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靜拿在手中看了看,也有點疑惑,拿捏不定。
吳玄拿出匕首,直接朝著碗上劃去,劃出了一道口子,幾人都不知道吳玄要幹什麽?
隨即碗底又是兩道口子,這三道口子,就足以讓吳玄斷定這碗的年代和價值了。
“這是一件元代名品樞府瓷!”
“啊!”
三人的腦子有點懵了,這個碗要是元代名品樞府瓷,那價值可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之前說的二十萬,現在連個零頭都算不上。
一談到元代瓷器,人們往往會想到珍貴的元青花,其實除了元青花,還有一種瓷器,那就是樞府釉瓷。
樞府釉瓷的瓷器,會在盤、碗器的紋飾中一般印有樞、府二字,故這種瓷被稱為“樞府釉瓷”。
李老接過吳玄手中的碗,在打量了幾眼之後:“偽裝……竟然是偽裝術!”
其實很簡單,就是原本古董的價值過高,為了保存古董,便采取一定的手段讓古董貶值,將原本的麵貌隱去,這種偽裝術隻用在極其珍貴的古董上。
而王老聽到李老說的偽裝術,就自然知道他們兩人走眼了。
吳玄之所以敢確定此碗是樞府釉瓷,因為典型的樞府瓷一般圈足較小,足壁較厚,削足整齊,足內不施釉,而足底有乳釘狀凸起,俗稱雞心點。
他一刀下去,正好可以清楚的看到那雞心點。
這碗的口徑差不多有二十五厘米,高有十五厘米,足徑在六七厘米之間,為典型的敞口樣式。
吳玄的腦袋的當中飛快掠過,自己劃在碗身上的那一刀的,已經顯示出了一點點的紋飾。
吳玄也激動的說道:“龍,是龍,碗上的紋飾乃為龍五爪龍紋!”
李老再也不淡定了,若是這碗是龍紋樞府釉瓷,那價值不可想象啊!
李老咽了一口唾液,繼續問道:“吳老弟,你看看還能看出什麽來?”
吳玄也沒有廢話,匕首又在碗上削了三刀,這一次他心裏有了答案。
“官窯精品,皇家禦用,主體紋飾為五爪龍紋,龍紋之下應當有著卷草紋和朵雲紋!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碗口之內,應當有一個盛開的蓮花,此物應當稱之為,龍紋玉蓮樞府瓷。
李老和王老聽的是一臉懵逼,這吳玄憑借幾道刀印就能判斷出這碗的年代。
最讓他們疑惑的是,這碗上邊的這層油脂偽裝吳玄到底是如何發現的。
郭美靜望著認真的吳玄,知道對麵男子最吸引自己的地方究竟在何處,那就是文物鑒寶。
“讓人給我拿一個酒精燈還有半瓶酒精過來,!”
吳玄說完,就對郭美靜拋了一個媚眼:“等著,一會給你一個驚喜!”
李老歎息了一句:“這碗實在是太有欺騙性了,而且此等偽裝術就為了偽裝一個碗,那麽碗的價值得有多大啊!”
郭美靜起初以為吳玄在瞎扯,賣弄知識,可是未料到李老竟然同意了吳玄的觀點。
王老仔細的端詳著這個碗,眉頭一直緊皺:“這碗的確是我看走眼了,這東西不是凡物!”
吳玄將碗在酒精當中泡了幾分鍾,後將碗放在酒精燈的燃燒架上,點燃了酒精燈。
酒精燃燒了大概有十幾分鍾,那碗的顏色漸漸由青白之色變成了黃白之色。
終於在二十三分鍾的時候,一滴類似於油脂的東西滴落了下來,隨即,一滴、兩滴……
將近一個多小時,幾人就盯著那被燃燒的瓷器看,沒有人離開。
期間,兩位老者越看越驚訝,因為那層偽裝的油脂已經將近被燒去了二分之一。
吳玄說對了,這個碗的確是樞府釉瓷,而且從紋飾上看,定是皇家禦用,因為五爪龍紋隻有皇家有資格用,普通人用是要殺頭,滿門抄斬。
李老好奇的問道:“吳老弟,看來對卵白釉瓷很有研究啊!”
這一句吳老弟,讓郭美靜吃驚,這她叫李老爺爺,李老叫吳玄老弟,這輩分有點亂啊!
