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伏擊(中)
“快快快,把陷馬坑挖好,裏麵插上記得插上削尖的竹簽!”
“鐵蒺藜也都給本校尉撒好,對方來的可是騎兵,衝擊力強大,咱們正麵牽製,必須足夠小心謹慎一點,切不可有絲毫的大意!”
白書豪一邊走,一邊叮囑唿喊,為了應對兀突矢即將到來的三千騎兵,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
雖然刻意選擇了較為狹隘的十裏坡處布陣,但具他觀察十裏坡很是低矮,高不過十數丈,而且坡度也不夠,騎兵很容易就能翻越,從側麵展開進攻。
當然,兩邊都有人馬在等著元軍,也用不著白書豪去擔心什麽。
他隻要正麵抗住兀突矢的進攻,別被對方突破了陣線,前去與新蔡城的元軍匯合即可。
此戰主要目的是打一個殲滅戰,消滅掉這隻輕敵冒進的騎兵,對元軍的機動能力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隻要失去了騎兵的機動,元軍人馬再多也很難對征南軍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畢竟我打不贏撤退總行吧!
有本事你就一直追,追得越深越好,這樣你的補給線拉長,而我方的補給線則會縮短,補給線縮短過後,補給的運輸周轉都會更加靈活。
同時一旦退到在自己的轄區內,能夠調動的兵力也會更多。
如此一來,雙方形勢必將發生大逆轉,最終大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也!
古代戰爭就是這樣,戰線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爭的勝負。
一隻十萬人的軍隊奔襲千裏,所需耗費往往能夠拖垮一個帝國。
其中原因並不複雜,由於交通和運輸能力的限製,古代是無法做到如同後世那般,進行幾百上千乃至上萬公裏的機動。
舉一個十分簡單的例子,假設軍隊的糧食全靠人力運輸,那麽在沒有工具的幫助下,一個人運輸糧食的數量差不多就一石(一百二十斤)上下。
即便大夥力氣都大,滿打滿算也很少超過一點五石(一百八十斤)。
但說句實在話,抗得多消耗得也多,最後算下來差別並不大!
按照古代行軍速度計算,以一天七十裏地作為標準,一千裏需要十五天才能走完。
運輸糧食的輔兵幹的是重活,因此必須保證吃飽飯,要不然就會沒力氣,沒力氣就沒法運輸糧食,甚至還會中途嘩變,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
而要想吃飽飯一個人一天的消耗量差不多在三斤糧食,感覺好像比咱們平時的消耗多了很多是吧?
是不是算錯了?!
要知道後世一個人一天吃一斤米都吃不完,古人真有那麽能吃嗎?
事實上,這還真沒算錯,古人也真有這麽能吃。
因為他們隻吃糧食,沒有其它的瓜果蔬菜和肉食進行補充,這就導致純粹的糧食消耗量始終居高不下,跟物質豐富的後世真沒法比!
如此,以一天三斤糧食消耗計算,十五天就要消耗四十五斤糧食,若是再遇上個天氣不好,比如下大雨道路泥濘不能行走,耽擱個三五天也是很正常的。
最終計算下來,一石糧食運送到千裏之外,差不多還能剩下一半。
不過這隻是算了去的沒算迴來的,再把迴程所需的糧食一扣除,你會發現一石糧食運送到千裏之外,還能剩下十分之一就已經很不錯了。
一隻十萬人的軍隊,一日消耗糧食又有多少呢?
按照古代戰時情況,大戰之時是不可能讓士兵餓肚子的。
也就是必須讓大家吃飽飯,那麽一天一個人的糧食供給也不能少於三斤。
一個人三斤糧食,十萬人馬就需要三十萬斤,再加上各類戰馬牲口的消耗,糧食消耗量至少還得翻一倍,也就是一天六十萬斤,將近五千石的糧食!
