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潭州局勢漸漸在京都傳開。
滿朝震驚。
當日朝會,六部之中,除了兵部,齊齊上書彈劾鎮西王鎮守不利,導致潭州亂局叢生,一州子民,十去九空。
禦史們跟打了雞血一樣,先是將潭州布政使、總兵等人從上到下的一眾官員批得一無是處,接著又將矛頭對準吏部,彈劾吏部官員考察失責,識人不淑,最後又將戰火燒到鎮西王身上,彈劾他出手太晚,定城都毀了才姍姍來遲。
直白來講,禦史們一為控訴潭州本地官員無能,沒屎硬要占茅坑。二為控訴吏部官員屍位果素,考察官員睜眼瞎一樣。三為控訴鎮西王包藏禍心,擁兵自重,眼看潭州毀於一旦才收尾,有削弱大順嫌疑,用心險惡,其罪當誅。
朝會跟個菜市場一樣,熙熙攘攘,奏本大石頭一樣,一本又一本砸得永興帝一臉黢黑。
“夠了。”永興帝麵沉如水,內心已是怒氣喧天,表麵還要一副雲淡風輕。
他麵部蒼老,發質灰白,硬撐著垂垂老矣的身軀,僅眼睛中偶爾攝人的精芒,還能看出這曾經是一位強硬的帝王。
他一身明黃五爪金龍朝服,穩坐龍椅,雙手緊攥扶椅,隱帶老人斑的掌背上青筋暴起。
一聲隱壓怒火的“夠了”,聲音低緩沉穩,語氣不急不緩,嘈雜的朝堂頓時慢慢安靜下來。
永興帝居高臨下,略帶陰霾的眼神稍縱即逝,他掃視著滿朝文武,這些個臉上掛著那種“潭州局勢,我等痛心疾首”的表情,實則內心是那種“好耶,空出這麽多官位來,有得爭了”的內心。
為帝四十年的永興帝,心中早已明了。
這些個之前叫得最歡的家夥們,以大義為旗,何嚐不是在為自己的陣營搖旗呐喊,永興帝心知肚明。
像這種事,多方拉鋸,彼此交鋒,甚至還會牽連甚廣,是政敵打壓彼此難得的良機。
永興帝卻是不給滿朝文武唱戲的機會。
他突發怒火,一把將奏本掀翻在地,怒斥道:“你們一個個的,大順棟梁,朕之股肱,一州之地,竟糜爛如斯,邪教叛軍、妖族滲透、僵族餘孽,竟鬧到了如此田地,朕要你們何用,百姓要你們何用。”
永興帝勃然大怒。
他扶著龍椅,一拍而起,一腳踹翻想要來扶他的太監,背著手來迴踱步。
滿朝文武當即俯首,大氣都不敢喘一口,至於是不是真的,隻有這些老油條自己知道。
永興帝平日上朝,單手杵著腦門昏昏欲睡,聽著臣子的匯報,輕易不表態,對於棘手或者爭論不休的議題,采取拖延戰術。
理政四十年,永興帝早已磨出心若止水的功夫,讓他們爭,讓他們鬥,互為掣肘,相互平衡,王權才能永昌。
今日,他一反常態,直接棺蓋定論。
“潭州從三品以上官員,雖死不足以謝罪,誅三族。吏部尚書失察重責,念愛卿年老,自乞骸骨吧,餘者吏部官員,從上到下,罰俸半年。鎮西王……封地削減三百裏,罰俸三年,京都王府用度減半。”
“另,魏相統領朝臣,潭州局勢,反應遲鈍,有惰政嫌疑,禁足七日,閉門思過。”
“退朝。”
永興帝幹淨利落脆,還沒等朝臣謝恩,就拂袖而去。
滿朝文武謝恩之後,呆若木雞,好半響才嗡地一聲議論開來。
話題多是集中在吏部老尚書身上,安慰的有、幸災樂禍的有、暗自竊喜的有。
魏長集貴為當朝宰相,受了無妄之災。
他年歲與永興帝差不多大小,半眯半醒的眼,好像沉得張不開。
禁足責罰,看似很輕,但對於這種身份的人來說,麵子其實更加重要,永興帝當朝剝麵,不留情麵,可以說是很重的責罰了。
魏長集手攏在朝服中,十指緊扣,拇指不斷繞圈,心中狐疑:今日聖上,吃了迴春丸了?一言九鼎,不容置喙的精神頭,頗有當年初登大寶時的衝勁,這是……迴光返照?莫非……聖上來日無多?
