張獻忠來,這兩廣的官員人心就不穩了吧。”
趙世傑的這話沒錯,要是沒有錢發俸祿,又無錢購買糧食賑災,那麽兩廣的確會陷入到一場動亂之中。
可是現在自己也不能在去募捐,自己可是已經多次像那些富商士紳募捐過了,這些人的背後可都不簡單。
“趙大人有所不知啊。老夫對此是有心無力啊,即使有心改變可是沒有什麽好法子。還請趙部長賜教可有良策教我。”沈猶龍說著就站起身拱起手來,朝趙世傑做鉺行禮。
這個禮數可是大了,的確是把趙世傑當成老師來請教了。
“沈大人多禮了,”趙世傑趕緊將對方從新扶坐到椅子上:“趙某此次前來就是要與大人商討如何改變現在狀況。”
趙世傑在來之前已經與國會議員們商討出一個可行的辦法。讓兩廣自行推舉一套商業法出來,以此保證商人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不過這個就要看沈猶龍是否有這個膽量了,另外兩廣的商人隻要能看懂這裏麵的內容估計都會鼎力支持。
至於崇禎會不會同意,澳洲國會也進行了分析,現在他正忙著應付李自成,恐怕沒有多少時間來管這些事情,就連一直傳說要調沈猶龍入京的事情也冷卻了下來,可見京城的那般官員對於兩廣一帶的事情的確不怎麽關心。
李自成聽說已經打到了河北境內。這距離曆史上崇禎上吊的日子好像也不遠了,這後金和吳三桂都在觀望。
這個時候兩廣關注的人的確不多,各路人馬關注的重心都不放在這裏。其實最適合沈猶龍改變。
“沈大人,可知道我澳洲為何會如此之強嗎,國之府庫有用之不盡的錢財,這就是和以工商立國有很大的關係。”
趙世傑開始介紹起澳洲的政治,澳洲是一個工業和商業為主題的國家,國家發展工業生產出來的產品靠商人銷往各地。而政府則像這些商人提供庇護和幫助,然後按照不同的物品收取不同種類的稅收。
大明是不收取商業稅。國家財政收入有百分之七十五靠農業稅,也就是農民,商業稅則隻占據了百分之十的比例,這兩種稅負對比就能看出他們之間的不平衡。
商人雖然地位比農人低上一等,可現實是高人一等的農人,往往成為了商人家中的佃戶。
所以要製定出商業稅,對商人階級徹底征收稅收,按照不同的貨物等級進行交稅,以商稅的收入減少農稅的收入才是未來根本。
沈猶龍是兩廣的最高長官,由他來在兩廣推行還是有可能的,而且這個會得到商人階級的鼎力支持。
一旦商業稅建立,政府就成了商人的保護傘,至於什麽其他的吃拿卡要也就不會發生了,更關鍵的是商人不在用依附在士紳的手底下。
不過這個法案推出,士紳階級必然會反對,這些原本應該他們的拿的利潤分成現在沒了,必然是要反對的。
沈猶龍在趙世傑一開口就想到了對商人收稅的這個方法,說實話他不是沒有想過,而是害怕阻力太大了,士紳階級必然會站出來反對,要想在兩廣實行可不是那麽容易。
“大人是在怕士紳階級反對,其實隻要有個很好的引導,不但能讓他們掙到比以前的更多,隻要有了足夠的利益相信他們一定會支持。”
利益誘惑這個說的簡單,可是要做起來難啊,沈猶龍哪裏不知道這個道理,隻是他想不出有什麽利益可以誘惑到那些士紳的。
“既然商人將自己的產業掛在士紳的名下是為了避免一些麻煩,而士紳們則充當著他們的保護傘為的是獲取生意上的分成,那麽就讓他們把精力放在生意上去,一起參與到經營中來,有了這樣的利益同盟還怕他們反對嗎?”
這個的確如此,趙世傑說的一點不假,既然他們是為了一份利潤分成,隻要讓他們參與到商人的生意中來就不會反對了,不過這個需要帶頭,沒有帶頭人恐怕難做到。
方法趙世傑已經給了,就看沈猶龍怎麽做了,他能做到兩廣總督又對澳洲的新政頗為感興趣,趙世傑估計他會做的可能很大,畢竟兩廣的財政需要得到改善,否則會陷入到破產之中,現在崇禎可以說自身難保,根本沒有錢拿來給兩廣,所以趙世傑不急著沈猶龍的答複,隻要對方越來越感覺到因為錢財不能解決的事情是就一定會想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