吳玄知道李老想考他,便笑著道:“我也是僥幸看見過有關於卵白釉瓷的資料和實物,所以才敢揣測這碗是不是,如果不是那可就丟人了。”
“這卵白釉瓷是一種深受元朝統治者喜愛的瓷器,這是因為卵白釉瓷的釉色潔白,而“元人尚白”。卵白釉瓷燒製於元朝至明朝早期,它是一種高溫釉,因為卵白釉瓷的釉色潔白似鵝蛋,因而得名“卵白釉”。此碗的釉色十分潔白,但卻沒有光滑如鏡,其釉色偏白卻不到透明的玻璃光澤,這件東西的價值我覺得最起碼得有個五千萬吧!”
吳玄說出此話,卻沒有人反對,因為這碗是真正的珍品,是有價無市的古董。
元代皇家的禦用瓷器,價值自然是一般文物比擬不了的,尤其是有了龍紋之後,價值就好像是坐電梯一樣,蹭蹭直上。
將碗倒扣,燒去碗中的那層偽裝的油脂,差不多也將近花了一個多小時。
等到所有的油脂幾乎都被燒完的時候,吳玄知道時機到了,不能夠繼續燒下去了,因為繼續燒下去,此碗就有可能被燒壞。
等到將碗翻過來,李老和王老撲通一聲倒坐在沙發上,眼睛瞪得是溜圓溜圓,兩人最終從口中還是說出了那三個字:“九龍圖!”
“碗內的紋飾竟然是仿照《九龍圖》所做,天呢,這是一件什麽文物啊!其價值不可想象啊!”李老激動的眼淚都流出來了。
那碗中的有著九條龍,龍有九形,盡顯其中。
九龍之態,宛如攀伏山岩之上,怒日圓睜;或遊行於雲空之中,雷電雲霧掩映……
李老忽然問道:“老王,你可知道元代有一個傳說,九龍玉蓮碗!”
王老忽然不淡定了,顫顫巍巍的點燃了一根煙,猛吸一口:“說實話,我一直以為那是一個傳說,可是今日得見,我覺得那個傳說是真的,而且這個碗就是忽必烈用的,因此這碗天下獨一份,沒有其二!”
忽必烈!
這三個字如同是一聲悶雷,在幾人的耳中炸響。
吳玄拿出匕首,直接朝著碗上劃去,劃出了一道口子,幾人都不知道吳玄要幹什麽?
隨即碗底又是兩道口子,這三道口子,就足以讓吳玄斷定這碗的年代和價值了。
“這是一件元代名品樞府瓷!”
“啊!”
三人的腦子有點懵了,這個碗要是元代名品樞府瓷,那價值可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之前說的二十萬,現在連個零頭都算不上。
一談到元代瓷器,人們往往會想到珍貴的元青花,其實除了元青花,還有一種瓷器,那就是樞府釉瓷。
樞府釉瓷的瓷器,會在盤、碗器的紋飾中一般印有樞、府二字,故這種瓷被稱為“樞府釉瓷”。
李老接過吳玄手中的碗,在打量了幾眼之後:“偽裝……竟然是偽裝術!”
其實很簡單,就是原本古董的價值過高,為了保存古董,便采取一定的手段讓古董貶值,將原本的麵貌隱去,這種偽裝術隻用在極其珍貴的古董上。
而王老聽到李老說的偽裝術,就自然知道他們兩人走眼了。
吳玄之所以敢確定此碗是樞府釉瓷,因為典型的樞府瓷一般圈足較小,足壁較厚,削足整齊,足內不施釉,而足底有乳釘狀凸起,俗稱雞心點。
他一刀下去,正好可以清楚的看到那雞心點。
這碗的口徑差不多有二十五厘米,高有十五厘米,足徑在六七厘米之間,為典型的敞口樣式。
吳玄的腦袋的當中飛快掠過,自己劃在碗身上的那一刀的,已經顯示出了一點點的紋飾。
吳玄也激動的說道:“龍,是龍,碗上的紋飾乃為龍五爪龍紋!”
李老再也不淡定了,若是這碗是龍紋樞府釉瓷,那價值不可想象啊!
李老咽了一口唾液,繼續問道:“吳老弟,你看看還能看出什麽來?”
