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境內最大的反賊大致上就是這兩股,張獻忠手下現在有了九萬人,而劉國能手下六萬人,所以但單純從人數來說,左良玉同誌的三四萬人馬實在是上不了台麵,另外加上其他小股的反賊他們總人數可以達到二十萬,這樣的情況下對張獻忠一夥人無疑是極占優勢的,所以他怎麽也不會真的投降。


    但是劉國能卻不一樣,麵對這大號的局勢,他果斷地選擇了投降,原因很簡單,他不想一直就這麽當一個反賊。


    劉國能其人,是一個秀才,可以說在造反之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但是在屢試不中之後再遇上吃不飽飯的刺激之下就當了反賊,再或許是熟讀水滸傳的緣故,他知道當官除了科舉之外其實還有另一種辦法,那就是造反,然後再招安。


    他的眼光還是比較長遠的,若是放在以前是怎麽有也不會投降,但是現在整個大明的反賊情勢都被打的遍地開花,就算河南一地暫且可觀也改變不了什麽,滅了李自成之後又該如何?所以他很果斷地投降了,至少可以混個官來當當。


    直到接收完這夥降兵熊文燦才有些反應過來,特麽的這也可以?熊巡撫發誓自己絕對沒有真的想把他們招降,隻是例行的套路而已,但是事情偏偏就成了,真是如有神助啊,然後左良玉也是被嚇得一跳,緊接著看清了當前的形勢卻是笑了起來,熊文燦或許不用走了讓他不開心,但是張獻忠自己可是能搞定他了。


    張獻忠現在變強了之後就不再給他燒香拿卡了,對他也沒有那麽尊重還時不時罵罵他,左總兵是一個真小人,現在有了機會於是他決定把張獻忠往死裏打,拒不接受他的投降。


    對於左良玉的性子張獻忠同誌也很清楚,他們本質上是屬於一類人,所以他有些慌了,左良玉進攻沒準劉國能那混蛋還在一旁打輔助,所以這會也沒法玩了,他也隻有投降這一條路。


    左良玉是不同意的,雖然有著自己的私心在那,但是最關鍵的是世上所有的反賊或許都能相信就是張獻忠這貨不可以,但是已經立了大功逐漸膨脹的熊巡撫大手一揮果斷就同意了張獻忠的投降,對於他來說打仗能贏也是兩個人的功勞,但是招降就隻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了,哪種做法更劃算一目了然。


    左良玉很憤怒,這特麽的熊文燦完全沒有將我放在眼裏啊,老子威名赫赫的大明名將,算了,不打就不打了,他腦袋賺的也快,知道張獻忠是什麽尿性,要讓他老老實實投降?做夢去吧。


    當消息傳到京城,崇禎緊縮的眉頭有些舒緩了下來,隨著李自成被都打進了四川,張獻忠等人的被招降,至少這中原地區就是基本穩定了下來,眼下他所考慮的就隻是徐光啟的死訊了。


    昨日一收到徐光啟的死訊讓崇禎覺得很突然,而且還有寧致遠在徐光啟的府上,雖然他很想立即去看看,但是作為一個君主這麽急切地跑到屬下官員的府邸顯然不合適,也暴露了自己在他府上安插了內線的事實,或許他們都知道這點,但是就是不能擺到明麵上來,經過了這一天的發酵也差不多到時候了。


    作為皇上他出行的陣勢自然不會小,當一行人浩浩蕩蕩出現在徐光啟的府邸,從牌匾到大門完全被白色裝飾成了一片,門前一群人在迎接著,崇禎透過自己的車駕往外看著情形顯得很煩躁,因為他並沒有在迎接的人當中發現寧致遠,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寧致遠都不願意再做些表麵的文章了那是不是就意味著要翻臉了,真的要和後金一起抵抗他麽?


