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資產階級是不可能革命的,這輩子不可能革命,下輩子也不會選擇革命。


    曆史上,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直接原因就一個:國王妨礙貴族和商人賺錢了!


    而如今的大明又是什麽情況呢?


    官商沆瀣一氣,對上蛀空國家,對下盤剝黎民。朝廷頒布的一係列政策,全都是有利於商人的,那資產階級還革命個蛋啊。自己革自己的命嗎?


    並且,大明政體高度集權,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哪是當時人口稀缺,國土狹窄,封建貴族勢大的英國能比?就算想革命也不可能成功!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起來似乎很高大上。


    無非是想讓國王聽話,資產階級獲得更多利益而已。其帶來的後果之一,便是圈地運動加劇,當時國王不太支持圈地運動,因為他還想從農民身上收租,畢竟盤剝農民比壓榨商人更容易。


    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之後,圈地運動就敞開了來。農民的日子,反而比以前更難過……


    這種事情如果放在大明,嘿嘿,資產階級絕對兜不住。因為農民實在太多了,動輒給你搞幾十萬的流寇作亂,資產階級哪有能力去鎮壓?


    就像大明的海外殖民地一樣,其性質也跟歐洲殖民地不同。


    美國獨立的時候,美洲移民才多少?英國隨便派萬把人過去,就能把殖民地按得死死的,若非法國背後捅刀,美國根本不可能獨立成功。


    就像華盛頓當總統之後,賓州因為加稅而出現農民暴動。


    華盛頓動用國家軍隊,根本無法鎮壓,最後隻能組建民團,終於把農民起義擺平。你猜鎮壓了多少農民,足足逮捕……150個!


    這完全就是兩種發展形態。


    大明的殷洲移民,喜歡精耕細作,殖民地的人口密度很大。就連種植劍麻等經濟作物,漢人移民都舍不得浪費土地,喜歡套種一些糧食或蔬菜。


    英國的美洲移民,喜歡搞大農場,農場主還喜歡養奴隸,一個奴隸要耕作100多畝地。純屬廣種薄收。


    就拿盛州陳氏來說,不管他火槍有多少,反正隨時可拉起十萬大軍,遠隔重洋且地形複雜,大明朝廷該怎麽鎮壓才好?


    大明的資產階級發展路線,跟西歐各國完全不同。


    硬要比較的話,有些類似十月革命之前的沙俄: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工業產值比重還不如當時的沙俄,工業主要集中在少數大城市。


    大明最可怕的是什麽?


    有兩點。


    第一,開國三百多年,土地兼並嚴重到極點,既得利益階層壟斷政治、土地和話語權。請聯係2008年之後的美國。


    第二,沒有外部壓力,沒有強大的競爭對手,天竺和呂宋此時都是小弟。這跟歐洲的激烈競爭不一樣,不變革、不發展就得死,大明在舒適環境之下,科技和思想都進步很慢。


    至於什麽三權分立、自由民主思想,在傳統中國是不可能成為主流的。


    中國的傳統政體,或許會使用三權分立,但隻是使用而已,不可能作為執政思想。中國古代執政思想,可以參考《黃帝內經》,心是皇帝,肺是宰相,三權分立是其他器官的小事情。


    自由?都自由了,宗法怎麽維係?


    民主?民主發展到極限,就是民粹,少數綁架多數,國家怎麽達成共識?


    至少在民主方麵,王元珍就感覺不靠譜。


    他辭官歸鄉之後,又受朋友邀請,去協助打理烏托邦。那是大同社一些成員,集資搞出來的實驗作品,通過購買、置換土地,控製幾個村的地盤,然後按他們的理想模式來治理。


    其中就包含類似民主的內容,實行起來簡直一團糟,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利益,最後烏托邦宣布解散,王元珍還因此跟好友鬧翻。


    君主立憲?


    總統換屆?


