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古今如此,為之奈何
我在秋後刑場當劊子手那些年 作者:桃符字公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來了。”
房頂上趙誌武提著自己的腦袋看著李朝生。
李朝生背對著趙誌武,喝著酒道:“要不要來一口。”
趙誌武聽了這話笑道:“大仇得報,必須來一口。”
說完這話趙誌武接過李朝生的酒,李朝生這時看著趙誌武道:“你跟史文明的對話我都聽見了。”
“嗯。”
趙誌武應了一聲,李朝生繼續說道:“其實堂上你應該說幾句軟話的,咱們這個縣令雖然不是什麽聖人,好官,可是也勉強算是與百姓秋毫無犯,做事也算公允,你若是爭辯幾句,今日說不定就不用死了。”
趙誌武這時喝著酒道:“我知道,不過我對官可不報任何希望,就算是好官,在人證,物證齊全的情況下也不無力迴天,這個世道,就不是她媽的講理的世道。”
李朝生看了趙誌武一眼道:“有故事?”
趙誌武這時喝了口酒道:“你沒出過陽穀縣吧?”
“嗯,我這個人比較宅,陽穀縣的人也熟悉,呆慣了,不愛出去。”
趙誌武聽了這話道:“那也難怪,其實不出去也好,陽穀縣與周圍的所有縣對比起來,都是極好的,甚至在全國來看,陽穀縣的各個方麵都是頂尖的,老百姓還有活路,在其他地方,老百姓的日子就跟地獄一般。”
聽了這話李朝生好奇的看向趙誌武,外麵到底什麽樣了?
“路上有土匪,縣裏有貪官,村裏有惡霸,天上不下雨,地上糧歉收,吃喝無著落,餓殍忙城郭。”
趙誌武說道,聽了這話李朝生皺起眉頭道:“這麽難嗎?”
“何止如此,我經常幫著家裏販茶,到處都走,見過的黑暗不勝枚舉,新官上任先摟錢,地稅,人頭稅,這些常規稅收都不夠他們貪的了,於是就開發新的稅收,比如鐵鍋稅,每家每戶搜查,家裏有鐵鍋做飯的,就要上稅,因此很多百姓家把鐵鍋都砸了。”
“為的就是避免繳稅,結果當官一看鐵鍋稅收的不過癮,又加一個喘氣稅,意思是,這天下都是國家的,不但是土地,空氣也是國家的,你唿吸著國家的空氣,不交稅,那能行嗎?於是隻要你喘氣,就要交稅。”
“百姓被壓迫的都沒有活路了,而且不但當官的壓榨,地主老財也壓榨農民,兼並農民土地,把農民變成佃戶,成為地主老財的私人財產,壓榨到極致了,咱們徐州離著皇城比較近,表現還不明顯,我去過南方,那裏普通佃戶家娶媳婦,第一宿佃戶不能進房睡,要恭恭敬敬的請地主老爺來睡自己的媳婦兒。”
“地主老爺要是不感興趣,可能派個兒子,或者管家來,這新媳婦的初夜要由地主老爺**。”
聽了這話李朝生微微皺眉:“一個男人連自己的媳婦兒都保護不了嗎?”
“保護?怎麽保護,佃戶,自己沒有土地,全指著給地主種地,地主發善心賞你點口糧,一家老少全指著這點口糧活著,你忤逆了地主的意思,你們全家都要餓死街頭,在死亡麵前,別說媳婦兒了,就是要他們老媽,他們都要獻出去。”
“那就非要給一個地主老財幹活嗎?”
李朝生轉頭看向趙誌武,趙誌武搖了搖頭道:“不然呢?這些地主老財壟斷了所有土地,而且彼此還都認識,甚至有著利益聯盟。你不是不在這個地主家幹嗎?地主隻要打個招唿,所有地主都不會收你,在這個縣你就得活活餓死。”
“那離開這個縣呢?”
“想離開的要縣老爺開路引,可是縣老爺怎麽可能平白無故給你開路引呢?縣老爺還指著麾下人口掙錢呢,農民就是他們的掙錢工具,你會輕易放掙錢工具跑到別的地方嗎?”
