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現在民亂,百姓們也沒有比以前苦,因為已經不能更苦了,而民兵每到一個縣,照例搶殺一番,目的很明顯,然後逼迫更多的人造反,陝西民亂有著日益壯大的趨勢,一個洪承疇是不行的。
崇禎有些慌了,他知道寧致遠向陝西進軍的事情,有些底氣,但感覺這似乎還不夠,幾十萬的反民,必須再調幾個人來,迴想起去年和後金在關內打仗的表現,他選定了一個人。
有一個大老粗,他叫曹文昭。
山西大同人,十年前跟著熊延弼去了遼東,九年前迎來了新上司孫承宗,六年前是袁崇煥的手下,去年又重新在孫承宗的手下,擊退阿敏,收複關內四城。
現在,他來到了西北,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千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是明朝最精銳的軍隊,遼東近十萬士兵中,隻有萬餘的關寧鐵騎,而袁崇煥被捕之後,跑了近一半,現在還剩六千,曹文昭帶迴來的,隻是六分之一。
王嘉胤是他的目標,手下民眾十餘萬,而精壯人口,也占了三萬有餘,盤踞在府穀一帶。
在他看來,朝廷這次隻是派了三千人來打他們,看來還真是放棄陝西了,這一波之後,自己就能在這安生下去了,他的要求並不高,搶了那麽多的糧食財物,有命花就行,自己十倍的兵力,十打一個,怎麽都是贏。
當即下令,整頓府穀,設六部,立宰相,大封官員,既然朝廷都認慫了,那他的想法就得硬氣。
.......
黑雲壓城,卻始終不見下雨。
崇信隻是一座城,城牆破敗,神一魁占領之後殺了不少官員富戶,這兒已經成了他們的天下,在得知寧夏的士兵出擊之後,第一時間,他腦中閃過的是逃跑。
搖搖頭,他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他知道自己屬下沒有拚命的精神,上次之後,他吸取了教訓,所以將自己的屬下分成了五大隊,由他四個親信和自己親自指揮,還下了一個連帶責任的命令,一人逃跑,全營受罰∫∽∫∽∫∽∫∽,來設法改變這個事實,而且懲罰還極重,若是現在就這麽跑了,就是自己打臉,以後也不用再混下去了。
他怕嗎?他很怕,但不能跑,至少,現在還不能跑。
道路兩旁鬱鬱蔥蔥,時不時還盤旋著幾隻鳥兒,傳來叫聲,現在正是夏天,今日卻顯得分外清涼。
崇信城下八千士兵林立,崇信城上密密麻麻。
這一幕著實有些壯觀,一座城之上,站著守城的幾萬士兵,而麵對的,卻是看似要攻城的八千人,神一魁他好像選擇了最穩妥的方式。
但寧致遠不這麽認為,麵前這是一座破城。
寧大官人有些錯愕,麵對這種情況,首先他覺得對方首領腦子是有病,這種做法顯然是將自己的短處露了出來,而將自己一方的兵力的優勢給掩蓋起來,並且變成了麻煩。
對方四萬人,還是五萬人,這隻是僅僅青壯而已,拖家帶口十餘萬不在話下,而城牆破敗,卻不是著玩的。
放眼望去,幾乎是半裏或是一裏便會有一道幾人寬的縫隙,而且城牆不過兩三人的高度,也是極容易上去的,隻是會損失一定的士兵,更關鍵的是,城門也已經破損的十分嚴重,若是對方隻有數千人還好,寧致遠會坦然接受對方是個腦殘的事實,隻是對方領著的可是十數萬....
