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可惜前程縱似錦,心事不敢見光明
穿書後她成了帝君的心尖寵 作者:紅妝白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祝?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種也能在書中的世界出現嗎。
紅拾是真的愣了,這還是她的小說嗎?怎麽連《梁祝》這種古代戲曲都能出現。
但與此同時,她也是有些期待的。
他們一路緩步行走。
在半個時辰之後,也來到了戲館,戲館的名字叫做半生癡。
半生癡戲館,裏麵有三樓。
一樓大堂裏是戲子搭台唱戲和一些平民百姓待著。
而二樓是一些王公貴族世家小姐坐著聽曲,相對來說,人也較少,圖的是個幽雅清靜。
紅拾與君寄雪挑了二樓一個僻靜一點的轉角隔間處。
不想,裏麵卻是坐著兩個熟人。
正是白長安和花弄影坐在裏麵飲茶嗑瓜子。
“要不湊一桌?”
紅拾開口,畢竟人多,也是圖個熱鬧。
“好啊,你們過來坐著。”
白長安十分熱絡的樣子,還將自己的座位讓了讓,留出幾個空位。
紅拾和君寄雪順勢坐下。
“君兄竟有此等閑情逸致,倒是難得。”白長安稍稍寒暄了一句。
不過,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說是聽曲兒,但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白將軍身為護國將軍,軍營事務繁忙,還能抽出時間聽曲兒,更是難得啊!”
君寄雪輕搖折扇,絲毫不帶情麵地懟了迴去。
一旁的紅拾與花弄影也是在交談著。
“你怎麽來這兒聽曲兒了?”
紅拾抓了一把瓜子,慢慢地磕著。
但她還是有些好奇的,這花弄影雖是個殺手,但對音律方麵也是極通的。
不過,她覺得很少有人會聽這些戲曲。
畢竟在二十一世紀,很多傳統的華夏文化早已失去了往日色彩。
所以,她還是想問上一問。
“隻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花弄影如實說著。
她隻是聽白長安說今日的戲曲是《梁祝》,所以便有了興致。
便來到了這北市戲館。
正說著,台上的戲也即將開始。
四人又停下了言語,盯著台上。
戲台上,青色布簾子被人從裏挑開。
兩位穿著青色戲服的男子走上台來,仔細一看,其中一位是個女子。
原是女嬌娥扮做男兒郎。
隻聽得悠悠的古琴聲響起,在這悠揚清澈的琴音中,迂迴婉轉的戲曲聲響起,有著金玉相撞的通透。
豁然間,歌一出喉,豔驚四座。
台下人癡,盯著戲台。
〔都隻為女扮男裝,祝英台求學誌尚。才引出一曲化蝶情歌,傳哀怨動人心腸千秋絕唱。〕
伴唱聲響起,點染其中,透著聲聲悲涼之意。
卻又婉轉悠長,聲聲悲慟。
豁然間,金玉相擊似的通透,響徹雲霄又迂迴婉轉。
句句都是感情,聲聲都是故事。
段段都是淒美,字字皆是真情。
〔英台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裏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啊,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戲幕在起落之間,自成一段。
青色的水袖在戲台上張揚舞起,半點不見得沾地,由急而徐,漸漸的慢下來,又長長的甩出去。
一拋一聲歎,一歎一人癡。
往往摻著幾分涼意與淒美之情。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為何不敢看觀音?〕
〔不敢看我心上人。〕
〔因何不敢?〕
〔我問心有愧,做文章不專心,一心想那女釵裙,可惜前程縱似錦,心事不敢見光明,英台啊,我不愛前程,愛觀音。〕
這段戲仍在台上唱著。
紅拾卻是想起了小時候在孤兒院裏守在電視機前的那一段時間。
那一段還未被人收養的時光。
那時,孤兒院院長帶著他們一起看電視劇,並未放著什麽正當孩童時期的動畫片。
而是放著一些電視劇。
像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新白娘子傳奇》這一類的電視劇。
那時,雖然年幼,卻是將這些故事給記了下來。
這《梁祝》講的是:
“祝英台女扮男裝求學,在路上遇梁山伯,因誌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