“舅。”一眼袋略顯浮腫,臉色血氣泛白的中年人,湊到魏長集身前,壓低聲音輕聲詢問道:“父皇今天唱的是哪出?”
魏長集抬眼瞧了瞧眼前這中年人,又把視線掃向往殿外移步的同殿之臣,見有人遊離的目光往這邊掃來。
他板起臉來,一板一眼地朝來人施禮,“安王,朝堂之上,隻有君臣,沒有舅侄,禮法不可亂。”
安王嘴角一顫,心裏膩歪得很,暗道:老狐狸們一個個的裝,可勁的裝,等我奪了大統,將來一個個的給你們賜一副棺材板。
安王心裏這麽想,臉上卻是擠出笑意,當即迴禮,“魏相教訓得是,本皇子愚鈍,想請教宰相大人一些問題。”
魏長集嗯了一聲,虛空伸手,示意安王先走,大家邊走邊聊。
出了殿門,來往的官員各自拉開距離。
魏長集這才收起故作高深的斯文模樣,道:“潭州事透著不尋常,這局勢恐有變化,今日朝會皇上舉止反常,你是時候去給你母後請安了。”
就算沒有外人在側,魏長集說話也是滴水不漏,所謂的局勢有變,自然是立太子之事,他暗示安王借給魏皇後請安的機會,打探消息,一為探尋永興帝何故反常,二為給後宮勢力提個醒,這太子之爭,恐怕風雨欲來。
安王還沒搭話。
魏長集就攏起手,眯著眼睛慢條斯理從他身旁走過。
他嘴唇微啟,用耳語的聲音,像是在自言自語,“你府上那些醃臢事,當斷則斷,先安穩一段時間,莫要留下首尾。”
安王身體一僵,凝在原地,待到魏長集走遠。
他才驚覺自己的後背,似乎浸濕了。
安王心思百轉,暗道:他發現什麽了嗎?沒道理的,知道那事的管家,已被我處理掉了,難道……國舅爺也是喚醒計劃的一環?
安王搖了搖頭,自我否定了這個想法,轉念一想,魏長集指的可能是自己的特殊癖好。
安王暗道一聲可惜,近日有親信來報,說是在雨前巷發現一極品,驚為天人,看來,這事得緩緩,至少要等到父皇六十大壽過了之後。
眼見壽辰的日子沒幾天了,安王剛沉下去的心,又躁動了起來。
他兀自點了點頭,也不知想到了什麽開心的事,蒼白的臉竟蘊笑出血色。
……
永興帝朝堂之上大發雷霆,快刀斬亂麻將潭州局勢處理幹淨。
朝服都沒換,就迫不及待朝冷宮方向走去。
他越走越快,腳步越來越輕盈,將近六十的人,竟隱隱走出了雀躍的感覺。
看得出來,永興帝的心情很愉快。
伺候在側的宮女太監,嚇得想攙又不敢攙,跟隨著永興帝的步伐,顛顛著腳步,緊盯著他的腳下,生怕他冷不丁摔一跤,導致自己人頭落地。
冷宮內,早已沒了那些半瘋癲的女人和老嬤嬤,早些時候,要麽被統一賜死,要麽被趕出了宮。
此時的冷宮,外圍禁軍,內圍護龍衛,經過改造的深宮,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守衛森嚴。
就連永興帝這大順皇帝,想要進去,還得掏出半塊玉玦來配。
由此可見,此地的規格,和大順對這裏的重視程度。
過了外圍,早有韓林在內圍等候。
“老祖,那事成了?”永興帝迫不及待的樣子,喜行溢於言表,下意識奔跑幾步,又緩緩穩住步伐。
他以手掩背,輕咳一聲以作掩飾,這才腳步沉穩,麵無表情道:“韓堂主辛苦了,鎮魂司與斬妖殿也功不可沒,鎮西王更是飽受誤會,功在千秋,大順朝的史冊,定會給諸卿添上濃濃的一筆。”
韓林麵對永興帝可沒有麵對鎮西王那般拘謹。
他掏了掏耳朵,還百無聊賴地打了個嗬欠,懶懶散散朝永興帝施了君臣禮,揮手道:“東西在裏麵了,怎麽用,教給你了,我就不看了,看了心煩。”
望著韓林沒規沒矩走遠,永興帝不以為怒。
他嘴角蘊起一抹笑意,自言自語道:“相見不如懷念,朕懂。”
永興帝步入深宮。
改造過後的地宮,遍布機關,永興帝獨自一人兜兜轉轉,以自身龍氣開啟了一層層暗門。