他瞧不起民兵是不錯,曆來純粹的農民起義從來就沒有成功過,隻是,那隻是普遍素質低的局限原因,而能成為他們這麽多人的領袖,應該還是會有些水準的吧。
“城下官兵弟兄們,我們弟兄們都隻是活不下去而已,你們不若就此撤退如何,我必有重謝。”城之上,一道洪亮的聲音傳了過來,勸他們離開。
寧夏兵沒有動靜。
“...步兵進城。”寧大官人思索了片刻,沒有迴答城牆上的話,下令著。
神一魁有些鬱悶,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傷害就傷害,無所謂,自己也來傷害他們就是了。
數千的士兵架著攻城器械朝著城門衝去,而所謂的器械,隻不過就是兩尊木樁而已,用來敲破他們的城門。
見著這幅場景,城上的反賊開始發出陣陣的箭雨,零星的射中幾個人,大部分都落了空或是被寧夏兵們阻擋住了,弓箭這種東西,在熟練的士兵手中,命中率尚且不過十之一二,在反民們手中更是低的離譜。
隻是終究還是有些傷亡,在所難免。
士兵行在攻城的半路中,箭矢停了,天空一下子變得空曠了起來,至於原因,寧大官人大概猜想,他們一定是簡單的沒有箭矢了。
這些反民隻是占據了一座城,或許之前沿途也搶了幾座,但弓箭這種東西,終究是消耗品,需要時常製作,而且朝綱**,士兵們飯都吃不飽,哪裏會有太多這些東西,反民自然也是不知道自己製作的,這也就是農民起義的局限性之一。
這在此時是一件好事,寧夏的士兵們很快就到了城門下,沉重而有力地撞擊著這西北縣的城門,時不時躲避著從天而降的石塊。
這是一場很輕易的攻城戰,或許算不得攻城,隻是撞壞了一扇本來就殘破的城門而已,這麽做比直接登上這座矮的城牆還要容易,損失還要,除去被箭矢傷的,隻有為數不多的被石塊砸傷的士兵。
很快就能解決戰鬥了,然後自己要去寧夏衛看看,陸輝這麽想著。
木樁還在撞擊著城門,發出陣陣聲響。
突然陸陸續續地,城牆破漏處走出許多的一些穿著百姓服飾的人,而且皆是一些青壯,手中拿著刀具,逐漸積少成多,已經有著將那六千士兵包圍的趨勢。
“哈哈,大人,這些反賊,反賊們以為這樣就可以打敗我們了嗎,真是可笑。”陸輝語氣中帶著一股豪氣,“我們固原..不,寧夏的士兵怎麽是他們這些反賊可以比擬的。”
這可是他們費盡心思訓練多年才練出來的。
固原士兵們打過的仗不多,但是訓練幾乎都沒有鬆懈過,而且都是一些從軍多年的士兵,死一個便少一個,不再招收,都是絕對的精銳。
寧致遠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確實是這樣,固原這萬餘軍隊,整個大明,除了遼東那些精銳,他也覺得沒人比得上他們,包括自己的寧夏軍,畢竟自己寧夏衛的軍隊訓練時間還短。
而且這些反賊的做法實在是幼稚,僅僅包圍,卻是無用。
不知何時起,城牆上的反民數量開始減少,或是下了城牆,或是從漏縫中出城加入了圍剿,場麵一時陷入了僵局。
反民出城出的有些突然,但正如陸輝所,這些士兵反應都很迅速,一邊調整這隊形圍成幾個圈在應對著,而另一邊撞擊城門的節奏還沒有停下來。
在他們心中,原先的周池一直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知道周總兵為他們的餉銀做了許多的事,稱得上大逆不道,以至於被殺了,他們更加不忿,都是為了他們,若是軍中那些將軍登高一唿,他們必定緊隨其後,造他娘的反,絕不後退,但是沒有。
那些千戶將軍表現的一直很淡然,甚至和這個新任巡撫關係還走得很近,這讓他們不解,暫時放下了心中的那些雜想。
而這次出來,將軍們和他們,是周總兵用自己的命向皇上換取了自己等人的大赦,若是不拚命立功,便對不起周總兵的死,便讓人家周池用自己的命換了一堆廢物。
他們憤怒。
