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鍾飛的第二結論
永遠有多遠?永遠就是我們說過要永遠,最後分手時迴望的瞬間。
大學畢業的那天晚上,喝醉的鍾飛給林鬆說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生長得很漂亮,她很喜歡照鏡子,甚至愛上了鏡子中的自己。但有一天在照鏡子的時候,鏡子中的她猛地對她笑了笑。她一驚之下抓起化妝盒向鏡子砸去,鏡子碎了,她死了。她的身體和鏡子一樣,碎成了一塊一塊。
鍾飛說:“這世界其實沒有唯一結論,就像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鏡子中的那個,還是鏡子外的那個。”
林鬆無奈地望了鍾飛一眼,“又是你的第二結論吧?”
鍾飛漠然地笑了笑,“這是鏡麵的第二結論。你知道嗎,當一個人站在直立狹長的兩麵鏡子中間,就會因為虛像的相互折射看到無數個自己。到那時,你會突然覺得自己很陌生,你看著它們,它們也看著你。你會困惑、會懷疑、會恐懼,因為夾在它們當中,你不知道哪個才是真的自己,雖然你明明知道那都是你。”
林鬆無奈地搖了搖頭,鍾飛“第二結論”出現的次數,往往能說明他的心情指數。前幾天鍾飛剛和紫湘分了手,大學畢業,對很多大學戀人來說就意味著分手。
今天晚上大學附近的賓館旅店肯定爆滿,因為這對他和她來說意味著那將是大學戀情的最後一晚,明天他們將各奔前程。上半夜他會在她身上傾瀉著最後的愛意,下半夜他會在她懷裏像個孩子一樣哭泣。或許還會說著一些傷感的句子,還有一些自己永遠守不住的諾言。
但鍾飛選擇了窩在宿舍裏灌酒,林鬆對此毫不吃驚,林鬆甚至懷疑他有沒有和紫湘接過吻。
鍾飛是個怪人,他冷傲的麵孔背後藏著深不見底的可怕自卑,林鬆一直都知道。
林鬆一直都知道,因為林鬆家和鍾飛家是鄰居還是近親。兩人從穿同一條褲子到上同一個班,考同一所大學。林鬆甚至比了解自己還了解他,林鬆唯一不知道的事隻有一件:鍾飛的智商究竟有多高?
“第二結論”是鍾飛在高考奮戰的那個非常時期出現的,那時候數學老師經常教導他們:每道題都多找幾種解法,要充分運用發散思維,不要滿足於唯一解法!
就是這句話造就了鍾飛,從此無論多難的幾何題,鍾飛都要找出兩種以上的解法才肯罷休。當林鬆苦笑著問他怎麽解出來的時候,鍾飛總一本正經地告訴他:沒有唯一的真理和結論,隻要你願意,蘋果也能向上落!
鍾飛從此踏上了他“第二結論”的不歸路,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他都想找第二解法。他堅信,所有的東西包括真理,都有第二結論,而非唯一!林鬆學精神科目的時候,發現有兩個詞,用在鍾飛身上正合適——強迫症和偏執狂!
剛進大學的時候,學校裏搞了一次智商測驗,林鬆的得分是162,近乎全校最高。鍾飛的得分是47,當時做測驗的老師莫名其妙地搖了搖頭,要說他是故意開玩笑吧,看這小夥子在電腦試題前認真地做了半天;要說他真是這個分吧,這已經是智障人士的標準……後來老師苦笑了一下,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是電腦出故障了。
隻有林鬆無奈地看著鍾飛傻樂,這家夥肯定又找他的“第二結論”了。分越低,說明他得出的“第二結論”越多。智商測試題也被他找到了第二答案,隻是機器不認可而已,鍾飛的智商是高得可怕。
鍾飛“第二結論”最嚇人的一次是在大二的時候,那天鍾飛興衝衝地跑進宿舍,“走,林鬆,我們去屍體展覽室檢驗死亡的第二結論——靈魂!”把林鬆嚇得差點沒直接給他來一針安定。後來才知道,那天紫湘剛答應當他女朋友。
畢業那晚鍾飛灌了很多酒,林鬆安頓他睡下前他還在絮絮叨叨地說著:“生活就是一個大騙局,大家都在說謊,連自己都要騙自己。謊言說得多了,自己也就當真了。當有一天理想與現實相遇時,就是鏡麵破碎的時刻。那些沉溺於自己不著邊際夢想的人,在那一刻會被現實砸得粉身碎骨……”
林鬆無奈地搖了搖頭,幫他把被子蓋好。
夜風扯著窗戶淒厲地叫著,林鬆過去把窗戶關好。一拉窗戶,窗戶玻璃上映出了自己的影像。林鬆看著影像,影像也看著他。誰是真的,誰是假的?或許影像也在想同一個問題呢,林鬆暗笑了一聲,笑完了才覺得這個笑話有點冷,讓後腦勺起了一絲寒意。
在林鬆鑽進被窩時,那個醉鬼鍾飛還在絮絮叨叨地說著:“就像人的生與死,人死能複生嗎?能!隻要第二結論成立,隻要我們能打破這條原則,人死了也能複生。但原則被打破了,所謂的生已經不是生,活過來的也不再是人,是……”
一堆醉話,一個寒冷的夜晚,兩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孩子。在翻開下一頁之前,你覺得這會是一個什麽故事?明天的明天,眼前的一切又將變成什麽樣?
