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漢子陸陸續續說了很多,詞藻並不華麗反而相當樸實,表述的條理也並不是很清晰,但是寧大官人很容易就弄懂了整個過程,大概就是先抵禦再收服,所以吳剛確實不是隻會打打殺殺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倒是當真不錯,隻是一個小小的全州就會弄出這麽多事出來,而寧致遠相信,若是要讓全州重新納入朝廷的管轄炳然會遭到激烈的反抗,比起吳剛他們遇到的要強大的多,他們的聯盟也會更加緊密。


    對待吳剛他們不肯先上前無非是吳剛並侵占不到他們太大的利益,而自己要的是剝奪他們的一切,除非把他們逼到絕境。


    吳剛臉上有些憨憨地笑,他不居功不把自己所作所為說出來是一迴事,但是別人說出來又是另一迴事,能在寧致遠麵前露個臉也是極為高興的。


    “做的不錯!”寧致遠笑著讚歎道,“倒是你是怎麽認得本公子的?”


    “小人在寧夏有幸見過大人幾麵,還有李夫人在我們來全州之前給了我等一張大人的畫像...”吳剛嗬嗬道。


    “這樣啊,這麽個小地方你們的實力都發展的如此好,卻是讓本公子吃驚。”這麽一個偏遠的小縣城李今是能安排一百精銳的士兵大得什麽注意已經很清楚了,想來李今是是知道大城池裏麵勢力更加紛亂與強大,倒是打的農村包圍城市的念頭,一念至此,他覺得李今是還真是個全才。


    “本公子昨日似乎將三夥勢力滅了,有問題嗎?”寧致遠問了一句。


    “哪三夥?”吳剛臉色詫異。


    “壯人,瑤人和侗人...似乎就是這三個吧。”


    “啊...”卻見吳剛有些誇張地驚歎了一聲,“大人這是講全州的少數異族都一網打盡了啊。”


    “昨日聽方知縣卻是就是這麽說的,全州也隻有那三個少數人種。”寧大官人點點頭,見著吳剛麵色有些怪異,“這其中難不成還有什麽問題?本公子見著外麵似乎有不少人在盯著。”


    “盯著是自然的吧...”吳剛短暫的錯愕之後才說道,“大人知道為什麽漢人勢力在這有許多股但是偏偏還讓那三撥總共隻不到六百人的人存在嗎?就是因為他們都是一個整體啊...”


    “我等剛剛到全州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先消滅了這三撥異族再說,然後幾番打聽之後放棄了...”


    “之前這城裏的漢人也想過這個主意,但是隻要壓迫過分了撞人的幫派城內侗人瑤人迴來幫忙,而且別處還有大股的撞人過來,還有其餘侗人瑤人也是如此,隻是他們都沒有占領這全州的想法,所以這全州才能一直得以平衡。”


    “現在大人你將這全州城內異族都滅了大部分,必然有人迴去他們的城池通風報信了,而城內這麽多漢人也知道,所以他們最好的做法便是將罪魁禍首抓住來消除他們的怒氣...”


    “所以他們吧注意打到本公子頭上來了!?”寧大官人被氣笑了,他隻當那些漢人跟著自己等人是為了弄清楚自己的底氣,原來是打著這個主意!自己滅了異族結果反而是漢人來找自己的麻煩。


    吳剛急點了點頭,“昨晚小人便收到了其他人的消息說是城內三個異族帶了三百餘人一起出去打劫一直沒能迴來,可能是發生什麽事了,隻會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也要一起上,小人答應的挺爽快的,誰知竟是大人您啊...”


    “是我又當如何?”寧致遠半笑不笑問道。


    “一不做二不休將他們都殺了!”吳剛眼神中冒出狠厲之色,“然後就可以徹底掌握這全州城了!”


    寧大官人這才重新仔細打量著吳剛,黑黑的胡茬粗糙的麵容十足的一個莊稼漢的形象,能有著現在這份魄力著實不易。


    “那依你認為又該怎麽做?”


    “大人竟然能將那幾百人一個沒剩地鏟除應該是有著挺厲害的弟兄,直接動手...應該可以吧?”


