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幾天時間內。


    四合院內看似一片平靜,但是任誰都能看得出許大茂看向賈東旭的眼神不對。


    大家夥都清楚許大茂家和賈家這次是結下了死仇。


    賈張氏覺得易中海沒有幫賈東旭,賈家和易家的關係也生疏了起來。


    閻解成依然每天辛辛苦苦的扛煤。


    除此之外大院裏的日子倒算是平靜。


    時間就像是男人的本錢,越來越少,越來越快。


    三天後。


    李愛國完成了圖紙的繪製工作。


    趁著行車的空隙,騎上自行車來到了位於煤市街甲號胡同的前門機務段木製品經營部。


    木製品經營部是前門機務段下屬的小集體,建造於除四嗐大行動中,主要負責生產驅鳥口哨、老鼠夾子。


    除四嗐大行動雖然結束,但是上麵並沒有放鬆驅鳥和除鼠工作。


    尤其是驅鳥口哨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木製品經營部的生產工作十分繁忙。


    木製品經營部的主任是前門機務段後勤處的周興明,在段裏的時候,李愛國沒少跟他打交道。


    見李愛國推著自行車進來,周興明笑著迎了上去:“李司機,今兒什麽風把你刮到我們這窮鄉僻壤來了。”


    木製品經營部雖然也位於京城,但畢竟是附屬廠子,所以木製品經營部的領導和職工自嘲是被發配了。


    “老周啊,都是為鐵道事業做貢獻,咱們肩膀頭一般高,要是火車上沒有你的老鼠夾子,那咱們的衛生怎麽達標呢!”


    李愛國清楚周興明是在開玩笑,也調侃了幾句,順便遞出了一根煙。


    “李司機,要我說,咱們段裏就屬你思想覺悟最高。”


    周興明心中樂開了花,接過煙後笑著問道:“您今兒來有什麽事兒,咱們都是自家人,直接說了吧。”


    “那我就不客氣了。”李愛國從帆布包中取出那份滑梯的圖紙遞給周興明:“咱們段裏就數你們經營部裏麵木工師傅最多,麻煩幫忙給造出來。”


    “這是.”周興明拿著圖紙左看右看,也沒有看明白到底是什麽東西。


    “滑梯,給孩子們玩的玩具。你也知道,咱們機務段托幼所現在缺乏玩具”


    李愛國把情況講了一遍,周興明聽說是要給孩子們玩的玩具,也立刻來了興致。


    他的六兒子也在托幼所裏讀大班。


    “這個好辦,我馬上組織一批木工師傅,幫你把滑梯造出來。”


    周興明讓值班幹事把第一木工組的陳組長喊來了。


    他又拿起圖紙看了看,似乎想起了什麽事兒,眉頭緊鎖起來。


    “李司機,這,咳咳,這.”


    “怎麽了?”李愛國感到奇怪,周興明以往的性子挺爽朗的,今兒咋變得扭扭捏捏起來。


    周興明看看李愛國,似乎下定了決心。


    走過去關上了辦公室的門後,才指著圖紙在李愛國耳邊小聲嘀咕。


    “李司機,你這滑梯設計得挺好的。


    隻是這紅旗的位置好像有點問題紅旗豎在城樓上,順著滑梯滑下去,是不是有咱們的道路隻能走下坡的意思。


    特別是這滑梯還是給孩子們用的,這是挖下一代的根啊”


    李愛國總算明白周興明的表現為什麽會如此古怪了。


    要知道周興明把這種事情指出來已經是犯了忌諱,搞不好也得受到牽聯,很多人都會避之不談。


    果然是自家同誌。


    李愛國端詳著圖紙,摸了摸下巴:“滑梯確實有下坡的含義,確實是考慮欠妥了,我要做檢討。


    這樣吧,造三麵旗幟,上樓梯的地方掛一麵,城樓上掛一麵,滑梯的出口掛一麵,這叫做萬裏江山一片紅。”


    周興明仔細一琢磨,讚同的點頭:“孩子們玩滑梯跟咱們的事業差不多,咱們的事業需要用於努力奮鬥才能成功。


    孩子們需要努力攀登才能玩滑梯,咱們這是在培育下一代的精神,這個想法不錯。”


