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吳國公府(中)
咳咳,多的那些話就不說了,咱們言歸正傳!
雖然現在的吳軍大了,但也僅僅是大了,和強暫時還不沾邊。
將近十七萬人馬,其中甲兵數量不超過六萬,火炮等攻城武器更是奇缺,整整十七萬人裝備不足兩百門,所以還需要好生努力呀!
按照朱子明的設想,隻要是他手底下的士兵,那必須是人人帶甲,哪怕隻是最為簡單的紮甲,也擁有一定的防禦力,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士卒傷亡。
其次大炮至少要裝備千門,即按照一萬人配備一個炮兵千戶營的比例裝備。
反正咱別的不管,開戰前一定要轟你丫的。
這叫氣勢壓製,先把自個大軍氣勢提起來,把敵人的氣勢壓下去,打贏大戰不就妥了嗎?
而眾將對火銃兵可能不太熱情,但對炮兵那絕對是當個寶,喜歡和疼得那叫不要不要的。
另外在軍中炮兵的地位往往也是最高的,哪怕隻是一名普通炮兵,總旗、百戶見了都得客客氣氣,甚至有時候千戶見了那也得和和氣氣的,生怕把人給得罪了。
當然,肯定有人對此感到不滿,說是亂了準尊卑,但朱子明一聽當場便訓斥那些亂發鬧騷的軍將。
直言炮兵就該得到最大尊重,這叫技術兵種,懂什麽叫技術兵種不?
不懂嗎?
一群土鱉!
這麽一罵,一群軍將也不廢話了,知道朱子明重視火器、重視炮兵,自然而然的也跟著把炮兵當作寶貝。
畢竟培養一個優秀炮兵往往比培養一個千戶的花費還要大,朱子明又怎麽可能不重視。
而一群軍將別的沒學會,倒是把朱子明的很多口頭禪學了個遍,然後又在下屬麵前顯擺。
一級傳一級就跟傳染病蔓延一樣,往往朱子明造出一個詞來,不出數日軍中便已傳遍了。
如今的吳國公府一切都還算不錯,大戰的勝利帶來了諸多好處。
不僅是地盤擴大那麽簡單,更有民心士氣的凝聚,大家夥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發展壯大的勢頭已然不可阻擋也。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過去大家都幹得不錯,朱子明不吝嗇他對於吳國公府一眾高官的讚揚和欣賞。
不過過去的終歸是過去了,人不可能一直守著過去的成績過日子。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吳國公府需要更大的發展舞台,需要承擔起曆史賦予它的責任,推翻腐朽沒落的大元王朝,建立一個全新的符合天下絕大多數人利益的新王朝。
這是朱子明的最大願望,也是吳國公府全體同仁集體奮鬥的目標。
雖然目標依舊還很遙遠,但並妨礙眾人做一個夢,畢竟人若是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又有什麽區別,是吧?
這個夢很大,為了實現它需要做許許多多的鋪墊,就好像堆砌台階一樣,一級一級的往上堆砌,慢慢終能到達那人間的最巔峰。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一切無不發自於微小,見之於顯著!
吳國公府的微小便在於早先施行的三項製度,開荒令,攤丁入畝,保甲鄉基層三級行政製度。
實施好三項製度便是吳國公府接下來關鍵中的關鍵。
開荒令保障百姓生產,攤丁入畝保障吳國公府稅收,保甲鄉三級行政製度則保證吳國公府對轄地內人員控製。
一環扣著一環,每一環都至關重要,絕不能有半點馬虎和閃失。
目前在短期內不會再有戰爭發生,休養生息將成為征南軍的主旋律。
開荒種田保證數量龐大的吳軍糧食供應,更是擺在朱子明麵前的頭等大事。
將近十七萬人馬一個月吃掉的糧食就要二十萬石以上,另外還有每人每月一石糧食的補貼,軍將另算!
所以,養十七萬人一個月沒有四十萬石糧食下不來。
其次,吳國公府體係內其他人員,諸如礦工、工匠、軍屯、官員等,一月消耗的糧食至少十五萬石。
最終總的算下來,一個月最少五十五萬石糧食支出,一年則需要六百六十萬石糧食,方才堪堪能夠支撐吳國公府正常運轉,對朱子明而言真可謂是壓力山大!