這些話其實或許不怎麽經得起推敲,但是底層士兵們都是單純的,所以他們憤怒。
全大明的軍隊,之前隻有固原和遼東能拿到軍餉,寧致遠上任後,現在是寧夏和遼東,他們覺得,自己不會比遼東的士兵差。
他們要戰鬥。殺。
殺反賊,來證明自己。
一時間,鮮血飛舞,慘叫連連。
這時城外反民三兩萬,士兵不過五六千。
但寧致遠在馬上看來,寧夏的士兵占著很大的優勢,倒下的屍體大半都是那些反民的,形勢似是一片大好。
城牆上,神一魁眯著眼睛看著這一幕,心裏的震驚更是難以形容,上次他被李軍一行一萬多人追了幾十天,對寧夏的士兵戰鬥力不了如指掌,卻也知道個大概。
紀律分明,但是單兵能力並不見得比自己一方強多少,這就是之前的寧夏兵,而這次看著,以一敵二都是事,心頭不禁開始下沉,但想著還好自己還有後手,才稍稍放下心來,走下了城牆。
轟的一聲作響,士兵們和反民還在纏鬥著,而城門此時被撞開了,陸輝麵露喜色,覺得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了。
“弟兄們,給我衝。”寧致遠下令道,然後一馬當先衝上前去,練了那麽長時間以來,這還是第一次上戰場,他感覺自己血液有些沸騰,身後的兩千騎兵開始衝向那片戰場,對民兵展開了狂暴的虐殺。
人頭滑落,血濺三尺。
陸輝覺得寧大官人這個時機選的恰好,沒有在反民一出城時就下令,現在城門大開,不早不晚,不禁對這個大人軍事才能信服了一些,但沒有感覺這有什麽大不了的。
這隻是一個千戶就應該清楚的戰場法則。
騎兵加入進來戰鬥,步兵的壓力頓時銳減,一時間城外三萬反賊哭叫聲連連,頓時不少人心生退意。
進城的士兵們保持著齊頭並進的姿態,而城門寬度可以容納著僅二十餘人同時前進,避免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危險,就如之前城牆那麽多大大的縫寬,寧大官人也沒有選擇直接從縫隙中進城一樣,因為隻要賊兵放著些許兵力守在那兒,進來一個就會被砍死一個。
城中響起一片呻吟聲和哭喊聲。
士兵們進城的節奏慢了下來,而且還在隱隱後退。寧致遠砍倒了自己近身的幾個反賊,鮮血濺到了他的身上,讓他皺了皺眉頭,他雖然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但還是十分反感血液的肮髒氣息。
士兵們的反應讓他眉頭皺的更深了。尋常時候他是一個和藹的人,但在戰場上,他也和藹不起來。
聽完士兵們的匯報始末時,已經入城的士兵已經完全退出來了,後麵步步緊逼的隻是一些老弱婦孺。
普通士兵遇到這種情況,隻要不是殘酷到極的異族軍隊,隊會下意識的退後,士兵們可以粗暴地欺壓百姓,無情的掠奪百姓的財物,但他們不是畜生。
在周池的那種與世隔絕的做法下,這群士兵顯然比普通士兵更加淳樸,所以此時顯得手足無措。
看著這幅情景的寧致遠想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憔悴的已經直不起身子的老人,消瘦的可以看見骨痕的青年,還有麵目已經呆滯的婦女,在緩緩地向前行進著,似乎在他們的意識裏,並不知道自己現在是在做些什麽。
他憤怒。
源源不斷出來的還是百姓,城外的反民們眼神中卻露出了一絲精光,迅速地向著城門處靠攏。
“弟兄們,給我殺。”寧致微紅著眼眶道,自然不會讓著那些反民那麽容易就達到目的。
寧夏士兵們也憤怒。
騎兵們來迴衝殺,步兵們一陣衝殺,寧致遠自己也在來迴衝殺著,後麵的親衛寸步不移地跟著,雖然自己大人的功夫自己等人可能已經不是對手了。
寧致遠討厭血的肮髒,但此時他身上沾滿了血跡,可他神情扭曲依舊地在砍殺著,一把刀刃卷了,親衛們立即給他換了另一把,動作從未停滯....