吳玄也沒有廢話,匕首又在碗上削了三刀,這一次他心裏有了答案。
“官窯精品,皇家禦用,主體紋飾為五爪龍紋,龍紋之下應當有著卷草紋和朵雲紋!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碗口之內,應當有一個盛開的蓮花,此物應當稱之為,龍紋玉蓮樞府瓷。
李老和王老聽的是一臉懵逼,這吳玄憑借幾道刀印就能判斷出這碗的年代。
最讓他們疑惑的是,這碗上邊的這層油脂偽裝吳玄到底是如何發現的。
郭美靜望著認真的吳玄,知道對麵男子最吸引自己的地方究竟在何處,那就是文物鑒寶。
“讓人給我拿一個酒精燈還有半瓶酒精過來,!”
吳玄說完,就對郭美靜拋了一個媚眼:“等著,一會給你一個驚喜!”
李老歎息了一句:“這碗實在是太有欺騙性了,而且此等偽裝術就為了偽裝一個碗,那麽碗的價值得有多大啊!”
郭美靜起初以為吳玄在瞎扯,賣弄知識,可是未料到李老竟然同意了吳玄的觀點。
王老仔細的端詳著這個碗,眉頭一直緊皺:“這碗的確是我看走眼了,這東西不是凡物!”
吳玄將碗在酒精當中泡了幾分鍾,後將碗放在酒精燈的燃燒架上,點燃了酒精燈。
酒精燃燒了大概有十幾分鍾,那碗的顏色漸漸由青白之色變成了黃白之色。
終於在二十三分鍾的時候,一滴類似於油脂的東西滴落了下來,隨即,一滴、兩滴……
將近一個多小時,幾人就盯著那被燃燒的瓷器看,沒有人離開。
期間,兩位老者越看越驚訝,因為那層偽裝的油脂已經將近被燒去了二分之一。
吳玄說對了,這個碗的確是樞府釉瓷,而且從紋飾上看,定是皇家禦用,因為五爪龍紋隻有皇家有資格用,普通人用是要殺頭,滿門抄斬。
李老好奇的問道:“吳老弟,看來對卵白釉瓷很有研究啊!”
這一句吳老弟,讓郭美靜吃驚,這她叫李老爺爺,李老叫吳玄老弟,這輩分有點亂啊!
吳玄知道李老想考他,便笑著道:“我也是僥幸看見過有關於卵白釉瓷的資料和實物,所以才敢揣測這碗是不是,如果不是那可就丟人了。”
“這卵白釉瓷是一種深受元朝統治者喜愛的瓷器,這是因為卵白釉瓷的釉色潔白,而“元人尚白”。卵白釉瓷燒製於元朝至明朝早期,它是一種高溫釉,因為卵白釉瓷的釉色潔白似鵝蛋,因而得名“卵白釉”。此碗的釉色十分潔白,但卻沒有光滑如鏡,其釉色偏白卻不到透明的玻璃光澤,這件東西的價值我覺得最起碼得有個五千萬吧!”
吳玄說出此話,卻沒有人反對,因為這碗是真正的珍品,是有價無市的古董。
元代皇家的禦用瓷器,價值自然是一般文物比擬不了的,尤其是有了龍紋之後,價值就好像是坐電梯一樣,蹭蹭直上。
將碗倒扣,燒去碗中的那層偽裝的油脂,差不多也將近花了一個多小時。
等到所有的油脂幾乎都被燒完的時候,吳玄知道時機到了,不能夠繼續燒下去了,因為繼續燒下去,此碗就有可能被燒壞。
等到將碗翻過來,李老和王老撲通一聲倒坐在沙發上,眼睛瞪得是溜圓溜圓,兩人最終從口中還是說出了那三個字:“九龍圖!”
“碗內的紋飾竟然是仿照《九龍圖》所做,天呢,這是一件什麽文物啊!其價值不可想象啊!”李老激動的眼淚都流出來了。
那碗中的有著九條龍,龍有九形,盡顯其中。
九龍之態,宛如攀伏山岩之上,怒日圓睜;或遊行於雲空之中,雷電雲霧掩映……
李老忽然問道:“老王,你可知道元代有一個傳說,九龍玉蓮碗!”
王老忽然不淡定了,顫顫巍巍的點燃了一根煙,猛吸一口:“說實話,我一直以為那是一個傳說,可是今日得見,我覺得那個傳說是真的,而且這個碗就是忽必烈用的,因此這碗天下獨一份,沒有其二!”
忽必烈!
這三個字如同是一聲悶雷,在幾人的耳中炸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