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三條計策(下)
“這第三條計策……”
“先生但說無妨!”
“在下想請上位暫時放緩對脫脫的攻勢,大軍主動退出太平路,給予脫脫一口喘息之機,並派遣重兵駐守滁州,不給張士誠偷襲的機會……”
“這……”
一聽朱升這般建議,朱子明卻是十分不解,這樣做跟第一條計謀有何區別?
不還是采取防守策略嘛,若是這樣一直耗下去,豈不是要長年累月的征戰?
戰爭沒有誰耗得起,後世鷹醬都耗不起,更遑論這個時代的吳國公府。
“上位莫急,且聽在下把話說完!”
朱升見朱子明頗為猶豫,也知曉自己沒把計策徹底點明之前,朱子明是不會采納該計策的。
“莫非先生還有其它計謀?”
“非也非也,隻是方才所言不過第三條計策中的第一環也!”
“額,先生是說後麵還有謀劃嗎?”
“正是!”
“什麽謀劃?”
“不急!”
朱升笑了笑,一句“不急”卻是又有當初白文先那味了。
這些文人士子啥都好,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喜歡裝十三!
哎!
頭疼,頭疼!
見朱子明扶額做搖頭無語狀,朱升旋即又笑道:“上位可曾想過?”
“想過什麽?”
“想過若不攻脫脫,轉而在滁州聚集重兵,並做出欲攻張士誠之勢,脫脫和張士誠各自會作何想法?”
朱升神秘一笑,這老頭子果然也是一肚子壞水。
你個糟老頭子真是壞得很呐,不過咱喜歡這樣壞的糟老頭子。
“哈哈……哈哈哈哈……先生說得好呀,說得妙呀!”
朱子明不由得大笑出聲,朱升的計策好呀,先不對付脫脫,轉而把矛頭對準張士誠這個反骨仔,絕對能把張士誠嚇個半死。
而脫脫鬆了一口氣之餘,肯定不會去救張士誠的,畢竟雙方是因為受到他的壓力而媾和,同盟關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牢固。
“上位調集重兵至滁州,做出欲攻張士誠之勢,張士誠必然惶恐不安,定會力求自保,從而大軍蝸居淮東不敢動彈。
而江南之地,以上位赫赫軍威,脫脫必不敢輕舉妄動,雙方同樣將會呈現僵持之勢,急切之間定然難分勝負。
彼時上位可遣麾下一上將領兵數萬沿江西進攻略饒州、信州之地,兵鋒直指鄱陽湖盼,鞏固西麵防線,而後再來尋機與脫脫、張士誠決一死戰!”
這便是朱升的第三條計策,他同樣看出了西麵天完朝廷義軍對朱子明的巨大威脅。
故而在跟脫脫決一死戰之前,必須把守住西麵大門,不給天完政權沿江西進的機會。
萬幸天完政權陷入了內鬥之中,倪文俊大權獨攬儼然有了取徐壽輝而代之的意思,暫時無暇顧及東麵長江下遊的狀況。
但據軍情司密探傳迴來的消息,倪文俊恐怕忍不了多久就會對徐壽輝動手。
反正不管雙方內鬥是何結局,隻要有一方獲勝,都將開啟對外征戰的攻勢。
等到把湖廣行省內殘餘元軍勢力剿滅幹淨,再把襄陽這顆元軍的釘子拔出,天完朝廷肯定會沿江東進的。
畢竟不止他朱子明像做整個南中國霸主,徐壽輝和倪文俊兩人照樣想要,甚至都想要一統天下,登上了那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
“先生可真是高瞻遠矚,也看到了天完義軍實乃我軍之大敵也。”朱子明感歎道。
“亂世征伐,群雄並起,九五尊位隻具其一,是故進一步則生,退一步則死,天下群雄自當無不盡力爭渡,至於最後誰能逐鹿中原,一統天下,全看個人本事!”
朱升手撫白須,表現出一派智者賢人之態。
“先生說得沒錯,不知先生可教子明取天下之法?”
“在下有九字送與上位,上位若一以貫之,取天下不難矣!”
“卻不知是哪九字?”
一提到九字方針,朱子明腦海中直接就閃過了“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真言。
隻可惜他的曆史是數學老師上體育課的時候教的,壓根不知道九字方針就是眼前的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來的。
而朱升亦是不疑有它,緩緩說道:“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也!”
