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醫院婦產科的病房內。


    陳雪茹抱著孩子看著糙漢子,眼眸中盡是幸福。


    “你總算是趕迴了。”


    “那邊的事情忙完了。”李愛國低頭看了看孩子。


    第一眼感覺有點醜,粉紅色的皮膚皺巴巴的,就像是大號的“耗子”。


    可即便如此,一種難以言喻的親情羈絆卻在心底悄然蔓延開來。


    李愛國感覺自己現在算是徹底融入到了這個火紅的年代中。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輕輕觸碰了一下孩子的小手。


    那小小的手掌瞬間緊緊握住了他的指尖,一股暖流瞬間傳遍他的全身。


    李愛國的心一下子就被填滿了,之前的奔波勞累、焦慮擔憂在此刻都化作了滿心的溫柔與慈愛。


    “給孩子取個名字吧”陳雪茹看著父子倆的舉動,嘴角勾出一絲笑意。


    李愛國思忖片刻:“紅升,就叫他李紅升吧。”


    話音剛落,外麵便傳來了一陣爽朗的聲音。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穀,百獸震惶。


    鷹隼試翼,風塵翕張.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好名字啊!”


    隻見劉國璋帶著師母從外麵走了進來。


    李愛國站起身迎上去:“老師,您怎麽來了”


    “我本來在你們機務段整備車間視察集裝箱生產工作,便趕過來了。”劉國璋給師母使個眼色。


    師母從荷包裏摸出一個小金鎖遞給了陳雪茹。


    “這是祖上傳下來的,留給孩子壓災吧。”


    這金鎖估計是要傳給後輩的,陳雪茹感覺太貴重了,抬眼看了看李愛國。


    “這是老師的一份心意,你就收下吧。”


    見李愛國點頭,陳雪茹這才把金鎖藏在了兜裏。


    這東西太紮眼了,別人看到了說不定會惹麻煩。


    “東西也送了,老師有個想法,不知道愛國意下如何”


    “老師,您請明言。”


    “如果有可能的話,讓紅升給我當幹孫子吧。”


    劉國璋兩口子惟一的女兒在戰亂年代丟失了,現在老兩口孤零零的。


    他跟劉國璋的關係雖是師傅和學生的關係,其實跟一家人沒有太大差別。


    現在有了這層關係,兩家的關係將變得更緊密。


    無論是出於利益考慮,還是考慮情感,李愛國都沒辦法拒絕。


    “有您這個爺爺,是紅升這小子的福分。”李愛國一口答應下來。


    “哎吆,大孫子誒!”劉國璋顯得特別興奮,一把年紀了,蹲在紅升旁邊,跟孩子一樣看個不停。


    師母而在跟陳雪茹商量要多給孩子做幾身小衣服。


    這邊熱鬧著。


    陳方軒,大嫂和陳行甲也趕來了。


    得知李紅升認了劉國璋當幹爺爺,兩人都特別滿意。


    陳方軒點頭:“劉所長是領導,曾經進入過行伍,身上有煞氣,能夠擋災。”


    大嫂小聲嘀咕:“這孩子倒是個有福氣的,一出生便多了個研究所所長的爺爺。這所長爺爺也沒有後代,以後劉家的家產”


    “扯這些幹啥!”


    大嫂被陳行甲斜了一眼,不情願閉上了嘴巴。


    陳雪茹是順產,辦完了手續,孩子做過了檢查,下午的時候就能出院了。


    李愛國被婦產科醫生喊到辦公室裏,學習了照顧產婦的相關知識後,幫陳雪茹辦理了出院手續。


    大嫂和何雨水幫著收拾了東西,一行人出了產房,準備登上周克駕駛的吉普車。


    這時候,閻埠貴騎著自行車,載著三大媽搖搖晃晃的從外麵進來了。


    “呀,這就要出院了。老頭子,都怪你,非要去釣魚,耽誤了半天時間。”三大媽埋怨閻埠貴。


    閻埠貴下了自行車,先是恭喜了李愛國和陳雪茹喜得貴子,旋即說道:“我本來帶了點營養品,既然你們雪茹已經出院了,那肯定用不上了,我還是帶迴去吧。”


    李愛國一把從他手裏接過籮筐,笑嗬嗬:“送都送來了,我要是不接的話,那豈不是辜負了你的一片好意。”


    閻埠貴:“.”


