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兀良哈(朵顏三衛)騎兵,戰力著實弱雞得很,戰馬質量也良莠不齊。


    王淵麾下那一千京騎,南征北戰硬仗無數,可不是曆史上的樣子貨。無數勝利堆出的精銳騎兵,又有皇帝一直親自關照,平時就沒怎麽被克扣過軍餉。


    即便沒有燧發槍,這一千大明精騎,照樣能衝潰二千五百兀良哈騎兵。


    王淵從漢人農奴當中,選出三個“千夫長”。又把蒙古婦女和幼童,分配給他們做妻兒。再從戰利品當中,分些牲畜和糧食,讓這些漢人農奴自己就地圈田,每人最高可得一百畝地。


    一時間,那些漢民熱情高漲。他們以前是奴隸,現在可以睡女主人,還能圈占主人的田地,簡直就跟做白日夢般美滋滋。


    帶不走的戰利品,王淵交給三個“千夫長”保管,量這些漢民也不敢悄悄侵占。


    休整一夜,王淵揮師向東南,在後世承德市附近,迅速掃平三個部落。接著又折道向西南,在後世興隆縣境內,迅速掃平五個部落。


    這些部落非常好找,因為四處皆山,適合耕種、放牧的地方不多。順著山穀與河穀進發,水草豐美、土壤肥沃之地,必然有蒙古部落駐牧耕種。


    特別是興隆縣境內的蒙古部族,數量少的才幾十人,數量多的也就幾百人。他們南遷至此,僅二三十年,還沒有繁衍壯大,直接被王淵扼殺在搖籃當中。


    如此半月有餘,古北口附近的蒙古人,被王淵驅逐殺戮殆盡,共解救出漢人農奴六千多。


    當然,成功逃跑的蒙古騎兵,加起來也有上千之數。他們倉皇北逃,在大興州遇到朱奮的大軍,一箭未發便又繼續遁走,最終下場肯定是被別的部族吞並。


    王淵在連續掃蕩各部之後,也帶兵前往大興州,跟自己的主力部隊匯合。


    大興州在金國統治時,才升級為縣,元朝再升級為州,城牆還是元朝修築的。由於荒廢日久,朵顏衛和泰寧衛部族遷來,也沒能力去修繕城池,隻在城外各地聚居繁衍。


    王淵望著那多處倒塌的城牆,又用千裏鏡觀察山勢,對朱奮說:“此城扼住南北咽喉,隻需充實人口、恢複城池,便能防護後方五百裏之地。”


    朱奮拍馬屁道:“王侍郎真乃知兵之人!”


    王淵笑道:“國朝初年,馮將軍(馮國勝)北擊蒙古,一路都捷報連連,卻在這大興州吃了敗仗。小興州那邊的城池,便是因久攻大興州不克,才被迫撤軍迴去修築的。這些兀良哈人(朵顏三衛),居寶地而不自知,竟然連城池都不要,隻知道在城外放牧種地!”


    朱奮附和道:“蒙古蠻子,哪知城池的好處?便是讓他們守城,也不曉得如何守住。”


    一番奉承之後,朱奮忍不住說:“王侍郎,是不是該早日東出,前去跟陛下的大軍匯合?”


    “你去吧。”王淵隨口道。


    朱奮忙問:“王侍郎打算何往?”


    王淵說道:“全寧衛。”


    朱奮驚道:“那可……可有些遠了,當心孤軍深入啊。”


    全寧衛,即後世內蒙古翁牛特旗烏丹城,在大寧城的更北麵。元朝司徒阿速投降大明,其部眾便安置在此地,因此全寧衛都是蒙古人,並沒有遷徙漢民過來實邊。


    如今,全寧衛的蒙古部落,早已經被朵顏衛吞並,是朵顏衛的第二核心區域。


    如果按照後世的地域劃分,王淵和朱厚照一直在河北打仗,現在王淵要帶著一千騎殺進內蒙古,直插朵顏衛的大後方。


    朱奮覺得王淵已經瘋了,麾下將官得知消息,也認為王淵是在找死。


    但想想王二郎的曆次戰績,眾將又很快釋然。


    於是,監軍朱奮率萬餘大軍,往東前去跟朱厚照會師。而王淵自領一千騎,北出燕山直插草原,打算徹底攪亂全寧衛,再南下跟皇帝前後夾擊敵軍主力。


    一千精騎,一人雙馬。


    掃蕩那麽多蒙古部落,王淵麾下隻損失十多人,反而繳獲了兩千多匹戰馬。這次戰馬的質量參差不齊,挑選出最好的一千匹,王淵的機動能力再次提升。


    在草原上抓住幾個牧民,王淵沒有直接殺了,而是賞賜金銀讓他們當帶路黨。


    將那些牧民分開審問,明顯說謊的便殺掉立威。


    老哈河邊,士卒們正在飲馬,王淵則帶著蒙古籍士兵,親自詢問一個最懂得配合的牧民:“你是說,周邊草場的青壯,都連人帶馬被拉走了?”