話音剛落就見朱子明臉上神色比誰都還要精彩,搞得朱升不禁自我懷疑,莫非這九字方針不對?
然而一轉念,他又在想:不對,怎麽可能不對,肯定不可能不對!
所以,莫非朱子明不識貨?
朱升毫不掩飾眼神之中對朱子明的懷疑之色。
看得朱子明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反應過來後,幹咳了兩聲,道:“先生之言醍醐灌頂發人深省,子明受教啦!”
朱子明此刻明麵上表現得非常恭謙有禮,心中念頭卻是百轉千迴,看向朱升的目光也越發怪異,不過怪異之中還透露著一絲絲欽佩。
他老早就知道“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一直以來也都始終奉行著九字方針,但真正有人跟他提出來還是第一次。
甚至朱子明都不禁在想,這老爺子不會就是曆史上給朱元璋貢獻九字方針的謀士吧?
越想越覺得有可能,隻是他的曆史實在不及格,真不知道朱升大拿的名頭啊!
“上位言重了!”
朱升表現得很謙虛,恭敬的朝朱子明行了一禮後,又道:
“此九字方針雖是在下所獻,卻也與上位之行息息相關,即便沒有屬下所獻九字方針,上位若能堅持根本,亦能一統天下也!”
“不!”
朱子明抬起手打住了朱升的謙遜之言,道:
“先生之言提綱挈領,簡潔明了,可謂字字珠璣,亦解了子明心中不少困惑,子明深感欽佩,願拜先生為我軍軍師,還望先生莫要推辭,亦莫要嫌棄子明資質魯鈍,不堪造化!”
說著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裳後,便跪地向朱升拜去。
此番禮賢下士之舉,可把朱升驚得不輕,忙起身攙扶起朱子明,道:“上位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在下實不敢當上位如此大禮也!”
朱子明卻十分固執,道:“先生如何當不得?若非先生警醒子明,子明一人功敗垂成倒也罷了,可累及十五萬大軍覆滅,致使淮西數百萬生靈塗炭,斷絕我華夏萬民驅逐胡虜、恢複中華之百年願景,其罪莫大焉,子明便是百死亦未能贖也!”
……(未完待續)
“這第三條計策……”
“先生但說無妨!”
“在下想請上位暫時放緩對脫脫的攻勢,大軍主動退出太平路,給予脫脫一口喘息之機,並派遣重兵駐守滁州,不給張士誠偷襲的機會……”
“這……”
一聽朱升這般建議,朱子明卻是十分不解,這樣做跟第一條計謀有何區別?
不還是采取防守策略嘛,若是這樣一直耗下去,豈不是要長年累月的征戰?
戰爭沒有誰耗得起,後世鷹醬都耗不起,更遑論這個時代的吳國公府。
“上位莫急,且聽在下把話說完!”
朱升見朱子明頗為猶豫,也知曉自己沒把計策徹底點明之前,朱子明是不會采納該計策的。
“莫非先生還有其它計謀?”
“非也非也,隻是方才所言不過第三條計策中的第一環也!”
“額,先生是說後麵還有謀劃嗎?”
“正是!”
“什麽謀劃?”
“不急!”
朱升笑了笑,一句“不急”卻是又有當初白文先那味了。
這些文人士子啥都好,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喜歡裝十三!
哎!
頭疼,頭疼!
見朱子明扶額做搖頭無語狀,朱升旋即又笑道:“上位可曾想過?”
“想過什麽?”
“想過若不攻脫脫,轉而在滁州聚集重兵,並做出欲攻張士誠之勢,脫脫和張士誠各自會作何想法?”
朱升神秘一笑,這老頭子果然也是一肚子壞水。
你個糟老頭子真是壞得很呐,不過咱喜歡這樣壞的糟老頭子。
“哈哈……哈哈哈哈……先生說得好呀,說得妙呀!”
朱子明不由得大笑出聲,朱升的計策好呀,先不對付脫脫,轉而把矛頭對準張士誠這個反骨仔,絕對能把張士誠嚇個半死。
而脫脫鬆了一口氣之餘,肯定不會去救張士誠的,畢竟雙方是因為受到他的壓力而媾和,同盟關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牢固。
“上位調集重兵至滁州,做出欲攻張士誠之勢,張士誠必然惶恐不安,定會力求自保,從而大軍蝸居淮東不敢動彈。
而江南之地,以上位赫赫軍威,脫脫必不敢輕舉妄動,雙方同樣將會呈現僵持之勢,急切之間定然難分勝負。
彼時上位可遣麾下一上將領兵數萬沿江西進攻略饒州、信州之地,兵鋒直指鄱陽湖盼,鞏固西麵防線,而後再來尋機與脫脫、張士誠決一死戰!”