“而且就算放你走又能怎樣,別的縣城地主還有可能不如你們這裏的地主呢,最後兜兜轉轉死的還是農民啊。”
趙誌武無奈的說道,這些年走南闖北,他看過太多人間悲劇了,這也是他對官如此抗拒的原因,貪官如猛虎,酷吏賽豺狼。
李朝生聽了這話,歎了口氣,想起了自己曾經,在那個年代,雖然不至於餓死人,可是地主,資本也是存在的。
比如互聯網,幾個寡頭大佬形成行業壟斷之後,開始拚命的壓榨員工的休息空間,什麽996,什麽007,你就要受著,如果受不了,遭受了不公平待遇想要跳槽,人家大佬們有商業聯盟,從這些大佬旗下任何一個公司出來,別的公司看過你的檔案都會不予錄用。
這就逼得一群人不敢離職,隻能接受壓榨,這跟現在這群地主壓榨百姓有何區別,都是一樣的手段。
對比古今,可知,資本的本性是貪婪,極致的資本,就是極致的壓迫。
李朝生歎了口氣,看著趙誌武喝酒,趙誌武喝酒很有趣,一個無頭屍體,一手提這人頭,一手提著酒壇子,拿酒壇子灌人頭。
李朝生看了看天空,不由有些好奇道:“這天下都變成這個樣子,為何徐州百姓過得還可以啊?”
聽了這話趙誌武道:“你還不知嗎?這天下有兩州比較特殊,一個就是京城所在的京州,另一個就是咱們徐州了。”
“為何?”
李朝生好奇問道,聽了這話趙誌武笑道:“京州,天子所在,大官小官無數,因此京州地方官不敢刮地皮,一旦被誰彈劾了呢?”
“畢竟京州百姓都過得破衣襤褸,皇族臉麵何存,因此京州百姓最幸福,隻收基本稅,就是國家安排那幾個,其餘的都沒有,而京州的官也不指著這方麵貪。”
“另一個就是徐州了,徐州乃是龍興之地,尤其是咱們陽穀縣,太祖曾經就是陽穀縣人,而且據說太祖的父母祖墳還在陽穀縣,不過具體位置沒人知道,所以太祖曾經下令,徐州吾半個家鄉,稅不可多,陽穀吾之家鄉,永不加賦。”
“這才是陽穀縣百姓現在還能生活過得去的原因,如果有一天陽穀縣百姓都過不下去了,那就是天下皆反之時!”
趙誌武說道。
房頂上趙誌武提著自己的腦袋看著李朝生。
李朝生背對著趙誌武,喝著酒道:“要不要來一口。”
趙誌武聽了這話笑道:“大仇得報,必須來一口。”
說完這話趙誌武接過李朝生的酒,李朝生這時看著趙誌武道:“你跟史文明的對話我都聽見了。”
“嗯。”
趙誌武應了一聲,李朝生繼續說道:“其實堂上你應該說幾句軟話的,咱們這個縣令雖然不是什麽聖人,好官,可是也勉強算是與百姓秋毫無犯,做事也算公允,你若是爭辯幾句,今日說不定就不用死了。”
趙誌武這時喝著酒道:“我知道,不過我對官可不報任何希望,就算是好官,在人證,物證齊全的情況下也不無力迴天,這個世道,就不是她媽的講理的世道。”
李朝生看了趙誌武一眼道:“有故事?”
趙誌武這時喝了口酒道:“你沒出過陽穀縣吧?”
“嗯,我這個人比較宅,陽穀縣的人也熟悉,呆慣了,不愛出去。”
趙誌武聽了這話道:“那也難怪,其實不出去也好,陽穀縣與周圍的所有縣對比起來,都是極好的,甚至在全國來看,陽穀縣的各個方麵都是頂尖的,老百姓還有活路,在其他地方,老百姓的日子就跟地獄一般。”
聽了這話李朝生好奇的看向趙誌武,外麵到底什麽樣了?
“路上有土匪,縣裏有貪官,村裏有惡霸,天上不下雨,地上糧歉收,吃喝無著落,餓殍忙城郭。”
趙誌武說道,聽了這話李朝生皺起眉頭道:“這麽難嗎?”
