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奉為天人
穿成團寵後她隻想認真搞事業 作者:椰子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不容易等到姑娘們寫完了詩、不情不願地交了上去,聖上才看了兩首,眉頭就皺了起來,“怎麽,大錦女子的詩作水平,就是這樣?朕瞧著都不用評了,蘭語可以直接拔得頭籌。”
皇後好奇地“哦”了一聲,接過去看了看,笑著道:“臣妾對詩詞歌賦倒是不太熟悉,不過讀起來還是朗朗上口的。”
“朕也不求她們能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這樣的佳句,但也不至於個個都寫成這樣吧。”聖上冷淡的目光掃過年輕的姑娘們,她們本就心虛,全部低下了頭。
皇後還想著打圓場,“大概是緊張,畢竟是在宮宴上,又有這許多人看著。”
“是緊張還是有什麽想法,自己心裏頭清楚。”聖上隨手把這些詩作扔在地上,輕描淡寫的道,“全部重作,之後該作出什麽樣的詩,自己斟酌。”
最末四個字,聖上咬字稍稍重了些,已經嚇得好些人篩糠似的抖了起來。
王公公在一旁吩咐小太監道:“沒眼力見兒的東西,還不快把這些都收拾出去燒了?再去準備新的紙張,給各位姑娘換上。”
小太監們手腳麻利,很快,每人麵前又攤著嶄新的絹紙,如果說一開始是往差了寫,現在大家都在考慮,怎麽樣才能寫得又好,又不是最拔尖的那個。
太難了,就算是剛剛學作詩的時候,也沒有體會這種艱難。
大多數人都哭喪著臉,尤其是之前好幾個跟著母親去越國公府吊唁時、聽長公主說七皇子喜歡詩詞的女孩子,她們哪裏想到過,這句話竟然和自己息息相關呢?
第二次比第一次所等待的時間更加漫長,聖上卻頗有耐心,飲了杯酒,拈菜入口,偶爾還和烏月的使臣們聊上兩句。
烏月的風土人情、烏月的皇上皇後、烏月如今和羌國的關係……隻要不涉及機密,使臣幾乎是有問必答,而夏承川一邊飲酒,一邊聽著曲調,又恢複到之前萬般輕鬆的模樣。
終於,有人交上了自己的詩作,緊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而一開始就被拎出去的溫若棠完全避開了這煎熬的過程,雖然沒得到聖上的首肯仍然站著,但僅僅是站著,腦子裏什麽都不用想,已經夠讓人羨慕了。
聖上隨手拿了幾篇詩作看了看,就讓王公公全拿到夏承川麵前,言道:“七皇子來看吧,七皇子說哪個好,朕便賞哪個。”
夏承川頗喜歡這個活兒,點頭後立刻就一張一張地看了起來,半點不敷衍。
最後,他道:“皇上,在下以為,還是長昭郡主的最好。”
不知多少人私下裏鬆了一口氣。
聖上朗聲一笑,“不愧是蘭語,這麽些年,朕沒有白疼她,來人,去庫房裏把那對兒紅珊瑚珠手串拿過來賞給長昭郡主。”
徐蘭語忙上前謝恩,因這“榜首”是夏承川評出來的,她還對夏承川福了福,以示謝意。
夏承川笑著向她舉了舉酒杯,然後把杯中酒一飲而盡,然後又對聖上說:“皇上,大錦女子的文采遠勝烏月女子,我想把這些詩都帶迴去,給烏月的女子們看一看,我希望他們看過之後,能多讀些書。”
聖上道:“自然可以。”
夏承川又謝,聖上看了一眼還站在那裏的溫若棠,心中倒還覺得有有幾分好笑,這丫頭的性子和季忘歸是有點像,說不作詩,就是打死也不作詩,便開口道:“好了,都迴去坐著吧。”
徐蘭語福了福身,迴到席中。
而一直站在一旁的溫若棠也行了一禮,坦然地走迴自己的位置,坐下後繼續吃,完全不顧他人的目光。
