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背得習慣
穿成團寵後她隻想認真搞事業 作者:椰子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深玨肅然道:“公子吩咐屬下打聽齊萬竹的事,屬下已經去打聽過了,齊萬竹此人性子執拗,不知變通,經營雲逸齋之時就常與人起衝突,所以後來在雲逸齋的糕餅裏發現了蟲子後,牆倒眾人推。”
溫若棠道:“怪不得一肚子怨氣。”
“但奇怪的是,陷害棠記的兩次,似乎都是齊萬竹自己做的,明麵上看,他沒有和任何人接觸過,他的妻子與他算是患難夫妻,情意深重,街坊領居都說他們感情很好,可他現在在外麵折騰什麽,他的妻子全然不知道,也沒覺得他接觸過什麽人。”
溫若棠思索著,“奇怪啊……不明白為什麽京中那麽多糕餅鋪子,隻對棠記怨念那樣大。”
李深玨道:“屬下也不解,其實就連齊萬竹這次進衙門,他的妻子也不知道,若不是他好幾日沒迴家,齊夫人急得要報官,才弄明白前因後果,現在還蒙在鼓裏,齊夫人說齊萬竹從前不是這樣的。”
“迷霧一般,看不清齊萬竹究竟是怎麽迴事,我可得防範著些了。”溫若棠得出結論。
李深玨道:“姑娘和公子想到一處去了,公子說這段時間他不在京城,姑娘定要小心謹慎,等他迴來後,再著人細細地查。”
溫若棠道:“……那就多謝了。”
李深玨迴道:“公子說此次京中人手不足,未能及時幫姑娘解決此事,還請姑娘見諒,萬萬不要說‘謝’這個字,不然就迴去罰屬下。”
溫若棠忍不住笑,“又是天降一口大鍋。”
李深玨鎮定道:“屬下背黑鍋,已經背得習慣了。”
溫若棠擺擺手,“好,不與你們說謝,還請你與你家公子出征在外,都珍重自身。”
李深玨道:“姑娘的囑咐,屬下記在心中,也會迴去轉告公子。”
溫若棠又衝他輕輕點了點頭,“那麽我便迴府了。”
她帶著青屏上了馬車,小廝一抖韁繩,馬車便緩緩地向前走去。
溫若棠將簾子掀起一個縫,看到李深玨一直恭敬地站立著,直到馬車行遠,才轉身離去,不免感慨道:“季忘歸身邊的人,謹慎有禮,比宮裏皇子身邊跟著的人好多了。”
丹雪道:“奴婢覺得小公爺很厲害,之前……能跳那麽高。”
因著溫若棠之前囑咐過季忘歸會輕功的事萬萬不能說出去,所以連青屏都不知道,隻好奇地問:“小公爺,跳很高?”
溫若棠道:“丹雪就是想誇他厲害……但是再厲害的人,能力都是有限的,整個世界唯其獨尊的故事,隻存在於傳說中,你看這一次,一個齊萬竹,就這麽讓人摸不透……”
說到這裏,她還有些擔心,季忘歸既是要打仗,怎麽瞞住自己會武功的事?
“好在姑娘買著了喜歡的鋪子。”丹雪往好的地方想,“至少在這一點上,姑娘無憂了。”
溫若棠“嗯”了聲,爽快地一揮手,郎聲道:“今日跟我出來的人,都有賞。”
這聲音從馬車裏傳了出去,小廝們笑著應道:“多謝姑娘賞賜,姑娘萬福!”
唯有青屏一麵謝賞,一麵提起另一樁需要解決的問題,“姑娘雖然要開新鋪子了,但也要注意下粥鋪和食坊,紅珠今日傳迴來消息,說粥鋪的東西漸有賣不完的趨勢,昨兒就剩下了不少油滾雞丁。”
溫若棠點點頭,“我看了賬冊,確實如此,自打中秋之後,粥鋪和食坊的生意漸漸不如從前,尤其是粥鋪裏,雖然小罐粥的銷量漸長,但煎餅果子這種拿在手上走一陣子就會涼了的東西,買的人便少了許多。”
畢竟是這樣的一個世道,活在最底層的百姓寧願苦了自己,也不願苦了孩子,很多人之所以來棠記,都是為了買吃食給家中等待的孩子,如果說迴去還要燒柴火,把涼了的吃食熱一熱,就太不劃算了。
青屏擔憂地問:“怎麽辦呢?”
