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李善長
中年男子姓李名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人,時年三十八歲!
如果對李善長不是很了解,隻需知曉在原本曆史上他被朱元璋稱為“再世蕭何”即可,這是一位大才,也是一位有大野心的人物。
此前他曾先去了濠州,可惜濠州軍中除了一個朱元璋稍微看得順眼一點外,其他諸如郭子興、孫德崖之流,皆不過泛泛之輩,見麵不如聞名。
剛剛打下一個濠州,得了個定遠、五河、虹縣,摸到了泗州、盱眙的邊緣,城內就開始各種蠅營狗苟、勾心鬥角,暗地裏互相較勁、爭權奪利,如此行徑是欺諾大個淮安路無人,還是視天下英雄於無物?
唯一有點大局觀的朱元璋也夾在郭子興和孫德崖雙方之間左右為難,一時半會很難看到有別的出路。
如今的曆史走向雖因朱子明的攪和早已變得麵目全非,朱元璋的崛起亦是非常之迅速。
但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有句話說得好,得於斯者毀於斯,成於斯者敗於斯!
朱元璋得郭子興之助實現了快速崛起,反過來也將因為郭子興的拖累而步履維艱,甚至因此滅亡!
原先曆史上朱元璋依靠自身不斷的蛻變,加上老天爺的相助,令得郭子興病死,而郭天敘與之相爭,反被其算計至死。
最終得以徹底擺脫郭子興帶來的影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掌舵人,掌控和決定自身的命運。
可是現在郭子興健在,瞧著架勢活個十年八年都不成問題,哪怕按照原先的曆史,至正十五年郭子興病逝,那也最少還有三年的時間!
三年之後,天下大勢會是什麽一番局麵,有考慮過嗎?
由於朱子明的大力攪和,三年後征南軍隻怕早已打下了金陵,在江南站穩了腳跟,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勢力。
那個時候朱元璋方才開始發力,真的還有機會和朱子明相抗衡嗎?
因此,即便李善長內心十分看好朱元璋本人,認為其乃千年難遇之豪傑,卻又在朱子明的比照之下,相形見絀!
先前在濠州的時候,朱元璋竭盡全力的想要挽留他,可他卻毅然決然的走了。
原因就在於朱子明的征南軍太過耀眼,有了比較過後,有大野心的李善長又怎會不知該作何選擇?
你讓他怎麽追隨朱元璋,首先朱元璋的頭頂有個義父郭子興壓著,自己根本拿不了主意,萬一郭子興活個十年八年,濠州軍還有什麽資格和征南軍爭?
現實如此,也不能怪李善長絕情,雖然朱元璋確實表現的求賢若渴,可對李善長這類能人而言,求賢若渴隻能作為評判的一個依據,真正在乎的還是一個勢力團體後續的發展潛力。
從目前的方方麵麵來看,濠州軍的發展潛力都不如征南軍。
盡管征南軍頭頂同樣有個統帥劉福通,但是朱子明十分聰明的早早選擇了自立。
如此一來,很多事情自行決斷,不用看他人的臉色行事。
而朱子明的自立在李善長看來極為聰明且巧妙,隻在實質上進行自立,名義上依舊選擇奉劉福通為主。
這樣一來既謀得了好處,還能規避掉劉福通的打擊報複,怎麽看都是妙招。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李善長既然決定出山,自然而然就要找最好的,不然怎對得起自己一身的本事?
此番前來,李善長也不怕沒有晉身之階,首先作為定遠的名人,名聲上有著先天優勢。
其次自身所負才學亦是出眾,遠超常人,且年富力強,三十八歲的年紀,正當得力的時候。
最後他還有一招殺手鐧,可助征南奪取老家定遠之地,為征南軍南下奪取古都金陵創造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有此三點他還怕朱子明不用他嗎?
