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起進京趕考的小夥伴,隻剩下王淵和金罍二人。


    思南府的田秋更慘,他鄉試結束迴到貴州,在貴陽便與王淵分別。剛迴家就大病一場,病愈已是元宵節,哪還有時間進京赴考?幹脆跑去南京國子監讀書。


    貴州應考舉人,隻剩王淵一根獨苗。


    雲南稍微好些,除了金罍之外,還有一個叫何邦憲的舉人中試。


    何邦憲跟金罍屬於大理同鄉,但自幼家貧,跟隨經商的叔叔附籍讀書。他叔叔也隻是個小商人,因此何邦憲在鄉試時,並未租住在青雲街,也跟王淵他們沒啥交流。


    不過此時此刻,卻混成了熟人,誰讓雲貴地區就剩他們三個。


    三更不到,三百五十名士子,便從承天門進入皇城,雲集在午門之外。同時在這裏等候的,還有朝廷文武百官,不少人都在偷偷打哈欠。


    午門一共有五個門洞,正門三個,側門兩個。


    鼓敲三通,文武百官分別由兩道側門進入。而三百五十名士子,按照會試名次,單數走左側門,雙數走右側門。


    至於那三道正門,隻有皇帝和皇後才能走。


    當然,今科狀元、榜眼和探花,下次進宮也能走一次正門。


    百官、士子進午門之後,全都滯留在金水橋,各自按品級、名次排好隊伍。


    錦衣衛鳴鞭,眾人過金水橋,來到奉天殿前的廣場。


    內閣成員和六部、六科等大佬,繼續前行至丹陛之內,即奉天殿與殿前台階的中間位置。普通官員,隻能與士子們一起,排列於台階或廣場。


    大約黎明時分,正德皇帝升殿了,文武百官磕頭行禮,三百五十名士子依舊站立。


    禮畢,文武百官進入奉天殿。


    禮部官員則引著中式舉人,來到之前大佬們站立的地方,按會試名次排列於丹陛之內的左右兩側。


    鴻臚寺序班官員,捧著早已密封好的試卷,由左階降至中道讚禮,王淵等中試舉人這才跟著五拜三叩。


    文武百官退朝,從士子們中間走過,分列左右下了丹陛。


    “江西福安縣中式舉人,鄒守益!”


    鄒守益立即離開隊列,昂首闊步走進奉天殿。


    “四川新都縣中式舉人,楊慎!”


    楊慎朝左右士子抱拳,微笑著走進奉天殿。


    “貴州宣慰司中式舉人,王淵!”


    王淵也對旁邊士子抱拳,通過大門時,此處有全身著甲的“大漢將軍”。前兩位走過都目不斜視,唯獨王淵走來,“大漢將軍”們不由看了他幾眼。


    顯然,白衣飛將王二郎的名頭,連值守皇宮的“大漢將軍”都有所耳聞。


    王淵走進奉天殿好奇觀望,一眼便看到坐在金台的朱厚照。過去領試卷,謝皇上恩典,但隔得實在太遠了。


    明朝的奉天殿,嘉靖重修之後叫皇極殿,也即清朝的太和殿。


    但是,奉天殿的麵積,遠遠大於皇極殿和太和殿,這是因為雷劈失火重修後麵積減小了。


    從殿門口到皇帝寶座,距離超過四十米,再加上此時天光微亮,王淵根本看不清朱厚照長啥樣子。


    考桌是由光祿寺安排的,桌上貼有考生名簽,王淵很快找到自己的桌子。


    王淵特別倒黴。


    因為考桌是隨機分配的,而王淵被安排在角落裏。殿宇森嚴,角落裏光線不好,此刻完全看不清字,估計天亮之後能稍微好些。


    試卷用白宣紙裱了四層,為十五開,前六開用來寫考生信息,交卷之後要全部彌封,後九開才用來寫策試正文。


    王淵雖然看不清朱厚照,朱厚照卻在王淵進殿的瞬間,便一直臉上帶笑死盯著他。


    眼見王淵被安置在角落裏,其他士子都開始寫姓名籍貫了,而王淵卻因光線太弱隻能慢慢研墨,朱厚照幸災樂禍笑得更開心。


    天色愈發光明,王淵提筆寫自家信息:應殿試舉人臣王淵,年十六歲,係貴州宣慰司貴竹長官司人,由貴州宣慰司學生應正德五年庚午科雲貴鄉試中試,由舉人應正德六年辛未科會試中試。今應殿試,謹將三代腳色開列於後,曾祖諱忠(未仕),祖父諱恩(未仕),父諱全(未仕),世代皆務農。”


    等到時間差不多了,終於公布策試內容。


    題目內容有五百多字,大致意思為:


    “創業以武,守成以文。但兵農一致,文武同方,文武的作用究竟有什麽區別?縱觀先秦與漢唐宋,英主都是文武兼備。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治兵與治民之道有何差異?”


    “我朝太祖皇帝非常牛逼,啥都製定得非常好,於是有了一百五十年的安定繁榮。但現在士子失業、百姓餓肚子、流民化為盜賊;如今賦稅不足、民力枯竭、軍餉不夠、兵力欠缺、反賊未除,是文武百官哪裏做錯了嗎?”


    “如何才能避免文恬武嬉,如何才能讓天下安定,如何保我大明長治久安,請士子們來說說。”


    士子們拿到題目之後,都感到有些驚訝,今天的殿試內容太實在了,以前都什麽王道啊、禮教啊這些虛言,哪裏會問如何治兵與治民?


    但仔細想想,早在半個月前,反賊就打到京南一百裏,如今還在河南、山東流竄,這道策問題目明顯是切中時弊的!


    三百多個中式舉人,此時此刻,集體抓瞎。


    王淵也在撓頭,這道題出得太大了,根本不是一天時間能寫好的。


    好在王淵穿越之後,也非隻看四書五經。《千字文》和《小四書》就有各種曆史故事,而在龍崗山,王淵也向王陽明請教過時事弊病,同時還看了幾本亂七八糟的史學雜書。


    《禮記》的許多內容也能引用,反正論及曆代兵農事,再結合穿越前的中學曆史書來答便可。


    確定好自己的答題內容,搜腸刮肚瞎寫一陣,時間已經快到中午。


    皇帝派人賞賜宮餅一包,就著茶水便是午飯。


    殿外丹陛內有茶水,士子隨時可以去喝,也隨時可以去上廁所。隻要別看其他人的卷子,別大聲喧嘩吵鬧,是沒人來管你在幹啥的,擱廁所裏睡一覺都可以。


    朱厚照賴著性子,一直在奉天殿坐到中午,便打著哈欠溜去豹房玩耍。


    王淵上個廁所迴來,發現金台上的皇帝不見了。他閉眼在考桌上趴了一陣,再次整理思路,然後坐直身體繼續瞎寫一通。


    傍晚,夜色降下。


    殿試不給蠟燭的,你若生有神眼,那也可以摸黑繼續。但咱這不是仙俠文,黑燈瞎火的,考生們陸陸續續交卷,然後哀鴻一片結伴出宮。


    金罍哭喪著臉,對王淵說:“策試題太難了,怕是隻能排進三榜。”


    “我也瞎寫的。”王淵笑道。


    廢話,苦讀四書五經的士子,遇到這種策題誰不瞎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迴大明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梓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梓鈞並收藏夢迴大明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