林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並不是因為鍾飛沒完沒了的醉話,而是接下來自己要麵對的一切。告別校園生活,即將步入社會,等待著他們的會是什麽?似乎隻有一片茫然,還有無數的偶然和必然。
不知道有沒有命運這個東西,林鬆想起了鍾飛提過的“宿命論”。鍾飛說每一個意外都必須由無數的偶然和必然來支撐,比如最普通的車禍。
在車禍發生的刹那,司機和路人可能腦中隻剩一片空白,抱怨自己為什麽會這麽倒黴。但如果從那個刹那往後拆解,你就能看到無數的偶然和必然,還有自己的選擇。
比如這個路人,他是一名普通職員,拆解開來:偶然起床晚了——必然穿衣服——選擇刷牙洗臉——選擇不吃早餐——偶然家裏電話響——選擇接了一下電話——必然花費時間將今天的工作文件準備好——偶然出門時忘記鎖門——走到半路想起來選擇迴來鎖門——必然要穿過馬路去地鐵站——車禍!
再來看看這個出租車司機,拆解開來:必然上了安排好的夜班——準備下班時偶然遇到一個乘客攔車——選擇接客——遇到紅燈必然停下——偶然聽到廣播說前方正在堵車——選擇走小路——乘客趕時間,必然要求司機開快點——司機開了一晚的車,必然精神恍惚——車禍!
你看到背後的關鍵了嗎?在這場意外中,關鍵的是除了偶然、必然和自己的選擇,還有時間。這時間沒有快一秒,也沒有慢一秒,正好就在那相遇,發生。
你可能有想過,假設路人準時起床、選擇吃早餐、沒接那個電話……
再假設司機準時下班、不接那個乘客、沒聽到廣播、不走小路……
隻要任何一條假設成立,隻要將時間錯開一秒,這場車禍就不會發生。但是生活沒有假設,該發生的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也會發生,而且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每一場宏觀的偶然背後,都藏著更多微觀的偶然和必然,而串聯這一切的關鍵就是時間。
沒人能解釋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巧合。於是有人丟出了一個含糊其辭的“宿命論”來解釋,把一切都歸結於命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命中注定。
林鬆問:真的有宿命這個東西嗎,我們這一輩子都是早已注定好的?
鍾飛說:我們從出生就是個男的,家庭平凡,而且總有一天會死……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宿命,這是不可更改的。我們讓時間倒退,讓你在同一個問題上作100次選擇,你至少有99次都是同一個選擇。因為你的閱曆、環境、個性、學識……這一切直接影響到了你的主觀判斷,這就是你的命數。但還有那麽1次是待定的,那就是你的變數。隻要概率上存在一次變數,就沒有宿命這個東西。
林鬆又問:你的意思是不存在命運這個東西,一切都有更改的可能?
鍾飛點了點頭:如果宿命是一個球形的話,那麽變數將是這個球形的裂口。隻要能把握一次變數,就可以顛覆整個結局,我將這種顛覆稱之為——裂宿!