假如純粹的從後方運送五千石至前線,折算下來就需要起運五萬石糧食才能滿足大軍的消耗。
一天就需要五萬石,更別提常年累月的供給了,所以說出兵十萬之師會拖垮一個帝國真不奇怪。
當然,上述隻是一種純理論的計算方式,古代運輸糧食的消耗也不可能這麽大。
首先古代有畜力利用,其次還有運輸力量十分強大的水運,各種運輸方式相結合,最終消耗率大致在一半左右。
如果是純粹的水運運輸,消耗量將會更小,可能一成都用不到。
這也是隋煬帝拚著國家不要也非得開鑿大運河的原因,因為水運的便利性實在太大了,真正的罪在當代,卻利在千秋!
自隋以後,大運河更是成為曆代封建王朝的命脈所在。
其中元明清三朝皆定都北京,大運河每年運輸的數百萬石漕糧更是成了他們耐以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可以說一條大運河見證封建曆史一半的榮辱和興衰!
……
咳咳,扯遠了!
咱們言歸正傳,白書豪那邊各種挖陷阱做準備,萬伍和趙勝則在朱子明的指揮下,正開足馬力割蘆葦!
為什麽要割蘆葦,自然是為了造出一條隔火帶,方便呆會用火攻之計不會燒到自己,不然你以為在做什麽?
蘆葦上麵的蘆葦花可是絕佳的引火材料,稍微有點火星子立馬就能燃起熊熊大火,朱子明既然都選擇了這個地方埋伏元軍,他又怎麽可能不來一招火燒千軍之計呢!
雖說如今春季雨水充沛,放火燒山沒有秋季那般痛快,但也不是不能放火,隻要準備充分,備足足夠的引火物,也能讓大火燃燒起來。
大火一起,就會自動烤幹附近的蘆葦和野草,從而不斷引燃蘆葦,讓大火蔓延開來。
後世的山林大火幾乎都是這麽燃燒起來,原本的生機盎然的樹木,在烈火的烘烤下,漸漸變得幹燥易燃,當達到某個臨界值時,就變成了新的燃料,加入到了整個山林大火之中。
而且不充分燃燒往往會產生大量刺鼻難聞的濃煙,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有毒有害氣體,殺傷力一點也不必烈焰大火差。
就是放火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風向,千萬別一陣風刮過來,反而把滾滾濃煙往自己一方帶。
那可就真的太悲催了,純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未完待續)
“快快快,把陷馬坑挖好,裏麵插上記得插上削尖的竹簽!”
“鐵蒺藜也都給本校尉撒好,對方來的可是騎兵,衝擊力強大,咱們正麵牽製,必須足夠小心謹慎一點,切不可有絲毫的大意!”
白書豪一邊走,一邊叮囑唿喊,為了應對兀突矢即將到來的三千騎兵,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
雖然刻意選擇了較為狹隘的十裏坡處布陣,但具他觀察十裏坡很是低矮,高不過十數丈,而且坡度也不夠,騎兵很容易就能翻越,從側麵展開進攻。
當然,兩邊都有人馬在等著元軍,也用不著白書豪去擔心什麽。
他隻要正麵抗住兀突矢的進攻,別被對方突破了陣線,前去與新蔡城的元軍匯合即可。
此戰主要目的是打一個殲滅戰,消滅掉這隻輕敵冒進的騎兵,對元軍的機動能力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隻要失去了騎兵的機動,元軍人馬再多也很難對征南軍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畢竟我打不贏撤退總行吧!
有本事你就一直追,追得越深越好,這樣你的補給線拉長,而我方的補給線則會縮短,補給線縮短過後,補給的運輸周轉都會更加靈活。
同時一旦退到在自己的轄區內,能夠調動的兵力也會更多。
如此一來,雙方形勢必將發生大逆轉,最終大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也!
古代戰爭就是這樣,戰線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爭的勝負。
一隻十萬人的軍隊奔襲千裏,所需耗費往往能夠拖垮一個帝國。
其中原因並不複雜,由於交通和運輸能力的限製,古代是無法做到如同後世那般,進行幾百上千乃至上萬公裏的機動。
舉一個十分簡單的例子,假設軍隊的糧食全靠人力運輸,那麽在沒有工具的幫助下,一個人運輸糧食的數量差不多就一石(一百二十斤)上下。
即便大夥力氣都大,滿打滿算也很少超過一點五石(一百八十斤)。
但說句實在話,抗得多消耗得也多,最後算下來差別並不大!