    抱歉,這兩個東西,是違反基本人性的。除非在某些國家成功,並且這些國家還發展強大,否則別想進行大範圍推廣。


    君主立憲隻適用於小國,海外殖民地盤不算。


    總統換屆,純屬曆史偶然,並隨著美國的強大而對外輸出。


    美國獨立戰爭,起因是一幫工廠主、農場主和走私犯,想要獲得更多利益而爆發。打仗都找不到合適指揮官,於是軍事天才華盛頓被趕鴨子上架。華盛頓的軍事天賦,都點在逃跑成功率和幸運值上了,他的主要作戰經驗是欺負印第安人。


    在法國的幫助下,美國獲得獨立,然後情況非常尷尬。


    獨立後的美國,沒有收稅係統,根本養不起軍隊。軍事統帥華盛頓,不想再攬爛攤子,又因為自家的4萬多畝地歉收,趕緊跑迴老家去打理種植園。


    接下來,南北兩派爭執不休。


    北邊一群資本家,想要建立大政府,多收稅來償還獨立戰爭的債務。南方一群農場主,想要建立小政府,反正就是不願交稅,各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雙方打出了狗腦子,突然想起華盛頓,於是就請華盛頓迴來主持大局。


    華盛頓主持個屁的大局,全國每年稅收隻有1000英鎊,連軍隊都養不起,一度隻能將軍隊解散。這破軍隊也扯淡,幾百農民起義都搞不定,還得華盛頓臨時征召民團去鎮壓。南北雙方還在繼續吵,華盛頓的兩個助手,整個各自代表南北利益,華盛頓的腦子都被他們吵炸了。


    一個弄不到好處的總統,還他娘的當來作甚?


    而且華盛頓牙病疼得厲害,嘴裏掉得隻剩下一顆牙,連總統就職演說都不願多話,更不想跟兩個助手理論什麽。華盛頓家裏的幾萬畝地,由於缺少管理也入不敷出,幹脆不當總統,迴家做農場主算了。


    這就是華盛頓隻做了八年總統的原因,並且由此成為慣例,純屬各種因素撞到一起的曆史巧合。


    至於美國憲法明文規定,總統隻能做兩屆,那是羅斯福死掉以後的事情。在1951年以前,美國總統原則上可以無限連任,隻當兩屆僅僅是潛規則而已。


    如果可以為自己帶來巨大利益,而不是無窮無盡的麻煩,你看華盛頓會不會總統做到死?


    ……


    平寧七年,山東棉農起義,朝廷無力鎮壓。


    擁有400萬畝土地的山東黃氏,即給王淵供應棉花的黃崇德後人,自家出錢開辦團練,漸漸成為山東之主。


    但有意思的是,山東黃氏無心自立,更想延續大明繼續做生意。


    畢竟對於世家望族來說,他們有的是富貴,而且曆代做官也不缺權勢,為啥要幹造反這種高危險行業?


    這就是大明的資產階級,完全沒有革命的欲望,隻願永生永世的維持現狀。


    黃宗德因平亂有功,又兼朝中有人,被授予山東總兵。


    朝廷調派黃家軍隊,前往遼寧鎮壓叛亂武將。黃宗德麻溜就去了,而且打得還很賣力,養寇自重的東北武將很不高興,聯合叛亂將領反戈一擊,黃家軍大敗而迴。


    平寧八年,貴州苗民起義,王猛的後人興辦團練。因平亂有功,且朝中有人,被提拔為貴州總兵。


    是的,王家朝中有人!


    駙馬都尉王素,因改進煉鋼技術設備,被朱載堻封為遵化侯,世襲罔替。


    王澈的後代,目前有一人為工部左侍郎,還有一人為右僉都禦史。


    王騏的後代,目前有一人為吏部郎中,有一人為太常寺卿,還有一人為福建左參政。


    都是些不孝子孫,不思祖宗功德,已經演變為國家蛀蟲——忠臣良將,在這個世道根本沒法上位,就算進了中樞也是坐冷板凳。


    當初王淵在京畿費勁力氣清田,而今王淵的子孫,卻成為京畿的大地主!


