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麾下的五千輕騎,身上帶著兩日的幹糧和飲水,這是打算隨時出陣追敵而做的準備。


    朱厚照的五百豹房騎兵,卻啥都沒帶,兩層重甲也脫了扔在追敵途中。因此衣服都穿得不夠,入夜之後越來越冷,現在都圍著火堆哆嗦取暖。


    輕騎兵們把口糧分出,暫時還不用殺馬充饑。


    “陛下,總督,烽料備齊了!”一個叫朱忠的豹房親信奔來。


    朱厚照高興道:“明日便點烽火。”


    王淵皺眉說:“我們入山怕有近十裏,在此點燃烽煙,友軍很難看到,必須到更前麵的山頭點火。”


    朱厚照立即把投軍的山民叫來,問道:“哪裏適合攀爬前往外麵的山頂?”


    一個山民青壯迴答:“適合攀爬的地方,在蒙古韃子身後四五裏。越往大山裏走,山勢就越陡峭,大軍不可能通行。不過我可以挑地方爬上去,然後再扔繩子下來,這樣就好爬得多。”


    王淵立即下令,前往山民家中收集繩索。


    普通繩索太細,難以長久承受重量,隻能數條編成一條。如此就有點不夠用了,王淵又讓士兵割馬尾毛和鬃毛,全部用來編成繩索,這玩意兒還是很結實的。


    軍中烽火,十裏一個信號,再遠就不易觀察了。


    想要形成十裏外都很看到的烽煙,自然不可能隨便燒點茅草。它需要幹柴、濕柴、油脂、牛羊糞等物交替使用,牛羊糞還得用水澆成半濕狀態,這樣才能炮製出衝天而起的滾滾大煙。


    負責攀爬山壁的山民很給力,估計是平時打獵、采藥時練出來的。十餘丈(50米左右)高的陡峭山崖,隻帶一把藥鋤,光著腳就那樣上去。


    繩子有些不夠,隻做了兩條,一次隻能兩個人往上爬。


    即便如此,上去幾人之後,也有一個士兵失手,二三十米摔下來死得透透的。


    然後四個人一組,用繩索拉扯烽料上去。等烽料在山上堆好,再繼續派人攀爬,前去燃燒烽煙的士兵至少得二十個。一來方便運送大量烽料,二來中途有人掉下山,也有足夠的人手補上。


    攀至五更天,終於湊足二十人,立即由山民帶隊進發。


    此處的山頂相對開闊,不用打火把就能抹黑趕路。約末前進兩裏地,那山民就讓官兵點燃火把,更前方的情況看得人腿腳發軟。


    山體大都由黃土覆蓋,水土流失非常嚴重。許多地方,表層黃土被衝刷殆盡,露出下邊的矽質砂石,山頂越來越窄不說,而且到處是凹凸不平的缺口,經常隻能容一個人攀爬上下。


    稍不注意,就會踩到鬆散黃土,然後失足從山頂落下。


    途中摔死兩個士兵,加上山民在內,烽火隊伍隻剩十九人。


    此時天色已亮,山民爬上一個高地,突然驚恐大喊:“有韃子!”


    蒙古士兵分成兩股,但隻在南邊找到易於攀登處。他們沒有繩索可用,攀爬時摔死的人更多,接著是崎嶇不平的山頂,途中不小心又摔死好幾個。


    此時此刻,一個山民外加十八個明軍,跟上千蒙古士兵大眼瞪小眼。


    這破地方,便是正常行路都困難,更何況要掄刀子開瓢。


    “結陣!”


    負責帶隊的大明旗官,很快就反應過來。將他們背來的柴薪,堆在前方抵禦箭矢,然後就地點燃烽火。


    蒙古士兵就算有上千人,此刻也隻能抓瞎。必須一個一個排隊過來,而且還得小心踩滑了摔下去,他們唯一的進攻方式隻剩隔空放箭。


    大明官兵全都背靠柴薪,根本不受箭矢影響。


    先點燃幹柴,然後加入油脂,接著又鋪一層濕柴,再丟些半幹半濕的牲畜糞便進去。就這樣一層一層添加,他們背來烽料,至少能燒小半天。


    蒙古士兵,還在放箭,自己過不去,也不讓敵人過來。


    ……


    拉迴黎明時分。


    等烽火隊登山完畢,王淵對朱厚照說:“陛下,我也上去,此處交給袁二指揮。”


    朱厚照怕王淵摔下來:“你去作甚?”