死亡的情緒在蔓延著。
城內已經出來了萬餘的百姓,而城內的反民也零星夾雜在其中,天空依舊在陰沉著。
寧致遠有些倦了,轉頭不經意看了那些百姓一眼,卻正好看到一個寧夏士兵的死狀,讓他瞪圓了雙眼,感到了一種複雜的情緒在蔓延。
熙熙攘攘從那些被趕出來的羸弱百姓人群中,衝出一個提著刀的反民將自己一方的士兵刺死,他看到的那個士兵就是那麽死的,寧大官人覺得他自己需要做一種抉擇。
天空中此時還在飄蕩著烏雲,這個選擇讓寧致遠心裏在內疚,他緊緊的咬著牙關,看著麵前時不時倒下一個穿著兵甲的士兵。
但戰場上,他首先是這些人的將軍。
這些百姓,卻是和他一關係都沒有。
......(未完待續。)
崇禎有些慌了,他知道寧致遠向陝西進軍的事情,有些底氣,但感覺這似乎還不夠,幾十萬的反民,必須再調幾個人來,迴想起去年和後金在關內打仗的表現,他選定了一個人。
有一個大老粗,他叫曹文昭。
山西大同人,十年前跟著熊延弼去了遼東,九年前迎來了新上司孫承宗,六年前是袁崇煥的手下,去年又重新在孫承宗的手下,擊退阿敏,收複關內四城。
現在,他來到了西北,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千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是明朝最精銳的軍隊,遼東近十萬士兵中,隻有萬餘的關寧鐵騎,而袁崇煥被捕之後,跑了近一半,現在還剩六千,曹文昭帶迴來的,隻是六分之一。
王嘉胤是他的目標,手下民眾十餘萬,而精壯人口,也占了三萬有餘,盤踞在府穀一帶。
在他看來,朝廷這次隻是派了三千人來打他們,看來還真是放棄陝西了,這一波之後,自己就能在這安生下去了,他的要求並不高,搶了那麽多的糧食財物,有命花就行,自己十倍的兵力,十打一個,怎麽都是贏。
當即下令,整頓府穀,設六部,立宰相,大封官員,既然朝廷都認慫了,那他的想法就得硬氣。
.......
黑雲壓城,卻始終不見下雨。
崇信隻是一座城,城牆破敗,神一魁占領之後殺了不少官員富戶,這兒已經成了他們的天下,在得知寧夏的士兵出擊之後,第一時間,他腦中閃過的是逃跑。
搖搖頭,他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他知道自己屬下沒有拚命的精神,上次之後,他吸取了教訓,所以將自己的屬下分成了五大隊,由他四個親信和自己親自指揮,還下了一個連帶責任的命令,一人逃跑,全營受罰∫∽∫∽∫∽∫∽,來設法改變這個事實,而且懲罰還極重,若是現在就這麽跑了,就是自己打臉,以後也不用再混下去了。
他怕嗎?他很怕,但不能跑,至少,現在還不能跑。
道路兩旁鬱鬱蔥蔥,時不時還盤旋著幾隻鳥兒,傳來叫聲,現在正是夏天,今日卻顯得分外清涼。
崇信城下八千士兵林立,崇信城上密密麻麻。
這一幕著實有些壯觀,一座城之上,站著守城的幾萬士兵,而麵對的,卻是看似要攻城的八千人,神一魁他好像選擇了最穩妥的方式。
但寧致遠不這麽認為,麵前這是一座破城。
寧大官人有些錯愕,麵對這種情況,首先他覺得對方首領腦子是有病,這種做法顯然是將自己的短處露了出來,而將自己一方的兵力的優勢給掩蓋起來,並且變成了麻煩。
對方四萬人,還是五萬人,這隻是僅僅青壯而已,拖家帶口十餘萬不在話下,而城牆破敗,卻不是著玩的。
放眼望去,幾乎是半裏或是一裏便會有一道幾人寬的縫隙,而且城牆不過兩三人的高度,也是極容易上去的,隻是會損失一定的士兵,更關鍵的是,城門也已經破損的十分嚴重,若是對方隻有數千人還好,寧致遠會坦然接受對方是個腦殘的事實,隻是對方領著的可是十數萬....