聖上又想,唔,這寵辱不驚的模樣,甭管是裝出來的還是就是如此,都不錯。
對於很多人來說,到此,終於可以徹底鬆一口氣,之後隻需要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裏,吃完麵前的東西,看完接下來的表演,就能安全出宮了。
就連聖上此刻都已經想好了,到時候要怎麽和季忘歸說這一次把溫若棠留在大錦有多難,得囑咐這小崽子以後一定要好好地孝敬自己,不要下棋的時候總擺出一張淡漠的臉……
然而臨陽長公主仿佛中了什麽邪,這時候忽然開口了。
“溫姑娘的麵子果然大得很,到最後也沒能作一首詩給咱們瞧瞧,不過這將軍府出來的姑娘,確實是不一樣。聽聞溫姑娘開的幾個鋪子也是財源廣進,七皇子得空了,可以去嚐嚐。”
夏承川驚喜不已,“溫姑娘?自己開鋪子?我們烏月從來沒見有哪個姑娘會開鋪子的。”
“當然,溫姑娘本就十分聰穎,孤常常聽人討論,說若能娶到溫三姑娘,便是福氣。”臨陽長公主看著隻是閑話家常,還帶著些長輩對晚輩的關切,當真是挑不出半點錯,“不知多少人希望七皇子能和咱們大錦的姑娘傳出一段頗具詩情畫意的佳話呢。”
夏承川被她這幾句話說得躊躇滿誌,言道:“多謝公主,在下定然會努力,為了烏月和大錦,也為了自己。”
長公主又問旁邊的人,“溫三姑娘的那些個鋪子,都叫什麽來著?”
旁邊那婦人趕緊迴答:“叫棠記。”
“哦,棠記啊……孤沒去過,是以不知道。”她又看向夏承川,“記得了嗎?”
“記得了,記得了,公主盛情,在下沒齒難忘。”夏承川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聖上攔住長公主的話頭,問:“七皇子何以對溫姑娘這般關注?”
“因為她的詩,寫進了在下的心裏。在下本就是個愛詩如命的人,讀了溫三姑娘的詩作後,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後來又聽聞是位女子所作,還是在別人家做客時中隨口做出,更是驚訝不已,如今見到溫姑娘,果真通身都是靈氣,確實是能做出那樣的詩的人。”
夏承川說到這裏,微微一笑,“若是大錦能以溫姑娘和親,定奉為天人。”
聖上心中一動,重複了最後四字,“奉為天人?”
皇後好奇地“哦”了一聲,接過去看了看,笑著道:“臣妾對詩詞歌賦倒是不太熟悉,不過讀起來還是朗朗上口的。”
“朕也不求她們能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這樣的佳句,但也不至於個個都寫成這樣吧。”聖上冷淡的目光掃過年輕的姑娘們,她們本就心虛,全部低下了頭。
皇後還想著打圓場,“大概是緊張,畢竟是在宮宴上,又有這許多人看著。”
“是緊張還是有什麽想法,自己心裏頭清楚。”聖上隨手把這些詩作扔在地上,輕描淡寫的道,“全部重作,之後該作出什麽樣的詩,自己斟酌。”
最末四個字,聖上咬字稍稍重了些,已經嚇得好些人篩糠似的抖了起來。
王公公在一旁吩咐小太監道:“沒眼力見兒的東西,還不快把這些都收拾出去燒了?再去準備新的紙張,給各位姑娘換上。”
小太監們手腳麻利,很快,每人麵前又攤著嶄新的絹紙,如果說一開始是往差了寫,現在大家都在考慮,怎麽樣才能寫得又好,又不是最拔尖的那個。
太難了,就算是剛剛學作詩的時候,也沒有體會這種艱難。
大多數人都哭喪著臉,尤其是之前好幾個跟著母親去越國公府吊唁時、聽長公主說七皇子喜歡詩詞的女孩子,她們哪裏想到過,這句話竟然和自己息息相關呢?