最深一層。
一頭栩栩如生的沉睡巨龍盤踞在地底。
這龍並非實物,而是王朝氣運。
這氣運龍聽得動靜,微微睜眼,兩道璀璨的黃瞳映照出永興帝的身影。
它張口一吸,永興帝原地消失。
再出現,不知何地。
這是一方星空璀璨的虛空。
上不接天,下不及地,永興帝就像懸浮在半空中。
此一處,正是氣運空間,王朝獨屬,大順天下獨一份。
永興帝的眼前,有星河流轉,有星辰隕落又高升,仿佛置身宇宙星耀。
一道直衝無窮天際,不見遠近的黃色光芒,刺穿上下。
黃茫附近,永興帝身前是一方錦盒,內裏正是僵族窮潭州之地,祭獻百萬之眾,熔煉的屍吼光影造化丹。
永興帝沉穩的臉龐明顯意動,蒼老的身軀似年輕了許多。
他臉上浮出一抹潮紅,喃喃自語:
“犧牲一州子民是值得的,就算雞穀教不亂,朕也要讓他亂,不給僵族機會,他們又怎會給朕煉製這造化丹。”
“屠盡潭州的千古罵名,皇弟不能背,朕更加背不得,既然前朝餘孽要跳出來,朕與皇弟這一出大戲,給了你們機會,是你們自己不中用,那就怪不得朕。”
“有了這造化丹,就能溝通上蒼,召喚太祖降臨,到時候別說陰陽,就算三界,也盡在我韓氏一族掌控之下。”
永興帝說著話,身上龍氣蜂擁而出,一條黃燦燦的金龍銜著錦盒融入那道無窮無盡的黃色光芒。
永興帝虔誠禱告,念念有詞。
造化丹猛然之間,爆發前所未有的血色氣焰,金黃的黃芒為之染色,單一的黃鑲嵌起淡紅的鑲邊,直衝而上。
無聲的龍吟在永興帝體內響起。
他的意識似乎在隨著造化丹的緩緩消融無限拔高。
永興帝有一種神州在掌心,星空在腳底的錯覺。
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他沉迷,這種滿足感是身為九五之尊,大順稱尊不可同日而語的。
他生出了一股男人當如是,與天同比高的豪邁。
永興帝似乎又迴到了激情滿滿的年輕時代,那時意氣風發,精力旺盛,與現在垂垂老矣,英雄暮年的狀態,簡直是天差地別。
“朕還能再戰。”永興帝攥緊拳頭,發出了自己壯誌未酬的最強音。
隨著他意識的提升。
永興帝似乎看到了黃芒的盡頭。
那裏好像有一扇望不到頭的天門。
那是傳承自皇家秘笈裏記載的當年太祖消失的地方。
太祖飛升成仙了,這是所有人的猜測和共識。
隻要有造化丹,就能以帝王之姿,扣響天門,請太祖臨世。
永興帝有這個底氣和魄力,也隻有集王朝氣運於一身,身為天選之子的帝王,才有這資格。
越來越近。
永興帝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天門的那道縫,隱隱有不同於世俗的氣息流轉過來,讓他陶醉。
他甚至於想放棄召喚太祖,放棄大順的江山,放棄萬萬人之上的身份,就這樣撞進天門。
成仙長生。
他不香嗎?
永興帝的眼中升起了許久不曾出現的欲望。
他的眼中因為興奮布出了血絲,心髒因為近在咫尺的幻想,跳得更加有力。
永興帝近乎高潮。
卻是被一瓢涼水澆得心神不定。
他發現自己升高的意識,向上的意識在減緩,繼而慢慢停滯,近在咫尺的天門,漸漸離自己遠去。
“不,朕乃天命所歸,天選之人。”永興帝伸長手臂,無能狂怒,使盡萬般手段,卻是眼睜睜看著自己不斷下沉。
怎麽升上去的,又怎麽沉下來。
永興帝站在原地,久久無語。
他一臉陰霾,臉色黑得可以掐出墨汁。
身前的錦盒中,那顆窮盡百萬之眾煉製的造化丹,精華十去七八,隻剩下一道殘缺的,似乎隨時都要消散的屍吼光影。
“差一點點,為什麽會差一點點。”
“為什麽,為什麽。”
“明明就在眼前,朕不甘心。”
“難道因為太祖當年是僵族之身,朕是凡人血脈?”