    他覺得自己應該再晚一點過來。


    陳雪茹帶著孩子迴到四合院,在大院裏產生了不少驚動。


    特別是閻埠貴竟然送了二兩紅糖和四個雞蛋,更是讓不少住戶驚掉了眼球。


    不多時,就有好幾個鄰居拎著禮物上門了。


    送的東西不值錢,東家兩個雞蛋,西家一包白麵.其中最多的要數草木灰了。


    李愛國看著一包包的草木灰,著實有些納悶。


    “這是幹啥用的”


    劉大娘卻把那些草木灰當成了寶貝,小心的倒進搪瓷盆子裏,用手和了和,笑道:“你啊,不懂這些事兒。小孩子容易尿濕褲子。


    用小布袋裝上草木灰,能當做尿墊。這東西曬幹後,還能反複使用。”


    這不就是後世尿不濕的原型嘛。


    果然是勞動人民智慧高。


    李愛國原本還打算自己造一些尿不濕,但是又覺得太紮眼了,這才沒動手。


    現在有了草木灰尿不濕,就能省不少事兒。


    劉大娘親手帶大了劉天全和劉地全,對這些事情門清。


    李愛國便請劉大娘做了一些草木灰尿不濕。


    何雨水被賦予了重任,那就是幫著洗尿不濕。


    陳雪茹帶著孩子迴到家的第二天。


    王大奎,曹文直,周克,老鄭和劉清泉也帶著禮物來到了李家。


    幾人稍坐了一會,因為有工作便離開了。


    人剛走,張雅芝帶著苗苗來到了李家。


    張雅芝帶來親手做的小衣服和虎頭靴,一進屋就拉著陳雪茹的手說個不停。


    苗苗則好奇的盯著小紅升:“這就是小弟弟啊。”


    “是啊,苗苗,你以後是大姐姐,要保護弟弟,好不好”張雅芝笑了笑。


    “當然可以,不過要等我當上了大兵,發了槍,才能保護弟弟。”苗苗挺了挺胸膛說道。


    也許是受幼年時遭遇的影響。


    苗苗這姑娘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進到隊伍上,成為光榮的女戰士。


    張雅芝覺得女孩子舞刀弄槍的不合適,曾想勸說苗苗打消這個念頭,將來接她的班成為鐵道職工。


    卻被李愛國攔下了。


    隨後,張雅芝也就聽之任之了。


    不過如此一來也有好處。


    苗苗真像一個小戰士一樣要求自己。


    無論是吃飯,睡覺,上學,都沒有讓張雅芝太過操心。


    不多時,李紅升鬧了瞌睡,趙雅芝還要行車,於是帶著苗苗離開了。


    一連送走了好幾撥客人,李愛國也準備休息一會,然後再肝會書。


    誰承想。


    還沒等他拿起書本。


    門外又傳來了腳步聲。


    這次來的是大嫂和大哥。


    他們兩個受陳方軒的委托,前來李家“挖祝米”。


    這年月條件艱苦,出嫁的女兒生寶寶後,娘家會給女兒家送糧食。


    這個民俗叫叫“挖祝米”。


    一般是送米、紅糖、麵、雞蛋等食物,也有少量嬰兒衣服、靴、鞋等服飾。


    陳方軒這次“挖祝米”下了大本錢,竟然買了兩隻老母雞和五六十顆雞蛋。


    老母雞被李愛國宰殺了,請劉大娘燉成了月子裏專用的“老母雞湯”。


    陳雪茹自從生了孩子後,一直沒有胃口,隻是吃了兩口就吃不下了。


    “不敢這樣,你都沒東西吃進肚子裏,又要奶孩子,會掏空身子的”