    李愛國拿起鉛筆更改了圖紙,這時候木工一組的陳組長推開了門。


    一進到辦公室裏,李愛國竟然發現陳組長是老熟人。


    “二大爺,原來您在這兒工作啊。”李愛國熱情的打了招唿。


    陳師傅抬起頭看到李愛國,驚喜道:“愛國,你怎麽在這兒。”


    這陳師傅正是王大奎來自東陽那個遠房二大爺,木雕大師傅陳真元。


    隻是陳真元和那幫師兄弟當初是被分配到了家具廠裏工作,怎麽出現在這裏?


    “原來你們認識啊,那這事兒就好辦了。”周興明對陳真元這位老師傅很尊重,又是倒茶,又是遞煙。


    跟陳真元一番閑談後,李愛國也搞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陳師傅當初因為木雕師傅們成分問題,借著李愛國製造驅鳥口哨的事兒,才得到了家具廠的工作。


    隻是後來國內驅鳥口哨逐漸飽和,產量銳減,用不到那麽多師傅了。


    一部分東陽來的木雕師傅們返迴了東陽,被安排到了當地的家具廠工作。


    陳真元和十幾個木雕師傅因為表現優秀,得到了上級的表揚,獲得了留京資格。


    正好驅鳥口哨的生產工作,被前門機務段木製品經營部接手了,陳師傅和那些木雕師傅們便被調過來了。


    門機務段木製品經營雖是機務段下屬的小集體,但是福利待遇跟一般的工廠差不多。


    現在陳真元每個月能拿到五十多塊錢工資,還分配到了兩間“經適房”,小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說起來,還是多虧了你啊。”陳真元是個感情內斂的人,提起這些事情卻忍不住激動了起來。


    要知道,有了在除四嗐中製造“驅鳥口哨”的經曆,他以前給達官貴人雕刻家具的“黑曆史”就算是洗白了。


    “害,跟我關係不大,那是您的手藝好。”


    提到手藝,李愛國趁機把滑梯的圖紙遞了過去:“陳師傅,您看看,把這滑梯造出來需要多長時間?”


    陳真元作為木雕技藝的傳承者,造滑梯這種小玩意是手拿把掐了,僅僅看了兩眼,便給出了準確的時間。


    “如果木料充做的話,我們木工一組有兩天時間就能把滑梯做出來。”


    “那就有勞了。”


    因為製造滑梯有前門機務段的工單,木製品經營部走正規手續,馬上能安排生產。


    物料部門開始準備木材,陳真元也打算帶著圖紙迴去跟木匠師傅們商量工作。


    李愛國本來打算迴工作室準備火車提速的資料,但是猶豫了片刻,又留了下來。


    “陳師傅,您要是不介意的話,能不能帶我去參觀一下你們的車間?”


    他一直想用木材造點小玩具,如果這裏合適的話,也能免除不少麻煩。


    “介意啥啊,走走。”


    木工一組的十幾個木雕師傅都是東陽來的。


    他們也清楚當初被調到京城是因為李愛國的驅鳥口哨,得知李愛國的身份後,顯得極為熱情。


    跟木雕師傅們打著招唿,李愛國趁機觀察了車間。


    所謂的車間就是個大倉庫,中間擺放了幾間工作台,七八個工人師傅正在雕刻驅鳥口哨,旁邊有各種各樣的木料。


    其中幾根淺黃色的木料引起了李愛國的注意。


    這木料紋理直且細,結構均勻,比一般的木料光滑細膩很多。


    “這是荷木?”李愛國有些興奮的拎起一根木料。


    “誒,李司機,您也了解木料啊。”陳真元有些驚訝。


    荷木俗稱白蠟木,產自南方一種常綠大喬木。


    雖算不上稀奇,但是這年月國內的木材主要以棗木、胡桃楸木、樟木、鬆木等質地堅硬的木材為主。


    像荷木這種大喬木產量又不如楊木高,密度沒有棗木高,很少用來打家具,所以在北方還是很少見的。


    李愛國當然認識荷木了,這玩意在後世可是製作積木的好材料。


    他曾委托前門整備車間的幾個老師傅尋摸荷木,結果一直沒消息,沒想到在這裏遇到了。


    “陳師傅,我還想你幫著做幾個小玩意。”見到荷木,李愛國也不再猶豫了,從帆布包裏取出一份圖紙。


    陳真元被這圖紙搞得有點迷糊了。


    “這麽好的木材為啥要鋸成一塊一塊的?”