永興帝盯著造化丹,額頭的青筋暴起。
眼前的造化丹,好像計算好的能量球,缺失了一些能量,使得本應該可以扣響天門的機會,因為缺能,無以為繼。
他一時之間陷入無盡的怨恨之中。
“既然天道無路,朕,就自己漟出一條路。既然不能長生,朕,自己就是長生。”永興帝咬著牙音惡狠狠地抓起造化丹,一口吞下肚去。
造化丹在他體內,轟地一聲碎裂。
一道兇煞的屍吼殘影,占據了永興帝身後的空間。
龍吟陣陣,永興帝的體內衝出數道金黃龍氣,生生將屍吼殘影吞噬一空。
吞噬後的龍氣,產生了異變,眼中漸漸起了嗜血的衝動,金黃的身形,有了淡淡的血痕。
這痕跡很淺,形同毛細血管。
永興帝眼眉一瞪,眼中精芒湛湛。
咄咄逼人的眼神,隨著龍氣聚體。
永興帝暴躁的情緒,緩緩得到舒展。
他抬頭盯著上空,鼻音濃重,冷哼一聲,頭也不迴,走到地宮門口。
望著門外的兩個護龍衛。
永興帝升起嗜人的衝動。。
他自知自己狀態不對,閉著眼,強行運轉龍氣壓製。
稍許,這股嗜人衝動,漸漸退去。
隨著心情變得平穩。
永興帝悔了。
但又不悔。
“朕為天命之子,不能掌控命運,要這天下何用。”
麵對有窮的歲月。
永興帝選擇了另類的長生。
或許。
打破太祖遺誌。
走上僵族之路。
也是不錯的選擇。
潭州局勢漸漸在京都傳開。
滿朝震驚。
當日朝會,六部之中,除了兵部,齊齊上書彈劾鎮西王鎮守不利,導致潭州亂局叢生,一州子民,十去九空。
禦史們跟打了雞血一樣,先是將潭州布政使、總兵等人從上到下的一眾官員批得一無是處,接著又將矛頭對準吏部,彈劾吏部官員考察失責,識人不淑,最後又將戰火燒到鎮西王身上,彈劾他出手太晚,定城都毀了才姍姍來遲。
直白來講,禦史們一為控訴潭州本地官員無能,沒屎硬要占茅坑。二為控訴吏部官員屍位果素,考察官員睜眼瞎一樣。三為控訴鎮西王包藏禍心,擁兵自重,眼看潭州毀於一旦才收尾,有削弱大順嫌疑,用心險惡,其罪當誅。
朝會跟個菜市場一樣,熙熙攘攘,奏本大石頭一樣,一本又一本砸得永興帝一臉黢黑。
“夠了。”永興帝麵沉如水,內心已是怒氣喧天,表麵還要一副雲淡風輕。
他麵部蒼老,發質灰白,硬撐著垂垂老矣的身軀,僅眼睛中偶爾攝人的精芒,還能看出這曾經是一位強硬的帝王。
他一身明黃五爪金龍朝服,穩坐龍椅,雙手緊攥扶椅,隱帶老人斑的掌背上青筋暴起。
一聲隱壓怒火的“夠了”,聲音低緩沉穩,語氣不急不緩,嘈雜的朝堂頓時慢慢安靜下來。
永興帝居高臨下,略帶陰霾的眼神稍縱即逝,他掃視著滿朝文武,這些個臉上掛著那種“潭州局勢,我等痛心疾首”的表情,實則內心是那種“好耶,空出這麽多官位來,有得爭了”的內心。
為帝四十年的永興帝,心中早已明了。
這些個之前叫得最歡的家夥們,以大義為旗,何嚐不是在為自己的陣營搖旗呐喊,永興帝心知肚明。
像這種事,多方拉鋸,彼此交鋒,甚至還會牽連甚廣,是政敵打壓彼此難得的良機。
永興帝卻是不給滿朝文武唱戲的機會。
他突發怒火,一把將奏本掀翻在地,怒斥道:“你們一個個的,大順棟梁,朕之股肱,一州之地,竟糜爛如斯,邪教叛軍、妖族滲透、僵族餘孽,竟鬧到了如此田地,朕要你們何用,百姓要你們何用。”