這便是朱升的第三條計策,他同樣看出了西麵天完朝廷義軍對朱子明的巨大威脅。
故而在跟脫脫決一死戰之前,必須把守住西麵大門,不給天完政權沿江西進的機會。
萬幸天完政權陷入了內鬥之中,倪文俊大權獨攬儼然有了取徐壽輝而代之的意思,暫時無暇顧及東麵長江下遊的狀況。
但據軍情司密探傳迴來的消息,倪文俊恐怕忍不了多久就會對徐壽輝動手。
反正不管雙方內鬥是何結局,隻要有一方獲勝,都將開啟對外征戰的攻勢。
等到把湖廣行省內殘餘元軍勢力剿滅幹淨,再把襄陽這顆元軍的釘子拔出,天完朝廷肯定會沿江東進的。
畢竟不止他朱子明像做整個南中國霸主,徐壽輝和倪文俊兩人照樣想要,甚至都想要一統天下,登上了那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
“先生可真是高瞻遠矚,也看到了天完義軍實乃我軍之大敵也。”朱子明感歎道。
“亂世征伐,群雄並起,九五尊位隻具其一,是故進一步則生,退一步則死,天下群雄自當無不盡力爭渡,至於最後誰能逐鹿中原,一統天下,全看個人本事!”
朱升手撫白須,表現出一派智者賢人之態。
“先生說得沒錯,不知先生可教子明取天下之法?”
“在下有九字送與上位,上位若一以貫之,取天下不難矣!”
“卻不知是哪九字?”
一提到九字方針,朱子明腦海中直接就閃過了“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真言。
隻可惜他的曆史是數學老師上體育課的時候教的,壓根不知道九字方針就是眼前的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來的。
而朱升亦是不疑有它,緩緩說道:“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也!”
話音剛落就見朱子明臉上神色比誰都還要精彩,搞得朱升不禁自我懷疑,莫非這九字方針不對?
然而一轉念,他又在想:不對,怎麽可能不對,肯定不可能不對!
所以,莫非朱子明不識貨?
朱升毫不掩飾眼神之中對朱子明的懷疑之色。
看得朱子明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反應過來後,幹咳了兩聲,道:“先生之言醍醐灌頂發人深省,子明受教啦!”
朱子明此刻明麵上表現得非常恭謙有禮,心中念頭卻是百轉千迴,看向朱升的目光也越發怪異,不過怪異之中還透露著一絲絲欽佩。
他老早就知道“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一直以來也都始終奉行著九字方針,但真正有人跟他提出來還是第一次。
甚至朱子明都不禁在想,這老爺子不會就是曆史上給朱元璋貢獻九字方針的謀士吧?
越想越覺得有可能,隻是他的曆史實在不及格,真不知道朱升大拿的名頭啊!
“上位言重了!”
朱升表現得很謙虛,恭敬的朝朱子明行了一禮後,又道:
“此九字方針雖是在下所獻,卻也與上位之行息息相關,即便沒有屬下所獻九字方針,上位若能堅持根本,亦能一統天下也!”
“不!”
朱子明抬起手打住了朱升的謙遜之言,道:
“先生之言提綱挈領,簡潔明了,可謂字字珠璣,亦解了子明心中不少困惑,子明深感欽佩,願拜先生為我軍軍師,還望先生莫要推辭,亦莫要嫌棄子明資質魯鈍,不堪造化!”
說著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裳後,便跪地向朱升拜去。
此番禮賢下士之舉,可把朱升驚得不輕,忙起身攙扶起朱子明,道:“上位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在下實不敢當上位如此大禮也!”
朱子明卻十分固執,道:“先生如何當不得?若非先生警醒子明,子明一人功敗垂成倒也罷了,可累及十五萬大軍覆滅,致使淮西數百萬生靈塗炭,斷絕我華夏萬民驅逐胡虜、恢複中華之百年願景,其罪莫大焉,子明便是百死亦未能贖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