    “這是積木。”


    “積木?”


    “就是孩子們堆在一塊玩的。”


    “.好玩嗎?”在陳真元看來,這堆木頭塊子哪有推鐵圈有意思。


    “.”


    李愛國也沒辦法解釋了,隻能咳嗽兩聲:“你就當這玩意跟滑梯是一套的吧。”


    “呃那就好辦了。你等會哈。”


    陳真元拎起鋸子、斧頭、刨子、鑿子劈裏啪啦一陣子,不消片刻功夫,便製作出了幾十個形狀各異的積木。


    他又找來油漆,按照圖紙在積木上塗上各種顏色,畫上各種符號。


    兩個小時後,一整套積木便製作完成了。


    “李司機,你看看怎麽樣?”陳真元把積木遞給李愛國。


    李愛國接過積木,仔細端詳著。


    這裏有專門的油漆。


    隻見那紅的像熟透的蘋果,黃的似燦爛的陽光,藍的如深邃的海洋,綠的如生機盎然的草地。


    而那些繪製在上麵的符號,有的是簡單的數字,排列得整齊有序。


    “陳師傅,這簡直太完美了!”李愛國不禁讚歎道,“你這手藝,真是絕了!孩子們肯定會喜歡的。”


    陳真元撓了撓頭,憨厚地笑了笑:“隻要能幫上您的忙就好了。”


    此時已經接近中午了,李愛國記掛著跟鄭洲局的一個同誌見麵,帶著積木便打算離開。


    離開木製品經營部後,他拐到了街角的供銷社裏買了一條煙,又迴到了車間裏,拆開來,給每個木匠師傅分了一包。


    “辛苦大家夥了。“


    “誒,李司機,這咋好意思呢!”


    煙不是啥貴煙,就是一般的大前門,其中蘊含的情誼卻不一般。


    陳真元覺得有點燙手,想要拒絕。


    還沒等他推搡,李愛國已經騎上自行車離開了木製品經營部。


    “害,按理說咱們得感謝人家李司機,現在人家竟然.”陳真元是個拙於言詞的人,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他扭頭看向那些木匠師傅們:“大家夥都加把勁兒,保質保量的把滑梯造出來,要不然該對不起李司機了。”


    “放心吧,陳師傅,俺們不是那種沒良心的人。”木匠師傅們齊齊答應下來。


    ——


    此時李愛國已經騎著自行車迴到了前門機務段。


    剛到段門口,保衛幹事小劉笑著給他打招唿:“李司機,有個鄭洲來的同誌來找你,我按你的意思,讓他在工作室門口等著了。”


    “謝了。”


    李愛國騎著自行車直奔工作室,距離很遠就看到一個身穿藏藍色工作服的中年人站在工作室門口。


    “竇師傅,沒想到您來這麽早。”李愛國停好自行車,快步上前握住了中年人的手。


    此人赫然是李愛國代表宣講團曾在鄭洲機務北段見到的調車工竇武。


    竇武之所以出現在京城,還得從部裏麵決定組建火車提速小組說起。


    火車提速除了更換設備外,最重要的就是改變目前的火車調度模式。


    在李愛國的提議下,部裏麵除了抽調各地研究所的技術員外,還從地方上挑選了一大批調度員,前來參與新調度模式的編纂工作。


    李愛國對竇武這位惰性調車法的研發人印象很深刻,當時便向部裏麵提名了竇師傅。


    當然了,李愛國之所以請竇師傅前來工作室,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


    “我接到部裏麵的電話後,馬上就來了。”竇武還是跟以前那樣不善言辭,言語也很簡短,以至於李愛國誤解了“馬上”的意思。


    等進到工作室內閑聊幾句後,李愛國才意識到不對勁。


    “你這次來沒有帶行李?”