如果僅僅靠稅收支撐的話,六百六十萬石糧食需要兩千五百多萬畝的土地。
兩千五百萬的土地看似不多,可治下到底有沒有這麽多的耕種土地真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因此,與其寄希望於這種不穩定因素之上,朱子明更喜歡把一切都確定下來。
他要大力進行軍屯,用軍屯豐厚的收獲養軍養民,消除吳軍在糧食方麵的供應問題。
十七萬的軍隊養著不做事肯定是不行的,白白養著十七萬人那得是多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最好是分出一大部分人出來屯田,比如招降的元軍六萬士卒,他們打戰或許不在行,可種地絕對是個中好手。
華夏數千年的農業社會,大夥別的沒學會,但種地的屬性絕對是點滿了的。
把人組織起來,集中安置在環巢湖的平原地帶,開荒種地種植水稻,半年過後就能有豐厚的收成。
鐵製工具、耕牛的大量使用,將大大提升耕種效率,一人耕種土地將能達到五十畝,六萬人就是三百萬畝。
三百萬畝土地的收成,吳國公府與之對半分,按照畝產兩石,一年最少也是三百萬石的收入。
不過可以肯定實際收入必然超過三百萬石,畢竟水稻的畝產比小麥可是高出不少,一畝水田能達到三百斤左右,相當於兩石半的畝產。
再者,安豐府、信陽府內亦有幾百萬畝的屯田,隻要把土地管理好,一年下來亦有三四百萬石的糧食收獲。
最後再有地方賦稅收入供給消耗,吳國公府的財政狀況自然是能夠維持的。
也就初期會有一點艱難,不過早在之前朱子明就做了打算。
廬州府內有不少當初跟他做糧食生意賺的盆滿缽滿的大商家,這些大商家就是大肥羊,隨便抓兩隻宰了保管夠過一個大大的肥年。
隻是吳國公府做事得講究法度,不能隨意對商人出手,必須師出有名,不然就是壞了規矩,影響非常惡劣。
朱子明現在是投鼠忌器,暫時未對轄地內的商人動手,不過可以肯定動手收拾轄地內的商人是早遲的事,尤其是一些色目商人、與蒙元勾結甚密的漢奸商人。
……(未完待續)
咳咳,多的那些話就不說了,咱們言歸正傳!
雖然現在的吳軍大了,但也僅僅是大了,和強暫時還不沾邊。
將近十七萬人馬,其中甲兵數量不超過六萬,火炮等攻城武器更是奇缺,整整十七萬人裝備不足兩百門,所以還需要好生努力呀!
按照朱子明的設想,隻要是他手底下的士兵,那必須是人人帶甲,哪怕隻是最為簡單的紮甲,也擁有一定的防禦力,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士卒傷亡。
其次大炮至少要裝備千門,即按照一萬人配備一個炮兵千戶營的比例裝備。
反正咱別的不管,開戰前一定要轟你丫的。
這叫氣勢壓製,先把自個大軍氣勢提起來,把敵人的氣勢壓下去,打贏大戰不就妥了嗎?
而眾將對火銃兵可能不太熱情,但對炮兵那絕對是當個寶,喜歡和疼得那叫不要不要的。
另外在軍中炮兵的地位往往也是最高的,哪怕隻是一名普通炮兵,總旗、百戶見了都得客客氣氣,甚至有時候千戶見了那也得和和氣氣的,生怕把人給得罪了。
當然,肯定有人對此感到不滿,說是亂了準尊卑,但朱子明一聽當場便訓斥那些亂發鬧騷的軍將。
直言炮兵就該得到最大尊重,這叫技術兵種,懂什麽叫技術兵種不?
不懂嗎?
一群土鱉!
