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說服別人,必然需要有力的論據。
特別是集裝箱技術看似簡單,卻是一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技術,更需要充足的論據。
於是,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裏,李愛國並沒有立刻把集裝箱項目匯報上去,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匯總集裝箱技術的資料上。
周齊工此次來京城是為了火車軌道起重機。
起重機的生產交給了整備車間,他索性也來到李衛東家裏幫忙。
周齊工是海運專家,擁有豐富的經驗,能夠對從係統裏購買的集裝箱技術進行本土化改造。
“集裝箱總重量不得超過該集裝箱的標記總重量。20尺集裝箱總重量不得超過到站最大起重能力.”
書房內。
李愛國拎著筆,抬起頭看看周齊工:“老周,國內港口的起重機最大起重量是多少來著”
“我們港城使用的是仿製東德建築師1型塔機,起重量是20.5噸。”
周齊工此時正在編纂散裝液體危險品集裝箱運輸細則,抬起頭迴答道。
“那其他港口呢”李愛國追問。
“每個港口情況不同,有的港口使用的好像還是老式的塔式起重機,起重量隻有十噸。
甚至有的隻有五噸愛國同誌,咱們好像有麻煩了。”
集裝箱要通過起重機起吊,才能裝卸。
如果集裝箱的標準重量超過碼頭起重設備的起重量,集裝箱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周齊工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李愛國提出了一個建議:“咱們需要根據國內主要港口的起重機的起重量,來編製集裝箱標準重量。”
“這個好辦,海運學院的鄭老師專門負責國內碼頭起重設備的設計,他那裏有各個碼頭起重機的詳細數據。”
集裝箱的標準重量關係到運輸的安全和運輸效率的最大化。
李愛國當時便放下手頭的工作,請了兩天假,帶著周齊工來到了大連海運學院。
這年月教育上也要趕英超美。
為響應號召,大連海運學院提出要辦萬人大學、三千人中專,於是成立了中專一部和中專二部。
中專一部因為規模擴大,從老校區遷到了位於dl市西南郊淩水橋。
李愛國和周齊工幾經轉車,來到了中專一部,找到了【港口裝卸組織及機械化、船隊運輸組織】專業的鄭教授。
鄭教授見到周齊工登門,當時便皺起了眉頭:“齊工啊,咱們的集裝箱技術已經被部裏麵否決了,你怎麽還不死心。你這樣下去”
鄭教授因為李愛國這個陌生人在旁邊,所以話沒有講出來。
但是周齊工心中卻是暖唿唿的。
他緊緊的握住鄭教授的手,壓低聲音:“老師,這次我確實是為了集裝箱技術來的,不過跟咱們部裏麵沒關係。”
周齊工指了指李愛國說道:“這位是前門機務段的火車司機李愛國同誌,集裝箱技術就是他提出來的。
他有信心說服鐵道部門出麵搞集裝箱技術,不過我們現在遇到了一些小問題。”
“鐵道部對集中箱技術感興趣也是,這玩意可是個好東西啊,可惜咱們交通部的人目光太短錢了。”
鄭教授欷歔兩句,將李愛國和周齊工讓進了辦公室裏。
得知兩人要找全國各港口的起重機數據後,他站起身從書櫃裏取出厚厚一摞資料。
“這裏是各個港口的起重機數據。”
看著厚厚一摞資料,李愛國腦瓜子嗡嗡作響。
這玩意要想全都搞清楚,至少得大半個月的時間。
另外,除了起重數據外。
運輸集裝箱的卡車還要能夠通過各個港口,甚至是鐵道上的車皮也要根據港口的具體情況作出適當的改造。
這些都需要一個專家級人物負責。
李愛國看著正在翻閱資料的鄭教授,笑了笑:“鄭教授,您願意幫我們完善集裝箱技術嗎”
手停滯在書頁上,鄭教授抬起頭,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向李愛國。
“李司機,實不相瞞,我非常看好集裝箱技術,但是我是海運學院的教授.還承擔了教學任務。”
李愛國很輕鬆的說道:“這個好辦,我可以把你暫調到京城機務段,以顧問的身份參加編撰集裝箱標準的工作。”
“你一個火車司機,把我調到京城工作”鄭教授忍不住揉了揉耳朵。
他倒不是看輕李愛國。
而是像這種臨時的調動,不但要得到海事學院領導的同意,還要得到交通部領導的點頭。
這些都不是一個小火車司機能夠辦到的。
李愛國沒有迴答他,而是抬頭看向了周齊工:“老周,除了鄭老師外,是不是還有個董老師,也對集裝箱技術感興趣。”
周齊工點頭:“董老師是水運管理專業的專家,國內碼頭的調度細則,大部分是董老師帶隊起草的。”
周齊工講完之後,就覺得不對勁。
怎麽著,除了鄭教授,他還準備把周教授也帶到京城
“那好!”