    “我馬上來了。”


    “也沒告訴媳婦兒孩子?”


    “我馬上來了。”


    “嘶你上火車前在幹什麽?”


    竇武一臉認真:“我是調車工,當然是調度列車啊,我接到了段裏麵的通知,交接了工作,跳上過路的火車就來了。”


    李愛國:“.”


    他覺得自己還是小看了這年月工人的積極性了。


    能夠參與到全國新調度模式的編纂工作本身就是一項榮譽。


    幸好竇武沒忘記交接工作了。


    “那你住在哪裏?”


    竇武一臉認真:“李司機,咱們還是別聊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了,這新調度法到底是咋迴事兒,能夠提升多少調度效率?”


    得,遇到了工作狂。


    李愛國知道現在竇武的眼中隻有工作了,也沒有囉嗦,站起身從櫃子裏取出一大摞稿紙擺在了他麵前。


    看著四五厘米高的稿紙,竇武興奮得瞪大眼:“李司機,您竟然已經把新型調度法的細節搞出來了?”


    李愛國道:“這些是目錄。”


    竇武:“.”


    這次輪到竇武沉默了。


    他深吸兩口氣,才算是緩了過來,搓了搓手,懷著激動的心情翻開了目錄。


    僅僅翻了幾頁,竇武就更激動了。


    麵前這位火車司機竟然準備設計一種新型的調度法,編製整個鐵路網的運行圖。


    目前國內實行的調度法跟後世歐美的調度法差不多,是以計劃為主,調度為輔。


    各地先遞交調度申請,申請遞交到路局,路局在遞交到部裏麵審核,部裏麵根據申請,編造出計劃,計劃再下發各個路局,路局再按照計劃執行。


    一些臨時貨運或者是臨客,才會用到調度。


    如此以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整個調度過程耗時太長了,有時候各地遞交的調度申請還會發生衝突。


    在新型調度法中,李愛國使用了後世國內的調度辦法——調度為主,計劃為輔。


    在全國來說,鐵路調度由鐵道部整體負責,編製整個鐵路網的運行圖。


    各路局車站在此基礎上編製計劃,調度列車運行。


    也就是說,部裏麵隻負責鐵路網的運行圖,鐵路的調度工作由鐵路局調度所(局調)和車站調度(站調)負責。


    局調調度所分為:某某路調度一台、某某路調度二台、某某路貨運調度台、供電調度台、客運調度台、工務調度台等調度方式。


    站調負責本站的調車工作的計劃與指揮。車站值班員負責接發車。


    二者有分工有合作。


    三者相結合,組成一道遍布全國的嚴密調度網。


    “這鐵路網運行圖是好東西啊,既能提高調度效率,又能最大化使用鐵路空閑資源。”


    竇武身為創造出調度法的老調度員,瞬間意識到李愛國搞出來的新型調度法是從全國鐵路的範圍內統籌考慮調度問題。


    相比之下,他的惰性調度法隻注重於站內的貨運列車調度。


    兩者之間的區別像是零件和一台大型機器的區別。


    不過竇武在翻閱完目錄後,很快就意識了一個問題。


    “李司機,如此龐大的調度工作,壓力最大的應該是鐵路網運行圖,如果說運行圖出了問題,那麽全部的調度都會遇到麻煩。”


    “竇師傅,您不愧是調度的專家,一下子就看到了問題所在。這也是我請您來的原因。”


    李愛國站起身衝著竇武伸出了手:“竇師傅,您願不願意幫我把鐵路網運行圖設計出來。”


    “我?我真的行嗎?我可是聽說了,這次進京的有不少研究所的研究員,專家學者,我就是個工人。”


    竇武最開始被興奮幾乎衝昏了頭腦,反應過來後,下意識後退了一步。


    李愛國道:“當然,僅僅靠我我們兩個是不行的。不過你有實踐經驗,我對鐵路網運行圖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咱們相當於理論結合實際,可以把大框架搭建起來。”


    這年月還沒有項目框架的說法,李愛國本來還想多解釋幾句。


    竇武意識到了李愛國的野心,瞪眼興奮的說道:“咱們就像是蓋房子的大師傅,先把房梁架上,然後再請人壘砌牆壁。”


    “沒錯,咱們就是大師傅!”