    在劉大娘的勸說下,陳雪茹好歹吃了了一些,剩下的大部分雞肉便宜了何雨水。


    不過何雨水也是出了力氣的,現在負責幫著陳雪茹哄孩子,外加清洗草木灰尿不濕。


    何雨水一放學就會來到李家幫忙,除了能吃到雞肉外,還能分到紅酒冰溏心雞蛋。


    紅酒冰溏心雞蛋是這年月產婦尊享的月子餐了。


    陳雪茹經常吃了一半,皺著眉頭說她實在是太膩了,吃不下了,讓何雨水幫著吃完。


    何雨水也懂事兒,不肯吃,陳雪茹碗硬塞到她手中,令她吃完。


    何雨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確實也嘴饞,敵不過那濃鬱的紅酒蛋香。


    拗不過陳雪茹,她本想隻嚐那麽一小口,可一開吃。


    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一會,便碗底朝天了……


    那香噴噴、甜津津的好滋味,何雨水感到永生難忘!


    吃飽喝足,何雨水照例帶著草木灰去水池邊清洗尿布。


    賈張氏跟以往那樣坐在門口納鞋底子,看到何雨水又在幫李家幹活兒,心中有些憋氣。


    “雨水啊,吆,這尿布洗得挺幹淨的。到時候我家淮茹生了孩子,你也幫著洗尿布吧。”


    “憑什麽啊!”何雨水瞪大眼。


    “咱們是鄰居,你幫了李愛國家,不幫我們賈家,你覺得像話嗎!”賈張氏一臉理所當然。


    “賈張氏,你就別白日做夢了。”


    何雨水嘴尖牙利,沒給賈張氏留半分麵子,懟了她一頓後,端著盆子迴了後院。


    賈張氏氣得直翻白眼,指著何雨水的背影說道:“你們看看,這丫頭,一點都不懂得尊老。李愛國給了她什麽好處,我們賈家給不起嗎”


    “賈張氏,我可是親眼看到了,何雨水在李家吃了溏心雞蛋呢!”許大茂蹲在旁邊用木柴烤製草木灰。


    四合院裏沒秘密,那些住戶們的眼都尖著呢,聞言紛紛點頭。


    “何雨水還吃過雞肉。”


    “你沒看這陣子何雨水胖了一圈嗎。”


    “以前身材幹巴巴的,現在臉上有肉了。”


    賈張氏頓時閉上嘴巴不吭聲了。


    心中暗罵:李愛國這家夥真是一點事兒都不懂,何雨水一個小丫頭片子毛手毛腳的,洗東西哪有她洗得幹淨啊。


    她不用雞肉,隻要每頓兩個溏心雞蛋,就能把尿布洗得幹幹淨淨的。


    秦淮茹看看碗裏的棒子麵粥,無聲的歎了口氣。


    她不知道陳雪茹生產後到底吃了什麽好東西。


    但是,何雨水一個幫忙的都能分到雞肉和溏心雞蛋.陳雪茹的生活可想而知了。


    秦淮茹還有幾個月也要生產了,現在賈家連十個雞蛋都沒攢夠。


    兩者相比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秦淮茹有些後悔了。


    陳雪茹這邊有劉大娘和何雨水照顧,李紅升也算是聽話。


    再說了,大院裏的大娘和小媳婦兒也真幫忙。


    誰家的孩子哭了,大娘們都會抱著哄哄。


    要是肚子餓了,小媳婦兒們撩開衣服就是一通喂,就跟自家的孩子差不多。


    在這艱難的歲月中,個體很難獨立的生活下去。


    人們選擇了抱團取暖的方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會如此親近。


    陳雪茹這邊不需要額外照顧。


    李愛國的假期也到了,便迴到了工作崗位上,開著大火車奔馳在京城到津城之間。


    忙碌了一整天,李愛國洗了澡之後,原本打算直接迴家,卻被婦聯幹事請到主任辦公室內。


    婦聯主任張大姐給李愛國倒了茶水遞過來:“愛國,聽說你媳婦兒生了”


    “生了,是個兒子。”


    李愛國有些納悶兒,生孩子的事兒他之前已經匯報給段裏麵了,張大姐身為婦聯主任沒有必要專門找他談話。


    張大姐看出了李愛國的疑惑,開門見山道:“你想沒想過把孩子送到托幼所”


    “托幼所”李愛國敏銳的覺察出托幼跟育紅班不同。


    “是這樣的,咱們機務段相應上級號召,新建了托幼所”