事實上,李善長壓根不用準備,隻需把李善長三個字告訴朱子明,朱子明便會恭恭敬敬的將之請進將軍府以上賓之禮待之。
因為元末曆史上的幾大名人,朱子明知道得不多,卻也知道武將有常遇春、徐達,以及一個勇猛無雙的張定邊。
文官最為熟悉的自然劉伯溫,什麽“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傳的可玄乎了。
李善長當然也是聽說過的,朱元璋的“再世蕭何”嘛,這樣厲害的人物怎麽可能不注意。
作為一個後世靈魂重生而來的穿越者,明知李善長是大才,真真正正的宰輔之才,你說他又憑什麽不將之奉為坐上賓?
好吧,多餘的話就不多說了,李善長正在為自己接下來的亮相做準備,朱子明則在將軍府裏大宴群臣。
慶功宴肯定要開的,打了大勝仗慶功宴都不開成何體統,外人知道了不得說他朱子明小氣扣扣搜搜的呀!
開!無論如何也要開,最好是往大了的開,氣勢越磅礴越好,不如此何以展示征南軍對於軍功的重視。
文武分列左右,武官列位於右,文官列位於左。
看得出武官已經壓了文官一籌,畢竟在征南軍內部是以右為尊的。
以右為尊或者以左為尊全看各自心意,征南軍以右為尊,主要是因為大夥的紅巾係在了右臂上,所以不知不覺大家便養成了以右為尊的習慣。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誰來坐武官第一個位置?
環顧左右,李勇、王莊、白書豪、萬伍、趙勝幾人的軍功其實都差不多,誰坐那第一個位置好像都可以。
可正因為誰都可以,才誰都不敢去坐,坐下去紮屁股,硌得慌!
坐到那個位置上,不僅不是榮耀,反而是一種煎熬,一時間上陣殺敵不懼分毫的眾人,反而對一個座位望而生畏。
不像文官那邊輕鬆愜意,白文先當之無愧的第一,然後劉元禮第二,嶽丈王守財第三,錢十三第四,周應良第五,鄔啟霖第六,何世昌第七……一直排到最後都沒啥可爭議的。
甚至連朱子明自己內心也拿不定主意讓誰坐上去,搞得場麵頗為尷尬。
好好的一場慶功宴,結果還有此等糟心窩子的事。
哎!
真是服了!
……(未完待續)
中年男子姓李名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人,時年三十八歲!
如果對李善長不是很了解,隻需知曉在原本曆史上他被朱元璋稱為“再世蕭何”即可,這是一位大才,也是一位有大野心的人物。
此前他曾先去了濠州,可惜濠州軍中除了一個朱元璋稍微看得順眼一點外,其他諸如郭子興、孫德崖之流,皆不過泛泛之輩,見麵不如聞名。
剛剛打下一個濠州,得了個定遠、五河、虹縣,摸到了泗州、盱眙的邊緣,城內就開始各種蠅營狗苟、勾心鬥角,暗地裏互相較勁、爭權奪利,如此行徑是欺諾大個淮安路無人,還是視天下英雄於無物?
唯一有點大局觀的朱元璋也夾在郭子興和孫德崖雙方之間左右為難,一時半會很難看到有別的出路。
如今的曆史走向雖因朱子明的攪和早已變得麵目全非,朱元璋的崛起亦是非常之迅速。
但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有句話說得好,得於斯者毀於斯,成於斯者敗於斯!
朱元璋得郭子興之助實現了快速崛起,反過來也將因為郭子興的拖累而步履維艱,甚至因此滅亡!
原先曆史上朱元璋依靠自身不斷的蛻變,加上老天爺的相助,令得郭子興病死,而郭天敘與之相爭,反被其算計至死。
最終得以徹底擺脫郭子興帶來的影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掌舵人,掌控和決定自身的命運。
可是現在郭子興健在,瞧著架勢活個十年八年都不成問題,哪怕按照原先的曆史,至正十五年郭子興病逝,那也最少還有三年的時間!
三年之後,天下大勢會是什麽一番局麵,有考慮過嗎?
由於朱子明的大力攪和,三年後征南軍隻怕早已打下了金陵,在江南站穩了腳跟,成為割據一方的大勢力。
那個時候朱元璋方才開始發力,真的還有機會和朱子明相抗衡嗎?
因此,即便李善長內心十分看好朱元璋本人,認為其乃千年難遇之豪傑,卻又在朱子明的比照之下,相形見絀!