溫若棠安撫她道:“放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既然怕東西涼了,咱們就想個辦法,讓它不涼。”
迴到將軍府後,溫若棠去見了溫夫人,陪著用了飯,便撲進穀雨軒裏一心一意地思索又便宜又方便的保溫之法。
她並不知道,自己之前在茶館裏說出的那番話,已經傳了出去,尤其是常去棠記食坊的那些書生,一是吃了人家畢竟嘴短,二是聽聞是鋪子的主人這般有才學,立刻覺著自己來這裏也能提高幾許身份,傳得比誰都快。
到了黃昏時分,街頭巷尾隻要讀過書的都在說,京中出了一位新才女,那便是溫家的三姑娘。
天邊的餘光一點點湮滅,月亮悄然攀爬上枝頭,越國公府裏,老夫人換了一身綢布衣衫,閉目靠在軟榻上,聽著丫鬟說著京城裏今日發生的事。
陳家的孫媳生了個閨女……朝堂上趙大人與人政見不合,下了朝倆人一路吵到茶樓裏點了一壺茶,接著吵……直到聽聞溫若棠與長昭郡主發生衝突,說了那番話,老夫人才緩緩睜開眼,問:“是溫景煥家的閨女?”
丫鬟熟知京中諸事不說,對當朝文武大臣的姓名竟也十分熟悉,立刻頷首道:“是,溫家三姑娘。”
老夫人小聲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嗯,看來這丫頭能做出紅豆曲,並非是討巧,而是確有真才實學。”
丫鬟道:“正如老夫人所說,眼下京城裏已經有讀書人議論,言道若當世有女如此,為何不能開設女子科舉,讓女子也能為官。”
老夫人道:“不過是碰到一位這樣的才女,一時興起罷了,要是真有女子入朝為官,他們就該說乾坤顛倒,女子誤國了。”
丫鬟斂眉道:“您英明。”
“後來呢,後來溫若棠又去做什麽了?”
丫鬟道:“後來溫姑娘和京中有名的匠人孟樓一起出了茶樓,說是做什麽生意去了,府中外出打聽的小廝不專門瞧著溫姑娘,所以不太清楚。”
溫若棠道:“怪不得一肚子怨氣。”
“但奇怪的是,陷害棠記的兩次,似乎都是齊萬竹自己做的,明麵上看,他沒有和任何人接觸過,他的妻子與他算是患難夫妻,情意深重,街坊領居都說他們感情很好,可他現在在外麵折騰什麽,他的妻子全然不知道,也沒覺得他接觸過什麽人。”
溫若棠思索著,“奇怪啊……不明白為什麽京中那麽多糕餅鋪子,隻對棠記怨念那樣大。”
李深玨道:“屬下也不解,其實就連齊萬竹這次進衙門,他的妻子也不知道,若不是他好幾日沒迴家,齊夫人急得要報官,才弄明白前因後果,現在還蒙在鼓裏,齊夫人說齊萬竹從前不是這樣的。”
“迷霧一般,看不清齊萬竹究竟是怎麽迴事,我可得防範著些了。”溫若棠得出結論。
李深玨道:“姑娘和公子想到一處去了,公子說這段時間他不在京城,姑娘定要小心謹慎,等他迴來後,再著人細細地查。”
溫若棠道:“……那就多謝了。”
李深玨迴道:“公子說此次京中人手不足,未能及時幫姑娘解決此事,還請姑娘見諒,萬萬不要說‘謝’這個字,不然就迴去罰屬下。”
溫若棠忍不住笑,“又是天降一口大鍋。”
李深玨鎮定道:“屬下背黑鍋,已經背得習慣了。”
溫若棠擺擺手,“好,不與你們說謝,還請你與你家公子出征在外,都珍重自身。”
李深玨道:“姑娘的囑咐,屬下記在心中,也會迴去轉告公子。”
溫若棠又衝他輕輕點了點頭,“那麽我便迴府了。”
她帶著青屏上了馬車,小廝一抖韁繩,馬車便緩緩地向前走去。
溫若棠將簾子掀起一個縫,看到李深玨一直恭敬地站立著,直到馬車行遠,才轉身離去,不免感慨道:“季忘歸身邊的人,謹慎有禮,比宮裏皇子身邊跟著的人好多了。”
丹雪道:“奴婢覺得小公爺很厲害,之前……能跳那麽高。”
因著溫若棠之前囑咐過季忘歸會輕功的事萬萬不能說出去,所以連青屏都不知道,隻好奇地問:“小公爺,跳很高?”