    這個牧民已經五十多歲,祖上屬於弘吉剌部,族人遭明軍俘獲之後,全被朱元璋扔給全寧都督阿速。後來朵顏衛快速擴張,吞並了全寧衛地盤,部族又歸附朵顏衛,並且分到的草場越來越小。


    緊接著,達延汗多次帶兵殺到,這個牧民所屬的部落,被韃靼蒙古殺死、俘虜大半。達延汗雖然撤兵離開了,但此族的草場再次被朵顏部侵吞,如今隻剩下幾十個族人,以區區兩百畝草場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就這還不消停,前些日子朱厚照大軍北伐,朵顏都督召集全寧所有青壯,讓他們帶著戰馬和武器前往大寧打仗。


    這牧民所屬的部族,也被征召了十個騎兵,日子是徹底過不下去了。


    “你叫什麽名字?”王淵問道。


    老牧民說:“圖門烏熱。”


    王淵又問:“還有多少族人?”


    圖門烏熱道:“被征走十個青壯,隻剩下三十多人。”


    王淵笑道:“不論男女老幼,能騎馬的都跟我走。隻要老實聽話,我會帶你們南下,賜給你們草場和牲畜。但你的族人,必須改漢名,學著說漢話。願意答應嗎?”


    圖門烏熱說:“隻要能活命,什麽都可以答應,就怕漢話太難學不會。”


    “願意學就行,迴去召集族人吧。”王淵說道。


    跟王淵料想的一樣,全寧衛地界的蒙古部族,青壯果然被征召去大寧城了,隻剩下大量的老弱婦孺留守。王淵膽大包天,他就是要以皇帝為誘餌,牽動朵顏衛所有兵力,然後自己帶著騎兵橫掃敵軍大後方。


    老牧民圖門烏熱,很快把能騎馬的族人都叫來,大部分都是婦女和老人,甚至還有幾個十歲左右的孩童。


    這些人都是帶路黨,領著王淵往西走,襲擊後世赤峰附近的一個部族。


    一千精銳騎兵,突襲隻剩老弱婦孺的部落,哪還有二話可說?


    此次出兵,王淵並不打算再造殺孽。不是因為他心慈手軟,而是就算屠光了這裏的部族,也會有更北邊的部落遷來,甚至是被喀爾喀蒙古趁虛而入。


    全寧衛距離大明太遠,移民實邊屬於妄想,而且這裏也不好防禦外敵。


    既然無法真正占領,那就沒必要殺傷無辜,到時候引來喀爾喀部南下更麻煩。


    但是,王淵的搞法,跟直接殺人沒啥區別!


    他突襲取勝之後,立即挑選年輕婦女,強令這些女人跟自己走,還帶走了部落裏的一半牲畜。押著女人和牲畜,繼續突襲下一個部落,再帶走年輕婦女和一半牲畜。


    這些婦女都被捆著雙手,不能騎馬,行軍緩慢。


    於是王淵又挑選小部落,燒毀他們的草場,讓這些小部落真心歸附。再讓小部落的族眾,負責看押俘虜的婦女,押著婦女和牲畜往南遷徙,前往王淵承諾賜予他們的新草場——大興州、小興州境內。


    旬月間,王淵在全寧掃蕩大小部落近百個,擄走年輕婦人一萬兩千多,搶走各類牲畜三萬多頭。


    而且,還不需要分兵看管。那些被燒掉草場的小部落,自會押著婦女和牲畜南下,他們不敢再留在此地,隻能期望王淵信守承諾,在大興州、小興州賜給他們牧場,賜給他們一些牲畜。


    就算途中有一些小部落帶著女人和牲畜跑了,那也無傷大雅,能有一半南下就算成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迴大明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夢迴大明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