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一部亂了,事情出奇地順利,盧象升很高興。


    這次的作戰是他自己親自帶隊,他很激動,他手下的這群新兵蛋子也很激動,但是並不懼怕。


    人很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他們有時可以什麽都不怕,有時卻又膽小如鼠,盧象升根據這一特點,對他的部隊進行了徹底的改造。


    寧致遠遠赴大同之前,來到了廣府大名一帶,招收了四千士兵,也經過了仔細的篩選,選擇了這些彼此之間的熟人親屬,這一做法便是跟著盧象升學的,不僅是他,後世被稱為完人的曾國藩同樣也是如此。


    盧象升這一切做的更細致,更徹底,他深知在什麽都跟不上的情況下,士兵本身的意誌極其重要。


    自招到這些士兵以來,他和他們同吃同睡,一同訓練,在加上盧象升他本身天賦異常的武力,很快贏得了士兵的敬佩,而這種和諧的情況下士兵們的感情也極好,更遑論他們之間本來的關係就極其親近。


    人數不多,隻有八千人,盧象升將他們叫做天雄兵,盧象升此時帶來的隻是一半四千人。


    天雄兵的士兵們此時還未對他們的這個名號感到自豪,隻是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知道,自己有多麽了不起!


    他們在看著混亂的反民們在互相踩踏之中,這種情勢維持了很長的時間,然後終於停了,再然後,盧象升終於又動了。


    一個衝鋒再次衝向了人群中,他身後的士兵也沒有絲毫的停頓,某大人作為一節讀書人都這麽幹了,我等平民百姓又有什麽不能去的?


    一氣嗬成,反賊一泄如注,但遠遠不到敗退的程度,無數的人馬正在聚集中,突然前方又傳來了一陣騷亂。


    盧象升冷峻的胡子臉上一喜,來了嘛,來了嘛,終於來了嘛!


    就在幾天前盧象升知道高迎祥部隊朝著他們勳陽趕來的時候就在思考著怎麽對付他們,以他的脾氣是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和逃跑的,但想來想去也隻有在偷襲一陣之後便固守不出,絕對不能讓反賊占便宜便是了,但似乎是上天知道盧象升的誌向,對他有所垂青,有個人找了上來。


    王大虎,聽著名字是一個彪形大漢,而實際上也是如此,盧象升很高興,因為他們是來自大明最精銳的部隊,關寧鐵騎,確切點說,是曹文昭的下屬,現在他死了,所以他們沒有了歸處。


    自曹文昭死後,反賊勢力囂張,他們已經走了很多地方,打了很多場遊擊戰,每每想跟反賊決戰輕洪承疇左良玉一流助陣時總是被拒絕,但他們從未放棄,也沒有加入任何一個地方,隻想著報仇,為他們的曹總兵報仇,殺盡反賊。


    在他們眼裏,除了曹文昭他們誰也不服,洪承疇根本上不了台麵,左良玉更是垃圾,因為不久之前高迎祥還在河南,但左良玉隻是領著兵遠遠和他們對視著,,目送高迎祥他們慢吞吞地離去,恥辱,這實在是恥辱,所以雖然左良玉很想留住他們,但他們始終沒有答應,而是跟著高迎祥,察覺到他們的目的之後,快馬趕到了勳陽。


    這樣的事在曹文昭死後他們做了很多次,由開始的滿懷希望變成現在的例行公事,但對方這個白白淨淨的盧大人表現確實出乎他們的意料,激動非凡,然後一拍即合。


    半信半疑中,王大虎看著盧象升製定計劃道現在親自帶兵襲擊,這個粗漢感覺有些異樣,這種感覺像是看到了曾經的曹文昭,總是喜歡身先士卒,但不可否認的是,盧象升比曹文昭更有魅力,這隻是他們幾天接觸下來的感覺。