他瞧不起民兵是不錯,曆來純粹的農民起義從來就沒有成功過,隻是,那隻是普遍素質低的局限原因,而能成為他們這麽多人的領袖,應該還是會有些水準的吧。
“城下官兵弟兄們,我們弟兄們都隻是活不下去而已,你們不若就此撤退如何,我必有重謝。”城之上,一道洪亮的聲音傳了過來,勸他們離開。
寧夏兵沒有動靜。
“...步兵進城。”寧大官人思索了片刻,沒有迴答城牆上的話,下令著。
神一魁有些鬱悶,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傷害就傷害,無所謂,自己也來傷害他們就是了。
數千的士兵架著攻城器械朝著城門衝去,而所謂的器械,隻不過就是兩尊木樁而已,用來敲破他們的城門。
見著這幅場景,城上的反賊開始發出陣陣的箭雨,零星的射中幾個人,大部分都落了空或是被寧夏兵們阻擋住了,弓箭這種東西,在熟練的士兵手中,命中率尚且不過十之一二,在反民們手中更是低的離譜。
隻是終究還是有些傷亡,在所難免。
士兵行在攻城的半路中,箭矢停了,天空一下子變得空曠了起來,至於原因,寧大官人大概猜想,他們一定是簡單的沒有箭矢了。
這些反民隻是占據了一座城,或許之前沿途也搶了幾座,但弓箭這種東西,終究是消耗品,需要時常製作,而且朝綱**,士兵們飯都吃不飽,哪裏會有太多這些東西,反民自然也是不知道自己製作的,這也就是農民起義的局限性之一。
這在此時是一件好事,寧夏的士兵們很快就到了城門下,沉重而有力地撞擊著這西北縣的城門,時不時躲避著從天而降的石塊。
這是一場很輕易的攻城戰,或許算不得攻城,隻是撞壞了一扇本來就殘破的城門而已,這麽做比直接登上這座矮的城牆還要容易,損失還要,除去被箭矢傷的,隻有為數不多的被石塊砸傷的士兵。
很快就能解決戰鬥了,然後自己要去寧夏衛看看,陸輝這麽想著。
木樁還在撞擊著城門,發出陣陣聲響。
突然陸陸續續地,城牆破漏處走出許多的一些穿著百姓服飾的人,而且皆是一些青壯,手中拿著刀具,逐漸積少成多,已經有著將那六千士兵包圍的趨勢。
“哈哈,大人,這些反賊,反賊們以為這樣就可以打敗我們了嗎,真是可笑。”陸輝語氣中帶著一股豪氣,“我們固原..不,寧夏的士兵怎麽是他們這些反賊可以比擬的。”
這可是他們費盡心思訓練多年才練出來的。
固原士兵們打過的仗不多,但是訓練幾乎都沒有鬆懈過,而且都是一些從軍多年的士兵,死一個便少一個,不再招收,都是絕對的精銳。
寧致遠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確實是這樣,固原這萬餘軍隊,整個大明,除了遼東那些精銳,他也覺得沒人比得上他們,包括自己的寧夏軍,畢竟自己寧夏衛的軍隊訓練時間還短。
而且這些反賊的做法實在是幼稚,僅僅包圍,卻是無用。
不知何時起,城牆上的反民數量開始減少,或是下了城牆,或是從漏縫中出城加入了圍剿,場麵一時陷入了僵局。
反民出城出的有些突然,但正如陸輝所,這些士兵反應都很迅速,一邊調整這隊形圍成幾個圈在應對著,而另一邊撞擊城門的節奏還沒有停下來。
在他們心中,原先的周池一直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知道周總兵為他們的餉銀做了許多的事,稱得上大逆不道,以至於被殺了,他們更加不忿,都是為了他們,若是軍中那些將軍登高一唿,他們必定緊隨其後,造他娘的反,絕不後退,但是沒有。
那些千戶將軍表現的一直很淡然,甚至和這個新任巡撫關係還走得很近,這讓他們不解,暫時放下了心中的那些雜想。
而這次出來,將軍們和他們,是周總兵用自己的命向皇上換取了自己等人的大赦,若是不拚命立功,便對不起周總兵的死,便讓人家周池用自己的命換了一堆廢物。
他們憤怒。
這些話其實或許不怎麽經得起推敲,但是底層士兵們都是單純的,所以他們憤怒。
全大明的軍隊,之前隻有固原和遼東能拿到軍餉,寧致遠上任後,現在是寧夏和遼東,他們覺得,自己不會比遼東的士兵差。
他們要戰鬥。殺。
殺反賊,來證明自己。
一時間,鮮血飛舞,慘叫連連。
這時城外反民三兩萬,士兵不過五六千。