第二次比第一次所等待的時間更加漫長,聖上卻頗有耐心,飲了杯酒,拈菜入口,偶爾還和烏月的使臣們聊上兩句。
烏月的風土人情、烏月的皇上皇後、烏月如今和羌國的關係……隻要不涉及機密,使臣幾乎是有問必答,而夏承川一邊飲酒,一邊聽著曲調,又恢複到之前萬般輕鬆的模樣。
終於,有人交上了自己的詩作,緊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而一開始就被拎出去的溫若棠完全避開了這煎熬的過程,雖然沒得到聖上的首肯仍然站著,但僅僅是站著,腦子裏什麽都不用想,已經夠讓人羨慕了。
聖上隨手拿了幾篇詩作看了看,就讓王公公全拿到夏承川麵前,言道:“七皇子來看吧,七皇子說哪個好,朕便賞哪個。”
夏承川頗喜歡這個活兒,點頭後立刻就一張一張地看了起來,半點不敷衍。
最後,他道:“皇上,在下以為,還是長昭郡主的最好。”
不知多少人私下裏鬆了一口氣。
聖上朗聲一笑,“不愧是蘭語,這麽些年,朕沒有白疼她,來人,去庫房裏把那對兒紅珊瑚珠手串拿過來賞給長昭郡主。”
徐蘭語忙上前謝恩,因這“榜首”是夏承川評出來的,她還對夏承川福了福,以示謝意。
夏承川笑著向她舉了舉酒杯,然後把杯中酒一飲而盡,然後又對聖上說:“皇上,大錦女子的文采遠勝烏月女子,我想把這些詩都帶迴去,給烏月的女子們看一看,我希望他們看過之後,能多讀些書。”
聖上道:“自然可以。”
夏承川又謝,聖上看了一眼還站在那裏的溫若棠,心中倒還覺得有有幾分好笑,這丫頭的性子和季忘歸是有點像,說不作詩,就是打死也不作詩,便開口道:“好了,都迴去坐著吧。”
徐蘭語福了福身,迴到席中。
而一直站在一旁的溫若棠也行了一禮,坦然地走迴自己的位置,坐下後繼續吃,完全不顧他人的目光。
聖上又想,唔,這寵辱不驚的模樣,甭管是裝出來的還是就是如此,都不錯。
對於很多人來說,到此,終於可以徹底鬆一口氣,之後隻需要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裏,吃完麵前的東西,看完接下來的表演,就能安全出宮了。
就連聖上此刻都已經想好了,到時候要怎麽和季忘歸說這一次把溫若棠留在大錦有多難,得囑咐這小崽子以後一定要好好地孝敬自己,不要下棋的時候總擺出一張淡漠的臉……
然而臨陽長公主仿佛中了什麽邪,這時候忽然開口了。
“溫姑娘的麵子果然大得很,到最後也沒能作一首詩給咱們瞧瞧,不過這將軍府出來的姑娘,確實是不一樣。聽聞溫姑娘開的幾個鋪子也是財源廣進,七皇子得空了,可以去嚐嚐。”
夏承川驚喜不已,“溫姑娘?自己開鋪子?我們烏月從來沒見有哪個姑娘會開鋪子的。”
“當然,溫姑娘本就十分聰穎,孤常常聽人討論,說若能娶到溫三姑娘,便是福氣。”臨陽長公主看著隻是閑話家常,還帶著些長輩對晚輩的關切,當真是挑不出半點錯,“不知多少人希望七皇子能和咱們大錦的姑娘傳出一段頗具詩情畫意的佳話呢。”
夏承川被她這幾句話說得躊躇滿誌,言道:“多謝公主,在下定然會努力,為了烏月和大錦,也為了自己。”
長公主又問旁邊的人,“溫三姑娘的那些個鋪子,都叫什麽來著?”
旁邊那婦人趕緊迴答:“叫棠記。”
“哦,棠記啊……孤沒去過,是以不知道。”她又看向夏承川,“記得了嗎?”
“記得了,記得了,公主盛情,在下沒齒難忘。”夏承川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聖上攔住長公主的話頭,問:“七皇子何以對溫姑娘這般關注?”
“因為她的詩,寫進了在下的心裏。在下本就是個愛詩如命的人,讀了溫三姑娘的詩作後,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後來又聽聞是位女子所作,還是在別人家做客時中隨口做出,更是驚訝不已,如今見到溫姑娘,果真通身都是靈氣,確實是能做出那樣的詩的人。”
夏承川說到這裏,微微一笑,“若是大錦能以溫姑娘和親,定奉為天人。”
聖上心中一動,重複了最後四字,“奉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