先前在濠州的時候,朱元璋竭盡全力的想要挽留他,可他卻毅然決然的走了。
原因就在於朱子明的征南軍太過耀眼,有了比較過後,有大野心的李善長又怎會不知該作何選擇?
你讓他怎麽追隨朱元璋,首先朱元璋的頭頂有個義父郭子興壓著,自己根本拿不了主意,萬一郭子興活個十年八年,濠州軍還有什麽資格和征南軍爭?
現實如此,也不能怪李善長絕情,雖然朱元璋確實表現的求賢若渴,可對李善長這類能人而言,求賢若渴隻能作為評判的一個依據,真正在乎的還是一個勢力團體後續的發展潛力。
從目前的方方麵麵來看,濠州軍的發展潛力都不如征南軍。
盡管征南軍頭頂同樣有個統帥劉福通,但是朱子明十分聰明的早早選擇了自立。
如此一來,很多事情自行決斷,不用看他人的臉色行事。
而朱子明的自立在李善長看來極為聰明且巧妙,隻在實質上進行自立,名義上依舊選擇奉劉福通為主。
這樣一來既謀得了好處,還能規避掉劉福通的打擊報複,怎麽看都是妙招。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李善長既然決定出山,自然而然就要找最好的,不然怎對得起自己一身的本事?
此番前來,李善長也不怕沒有晉身之階,首先作為定遠的名人,名聲上有著先天優勢。
其次自身所負才學亦是出眾,遠超常人,且年富力強,三十八歲的年紀,正當得力的時候。
最後他還有一招殺手鐧,可助征南奪取老家定遠之地,為征南軍南下奪取古都金陵創造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有此三點他還怕朱子明不用他嗎?
事實上,李善長壓根不用準備,隻需把李善長三個字告訴朱子明,朱子明便會恭恭敬敬的將之請進將軍府以上賓之禮待之。
因為元末曆史上的幾大名人,朱子明知道得不多,卻也知道武將有常遇春、徐達,以及一個勇猛無雙的張定邊。
文官最為熟悉的自然劉伯溫,什麽“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傳的可玄乎了。
李善長當然也是聽說過的,朱元璋的“再世蕭何”嘛,這樣厲害的人物怎麽可能不注意。
作為一個後世靈魂重生而來的穿越者,明知李善長是大才,真真正正的宰輔之才,你說他又憑什麽不將之奉為坐上賓?
好吧,多餘的話就不多說了,李善長正在為自己接下來的亮相做準備,朱子明則在將軍府裏大宴群臣。
慶功宴肯定要開的,打了大勝仗慶功宴都不開成何體統,外人知道了不得說他朱子明小氣扣扣搜搜的呀!
開!無論如何也要開,最好是往大了的開,氣勢越磅礴越好,不如此何以展示征南軍對於軍功的重視。
文武分列左右,武官列位於右,文官列位於左。
看得出武官已經壓了文官一籌,畢竟在征南軍內部是以右為尊的。
以右為尊或者以左為尊全看各自心意,征南軍以右為尊,主要是因為大夥的紅巾係在了右臂上,所以不知不覺大家便養成了以右為尊的習慣。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誰來坐武官第一個位置?
環顧左右,李勇、王莊、白書豪、萬伍、趙勝幾人的軍功其實都差不多,誰坐那第一個位置好像都可以。
可正因為誰都可以,才誰都不敢去坐,坐下去紮屁股,硌得慌!
坐到那個位置上,不僅不是榮耀,反而是一種煎熬,一時間上陣殺敵不懼分毫的眾人,反而對一個座位望而生畏。
不像文官那邊輕鬆愜意,白文先當之無愧的第一,然後劉元禮第二,嶽丈王守財第三,錢十三第四,周應良第五,鄔啟霖第六,何世昌第七……一直排到最後都沒啥可爭議的。
甚至連朱子明自己內心也拿不定主意讓誰坐上去,搞得場麵頗為尷尬。
好好的一場慶功宴,結果還有此等糟心窩子的事。
哎!
真是服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