這麽一罵,一群軍將也不廢話了,知道朱子明重視火器、重視炮兵,自然而然的也跟著把炮兵當作寶貝。
畢竟培養一個優秀炮兵往往比培養一個千戶的花費還要大,朱子明又怎麽可能不重視。
而一群軍將別的沒學會,倒是把朱子明的很多口頭禪學了個遍,然後又在下屬麵前顯擺。
一級傳一級就跟傳染病蔓延一樣,往往朱子明造出一個詞來,不出數日軍中便已傳遍了。
如今的吳國公府一切都還算不錯,大戰的勝利帶來了諸多好處。
不僅是地盤擴大那麽簡單,更有民心士氣的凝聚,大家夥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發展壯大的勢頭已然不可阻擋也。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過去大家都幹得不錯,朱子明不吝嗇他對於吳國公府一眾高官的讚揚和欣賞。
不過過去的終歸是過去了,人不可能一直守著過去的成績過日子。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吳國公府需要更大的發展舞台,需要承擔起曆史賦予它的責任,推翻腐朽沒落的大元王朝,建立一個全新的符合天下絕大多數人利益的新王朝。
這是朱子明的最大願望,也是吳國公府全體同仁集體奮鬥的目標。
雖然目標依舊還很遙遠,但並妨礙眾人做一個夢,畢竟人若是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又有什麽區別,是吧?
這個夢很大,為了實現它需要做許許多多的鋪墊,就好像堆砌台階一樣,一級一級的往上堆砌,慢慢終能到達那人間的最巔峰。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一切無不發自於微小,見之於顯著!
吳國公府的微小便在於早先施行的三項製度,開荒令,攤丁入畝,保甲鄉基層三級行政製度。
實施好三項製度便是吳國公府接下來關鍵中的關鍵。
開荒令保障百姓生產,攤丁入畝保障吳國公府稅收,保甲鄉三級行政製度則保證吳國公府對轄地內人員控製。
一環扣著一環,每一環都至關重要,絕不能有半點馬虎和閃失。
目前在短期內不會再有戰爭發生,休養生息將成為征南軍的主旋律。
開荒種田保證數量龐大的吳軍糧食供應,更是擺在朱子明麵前的頭等大事。
將近十七萬人馬一個月吃掉的糧食就要二十萬石以上,另外還有每人每月一石糧食的補貼,軍將另算!
所以,養十七萬人一個月沒有四十萬石糧食下不來。
其次,吳國公府體係內其他人員,諸如礦工、工匠、軍屯、官員等,一月消耗的糧食至少十五萬石。
最終總的算下來,一個月最少五十五萬石糧食支出,一年則需要六百六十萬石糧食,方才堪堪能夠支撐吳國公府正常運轉,對朱子明而言真可謂是壓力山大!
如果僅僅靠稅收支撐的話,六百六十萬石糧食需要兩千五百多萬畝的土地。
兩千五百萬的土地看似不多,可治下到底有沒有這麽多的耕種土地真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因此,與其寄希望於這種不穩定因素之上,朱子明更喜歡把一切都確定下來。
他要大力進行軍屯,用軍屯豐厚的收獲養軍養民,消除吳軍在糧食方麵的供應問題。
十七萬的軍隊養著不做事肯定是不行的,白白養著十七萬人那得是多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最好是分出一大部分人出來屯田,比如招降的元軍六萬士卒,他們打戰或許不在行,可種地絕對是個中好手。
華夏數千年的農業社會,大夥別的沒學會,但種地的屬性絕對是點滿了的。
把人組織起來,集中安置在環巢湖的平原地帶,開荒種地種植水稻,半年過後就能有豐厚的收成。
鐵製工具、耕牛的大量使用,將大大提升耕種效率,一人耕種土地將能達到五十畝,六萬人就是三百萬畝。
三百萬畝土地的收成,吳國公府與之對半分,按照畝產兩石,一年最少也是三百萬石的收入。
不過可以肯定實際收入必然超過三百萬石,畢竟水稻的畝產比小麥可是高出不少,一畝水田能達到三百斤左右,相當於兩石半的畝產。
再者,安豐府、信陽府內亦有幾百萬畝的屯田,隻要把土地管理好,一年下來亦有三四百萬石的糧食收獲。
最後再有地方賦稅收入供給消耗,吳國公府的財政狀況自然是能夠維持的。
也就初期會有一點艱難,不過早在之前朱子明就做了打算。
廬州府內有不少當初跟他做糧食生意賺的盆滿缽滿的大商家,這些大商家就是大肥羊,隨便抓兩隻宰了保管夠過一個大大的肥年。
隻是吳國公府做事得講究法度,不能隨意對商人出手,必須師出有名,不然就是壞了規矩,影響非常惡劣。
朱子明現在是投鼠忌器,暫時未對轄地內的商人動手,不過可以肯定動手收拾轄地內的商人是早遲的事,尤其是一些色目商人、與蒙元勾結甚密的漢奸商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