    王淵笑道:“我帶兵爬上去,在韃子頭頂扔石頭。如果能發現韃子首領,或許可尋機一箭射死。”


    這次輪到朱厚照勸阻:“派別人去便是。”


    王淵搖頭說:“我箭法更好。”


    王淵從小生活在大山裏,攀登山崖猶如家常便飯,更何況還有一條繩子。他力氣又大,腳蹬山壁,抓著繩子,幹脆利落的快速上升,比普通士卒快了兩倍有餘。


    待到天色大亮,明軍這邊又成功登頂二十多人。


    王淵親自帶隊搜檢石塊,可山頂的石塊不多,隻能掰下一些黃土疙瘩。


    韃子再度組織進攻,負責往裏填命的,自然是那些受欺負的部族。反正達延汗不會感到心疼,這次他的損失有點大,多送些平時不聽話的部族去死,還可以加強達延汗家族的統治。


    隻要能抓住漢人皇帝,一切都值得。


    王淵讓士卒將黃土疙瘩碼放在山頂,暫時沒有往下扔。他拿出千裏鏡,趴在山頂仔細觀察,很快發現一個組織進攻的蒙古首領。


    感覺不滿意,再繼續觀察。


    不片刻,王淵似乎發現韃靼中樞所在。


    那裏有好幾個蒙古首領,騎在士兵肩上觀察戰況。這是因為山穀中無法起高台,而蒙古士兵的肩膀,要比蒙古戰馬更高一些。


    之前數日廝殺,王淵用千裏鏡觀察過敵方首領。


    其中,達延汗出鏡率很高,畢竟此人是韃靼本陣中樞所在。


    突然,王淵心髒突突一跳,他居然真的看到了達延汗。此人騎在一個士兵肩上,左右各有士兵扶住,正在沉著觀察前方戰況。


    王淵換了一個更好的狙擊位,取出犀照弓,搭重箭上弦。


    此時雙方的垂直距離,僅有五十多米而已。王淵為了方便射擊,主動調整狙擊位置,直線距離也就六七十米。


    這麽近,王淵擁有十足把握。


    甚至,王淵害怕達延汗亂動,沒有瞄準咽喉和腦袋,而是瞄準對方的胸膛。


    “嗖!”


    一支重箭飛出,達延汗正好偏下身體,對自己的長孫卜赤說:“如此戰局,應當……”


    話未說完,達延汗左肩中箭,直接轟倒迴去。扶在兩邊的士兵,下意識將其拉住,就這樣雙腿朝天懸在半空。


    王淵迅速再次搭箭,不待弓弦拉滿,便又是一箭射出,這次射中達延汗倒掛在士兵肩上的小腿。


    連續兩箭命中目標,蒙古人終於反應過來,團團將受傷的達延汗圍住。


    突然,兩三裏外的山頂,赫然升起滾滾狼煙。


    “投落石!”


    王淵說完就拿出號角,在山頂吹響進攻的號聲。


    二三十個明軍士兵,從山頂投下黃土疙瘩。即便黃土鬆散,幾十米高砸下去,一旦把人砸中,不死也得丟半條命。


    又是身後的狼煙,又是頭頂的號角和落石,蒙古軍隊頓時就慌亂起來。


    “有埋伏,快撤!”卜赤抱著達延汗的身體大喊。


    韃靼別部首領、老將那孩大唿:“留下兩千人斷後,留下兩千人斷後!”


    斷個屁的後,達延汗生死不明。汗位繼承人卜赤,又帶著達延汗率先奔逃,其他各部怎麽沉得住氣?更何況,在前方血戰的蒙古士兵,全都來自不那麽核心的部族,死傷慘重之下早就有了怨氣。


    萬餘蒙古大軍,爭先恐後逃跑。有人騎馬逃竄,有人步行狂奔,山穀道路又窄,自相踩踏而死的蒙古士兵,比之前血戰而死時多出好幾倍。


    朱厚照和袁達,雖然搞不清楚啥情況,但他們聽到王淵的衝鋒號,立即命令士卒上馬追殺。


    山穀裏被友軍踩死的蒙古兵太多,大明騎兵幾乎是踩著敵人屍體,呈一字長蛇陣銜尾追擊。朱厚照心裏那個恨啊,如此殺敵良機,他居然被手下堵在後麵,地形太窄根本不能發揮寶馬優勢。


    王淵飛快奔迴上山的地方,吊著繩索滑下去,隨便騎上一匹戰馬狂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迴大明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夢迴大明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