按照古代行軍速度計算,以一天七十裏地作為標準,一千裏需要十五天才能走完。
運輸糧食的輔兵幹的是重活,因此必須保證吃飽飯,要不然就會沒力氣,沒力氣就沒法運輸糧食,甚至還會中途嘩變,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
而要想吃飽飯一個人一天的消耗量差不多在三斤糧食,感覺好像比咱們平時的消耗多了很多是吧?
是不是算錯了?!
要知道後世一個人一天吃一斤米都吃不完,古人真有那麽能吃嗎?
事實上,這還真沒算錯,古人也真有這麽能吃。
因為他們隻吃糧食,沒有其它的瓜果蔬菜和肉食進行補充,這就導致純粹的糧食消耗量始終居高不下,跟物質豐富的後世真沒法比!
如此,以一天三斤糧食消耗計算,十五天就要消耗四十五斤糧食,若是再遇上個天氣不好,比如下大雨道路泥濘不能行走,耽擱個三五天也是很正常的。
最終計算下來,一石糧食運送到千裏之外,差不多還能剩下一半。
不過這隻是算了去的沒算迴來的,再把迴程所需的糧食一扣除,你會發現一石糧食運送到千裏之外,還能剩下十分之一就已經很不錯了。
一隻十萬人的軍隊,一日消耗糧食又有多少呢?
按照古代戰時情況,大戰之時是不可能讓士兵餓肚子的。
也就是必須讓大家吃飽飯,那麽一天一個人的糧食供給也不能少於三斤。
一個人三斤糧食,十萬人馬就需要三十萬斤,再加上各類戰馬牲口的消耗,糧食消耗量至少還得翻一倍,也就是一天六十萬斤,將近五千石的糧食!
假如純粹的從後方運送五千石至前線,折算下來就需要起運五萬石糧食才能滿足大軍的消耗。
一天就需要五萬石,更別提常年累月的供給了,所以說出兵十萬之師會拖垮一個帝國真不奇怪。
當然,上述隻是一種純理論的計算方式,古代運輸糧食的消耗也不可能這麽大。
首先古代有畜力利用,其次還有運輸力量十分強大的水運,各種運輸方式相結合,最終消耗率大致在一半左右。
如果是純粹的水運運輸,消耗量將會更小,可能一成都用不到。
這也是隋煬帝拚著國家不要也非得開鑿大運河的原因,因為水運的便利性實在太大了,真正的罪在當代,卻利在千秋!
自隋以後,大運河更是成為曆代封建王朝的命脈所在。
其中元明清三朝皆定都北京,大運河每年運輸的數百萬石漕糧更是成了他們耐以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可以說一條大運河見證封建曆史一半的榮辱和興衰!
……
咳咳,扯遠了!
咱們言歸正傳,白書豪那邊各種挖陷阱做準備,萬伍和趙勝則在朱子明的指揮下,正開足馬力割蘆葦!
為什麽要割蘆葦,自然是為了造出一條隔火帶,方便呆會用火攻之計不會燒到自己,不然你以為在做什麽?
蘆葦上麵的蘆葦花可是絕佳的引火材料,稍微有點火星子立馬就能燃起熊熊大火,朱子明既然都選擇了這個地方埋伏元軍,他又怎麽可能不來一招火燒千軍之計呢!
雖說如今春季雨水充沛,放火燒山沒有秋季那般痛快,但也不是不能放火,隻要準備充分,備足足夠的引火物,也能讓大火燃燒起來。
大火一起,就會自動烤幹附近的蘆葦和野草,從而不斷引燃蘆葦,讓大火蔓延開來。
後世的山林大火幾乎都是這麽燃燒起來,原本的生機盎然的樹木,在烈火的烘烤下,漸漸變得幹燥易燃,當達到某個臨界值時,就變成了新的燃料,加入到了整個山林大火之中。
而且不充分燃燒往往會產生大量刺鼻難聞的濃煙,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有毒有害氣體,殺傷力一點也不必烈焰大火差。
就是放火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風向,千萬別一陣風刮過來,反而把滾滾濃煙往自己一方帶。
那可就真的太悲催了,純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