    事實也是如此,在另一個時空盧象後來升領著殘兵和後金對戰,實力懸殊之下,沒有援兵,沒有糧食,但是整支部隊沒有一個反叛,沒有一個投降,堪稱明末第一大奇跡。


    此時,王大虎帶著一千五百人,僅剩八百的關寧鐵騎和七百元曹文昭坐下的騎兵,加入了戰場,他們選擇的戰略是正麵迎戰,來去如風,像一把利刃般向著高迎祥砍去。


    實力懸殊,這隻騎兵部隊簡直就是在收割人命,在高迎祥的部隊正在搭建營帳的時候。


    按照兵力來算,這是一場送死的運動,但事實上卻是高迎祥迎戰的重甲騎兵雖然裝備不差於對方,兩方對戰起來但卻是一擊即潰。


    這很奇怪,高迎祥有些慌了,關寧鐵騎的特征很明顯,喜歡一邊殺人一邊罵著他們聽不懂的東北話,眼前的部隊正是這般,但他想不通的是,曹文昭已死,手下的關寧鐵騎還能活著?關外的部隊比曹文昭的手下厲害這麽多?


    慌忙上馬,在一大群人的保護下,他下了撤退的命令。


    其實這也不奇怪,古語言,哀兵必勝,他們心中有股子執念,所以他們比在曹文昭帶領下還要厲害。


    前軍亂了,中軍亂了,後軍一片懵逼,所以高迎祥的這支隊伍是徹底亂了。


    事實證明,人太多這個缺點很致命。


    全軍一團亂麻,但敵我懸殊,高迎祥若是集中兵力不撤退,怎麽也不會敗的太慘,全殲對方想來不靠譜,但能將對方逼的自己撤退是不難的,但相比而言他想的有些小家子氣了,在看到自己的精銳騎兵一個個被殺死甚至還沒上馬就被砍死,他實在心疼,那都是錢堆出來的。


    他也還認為,事情還沒到需要自己花費什麽代價的程度,隻是一時不察,於是讓一部分已經準備好的重甲騎兵抵擋著這群關外蠻子,然後迅速撤退,倒也顯得不是很狼狽,與普通反賊的差距一目了然。


    命令下達到了全軍,一時之間盧象升的四千人的壓力銳減,再沒有反賊與他們主動交戰。


    這就是身為反賊的特點,盧象升知道,他們心裏的信念有問題,所做的一切隻是為了活命,不是為了官兵,所以撤退的命令一下,各人自掃門前雪,很快跑的無影無蹤。


    他們由開始的不同下命令就自覺逃跑變成現在這樣已經十分不易了,盧象升一邊鄙視一邊慶幸,若非如此,他這點兵力實在不夠對方塞牙縫的。


    然後他還是選擇了追擊,大肆追擊,連同那一千多的騎兵一起,對於他來說,擊退敵軍不是目的,最好是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甚至消滅他們,眼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高迎祥部隊潰不成軍。


    ............


    至此大勝一場,盧象升很感慨,然後打道迴城。


    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打仗,自崇禎二年帶兵以來,小股大股的反賊消滅過不少,但今日這種陣勢的,還是第一次。


    清點完戰場之後戰利品他十分開心,盧象升確實是大明官場的一個奇葩,作為文官他清廉如海瑞,但人緣卻極好,作為武將他勇猛如常遇春,武力值或許有所不如,但是那股心狠手辣如出一轍,這次在戰場上投降的反賊全被他給一刀砍了。


    和他一起迴來的還有王大虎那一千多騎兵,盧象升向京城報喜之後難得大擺了宴席,目光熱切地看向來自東北的漢子。


    在盧象升的部隊中,共有一萬人,也是有著兩千多騎兵,不指望他們能夠勇猛無比,但掠陣還是靠譜的,一支純粹的步兵是極其脆弱的,一支有著強悍騎兵的步兵可以很強悍,他的想法很簡單,留下這些人,然後打造一支不世強兵。


    於是他成功了,王大虎他們留了下來,比左良玉洪承疇他們拿著大把的銀子利誘他們更有效,原因很簡單,盧象升更純粹,對於這群跟著曹文昭打了那麽長時間仗的士兵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他們不用四處漂泊,他們想打仗,盧象升也想打仗,兩方一拍即合,而且今天盧象升確實給他們上演了一場好戲,那場戲的名字叫,什麽是真正的士兵。


    就該像他們一樣,以少勝多,勇往直前!


    .........


    .........