    寧大官人瞟了吳剛一眼,“還不到時候吧...”手指輕敲著案板,“擒賊...應該先擒王...”


    “要知道,本大人可是兩廣總督...”


    吳剛眼神一亮,“小人這就吩咐下去,今日便在城內最好的酒樓請他們有事相商?”


    寧致遠點了點頭,這吳剛確實挺機靈,心神一動,又問道,“關於全州這個縣令,你覺得怎樣?”


    吳剛一愣,然後尷尬地搖了搖頭,“這...小人不知,關於縣令,小人甚至都沒有見過一麵,不是大人你說這一句,小人還不知道有這麽一迴事...”


    “————”寧大官人滿頭黑線有些好笑,卻是眉頭突然一皺,“你說...你沒有見過這個縣令?”


    吳剛忐忑地點了點頭,看著寧致遠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對勁,覺得自己是不是疏忽了什麽?


    “你們剛來的時候他沒有來見過你們?”


    “小人沒見過,那就是沒有了。”


    .........


    “公子,怎麽那個老頭縣令有問題嗎?”迴程路上王五忍不住問著,因為被親衛處理掉了所以身後已經沒有人在盯著了,“俺感覺那老頭挺聽話的,什麽都說了。”


    “就是因為太聽話了啊...”寧大官人依舊眉頭緊皺著,“你去將這縣令好好打聽一番。”


    天空朝陽升起,三月多的時候,在這極南之地,已經顯得燥熱了。


    但是在東北,還是被一股寒氣包裹著,隻是對於後金人而言,這點寒氣確實不算什麽。


    多爾袞已經在想著準備自己的後路了,這最後的決戰,就連他自己都沒有多少信心。


    他若是早知道皇太極這次會這麽豁的出去來拚命,他必然早已進軍蒙古了,事情到了現在這一地步,他明白自己再做什麽都隻是拖延時間。


    皇太極現在很明顯就是打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自損一千二的主意,若是以前的皇太極絕對不會這麽不管不顧,但是現在...,也難怪,誰讓多爾袞的城池少經不起消耗,所以就這麽要被拖垮了。


    現在的皇太極做的再過分還有著幾十萬的漢人士兵的支持,看樣子是皇太極在一開始就是打著這個主意,不惜一切代價。


    豪格近來很興奮,以前對自己極為冷淡的阿瑪皇太極現在是愈發的器重他,各中意思明眼人都清楚,豪格自己更是激動異常,對於皇太極的一切指令都能堅定地貫徹下去,他知道,皇太極的實力越強大,他的未來將會越遠大。


    多爾袞現在正是一路後撤貌似做好了與皇太極決戰的準備,而重心卻是都移向了相鄰的科爾沁部落。


    而科爾沁部落現在的地位也很尷尬,他的下方正是原科爾沁部落的草原,現在是被大明那一夥寧夏軍占領,於是會出現多爾袞一直向科爾沁磨刀霍霍軟硬兼施與科爾沁向寧夏示弱的情況,誰也沒有得到答案。


    對於寧夏來說,對於蒙古人的手段向來都很明朗,當時鄂爾多斯等幾個部落的殘部被同化了一年多之後已經沒有了很明顯的印記,終日與漢人的士兵混在一起幾乎沒什麽區別,所以若是沒有什麽意外,他們對蒙古人的態度隻會有完全的妥協與征服,不存在科爾沁這般所謂的盟友。


    隻是科爾沁畢竟特殊,這是寧夏高層都知道的秘密,他們的主母可是有幾位是來自科爾沁的蒙古人,事情到了大玉兒這兒,她倒不怎麽驚訝,一般情況下她並不怎麽摻和寧夏的軍事,這次她下令一視同仁,該打就打,打到科爾沁屈服為止,她在科爾沁隻是生活了十二三年,但是自己爹爹這種渾水摸魚的本事她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大玉兒倒是什麽也不想管,隻是她知道,自己絕對不能成為攪渾寧夏這攤清水的因素。


    .........