後來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
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
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這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
但為什麽會出現在這個小說世界中,紅拾隻是黯然感歎著,仔細想想依舊無果。
畢竟小說世界離奇得很。
她哪裏又能知道的如此透徹清楚。
“哎呦,這個戲曲也太悲傷了,老子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白長安一邊用手抹著眼角的淚水,一邊罵罵咧咧的。
“確實,這戲很感人啊。”
紅拾瞥了一眼台上,依舊是在唱著最後的化蝶一段。
而台下看著的觀眾,有些聽者,早已經是泣不成聲。
而二樓其他的官家小姐同樣是掩麵哭泣。
那態勢,很是傷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自然是一對癡情苦命之人。”
君寄雪也在一旁搭著話,眼裏也是有幾分悲涼之意。
雖然以前便是知道話本的,但真正聽了戲曲才知道,這又是如何悲涼。
一旁的花弄影隻是淡淡地執一杯清茗,微抿一口。
依舊是那淡然的語氣。
“世人皆知梁祝,馬文才若不是愛極了祝英台怎會答應讓她白衣出嫁,三更出發,過山伯墳。”
說完之後,便是歎了一口氣。
可能這就是癡情男二最終的結局吧。
要麽孤獨終老,要麽為女主而死。
這話一出。
紅拾端著茶杯的手不自覺地抖了一下。
終究是馬文才愛慘了祝英台啊。
梁祝化蝶,翩翩飛於天空之上,獨留馬文才,愛而不得,一生淒苦。
她以前好像從未注意到這一方麵。
如今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解釋。
心裏也是生了幾分感慨。
所以才有了一句話。
故事的結局大多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祝英台的這朵情花盛開,一朵是梁山伯,一朵是馬文才。
而他們幾人也是天各一方。
無端生出了幾分涼意。
或許隻有當她自己嚐試過情愛的滋味,她才能懂得那些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
但此時,卻是深感悲涼。
“九洛宗大小姐果然才思敏捷,這個角度確實很妙。”
君寄雪輕搖折扇,這馬文才還真的是愛慘了祝英台。
可是他儼然未曾想到,他又何嚐不是。
他也是愛慘了他的那位小丫頭啊!
可惜,縱然他前程似錦,但是心事也難以見光明。
若是真真切切地見了光明,那他們又該如何相處。
要知曉,此時的紅拾,隻是把他當做知己。
前些時日的心事,隻當是一時心血來潮。
如今,是真的不敢再去見一次光明。
紅衣留影,茶煙嫋嫋。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種也能在書中的世界出現嗎。
紅拾是真的愣了,這還是她的小說嗎?怎麽連《梁祝》這種古代戲曲都能出現。
但與此同時,她也是有些期待的。
他們一路緩步行走。
在半個時辰之後,也來到了戲館,戲館的名字叫做半生癡。
半生癡戲館,裏麵有三樓。
一樓大堂裏是戲子搭台唱戲和一些平民百姓待著。
而二樓是一些王公貴族世家小姐坐著聽曲,相對來說,人也較少,圖的是個幽雅清靜。
紅拾與君寄雪挑了二樓一個僻靜一點的轉角隔間處。
不想,裏麵卻是坐著兩個熟人。
正是白長安和花弄影坐在裏麵飲茶嗑瓜子。
“要不湊一桌?”
紅拾開口,畢竟人多,也是圖個熱鬧。
“好啊,你們過來坐著。”
白長安十分熱絡的樣子,還將自己的座位讓了讓,留出幾個空位。
紅拾和君寄雪順勢坐下。
“君兄竟有此等閑情逸致,倒是難得。”白長安稍稍寒暄了一句。
不過,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說是聽曲兒,但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白將軍身為護國將軍,軍營事務繁忙,還能抽出時間聽曲兒,更是難得啊!”
君寄雪輕搖折扇,絲毫不帶情麵地懟了迴去。
一旁的紅拾與花弄影也是在交談著。
“你怎麽來這兒聽曲兒了?”