    聽完張大姐的解釋,李愛國才算是明白這所謂的“托幼所”是怎麽迴事兒。


    五五年的時候,第二次婦女兒童福利工作會議提出:“今後婦女兒童福利工作應繼續貫徹以生產為中心”。


    正是在“以生產為中心”的理念支配下,各地國營大廠興建了托幼機構。


    托幼機構運行宗旨是“服務生產,解決職工的後顧之憂”。


    前門機務段今年也建成了一座托幼所。


    按照托幼所的規定小孩生下來56天就送到哺乳室,分大小班。


    56天一個班,到三四個月又分班。


    孩子多的,就要分兩個班。


    一直在托幼所裏待到14到18個月,孩子能吃飯了就出去,送托兒所了。


    “你是火車司機,雪茹同誌是街道辦幹事,你們平日裏都要工作,把孩子送到托幼所裏,由保育員專門負責照顧,你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咱們這裏距離正陽門街道辦不遠,雪茹同誌可以趁著工作空擋,來到托幼所裏喂孩子。


    目前,咱們機務段裏已經有一百多個職工把幼兒托付給了托幼所。


    對了,周克和黃幹事的孩子也在托幼所裏麵。


    ”


    因為托幼所在前門機務段是新興的事物,為了擔心李愛國有顧慮,所以張大姐解釋得非常詳細。


    李愛國還真沒想到這年月竟然托幼機構,還是免費的。


    不過如何照顧孩子,還應該跟陳雪茹商量一下,所以李愛國並沒有立刻答應下來。


    “現在孩子還小,最少也要五十六天的孩子,才能入所。你們兩口子好好商量下。”


    張大姐站起身把李愛國送到門口,突然又想到了什麽。


    她轉身迴到櫃子前,取出一遝票券遞了過來。


    “這是咱們機務段給孩子的營養品,你等會去領了。”


    營養品包括十斤黃豆,兩斤紅糖,兩斤雞蛋,還有一斤精白麵。


    看似不多,在這年月卻非常難得了。


    這又是托幼所,又是營養品的,李愛國隻有一種感覺:這年月工廠單位還真是把孩子當成接班人培養了。


    帶著營養品迴到家,李愛國把托幼所的事情告訴了陳雪茹。


    “這是好事兒,就是孩子還太小了,我擔心.”陳雪茹有些猶豫。


    李愛國也能理解,並沒有催促。


    畢竟還有兩個月的時間。


    “孩子好像餓了,來,我給他喂點奶粉。”


    陳雪茹因為胃口不好,奶水有點不足,好在李愛國提前準備了奶瓶和奶粉。


    現在李家的生活水平非但沒有因為生孩子而有所降低,反而提升了一大截。


    李愛國也能光明正大的啃白麵饅頭了。


    這陣子,李愛國一邊行車,一邊關注著集裝箱的推廣事宜。


    鐵道物料供應局的陳幹事將報告提交上去後,立刻鐵道部內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拋開水運方麵不說,單單從節省三分之一時間,四分之一費用來看,就值得花大價錢推廣集裝箱。


    滕部長組織了專家專門對鐵道技術進行了審核,並且請李愛國和周齊工這支研發團隊參加了審核會議。


    專家提出要在鐵道大規模使用集裝箱,必須要有相應的集裝箱標準,李愛國把集裝箱標準拿了出來。


    專家提出,還需要相關的運輸標準,李愛國把運輸標準擺在了他們麵前。


    專家還提出,還需要集裝箱調度方麵的技術,成立集裝箱統一調度中心。


    李愛國把周齊工和鄭教授,張教授推到了他們跟前。


    專家看看三人,最終在審核書上簽上了名字。


    隨後,在鐵道部的擴大會議上,鐵道集裝箱技術的推廣方案得到了全票通過。


    劉國璋出席了會議。


    讓劉國璋感到驚訝的時候,他擔心的有人會因為路線問題阻攔的局麵並沒有出現。


    想想也就明白了。


    李愛國已經做足了準備工作。


    現在事實已經擺在麵前。


    每年節省的上千萬運輸費用,就值得滕部長把手槍抽出來了。


    誰要是敢阻攔,那就是蓄意破壞鐵道技術發展,阻攔物資運輸工作。


    擴大會議形成的決議,被滕部長親自送到了海子裏麵。


    海子裏麵的批複是“放開手腳去幹!”