    車駕上還有著楊嗣昌,崇禎的表情他看在眼裏也無可奈何,先一步下了馬車迎著崇禎,聽著徐府下方傳來恭迎皇上的語句崇禎沒有一絲成就感,他惶恐,不知道什麽時候這種權力就會消失。


    大廳中一尊大氣卻樸實的楠木棺材,白綾裝飾周邊,堂前煙霧環繞,紫色的檀香在慢慢燃盡,一股靜穆莊嚴的氣息盡顯。


    寧致遠身穿白衣跪在堂前,麵無表情地攔著懷中的徐澹雅,女孩很憔悴地直扁著嘴,嘴唇咿咿呀呀一張一合發不出什麽聲響,然後一聲尖銳的皇上駕到,正堂中兩人都沒有任何反應。


    崇禎很平靜,弄得一旁的楊嗣昌也很忐忑,寧致遠似乎太囂張了一些,這還是京城吧,你敷衍幾下又怎麽了?眼見著崇禎去了幾炷香燃著,似乎很虔誠地在祈禱著,氣氛詭異。


    崇禎眼裏兼著複雜,沉默著許久才上了香深吸了口氣,他記得還是幾年前和他一起去寧夏的情形,那會形勢很壞,反賊盡起,可現在販子額的威脅已經不服當初,但當時保家衛國的功臣卻變成了一個更大的的心腹大患,而徐光啟最後臥病的幾個月他也沒有來過,此時他突然很後悔,或許如果自己多來幾趟會有什麽解決辦法,而寧致遠現在就在他的身邊,崇禎卻很疑惑為什麽自己生不出除掉他的想法和決心,可崇禎知道自己無時不刻都想滅了寧致遠,隻是實在是實力不濟。


    寧致遠一直就沒有說話,崇禎也很能沉得住氣,說實話在禦下這一方麵他一直做得很好,他覺得現在若是自己開口說話那八成寧致遠是不會理他,到時候自己怎麽辦?殺了他還是什麽?殺得了還好,殺不了隻會讓自己更尷尬,而避免尷尬的方法就是閉口不言,他的性子其實很好,否則也不會隱忍幾年。


    .........


    “寧大人...”楊嗣昌開口打破了沉默,他這個當下屬的哪能看不出崇禎的處境,雖然心裏也實在沒底能和寧致遠搭上話但還是說話了,他尷尬不要緊,“是何時到的京城啊...”


    “昨日午時。”寧致遠答道,他也沒什麽別的心思,隻想著為徐光啟守靈七日之後便離開,這也是徐光啟的囑咐,那時候徐光啟的兒子也該迴來了,在漢人為主的朝代裏孝是極為重要的,想當初權勢遮天的張居正正是因為在政鬥危急的時候自己的父親死了迴去守孝三年然後再入朝為官時已經變了天,隻是寧致遠對這種習俗實在有些不以為然,人死了做那副姿態有什麽用,徐光啟臥病的時候又怎麽沒有看見自己那兩個便宜舅舅?


    楊嗣昌似乎是沒有想過寧致遠會迴答他,驚訝之後又問,“兩廣形勢現在大人能否完全掌控?”


    “十之七八...”


    “————”這個時候不說楊嗣昌,就連崇禎都覺得有些怪異了,很明顯寧致遠可以說是帶著善意來的,是的帶著善意。


    “那寧大人是否有意入閣?”幾個眼神之後楊嗣昌突然開口問道,從崇禎的眼神裏他似乎看到了這種意思,言罷輕舒一口氣,也是無奈他和崇禎之前絕對沒有想過這種情況,“大人現如今威名赫赫,政績斐然,所至之地寧夏兩廣皆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朝中絕對大有可為...”


    崇禎也是在緊張地關注著這一幕的變化,若是不錯出意外或許幾十年後寧致遠會是這樣的過程,但是崇禎現在寧願此事就這麽發生,二十歲的閣老怎麽了?他願意就好。


    徐澹雅依舊安安靜靜縮在他懷裏,寧致遠眼神終於從地麵移開,然後看了看崇禎與楊嗣昌,搖了搖頭。


    “————”


    .........