    多爾袞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天真,他以為自己十幾萬大軍的逼迫下,錦州一地很快就能攻克,但一直到了現在還是沒有,祖大壽很頑強,而且因為這次的出征,後金已經幾乎耗盡了往年的積蓄,讓他十分為難。


    錦州的城池十分的牢固,幾年前就是在這兒,還是一個小人物的袁崇煥擊退了號稱三十萬大軍的努爾哈赤,而多爾袞所仰仗的隻是那半成品的大炮,在開始卻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然後他耗費了兵力攻城,交過也是逐漸增大,但總是差了些什麽。


    然後不妙的是對方來了援兵,四萬多人,統帥依舊是張春,曾經帶兵致遠大淩城卻被吳三桂老爹坑了的那位,說起來他對於吳襄還是深有怨念,而護短的祖大壽他也不喜歡,但沒辦法,崇禎的命令,湊合著來試試,但是他們不抱什麽希望,因為這次的情形可是不自愛大淩城那些還要嚴峻,納西隻有兩三萬的後金士兵,現在...數不清的。


    但相對的,錦州城與大淩城也不是一個程度的,而且城中的祖大壽到現在還在積極抵抗著,與祖大壽來說突不突圍不是關鍵,與大淩城不同的是,錦州不能丟,所以大淩城之戰他嚐試過許多次突圍,但是這場戰爭至今為止一次他都沒有嚐試過,他堅信,隻要他想,突圍絕對不是什麽問題,因為關寧鐵騎他手中還有五千,是一股強悍的戰力。


    在張春領的援兵快要靠近的時候尤其是如此。


    張春架著大炮轟炸著,對方的大炮也在轟炸著,已經有過一次教訓的張春驚訝的發現,對方的大炮質量似乎好了那麽一些,對,好了一些,不過不要緊,我大明朝的大炮才是最厲害的。


    圍城的士兵不少,但是平均到每個城門就不太多了,兩方激戰著,祖大壽突然出城,大炮轟炸一陣之後強悍的關寧鐵騎上前撕開一個大大的口子,援兵遂進城。


    城中多了四萬的生力軍,訓練怎麽樣姑且不說,守城而言足以。


    多爾袞煩躁著,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可以再圍著,然後呢??等他們糧草耗盡,有些靠譜,但祖大壽畢竟不一樣,他是會吃人的。再然後多爾袞收到了崇禎的信。


    信中內容自然是不難猜到,讓多爾袞退軍,然後會放了皇太極。


    一時間多爾袞陷入了沉思,當然他想的不是自己答不答應崇禎,而是自己的事情。早先他的目的是錦州,不管大明放不放皇太極都是如此,若是大明的崇禎真是答應了,那也要先放了皇太極,然後自己拒不退兵,你能把我怎樣?


    但是現在軍心有些動蕩了,尤其是那些蒙古人。


    代善迴來之後還算聽話,但是......


    蒙古草原有些不安寧,他覺得背後一定有著一股力量在推動著,絕對不是簡單的部落之間的吞並,而思來想去,也隻有那大明的寧夏實在是有些詭異,他還記得皇太極上次攻打草原時在那試探了一下結果吃了一個小虧,莫非就是他們?


    說起來多爾袞的誌向其實一直都不曾明確過,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後金在東北這邊是名副其實王,但是山海關一直讓他們止步不前,即使他們很強大,想到這兒多爾袞一時之間有些熄火了,萌生了退兵緩緩圖之的想法。


    思來想去,他迴了封信給崇禎。


    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崇禎能做主,先將皇太極押到山海關,看到了人我再退兵。


    嘴角有些陰鬱的笑容,現在大同的巡撫還是那個在大明內部很有名氣的那個小子吧,寧夏九十年他一手發展起來的,而且妻子還被皇太極派出的人刺殺的孩子都沒了.......


    根據他的情報,那個小子脾氣應該很倔,也不知道聽不聽崇禎的使喚,若是聽的話就危險了,但想來可能不會太大,若是不聽...正好讓他們內鬥一番再說。


    大明已經夠亂了,再讓他們更亂一把吧。


    ......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爭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劫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劫者並收藏大明爭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