    有了尚方寶劍,鐵道部成立了集裝箱推廣小組,由滕部長親自擔任組長。


    哈市鐵路局、沈陽鐵路局、京城鐵路局、琴島鐵路局、魔都鐵路局、羊城鐵路局、鄭洲鐵路局、武吳漢鐵路局、西安鐵路局等十個路局,每個路局抽掉出一位副局長擔任組員。


    京城鐵道研究所、哈市鐵道科學研究所負責技術工作。


    一場轟轟烈烈的更換集裝箱的活動馬上就要展開了。


    在這種情況下,前門機務段整備車間的集裝箱產量便顯得以極為有限了。


    集裝箱的生產工作被鐵道部交給了長辛店機車廠負責。


    為了完成一個月內生產出兩萬節集裝箱的任務,長辛店機車廠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活動。


    全廠職工取消休假,分為三班,沒黑沒明的搞生產工作。


    以至於大哥陳行甲足足大半個月都沒有迴家,可把大嫂心疼壞了,這些都是後話了。


    鐵道方麵的大舉動難以瞞過有心人的眼睛。


    特別是交通部門一直在緊盯著集裝箱技術。


    最開始的時候,交通部門並沒有太在意,畢竟集裝箱技術這玩意實在是太整治不正確了。


    不過等滕部長從海子裏拿到批文,交通部門的領導感覺到不對勁。


    有幾位領導親自寫信反應集裝箱技術存在的問題。


    海子裏的迴信上隻有幾個字:“如果想要獨立自主,必須自力更生!”


    看到迴信,交通部門的同誌這才意識到自己好像犯了一個錯誤。


    那就是他們還誤認為現在的兔子是以前的兔子,現在的毛子是以前的毛子。


    特別是前陣子兔子家拿到了鐵道信號標準,成為鐵盟中的扛把子。


    這讓以鐵道起家的毛子憤怒不已。


    控製了鐵道,不但有豐厚的利益迴報,更能控製對方的運輸。


    毛子一直靠著鐵道方麵的技術,來拉攏.或者是說控製那些小兄弟。


    兔子的做法截然相反。


    所有的技術可以公平交易或者是交換,隻推廣技術,不插手對方家的事情。


    因為鐵道自動信號的推廣工作,東邊很多小兄弟見識到了兔子家的行事作風。


    於是短短半年時間內,兔子家出售的技術就高達三十多項。


    見兔子家跟小兄弟走得越來越近,玉米帝意識到情況嚴重性,他甚至親自打了電話,希望兔子家能夠退讓一步。


    結果還是被懟了迴去。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還抱著不犯錯誤,緊緊跟隨毛子步伐的想法,就是在瀆職,在犯罪。


    交通部門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並沒有立刻采取行動,而是選擇了靜觀其變。


    隻要集裝箱技術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那麽他們拒絕推廣集裝箱技術是有情可原的。


    結果又讓他們失望了。


    半個月後,鐵道物料供應局正式采用集裝箱進行大規模運輸。


    運輸效率提高百分之四十,運輸費用降低百分之三十。


    一個月後,京城局下屬的豐台西站、清華園站、星火站、通州站、通州西站、雙橋站、百子灣站、懷柔北站、廟城站、北宅站等站點共同提供集裝箱運輸。


    運輸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運輸費用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五點二。


    最關鍵的是,使用集裝箱運輸後,貨車運輸的事故率降低了百分之八十。


    結果一出爐,交通部門的領導再也坐不住了。


    在部門會議上,有領導直言不諱:“當初否決集裝箱技術是嚴重的整治錯誤,是有些人為了維持原本的線路,而故意無視集裝箱技術的優點。”


    大連海運學院出身的技術領導們紛紛站起身發難。


    那些領導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原本負責審核集裝箱技術的鄭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裏的火車司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條腿的小白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條腿的小白兔並收藏四合院裏的火車司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