永興帝勃然大怒。
他扶著龍椅,一拍而起,一腳踹翻想要來扶他的太監,背著手來迴踱步。
滿朝文武當即俯首,大氣都不敢喘一口,至於是不是真的,隻有這些老油條自己知道。
永興帝平日上朝,單手杵著腦門昏昏欲睡,聽著臣子的匯報,輕易不表態,對於棘手或者爭論不休的議題,采取拖延戰術。
理政四十年,永興帝早已磨出心若止水的功夫,讓他們爭,讓他們鬥,互為掣肘,相互平衡,王權才能永昌。
今日,他一反常態,直接棺蓋定論。
“潭州從三品以上官員,雖死不足以謝罪,誅三族。吏部尚書失察重責,念愛卿年老,自乞骸骨吧,餘者吏部官員,從上到下,罰俸半年。鎮西王……封地削減三百裏,罰俸三年,京都王府用度減半。”
“另,魏相統領朝臣,潭州局勢,反應遲鈍,有惰政嫌疑,禁足七日,閉門思過。”
“退朝。”
永興帝幹淨利落脆,還沒等朝臣謝恩,就拂袖而去。
滿朝文武謝恩之後,呆若木雞,好半響才嗡地一聲議論開來。
話題多是集中在吏部老尚書身上,安慰的有、幸災樂禍的有、暗自竊喜的有。
魏長集貴為當朝宰相,受了無妄之災。
他年歲與永興帝差不多大小,半眯半醒的眼,好像沉得張不開。
禁足責罰,看似很輕,但對於這種身份的人來說,麵子其實更加重要,永興帝當朝剝麵,不留情麵,可以說是很重的責罰了。
魏長集手攏在朝服中,十指緊扣,拇指不斷繞圈,心中狐疑:今日聖上,吃了迴春丸了?一言九鼎,不容置喙的精神頭,頗有當年初登大寶時的衝勁,這是……迴光返照?莫非……聖上來日無多?
“舅。”一眼袋略顯浮腫,臉色血氣泛白的中年人,湊到魏長集身前,壓低聲音輕聲詢問道:“父皇今天唱的是哪出?”
魏長集抬眼瞧了瞧眼前這中年人,又把視線掃向往殿外移步的同殿之臣,見有人遊離的目光往這邊掃來。
他板起臉來,一板一眼地朝來人施禮,“安王,朝堂之上,隻有君臣,沒有舅侄,禮法不可亂。”
安王嘴角一顫,心裏膩歪得很,暗道:老狐狸們一個個的裝,可勁的裝,等我奪了大統,將來一個個的給你們賜一副棺材板。
安王心裏這麽想,臉上卻是擠出笑意,當即迴禮,“魏相教訓得是,本皇子愚鈍,想請教宰相大人一些問題。”
魏長集嗯了一聲,虛空伸手,示意安王先走,大家邊走邊聊。
出了殿門,來往的官員各自拉開距離。
魏長集這才收起故作高深的斯文模樣,道:“潭州事透著不尋常,這局勢恐有變化,今日朝會皇上舉止反常,你是時候去給你母後請安了。”
就算沒有外人在側,魏長集說話也是滴水不漏,所謂的局勢有變,自然是立太子之事,他暗示安王借給魏皇後請安的機會,打探消息,一為探尋永興帝何故反常,二為給後宮勢力提個醒,這太子之爭,恐怕風雨欲來。
安王還沒搭話。
魏長集就攏起手,眯著眼睛慢條斯理從他身旁走過。
他嘴唇微啟,用耳語的聲音,像是在自言自語,“你府上那些醃臢事,當斷則斷,先安穩一段時間,莫要留下首尾。”
安王身體一僵,凝在原地,待到魏長集走遠。
他才驚覺自己的後背,似乎浸濕了。
安王心思百轉,暗道:他發現什麽了嗎?沒道理的,知道那事的管家,已被我處理掉了,難道……國舅爺也是喚醒計劃的一環?