“何止如此,我經常幫著家裏販茶,到處都走,見過的黑暗不勝枚舉,新官上任先摟錢,地稅,人頭稅,這些常規稅收都不夠他們貪的了,於是就開發新的稅收,比如鐵鍋稅,每家每戶搜查,家裏有鐵鍋做飯的,就要上稅,因此很多百姓家把鐵鍋都砸了。”
“為的就是避免繳稅,結果當官一看鐵鍋稅收的不過癮,又加一個喘氣稅,意思是,這天下都是國家的,不但是土地,空氣也是國家的,你唿吸著國家的空氣,不交稅,那能行嗎?於是隻要你喘氣,就要交稅。”
“百姓被壓迫的都沒有活路了,而且不但當官的壓榨,地主老財也壓榨農民,兼並農民土地,把農民變成佃戶,成為地主老財的私人財產,壓榨到極致了,咱們徐州離著皇城比較近,表現還不明顯,我去過南方,那裏普通佃戶家娶媳婦,第一宿佃戶不能進房睡,要恭恭敬敬的請地主老爺來睡自己的媳婦兒。”
“地主老爺要是不感興趣,可能派個兒子,或者管家來,這新媳婦的初夜要由地主老爺**。”
聽了這話李朝生微微皺眉:“一個男人連自己的媳婦兒都保護不了嗎?”
“保護?怎麽保護,佃戶,自己沒有土地,全指著給地主種地,地主發善心賞你點口糧,一家老少全指著這點口糧活著,你忤逆了地主的意思,你們全家都要餓死街頭,在死亡麵前,別說媳婦兒了,就是要他們老媽,他們都要獻出去。”
“那就非要給一個地主老財幹活嗎?”
李朝生轉頭看向趙誌武,趙誌武搖了搖頭道:“不然呢?這些地主老財壟斷了所有土地,而且彼此還都認識,甚至有著利益聯盟。你不是不在這個地主家幹嗎?地主隻要打個招唿,所有地主都不會收你,在這個縣你就得活活餓死。”
“那離開這個縣呢?”
“想離開的要縣老爺開路引,可是縣老爺怎麽可能平白無故給你開路引呢?縣老爺還指著麾下人口掙錢呢,農民就是他們的掙錢工具,你會輕易放掙錢工具跑到別的地方嗎?”
“而且就算放你走又能怎樣,別的縣城地主還有可能不如你們這裏的地主呢,最後兜兜轉轉死的還是農民啊。”
趙誌武無奈的說道,這些年走南闖北,他看過太多人間悲劇了,這也是他對官如此抗拒的原因,貪官如猛虎,酷吏賽豺狼。
李朝生聽了這話,歎了口氣,想起了自己曾經,在那個年代,雖然不至於餓死人,可是地主,資本也是存在的。
比如互聯網,幾個寡頭大佬形成行業壟斷之後,開始拚命的壓榨員工的休息空間,什麽996,什麽007,你就要受著,如果受不了,遭受了不公平待遇想要跳槽,人家大佬們有商業聯盟,從這些大佬旗下任何一個公司出來,別的公司看過你的檔案都會不予錄用。
這就逼得一群人不敢離職,隻能接受壓榨,這跟現在這群地主壓榨百姓有何區別,都是一樣的手段。
對比古今,可知,資本的本性是貪婪,極致的資本,就是極致的壓迫。
李朝生歎了口氣,看著趙誌武喝酒,趙誌武喝酒很有趣,一個無頭屍體,一手提這人頭,一手提著酒壇子,拿酒壇子灌人頭。
李朝生看了看天空,不由有些好奇道:“這天下都變成這個樣子,為何徐州百姓過得還可以啊?”
聽了這話趙誌武道:“你還不知嗎?這天下有兩州比較特殊,一個就是京城所在的京州,另一個就是咱們徐州了。”
“為何?”
李朝生好奇問道,聽了這話趙誌武笑道:“京州,天子所在,大官小官無數,因此京州地方官不敢刮地皮,一旦被誰彈劾了呢?”
“畢竟京州百姓都過得破衣襤褸,皇族臉麵何存,因此京州百姓最幸福,隻收基本稅,就是國家安排那幾個,其餘的都沒有,而京州的官也不指著這方麵貪。”
“另一個就是徐州了,徐州乃是龍興之地,尤其是咱們陽穀縣,太祖曾經就是陽穀縣人,而且據說太祖的父母祖墳還在陽穀縣,不過具體位置沒人知道,所以太祖曾經下令,徐州吾半個家鄉,稅不可多,陽穀吾之家鄉,永不加賦。”
“這才是陽穀縣百姓現在還能生活過得去的原因,如果有一天陽穀縣百姓都過不下去了,那就是天下皆反之時!”
趙誌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