    巴特瑪瑙離開肇慶的時候彷徨若失,然後帶著寧致遠的書信在一眾親衛的護送下向草原急奔而去,她驚訝地發現自己身邊的護衛還是多尼庫魯克,而且除了原先那幾個之外沒有一個多餘的人,這是寧致遠對她的信任還是什麽?她搞不清楚。


    得知寧致遠讓她離開的時候巴特瑪瑙怎麽也找不到他的人,原來他是先離開了,不過她也打聽到了一些,就是他在京城的親人去世了,最後一次見麵的時候他的心情不好應該就是那個原因了吧,隻是離開都不和自己當麵說這讓她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巴特瑪瑙覺得他們已經足夠親密了才對。


    多尼庫魯克還是那副麵無表情,但巴特瑪瑙感覺他心裏應該是很高興,她卻很不高興,難道寧致遠隻是想玩玩就算了,想著這種可能,巴特瑪瑙很難過,或許並不是她對寧致遠有了多深的感情,但是在那十餘天裏她過得一直很愉快卻是真的,這巨大的反差讓她受不了,而察哈爾的事情應該是已經解決了。


    到達寧夏的時候麵對著這繁華的景象她也沒有心思再去感慨了,一路上巴特瑪瑙都沒有和多尼庫魯克有什麽交流,她心神恍惚,她有些迷茫,然後見到了一個長相粗狂的漢子。


    現在寧夏的情況是真的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十餘萬的蒙古人就像是被圈養起來了那般被鎖在了草原的中央,第一批從漠西來的運糧部隊一天前被李定國一鍋端了,然後這局已經大開了。


    但是陳彪現在是無比的鬱悶,公子派人來送的一封信和一個娘們,說玉璽已經在他的手上了,這短短的一句話表明了這麽長時間以來他都白費功夫了,所以寧致遠讓他務必將這些野生的蒙古人都給消滅或者俘虜了,想到自己的苦心白費他就對眼前這個小娘皮充滿了怨念,不過饒是如此他還是得配合小娘皮的做法。


    投降?要不要這麽沒骨氣,不過不得不說這娘們長的是真的漂亮,陳彪想不通為什麽和公子有關的女人都是這麽標誌,隻是眼前這小娘們興致好像也不太高,哎,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過說實在的有了這麽一出,卻是對自己這個全滅的計策有著很重要的推進作用,而也實在不得不服,自己勞心勞力也完成不了目的,而公子卻是遠在千裏之外的肇慶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還財色兼收,對了還有科爾沁那個小小娘子,公子好像還不知道這迴事。


    .........


    崇禎坐在迴程的馬車上,表情深思有些鬱悶,然後看著同樣沉默著的楊嗣昌,問道,“楊愛卿,你可知道寧致遠適合目的?”


    寧致遠之前搖頭很果斷地拒絕了楊嗣昌讓他入閣的建議,然後卻是重新給出了另一個建議,那就是讓崇禎好好整治內政,誅殺貪官惡吏,最後說了一個貌似承諾保證自己不會滅了大明。


    這一下子讓崇禎很疑惑很尷尬了,寧致遠的語氣自然是那種輕描淡寫好像彈指之間可以滅了大明那般自然,但是崇禎就有些受不了了,誰不知道他是當慣了老大的人,除了後金人還沒有人給過他臉色來看,於是他生著悶氣打道迴府了。


    “或許寧大人他本來就沒有滅我大明的心思吧...”楊嗣昌沉聲說著,細細數來這寧夏的發兵經曆卻是可以看出苗頭,至少寧致遠並不是那種為了權力可以不顧一切的亂臣賊子,而讓朝廷汗顏的是他每到一處總是能讓那兒的百姓過得更好,“寧大人隻想占地為王或者...分化我大明和後金...”


    其實楊嗣昌對寧致遠並生不出什麽惡感來,但是飽受崇禎的恩惠和信任讓他必須為大明考慮,甚至為大明赴死。


    崇禎張張嘴說不出什麽話來了,分化大明和後金,哈,他們之間的關係還要分化,不過也確實,寧夏的威脅很大,不知不覺就讓他們兩方都忌憚無比,在想著寧致遠輕描淡寫的語氣更是氣氛,他沒有嘲諷,但是卻比嘲諷更加的惹人不忿,因為最大的蔑視往往就是無視。


    “楊愛卿你說...”崇禎頓了頓開口道,“若是將寧致遠給...”


    “這要看陛下你是不是想這樣就和寧夏開戰了...”楊嗣昌沒有急著阻止,常言有說擒賊先擒王不錯,但是惹怒了對方可不是那麽好應付的,而且,楊嗣昌不太相信這麽一個人物會這麽容易就被解決。


    楊嗣昌皺皺眉頭很苦惱。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爭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劫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劫者並收藏大明爭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