鍾飛那些亂七八糟的理論配合著酒精的作用,最終攻陷了林鬆的大腦,不知道什麽時候他已經沉沉睡了過去。
永遠有多遠?永遠就是我們說過要永遠,最後分手時迴望的瞬間。
大學畢業的那天晚上,喝醉的鍾飛給林鬆說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生長得很漂亮,她很喜歡照鏡子,甚至愛上了鏡子中的自己。但有一天在照鏡子的時候,鏡子中的她猛地對她笑了笑。她一驚之下抓起化妝盒向鏡子砸去,鏡子碎了,她死了。她的身體和鏡子一樣,碎成了一塊一塊。
鍾飛說:“這世界其實沒有唯一結論,就像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鏡子中的那個,還是鏡子外的那個。”
林鬆無奈地望了鍾飛一眼,“又是你的第二結論吧?”
鍾飛漠然地笑了笑,“這是鏡麵的第二結論。你知道嗎,當一個人站在直立狹長的兩麵鏡子中間,就會因為虛像的相互折射看到無數個自己。到那時,你會突然覺得自己很陌生,你看著它們,它們也看著你。你會困惑、會懷疑、會恐懼,因為夾在它們當中,你不知道哪個才是真的自己,雖然你明明知道那都是你。”
林鬆無奈地搖了搖頭,鍾飛“第二結論”出現的次數,往往能說明他的心情指數。前幾天鍾飛剛和紫湘分了手,大學畢業,對很多大學戀人來說就意味著分手。
今天晚上大學附近的賓館旅店肯定爆滿,因為這對他和她來說意味著那將是大學戀情的最後一晚,明天他們將各奔前程。上半夜他會在她身上傾瀉著最後的愛意,下半夜他會在她懷裏像個孩子一樣哭泣。或許還會說著一些傷感的句子,還有一些自己永遠守不住的諾言。
但鍾飛選擇了窩在宿舍裏灌酒,林鬆對此毫不吃驚,林鬆甚至懷疑他有沒有和紫湘接過吻。
鍾飛是個怪人,他冷傲的麵孔背後藏著深不見底的可怕自卑,林鬆一直都知道。
林鬆一直都知道,因為林鬆家和鍾飛家是鄰居還是近親。兩人從穿同一條褲子到上同一個班,考同一所大學。林鬆甚至比了解自己還了解他,林鬆唯一不知道的事隻有一件:鍾飛的智商究竟有多高?
“第二結論”是鍾飛在高考奮戰的那個非常時期出現的,那時候數學老師經常教導他們:每道題都多找幾種解法,要充分運用發散思維,不要滿足於唯一解法!
就是這句話造就了鍾飛,從此無論多難的幾何題,鍾飛都要找出兩種以上的解法才肯罷休。當林鬆苦笑著問他怎麽解出來的時候,鍾飛總一本正經地告訴他:沒有唯一的真理和結論,隻要你願意,蘋果也能向上落!
鍾飛從此踏上了他“第二結論”的不歸路,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他都想找第二解法。他堅信,所有的東西包括真理,都有第二結論,而非唯一!林鬆學精神科目的時候,發現有兩個詞,用在鍾飛身上正合適——強迫症和偏執狂!
剛進大學的時候,學校裏搞了一次智商測驗,林鬆的得分是162,近乎全校最高。鍾飛的得分是47,當時做測驗的老師莫名其妙地搖了搖頭,要說他是故意開玩笑吧,看這小夥子在電腦試題前認真地做了半天;要說他真是這個分吧,這已經是智障人士的標準……後來老師苦笑了一下,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是電腦出故障了。
隻有林鬆無奈地看著鍾飛傻樂,這家夥肯定又找他的“第二結論”了。分越低,說明他得出的“第二結論”越多。智商測試題也被他找到了第二答案,隻是機器不認可而已,鍾飛的智商是高得可怕。
鍾飛“第二結論”最嚇人的一次是在大二的時候,那天鍾飛興衝衝地跑進宿舍,“走,林鬆,我們去屍體展覽室檢驗死亡的第二結論——靈魂!”把林鬆嚇得差點沒直接給他來一針安定。後來才知道,那天紫湘剛答應當他女朋友。
畢業那晚鍾飛灌了很多酒,林鬆安頓他睡下前他還在絮絮叨叨地說著:“生活就是一個大騙局,大家都在說謊,連自己都要騙自己。謊言說得多了,自己也就當真了。當有一天理想與現實相遇時,就是鏡麵破碎的時刻。那些沉溺於自己不著邊際夢想的人,在那一刻會被現實砸得粉身碎骨……”
林鬆無奈地搖了搖頭,幫他把被子蓋好。
夜風扯著窗戶淒厲地叫著,林鬆過去把窗戶關好。一拉窗戶,窗戶玻璃上映出了自己的影像。林鬆看著影像,影像也看著他。誰是真的,誰是假的?或許影像也在想同一個問題呢,林鬆暗笑了一聲,笑完了才覺得這個笑話有點冷,讓後腦勺起了一絲寒意。
在林鬆鑽進被窩時,那個醉鬼鍾飛還在絮絮叨叨地說著:“就像人的生與死,人死能複生嗎?能!隻要第二結論成立,隻要我們能打破這條原則,人死了也能複生。但原則被打破了,所謂的生已經不是生,活過來的也不再是人,是……”
一堆醉話,一個寒冷的夜晚,兩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孩子。在翻開下一頁之前,你覺得這會是一個什麽故事?明天的明天,眼前的一切又將變成什麽樣?