    平寧九年,四川出現三大團練勢力,其中一個是黃峨娘家後代的女婿。四川的民亂雖然平息,三大團練卻互相爭鬥,圍繞產鹽地富順打得頭破血流。


    同年,陝西被農民軍搞得十室九空,開始數萬數萬的湧進山西。


    晉商這次沒有賣國,而是成為大明的積極保護者。


    山西毛紡商人,害怕工廠被義軍霸占,紛紛招募鄉勇搞團練,跟數量眾多的農民軍打得有來有迴。但是,山西農民被陝西義軍傳染,紛紛響應起義,因為他們的日子也過不下去了。


    平寧十年,漠北蒙古趁虛而入,騎兵數萬進攻河套、集寧,被兩鎮邊軍打得抱頭鼠竄。


    但是,寧夏、河套、集寧三大邊鎮,由於長期拖欠糧餉,又兼糧食連年歉收,他們在趕跑蒙古人之後,居然開始大規模兵變。至於起因嘛,朝廷封賞不公,而且將士們看不到賞銀。


    大明三大邊鎮,竟然模仿蒙古人,一起聯手跑到山西劫掠,他們再不搶糧就得餓死!


    山西商人團練都快瘋了,既要跟陝西農民軍打仗,還得跟山西農民軍打仗,現在又要應付三大邊鎮的正規軍。更糟糕的是,他們的毛紡原料來自邊鎮,現在工廠都搞得沒法開工了。


    於是乎,詭異現象發生。


    山西商人團練大規模解散,山西商人代替朝廷,給三鎮官兵發放糧餉,然後讓三鎮官兵去打農民軍。


    各路農民軍慘敗,被迫流竄到河南,搞得河南農民也一起造反。


    裹挾情況自然是有,但河南農民自發起義的也多,因為朝廷已經二十年不修堤壩,去年黃河剛剛泛濫過一次,河南老百姓的日子也艱難啊。


    農民軍把河南搞得一團糟,終究無法攻破開封,轉而流竄向北直隸和山東,各自被勤王軍隊和山東團練擊敗。


    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似乎又安定下來。


    平寧十一年,山西毛紡商不再給邊鎮提供軍餉,邊鎮武將也不願自己掏錢買糧食。


    河套兵變,總兵被殺,朝廷急調集寧、寧夏邊軍鎮壓。


    寧夏邊軍,走半路就自行兵變了,選擇與河套叛軍合流。集寧總兵趕到河套,畏懼不前,竟被河套、集寧叛軍擁立為主帥,要他帶著大軍進京武裝討薪。


    集寧總兵佯裝同意,走到山西時,誘殺叛軍首領十餘人。叛軍哄然而散,也不敢再迴邊鎮,在山西各處占山為王。


    平寧十二年,交趾阮氏起兵自立,殺死交趾左右布政使,建國“大越”。複又進攻廣西,廣西士紳商賈,被迫組建團練,以應對交趾軍隊的入侵。


    同年,江西爆發民亂,農民軍席卷整個贛南地區,江西團練軍隊隻能勉強抵抗。


    平寧十五年,終於完成統一的日本,突然出兵朝鮮。


    在朝鮮占有巨大利益的大明海商們,用武裝商船組建海軍團練,把日本艦隊打得落花流水。登陸朝鮮的日本陸軍,要麽戰死,要麽被俘。


    平寧十六年,皇帝駕崩,萬幸又沒做末代君主。


    泰昌皇帝繼位,取“國泰民昌”之意。


    泰昌元年,西元1713年,大明已開國345年。


    天下有識之士,皆唿籲改革弊政,要求提高商稅,降低田賦,取消加派。然而,商稅還在降低,因為滿朝皆為商賈代言人。


    沿海省份,工商業發達,大量失地農民湧進城市和工廠。即便出現民亂,也被商賈強大的私人軍隊打敗,天災太嚴重就往殷洲移民,反正不讓百姓在沿海亂起來。


    沿海各省,歌舞升平,一派盛世圖景。


    王元珍已在湖廣團練十年,占領宜章、桂陽、藍山、寧遠、江華、永明、道州、郴州、永興,都是湖廣的一些偏遠州縣,向南直接跟廣東、廣西接壤,購買佛山軍火也非常方便。


    這些地方工商業不發達,王元珍沒有向商賈下手,但卻瘋狂驅逐大地主,將地主的土地分給軍士和百姓。


    附近士紳紛紛籌措資金,支持豪強辦團練,以求阻止王元珍的擴張。