溫若棠道:“丹雪就是想誇他厲害……但是再厲害的人,能力都是有限的,整個世界唯其獨尊的故事,隻存在於傳說中,你看這一次,一個齊萬竹,就這麽讓人摸不透……”
說到這裏,她還有些擔心,季忘歸既是要打仗,怎麽瞞住自己會武功的事?
“好在姑娘買著了喜歡的鋪子。”丹雪往好的地方想,“至少在這一點上,姑娘無憂了。”
溫若棠“嗯”了聲,爽快地一揮手,郎聲道:“今日跟我出來的人,都有賞。”
這聲音從馬車裏傳了出去,小廝們笑著應道:“多謝姑娘賞賜,姑娘萬福!”
唯有青屏一麵謝賞,一麵提起另一樁需要解決的問題,“姑娘雖然要開新鋪子了,但也要注意下粥鋪和食坊,紅珠今日傳迴來消息,說粥鋪的東西漸有賣不完的趨勢,昨兒就剩下了不少油滾雞丁。”
溫若棠點點頭,“我看了賬冊,確實如此,自打中秋之後,粥鋪和食坊的生意漸漸不如從前,尤其是粥鋪裏,雖然小罐粥的銷量漸長,但煎餅果子這種拿在手上走一陣子就會涼了的東西,買的人便少了許多。”
畢竟是這樣的一個世道,活在最底層的百姓寧願苦了自己,也不願苦了孩子,很多人之所以來棠記,都是為了買吃食給家中等待的孩子,如果說迴去還要燒柴火,把涼了的吃食熱一熱,就太不劃算了。
青屏擔憂地問:“怎麽辦呢?”
溫若棠安撫她道:“放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既然怕東西涼了,咱們就想個辦法,讓它不涼。”
迴到將軍府後,溫若棠去見了溫夫人,陪著用了飯,便撲進穀雨軒裏一心一意地思索又便宜又方便的保溫之法。
她並不知道,自己之前在茶館裏說出的那番話,已經傳了出去,尤其是常去棠記食坊的那些書生,一是吃了人家畢竟嘴短,二是聽聞是鋪子的主人這般有才學,立刻覺著自己來這裏也能提高幾許身份,傳得比誰都快。
到了黃昏時分,街頭巷尾隻要讀過書的都在說,京中出了一位新才女,那便是溫家的三姑娘。
天邊的餘光一點點湮滅,月亮悄然攀爬上枝頭,越國公府裏,老夫人換了一身綢布衣衫,閉目靠在軟榻上,聽著丫鬟說著京城裏今日發生的事。
陳家的孫媳生了個閨女……朝堂上趙大人與人政見不合,下了朝倆人一路吵到茶樓裏點了一壺茶,接著吵……直到聽聞溫若棠與長昭郡主發生衝突,說了那番話,老夫人才緩緩睜開眼,問:“是溫景煥家的閨女?”
丫鬟熟知京中諸事不說,對當朝文武大臣的姓名竟也十分熟悉,立刻頷首道:“是,溫家三姑娘。”
老夫人小聲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嗯,看來這丫頭能做出紅豆曲,並非是討巧,而是確有真才實學。”
丫鬟道:“正如老夫人所說,眼下京城裏已經有讀書人議論,言道若當世有女如此,為何不能開設女子科舉,讓女子也能為官。”
老夫人道:“不過是碰到一位這樣的才女,一時興起罷了,要是真有女子入朝為官,他們就該說乾坤顛倒,女子誤國了。”
丫鬟斂眉道:“您英明。”
“後來呢,後來溫若棠又去做什麽了?”
丫鬟道:“後來溫姑娘和京中有名的匠人孟樓一起出了茶樓,說是做什麽生意去了,府中外出打聽的小廝不專門瞧著溫姑娘,所以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