紅拾抓了一把瓜子,慢慢地磕著。
但她還是有些好奇的,這花弄影雖是個殺手,但對音律方麵也是極通的。
不過,她覺得很少有人會聽這些戲曲。
畢竟在二十一世紀,很多傳統的華夏文化早已失去了往日色彩。
所以,她還是想問上一問。
“隻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花弄影如實說著。
她隻是聽白長安說今日的戲曲是《梁祝》,所以便有了興致。
便來到了這北市戲館。
正說著,台上的戲也即將開始。
四人又停下了言語,盯著台上。
戲台上,青色布簾子被人從裏挑開。
兩位穿著青色戲服的男子走上台來,仔細一看,其中一位是個女子。
原是女嬌娥扮做男兒郎。
隻聽得悠悠的古琴聲響起,在這悠揚清澈的琴音中,迂迴婉轉的戲曲聲響起,有著金玉相撞的通透。
豁然間,歌一出喉,豔驚四座。
台下人癡,盯著戲台。
〔都隻為女扮男裝,祝英台求學誌尚。才引出一曲化蝶情歌,傳哀怨動人心腸千秋絕唱。〕
伴唱聲響起,點染其中,透著聲聲悲涼之意。
卻又婉轉悠長,聲聲悲慟。
豁然間,金玉相擊似的通透,響徹雲霄又迂迴婉轉。
句句都是感情,聲聲都是故事。
段段都是淒美,字字皆是真情。
〔英台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裏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啊,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戲幕在起落之間,自成一段。
青色的水袖在戲台上張揚舞起,半點不見得沾地,由急而徐,漸漸的慢下來,又長長的甩出去。
一拋一聲歎,一歎一人癡。
往往摻著幾分涼意與淒美之情。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為何不敢看觀音?〕
〔不敢看我心上人。〕
〔因何不敢?〕
〔我問心有愧,做文章不專心,一心想那女釵裙,可惜前程縱似錦,心事不敢見光明,英台啊,我不愛前程,愛觀音。〕
這段戲仍在台上唱著。
紅拾卻是想起了小時候在孤兒院裏守在電視機前的那一段時間。
那一段還未被人收養的時光。
那時,孤兒院院長帶著他們一起看電視劇,並未放著什麽正當孩童時期的動畫片。
而是放著一些電視劇。
像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新白娘子傳奇》這一類的電視劇。
那時,雖然年幼,卻是將這些故事給記了下來。
這《梁祝》講的是:
“祝英台女扮男裝求學,在路上遇梁山伯,因誌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
後來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
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
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這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
但為什麽會出現在這個小說世界中,紅拾隻是黯然感歎著,仔細想想依舊無果。
畢竟小說世界離奇得很。
她哪裏又能知道的如此透徹清楚。
“哎呦,這個戲曲也太悲傷了,老子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白長安一邊用手抹著眼角的淚水,一邊罵罵咧咧的。
“確實,這戲很感人啊。”
紅拾瞥了一眼台上,依舊是在唱著最後的化蝶一段。
而台下看著的觀眾,有些聽者,早已經是泣不成聲。
而二樓其他的官家小姐同樣是掩麵哭泣。
那態勢,很是傷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自然是一對癡情苦命之人。”
君寄雪也在一旁搭著話,眼裏也是有幾分悲涼之意。
雖然以前便是知道話本的,但真正聽了戲曲才知道,這又是如何悲涼。
一旁的花弄影隻是淡淡地執一杯清茗,微抿一口。
依舊是那淡然的語氣。
“世人皆知梁祝,馬文才若不是愛極了祝英台怎會答應讓她白衣出嫁,三更出發,過山伯墳。”
說完之後,便是歎了一口氣。
可能這就是癡情男二最終的結局吧。
要麽孤獨終老,要麽為女主而死。
這話一出。
紅拾端著茶杯的手不自覺地抖了一下。
終究是馬文才愛慘了祝英台啊。
梁祝化蝶,翩翩飛於天空之上,獨留馬文才,愛而不得,一生淒苦。
她以前好像從未注意到這一方麵。
如今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解釋。
心裏也是生了幾分感慨。
所以才有了一句話。
故事的結局大多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祝英台的這朵情花盛開,一朵是梁山伯,一朵是馬文才。
而他們幾人也是天各一方。
無端生出了幾分涼意。
或許隻有當她自己嚐試過情愛的滋味,她才能懂得那些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
但此時,卻是深感悲涼。
“九洛宗大小姐果然才思敏捷,這個角度確實很妙。”
君寄雪輕搖折扇,這馬文才還真的是愛慘了祝英台。
可是他儼然未曾想到,他又何嚐不是。
他也是愛慘了他的那位小丫頭啊!
可惜,縱然他前程似錦,但是心事也難以見光明。
若是真真切切地見了光明,那他們又該如何相處。
要知曉,此時的紅拾,隻是把他當做知己。
前些時日的心事,隻當是一時心血來潮。
如今,是真的不敢再去見一次光明。
紅衣留影,茶煙嫋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