安王搖了搖頭,自我否定了這個想法,轉念一想,魏長集指的可能是自己的特殊癖好。
安王暗道一聲可惜,近日有親信來報,說是在雨前巷發現一極品,驚為天人,看來,這事得緩緩,至少要等到父皇六十大壽過了之後。
眼見壽辰的日子沒幾天了,安王剛沉下去的心,又躁動了起來。
他兀自點了點頭,也不知想到了什麽開心的事,蒼白的臉竟蘊笑出血色。
……
永興帝朝堂之上大發雷霆,快刀斬亂麻將潭州局勢處理幹淨。
朝服都沒換,就迫不及待朝冷宮方向走去。
他越走越快,腳步越來越輕盈,將近六十的人,竟隱隱走出了雀躍的感覺。
看得出來,永興帝的心情很愉快。
伺候在側的宮女太監,嚇得想攙又不敢攙,跟隨著永興帝的步伐,顛顛著腳步,緊盯著他的腳下,生怕他冷不丁摔一跤,導致自己人頭落地。
冷宮內,早已沒了那些半瘋癲的女人和老嬤嬤,早些時候,要麽被統一賜死,要麽被趕出了宮。
此時的冷宮,外圍禁軍,內圍護龍衛,經過改造的深宮,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守衛森嚴。
就連永興帝這大順皇帝,想要進去,還得掏出半塊玉玦來配。
由此可見,此地的規格,和大順對這裏的重視程度。
過了外圍,早有韓林在內圍等候。
“老祖,那事成了?”永興帝迫不及待的樣子,喜行溢於言表,下意識奔跑幾步,又緩緩穩住步伐。
他以手掩背,輕咳一聲以作掩飾,這才腳步沉穩,麵無表情道:“韓堂主辛苦了,鎮魂司與斬妖殿也功不可沒,鎮西王更是飽受誤會,功在千秋,大順朝的史冊,定會給諸卿添上濃濃的一筆。”
韓林麵對永興帝可沒有麵對鎮西王那般拘謹。
他掏了掏耳朵,還百無聊賴地打了個嗬欠,懶懶散散朝永興帝施了君臣禮,揮手道:“東西在裏麵了,怎麽用,教給你了,我就不看了,看了心煩。”
望著韓林沒規沒矩走遠,永興帝不以為怒。
他嘴角蘊起一抹笑意,自言自語道:“相見不如懷念,朕懂。”
永興帝步入深宮。
改造過後的地宮,遍布機關,永興帝獨自一人兜兜轉轉,以自身龍氣開啟了一層層暗門。
最深一層。
一頭栩栩如生的沉睡巨龍盤踞在地底。
這龍並非實物,而是王朝氣運。
這氣運龍聽得動靜,微微睜眼,兩道璀璨的黃瞳映照出永興帝的身影。
它張口一吸,永興帝原地消失。
再出現,不知何地。
這是一方星空璀璨的虛空。
上不接天,下不及地,永興帝就像懸浮在半空中。
此一處,正是氣運空間,王朝獨屬,大順天下獨一份。
永興帝的眼前,有星河流轉,有星辰隕落又高升,仿佛置身宇宙星耀。
一道直衝無窮天際,不見遠近的黃色光芒,刺穿上下。
黃茫附近,永興帝身前是一方錦盒,內裏正是僵族窮潭州之地,祭獻百萬之眾,熔煉的屍吼光影造化丹。
永興帝沉穩的臉龐明顯意動,蒼老的身軀似年輕了許多。
他臉上浮出一抹潮紅,喃喃自語:
“犧牲一州子民是值得的,就算雞穀教不亂,朕也要讓他亂,不給僵族機會,他們又怎會給朕煉製這造化丹。”
“屠盡潭州的千古罵名,皇弟不能背,朕更加背不得,既然前朝餘孽要跳出來,朕與皇弟這一出大戲,給了你們機會,是你們自己不中用,那就怪不得朕。”
“有了這造化丹,就能溝通上蒼,召喚太祖降臨,到時候別說陰陽,就算三界,也盡在我韓氏一族掌控之下。”
永興帝說著話,身上龍氣蜂擁而出,一條黃燦燦的金龍銜著錦盒融入那道無窮無盡的黃色光芒。
永興帝虔誠禱告,念念有詞。
造化丹猛然之間,爆發前所未有的血色氣焰,金黃的黃芒為之染色,單一的黃鑲嵌起淡紅的鑲邊,直衝而上。
無聲的龍吟在永興帝體內響起。