    竇武深吸一口氣,緊緊握住了李愛國的手:“李師傅,隻要你不嫌棄俺,俺一定竭盡全力!”


    李愛國看中的就是竇武的這份兒拚勁。


    事實上,他根據前世的經驗,這段時間已經把鐵路網運行圖的大致情況摸清楚了,缺少的隻不過一些細節填充。


    跟那些專家學者相比較,竇武也許沒有高深的知識儲備,但是他是真心愛調度工作,真心把鐵道當成了自己的家。


    隻有這樣的人參與到工作中,才能破除萬難,把鐵路網運行圖搞出來。


    在李愛國的計劃中,鐵路網運行圖的初稿設計出來後才會交給部裏麵審核。


    目前老領導雖然已經到南方休假了。


    但是老領導從來不僅僅是一個人。


    在部裏麵還有不少反對進步辦公室被裁撤的人。


    如果貿然把沒有任何頭緒的鐵路網運行圖拿出去,隻能受到這些人的攻擊。


    隨後,李愛國又把拿出了一本筆記本。


    “過幾天部裏麵會召開會議,我會把路網的設想提出來,在此之前,你先看看這個。”


    竇武翻開那本紅色塑料封麵的筆記本。


    扉頁上寫了一行字:“在24小時內如何在一個站裏麵排火車的到發,或者是在一個區間裏麵如何讓車過去過來,所有的車幾點到幾點走,如何最優效率最高。”


    在接下裏的幾頁中有:“車站調車工作、牽出線調車、駝峰調車、貨物列車在技術站技術作業過程、調車作業計劃.”等內容。


    竇武也是進修過的人,學習過專業的火車知識,立刻意識到了這是什麽。


    他抬起頭不可思議的說道:“李司機,您編纂了一本調度書?”


    “這書的名字叫做《鐵路行車組織》,是我根據工作經驗編出來關於鐵路調度的書籍。”


    鐵路調度的書籍.竇武抱著那本書,如同抱著一個寶藏。


    要知道在這年月,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於火車的調度工作都還停在依靠實踐經驗工作上,並沒有形成調度理論。


    國內外並沒有專業的講解和分析調度的書籍。


    特別是這本筆記的後麵還有一章節專門講解列車運行網的主要指標計算。


    隻要搞懂了這本書,也許就能編纂出鐵道鐵路網了。


    隨後,竇武便翻開筆記本,趴在書桌上看了起來。


    看著認真學習的竇武,李愛國抬起手腕看看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上。


    “竇師傅,你晚上住在哪裏?”


    竇武頭也沒抬:“部裏麵把我們安排到鐵道招待所了,不過來迴太耽誤時間了,今晚上我就住這裏了。”


    李愛國:“.”


    李愛國自認為沒有辦法把這位熱愛學習的好同誌給勸走,隻能讓他晚上留在工作室內。


    好在一些敏感的東西,早就運到了氣象站裏,倒也不用擔心泄密的問題。


    李愛國讓竇武早點休息,自己則騎上自行車晃晃悠悠的離開了機務段。


    出門的時候,他在保衛幹事那裏做了備案,免得竇武被當成小偷抓起來。


    “誒,李司機,我還沒吃飯呢?”晚飯時間,竇武終於抬起了頭。


    他環視一圈,發現工作室內隻有自己。


    “誒,李司機,嫩啥時候走了?”


    “算了,吃飯有什麽要緊的!”竇武深深吸了幾口氣,緊了緊皮帶,頓時覺得肚子飽了,然後抱起那個筆記本繼續研讀起來。


    “裝車地直達列車編組計劃的編製.嗷,原來編製的原理是這樣啊,我還以為隻是為了方便而特意規定的呢,咳,這書真有意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裏的火車司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條腿的小白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條腿的小白兔並收藏四合院裏的火車司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