林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並不是因為鍾飛沒完沒了的醉話,而是接下來自己要麵對的一切。告別校園生活,即將步入社會,等待著他們的會是什麽?似乎隻有一片茫然,還有無數的偶然和必然。
不知道有沒有命運這個東西,林鬆想起了鍾飛提過的“宿命論”。鍾飛說每一個意外都必須由無數的偶然和必然來支撐,比如最普通的車禍。
在車禍發生的刹那,司機和路人可能腦中隻剩一片空白,抱怨自己為什麽會這麽倒黴。但如果從那個刹那往後拆解,你就能看到無數的偶然和必然,還有自己的選擇。
比如這個路人,他是一名普通職員,拆解開來:偶然起床晚了——必然穿衣服——選擇刷牙洗臉——選擇不吃早餐——偶然家裏電話響——選擇接了一下電話——必然花費時間將今天的工作文件準備好——偶然出門時忘記鎖門——走到半路想起來選擇迴來鎖門——必然要穿過馬路去地鐵站——車禍!
再來看看這個出租車司機,拆解開來:必然上了安排好的夜班——準備下班時偶然遇到一個乘客攔車——選擇接客——遇到紅燈必然停下——偶然聽到廣播說前方正在堵車——選擇走小路——乘客趕時間,必然要求司機開快點——司機開了一晚的車,必然精神恍惚——車禍!
你看到背後的關鍵了嗎?在這場意外中,關鍵的是除了偶然、必然和自己的選擇,還有時間。這時間沒有快一秒,也沒有慢一秒,正好就在那相遇,發生。
你可能有想過,假設路人準時起床、選擇吃早餐、沒接那個電話……
再假設司機準時下班、不接那個乘客、沒聽到廣播、不走小路……
隻要任何一條假設成立,隻要將時間錯開一秒,這場車禍就不會發生。但是生活沒有假設,該發生的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也會發生,而且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每一場宏觀的偶然背後,都藏著更多微觀的偶然和必然,而串聯這一切的關鍵就是時間。
沒人能解釋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巧合。於是有人丟出了一個含糊其辭的“宿命論”來解釋,把一切都歸結於命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命中注定。
林鬆問:真的有宿命這個東西嗎,我們這一輩子都是早已注定好的?
鍾飛說:我們從出生就是個男的,家庭平凡,而且總有一天會死……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宿命,這是不可更改的。我們讓時間倒退,讓你在同一個問題上作100次選擇,你至少有99次都是同一個選擇。因為你的閱曆、環境、個性、學識……這一切直接影響到了你的主觀判斷,這就是你的命數。但還有那麽1次是待定的,那就是你的變數。隻要概率上存在一次變數,就沒有宿命這個東西。
林鬆又問:你的意思是不存在命運這個東西,一切都有更改的可能?
鍾飛點了點頭:如果宿命是一個球形的話,那麽變數將是這個球形的裂口。隻要能把握一次變數,就可以顛覆整個結局,我將這種顛覆稱之為——裂宿!
鍾飛那些亂七八糟的理論配合著酒精的作用,最終攻陷了林鬆的大腦,不知道什麽時候他已經沉沉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