他的意識似乎在隨著造化丹的緩緩消融無限拔高。
永興帝有一種神州在掌心,星空在腳底的錯覺。
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他沉迷,這種滿足感是身為九五之尊,大順稱尊不可同日而語的。
他生出了一股男人當如是,與天同比高的豪邁。
永興帝似乎又迴到了激情滿滿的年輕時代,那時意氣風發,精力旺盛,與現在垂垂老矣,英雄暮年的狀態,簡直是天差地別。
“朕還能再戰。”永興帝攥緊拳頭,發出了自己壯誌未酬的最強音。
隨著他意識的提升。
永興帝似乎看到了黃芒的盡頭。
那裏好像有一扇望不到頭的天門。
那是傳承自皇家秘笈裏記載的當年太祖消失的地方。
太祖飛升成仙了,這是所有人的猜測和共識。
隻要有造化丹,就能以帝王之姿,扣響天門,請太祖臨世。
永興帝有這個底氣和魄力,也隻有集王朝氣運於一身,身為天選之子的帝王,才有這資格。
越來越近。
永興帝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天門的那道縫,隱隱有不同於世俗的氣息流轉過來,讓他陶醉。
他甚至於想放棄召喚太祖,放棄大順的江山,放棄萬萬人之上的身份,就這樣撞進天門。
成仙長生。
他不香嗎?
永興帝的眼中升起了許久不曾出現的欲望。
他的眼中因為興奮布出了血絲,心髒因為近在咫尺的幻想,跳得更加有力。
永興帝近乎高潮。
卻是被一瓢涼水澆得心神不定。
他發現自己升高的意識,向上的意識在減緩,繼而慢慢停滯,近在咫尺的天門,漸漸離自己遠去。
“不,朕乃天命所歸,天選之人。”永興帝伸長手臂,無能狂怒,使盡萬般手段,卻是眼睜睜看著自己不斷下沉。
怎麽升上去的,又怎麽沉下來。
永興帝站在原地,久久無語。
他一臉陰霾,臉色黑得可以掐出墨汁。
身前的錦盒中,那顆窮盡百萬之眾煉製的造化丹,精華十去七八,隻剩下一道殘缺的,似乎隨時都要消散的屍吼光影。
“差一點點,為什麽會差一點點。”
“為什麽,為什麽。”
“明明就在眼前,朕不甘心。”
“難道因為太祖當年是僵族之身,朕是凡人血脈?”
永興帝盯著造化丹,額頭的青筋暴起。
眼前的造化丹,好像計算好的能量球,缺失了一些能量,使得本應該可以扣響天門的機會,因為缺能,無以為繼。
他一時之間陷入無盡的怨恨之中。
“既然天道無路,朕,就自己漟出一條路。既然不能長生,朕,自己就是長生。”永興帝咬著牙音惡狠狠地抓起造化丹,一口吞下肚去。
造化丹在他體內,轟地一聲碎裂。
一道兇煞的屍吼殘影,占據了永興帝身後的空間。
龍吟陣陣,永興帝的體內衝出數道金黃龍氣,生生將屍吼殘影吞噬一空。
吞噬後的龍氣,產生了異變,眼中漸漸起了嗜血的衝動,金黃的身形,有了淡淡的血痕。
這痕跡很淺,形同毛細血管。
永興帝眼眉一瞪,眼中精芒湛湛。
咄咄逼人的眼神,隨著龍氣聚體。
永興帝暴躁的情緒,緩緩得到舒展。
他抬頭盯著上空,鼻音濃重,冷哼一聲,頭也不迴,走到地宮門口。
望著門外的兩個護龍衛。
永興帝升起嗜人的衝動。。
他自知自己狀態不對,閉著眼,強行運轉龍氣壓製。
稍許,這股嗜人衝動,漸漸退去。
隨著心情變得平穩。
永興帝悔了。
但又不悔。
“朕為天命之子,不能掌控命運,要這天下何用。”
麵對有窮的歲月。
永興帝選擇了另類的長生。
或許。
打破太祖遺誌。
走上僵族之路。
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