    放在全大明一大半的官員身上,都不會有熊總督這樣的淡定。


    在延綏這種顯然不安分的地方,熊文燦還是該幹嘛幹嘛,盡顯大將風度,李定國也不得不佩服這位老油條隨遇而安的本性,在兩廣那個混亂的地方也能活得滋潤的同時還能立功,確實不是偶然。


    熊文才從到延綏至今,什麽也沒幹,心中有的一些忐忑也逐漸消失,他對於...這種反派分子的心理琢磨的很透徹,一般情況下,延綏的反賊與兩廣的異族差不多,都不是想光明正大的反朝廷,所以他這樣的做法正好,隻是可惜這兒沒有多股勢力,否則他還能過得更自由愉快。


    他現在很愉快,前提是這延綏不要再生什麽事端,從洪承疇的打算看來,倒是識相,所以短期之內該是不會有什麽事的,但是一切開始不同了,自從陝西巡撫換了一個人之後。


    本來這確實不是什麽大事,陝西巡撫雖然算得上一方諸侯,但是在西北這種局勢下什麽也算不上,洪承疇都拿延綏米脂這一塊的李定國沒辦法,原先的陝西巡撫更是像隻縮頭烏龜一樣期待著李定國不攻城已經是萬幸了,哪裏還會有人有想法來治他,不出意外的話,等到有那一天高闖王李闖將等等都歇菜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決戰的時候。


    李定國就是這麽想的,所以他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找點事情做或者幫洪承疇早點把李自成弄死也不會那麽閑的發慌。


    但是現在都不用了,有人來找茬,而且李自成已經幾乎完了,跑的很遠,李定國鞭長莫及。


    高傑投奔洪承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李定國那兒被嘲諷了的緣故,這次洪總督很講究節操,高傑確實得到了重用,祈禱的作用可謂極大,一時之間對於李自成的軍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且事出突然,幾乎隻是幾個時辰的時間便造成了李自成難以挽迴的敗勢,勝利的天平已然傾斜。


    雙方在野外對峙的時候洪承疇帶著高傑驀然出擊,讓反賊目瞪口呆的時候斬殺李自成手下萬人,這是戰場上不折不扣的萬人屍體,李自成瞬間潰敗,迴城據守。


    對於此時的李自成來說,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據城死守,一個是出城而逃,但是手下已然沒有了士氣,再守下去無疑沒什麽意義了,李自成清楚的知道,自己以前的那些心思全然白費,而且搭上了幾萬手下與自己的夫人,他很失落,很難過,他以自己從未有過的狼狽方式,向著四川跑去。


    那還是洪承疇的地盤,所以洪承疇緊跟其後。


    在這種情況下,洪承疇沒有心思管陝西的事,陝西已然成了孫傳庭做主,所以不得不說孫大人的運氣著實不錯,剛剛上任就可以大展拳腳。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麵封閉了李定國所在的延綏米脂等城池與陝西交流的通道,第二件事就是寧致遠在寧夏實施過得政策,精兵戰略。


    要隻是第一件事,那著實沒有什麽作用,但是第二件,孫傳庭遇上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楊嗣昌四正六隅的政策讓西北多了近十萬的人馬,所以有足夠的基數讓他來折騰。


    北方人打仗曆來就要強於南方,所以左良玉也是從京城招的昌平軍,洪承疇是地道的西北軍,曹文昭更是東北軍與西北軍的結合,而孫傳庭,在另一個時空的部隊稱為秦兵,來自延綏,但是現在便是來自西北各城池的挑選,同樣是精兵,人數在三萬左右。


    孫傳庭對於挑選出來的士兵並沒有多加訓練,靠的就是一把刀,不聽話,就殺人,這就是文官第一次當武將的做法,因為他覺得,沒有多少時間交給他訓練了。


    史料記載,漢高祖劉邦入漢中的時候韓信靠的就是這一手馴服了那些關中人,那他們聽話乖乖的訓練成精銳之兵,孫傳庭是讀書人,大抵是讀過軍神的事跡,所以他會照本宣讀,用這個沒有人敢用的方法。


    對於被李定國來說,這陝西巡撫大致又是個路人甲,於是兩方人出其不意的打了一仗,然後,小敗。


    李定國小敗。


    .........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爭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劫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劫者並收藏大明爭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