    至於官府,充耳不聞,任憑地方團練互相攻擊,反正王元珍也不殺官造反。


    泰昌元年,王元珍攻克永州府,這是他打下的第一個府城。隨即揮師攻克衡州府,中途以少勝多,擊敗三萬團練大軍,整個湖廣南部再無敵手。


    雙方武器差異很小,但士氣差別卻很大。


    王元珍麾下的軍隊,都是實打實分了土地的。而敵方團練軍隊,則領錢吃飯,根本不願拚命。


    派遣一支偏師攻占寶慶府,王元珍自領軍隊親征長沙,繼而下嶽州、常德、辰州,並將駐地搬到嶽州府,在新擴地盤進行大規模分地活動。


    湖廣總督終於坐不住,帶著湖廣北部的團練大軍南下。


    王元珍避戰不出,堅守嶽州城兩月有餘。


    待敵軍士氣耗盡,突然夜襲殺出,湖廣總督趁亂逃跑,湖北兵備道墜河而死,團練總兵被流彈擊斃。


    王元珍順勢進占荊州,財政瞬間寬裕,而且開始組建水軍,名聲終於傳到了北京。


    朝廷派來當代遵化侯,也就是王素的後代,攀親拉關係對王元珍進行招撫。


    王元珍竟然就此做了湖廣總督,明目張膽的開府建牙。而且,他繼續打擊大地主,把土地分給貧苦百姓,許多遭殃的地主還有族人在朝中為官。


    百官震怒,商量著征討王元珍,但根本沒有軍隊可用。


    至於各省團練部隊,都隻願“保境安民”,正在自家地盤擴張,哪願意跨省幫朝廷打仗?


    泰昌二年,王元珍占領湖廣全境,舉省進行分地政策。


    士紳暴亂四起,但都不用王元珍出兵,得知消息的農民,就扛著鋤頭自發進行鎮壓。


    泰昌四年,王元珍出兵江西,瞬間捅了馬蜂窩,因為那裏的家族,在朝當官的太多太多。


    但是,戰事異常順利。


    整個大明,江西是民亂最多的省份,全國第一,別無分號。


    王元珍喊著“均土地”的口號過來,無數江西農民聞風來投。而江西大族由於官多,團練部隊矛盾重重,誰也不服誰,打起仗來連湖廣團練都不如。


    泰昌五年,王元珍占領江西全境。


    可以說,富得流油,因為他控製著長江部分水道,收來往商船的過稅就日進鬥金。


    終於,商賈們後悔了。


    不管是陸路貿易商,還是海上貿易商,都無法忍受地方割據,因為各省勢力都在設卡收稅,導致他們的商品交易成本大增。工廠主也頭疼得很,原材料運輸成本也在劇增啊。


    但後悔有什麽用?


    你牛逼就自建軍隊打過來啊!


    泰昌六年,皇帝暴斃,死後無子。


    百官對照皇室家譜,從漢中迎接泰昌帝的二弟進京繼位。


    新皇坐著火車,路過山西之時,一夥山賊殺出。


    這貨山賊好厲害,騎著高頭大馬,人手一杆火槍,卻是散入山林的河套亂兵。他們喊冤說自己被集寧總兵騙了,要求新帝給個說法,都想迴河套跟親人重逢。


    鐵軌被撬,新皇翻車。


    新皇佯裝答應,密謀在太原收拾山賊。山賊們被坑過一迴,這次非常謹慎,關鍵時候再次劫持新皇。


    嗯,應該不叫新皇,因為還沒正式登基。


    於是,劫持就劫持唄,朝中百官重新選了一位王爺。


    山賊們傻眼了,不知如何是好,思來想去,幹脆給來自漢中那位王爺披上黃袍,並且將其掠迴河套登基稱帝。


    河套邊軍紛紛響應,殺死將領前來匯合,擁立著皇帝去攻打山西。


    山西商人被斷了羊毛供應,為了自身利益,幹脆跟邊軍合作,也支持這位皇帝,並且宣布遷都太原。


    二皇並立,天下大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迴大明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夢迴大明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