但寧致遠在馬上看來,寧夏的士兵占著很大的優勢,倒下的屍體大半都是那些反民的,形勢似是一片大好。
城牆上,神一魁眯著眼睛看著這一幕,心裏的震驚更是難以形容,上次他被李軍一行一萬多人追了幾十天,對寧夏的士兵戰鬥力不了如指掌,卻也知道個大概。
紀律分明,但是單兵能力並不見得比自己一方強多少,這就是之前的寧夏兵,而這次看著,以一敵二都是事,心頭不禁開始下沉,但想著還好自己還有後手,才稍稍放下心來,走下了城牆。
轟的一聲作響,士兵們和反民還在纏鬥著,而城門此時被撞開了,陸輝麵露喜色,覺得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了。
“弟兄們,給我衝。”寧致遠下令道,然後一馬當先衝上前去,練了那麽長時間以來,這還是第一次上戰場,他感覺自己血液有些沸騰,身後的兩千騎兵開始衝向那片戰場,對民兵展開了狂暴的虐殺。
人頭滑落,血濺三尺。
陸輝覺得寧大官人這個時機選的恰好,沒有在反民一出城時就下令,現在城門大開,不早不晚,不禁對這個大人軍事才能信服了一些,但沒有感覺這有什麽大不了的。
這隻是一個千戶就應該清楚的戰場法則。
騎兵加入進來戰鬥,步兵的壓力頓時銳減,一時間城外三萬反賊哭叫聲連連,頓時不少人心生退意。
進城的士兵們保持著齊頭並進的姿態,而城門寬度可以容納著僅二十餘人同時前進,避免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危險,就如之前城牆那麽多大大的縫寬,寧大官人也沒有選擇直接從縫隙中進城一樣,因為隻要賊兵放著些許兵力守在那兒,進來一個就會被砍死一個。
城中響起一片呻吟聲和哭喊聲。
士兵們進城的節奏慢了下來,而且還在隱隱後退。寧致遠砍倒了自己近身的幾個反賊,鮮血濺到了他的身上,讓他皺了皺眉頭,他雖然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但還是十分反感血液的肮髒氣息。
士兵們的反應讓他眉頭皺的更深了。尋常時候他是一個和藹的人,但在戰場上,他也和藹不起來。
聽完士兵們的匯報始末時,已經入城的士兵已經完全退出來了,後麵步步緊逼的隻是一些老弱婦孺。
普通士兵遇到這種情況,隻要不是殘酷到極的異族軍隊,隊會下意識的退後,士兵們可以粗暴地欺壓百姓,無情的掠奪百姓的財物,但他們不是畜生。
在周池的那種與世隔絕的做法下,這群士兵顯然比普通士兵更加淳樸,所以此時顯得手足無措。
看著這幅情景的寧致遠想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憔悴的已經直不起身子的老人,消瘦的可以看見骨痕的青年,還有麵目已經呆滯的婦女,在緩緩地向前行進著,似乎在他們的意識裏,並不知道自己現在是在做些什麽。
他憤怒。
源源不斷出來的還是百姓,城外的反民們眼神中卻露出了一絲精光,迅速地向著城門處靠攏。
“弟兄們,給我殺。”寧致微紅著眼眶道,自然不會讓著那些反民那麽容易就達到目的。
寧夏士兵們也憤怒。
騎兵們來迴衝殺,步兵們一陣衝殺,寧致遠自己也在來迴衝殺著,後麵的親衛寸步不移地跟著,雖然自己大人的功夫自己等人可能已經不是對手了。
寧致遠討厭血的肮髒,但此時他身上沾滿了血跡,可他神情扭曲依舊地在砍殺著,一把刀刃卷了,親衛們立即給他換了另一把,動作從未停滯....
死亡的情緒在蔓延著。
城內已經出來了萬餘的百姓,而城內的反民也零星夾雜在其中,天空依舊在陰沉著。
寧致遠有些倦了,轉頭不經意看了那些百姓一眼,卻正好看到一個寧夏士兵的死狀,讓他瞪圓了雙眼,感到了一種複雜的情緒在蔓延。
熙熙攘攘從那些被趕出來的羸弱百姓人群中,衝出一個提著刀的反民將自己一方的士兵刺死,他看到的那個士兵就是那麽死的,寧大官人覺得他自己需要做一種抉擇。
天空中此時還在飄蕩著烏雲,這個選擇讓寧致遠心裏在內疚,他緊緊的咬著牙關,看著麵前時不時倒下一個穿著兵甲的士兵。
但戰場上,他首先是這些人的將軍。
這些百姓,卻是和他一關係都沒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