李愛國沒有迴答他,而是看向鄭教授,指了指辦公桌上的電話:“我能用一下電話嗎”
鄭教授不知道李愛國準備做什麽,但是還是點頭答應。
李愛國拿起電話,搖動了一陣子,等電話接通後,對著話筒說道:“你好,麻煩轉接京城鐵道研究所劉主任辦公室。”
聽到鐵道研究所的名字,周齊工和鄭教授兩人互相對視一眼,搞不明白李愛國到底要做什麽。
鐵道研究所也管不到交通部啊。
電話接通後,聽筒內傳來劉國璋略帶埋怨的聲音:“愛國啊,你不是在開火車嗎,怎麽有空跟我這個糟老頭子打電話了。”
李愛國清楚劉國璋對自己有意見。
這事兒還得從保加利亞的鐵組大會說起。
大會結束後,鐵道自動信號成為了大家庭內的信號標準,下一步工作就是推廣鐵道自動信號了。
因為鐵道自動信號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推廣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
匈牙利,捷克和伊拉克三家派人來跟咱們談技術轉讓和設備出售問題。
當時鐵道研究所有意讓李愛國去接待三家的專家組,卻被李愛國以還要行車為理由婉拒了。
“老師,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三家已經簽署了協議吧”李愛國笑嗬嗬的問道。
“那倒是,算你小子猜對了。他們來之前已經製定好了協議,對鐵道兵部隊負責建造工作也沒意見。你有空的話,來研究所把獎狀領迴去吧。”
麵對這個學生,劉國璋有些氣餒了。
當初李愛國拒絕鐵道研究所的理由是——現在標準掌握在咱們手中,隻要咱們不提過分的要求,他們絕對不會有意見。
如果小美家掌握了標準,肯定要狠狠的在對方身上咬下一塊肉。
咱家跟小美家最大的區別就是從來沒有仗勢欺人的習慣。
咱家卻擔心客人覺得價格高,不接受咱們合理的要求。
過分的謙虛,其實就是自卑。
李愛國倒也不能責怪劉國璋這些老同誌。
他們生長在艱苦時期,咱們實力不如人,他們已經養成了擔心害怕的習慣。
習慣具備慣性,一時間難以改變。
劉國璋最終還是按照李愛國給出的談判策略,跟三家進行了公平的談判。
事實也證明了李愛國的先見之明。
比起原本的策略,鐵道研究所至少額外爭取到了十幾萬的外匯。
同時,還達成一項重要成就——鐵道兵部隊將前往三家負責為對方改造鐵道自動信號的建造工作。
建造工作不但能掙到大量的外匯,同時還能增加不少國際聲望。
鐵道研究所因為在談判工作中表現優秀得到了部裏麵的表彰。
李愛國雖然沒有參與談判工作,還是被當做功臣匯報了上去。
這才有了領取獎狀的說法。
什麽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這就是了。
平躺著得了個大獎狀。
美滋滋。
“老師,要領獎狀的話,估計要等兩天了,我現在大連海運學院,有件事想請您幫個忙。”
李愛國剛要說出自己的想法,突然捂住了話筒,抬頭看向鄭教授:“教授,您的名字,對了,還有董教授的名字。”
這通電話打得沒頭沒尾。
什麽匈牙利啊,捷克啊,鄭教授聽得跟天書一樣。
現在聽到李愛國的話,更加懵逼了,一時間呆愣在了原地。
還是周齊工反應迅速,將鄭教授和董教授的名字告訴了李愛國。
李愛國對著話筒說道:“我這邊設計了一種能夠加快運輸的小技術,需要海運學院的鄭力教授和董方卓教授的幫助。”
“這技術暫時還不成熟,可能無法通過部裏麵討論,需要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是的,希望能把兩位教授暫調到我們前門機務段整備車間。名義嘛”
李愛國皺著眉頭沉思片刻,緩聲道:“製造火車軌道起重設備!”
得到劉國璋肯定的答複,李愛國掛掉了電話,坐迴椅子上。
此時,鄭教授已經看得目瞪口呆:“李司機,現在呢你不是要把我調到京城嗎,咋不行動呢”
“行動已經結束了啊。”李愛國笑道。
“.李司機,隻是打一通電話,就能把我們調走,你是不是有點”
鄭教授本來想說“狂妄”,但是猶豫了片刻,換了個詞語:“是不是有點自大了”
“等著吧。”李愛國沒有解釋,從兜裏摸出大海軍給周齊工和鄭教授遞了根煙。
鄭教授搞不明白李愛國要等什麽,卻隻能怔怔的接過了煙。
一個身穿藍黑色中山裝的中年人推開辦公室的門走了進來。
“聽說齊工迴來,怎麽也不到我的辦公室坐坐。”
“老董,你來得正好,咱們兩個要被調到京城前門機務段裏製造起重機了。“鄭教授見到董方卓進來,把他拉到一旁,將情況講了一遍。
“一個電話就能把我們調走吹起牛來沒個邊了齊工怎麽跟這種人交上朋友了不行,我得去提醒他。”
董方卓說著話,就要去拉周齊工的胳膊。
這時候,電話鈴聲響起了。
急促的鈴聲就像是照相機的閃光亮起,整間辦公室瞬間凝固成了一張照片。
鄭教授是大學教授,一般沒有什麽急事兒,這年月電話費特貴,所以電話幾乎是擺設。
現在電話竟然響了。
聯想到到李愛國剛打的電話,鄭教授的臉色變了。
該不會是這火車司機剛才打的電話起作用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老師,快接電話啊。”周齊工催促了一聲,鄭教授才算是反應了過來。
他深吸一口氣拿起電話。
也不知道電話裏說了什麽。
隻見鄭教授臉色一點點紅了起來,對著電話連連點頭,拿著話筒的手也顫抖了起來。
等鄭教授放下電話,董教授迫不及待的問道:“老鄭,怎麽了”
鄭教授抬起頭,嗓子裏擠出一道不可思議的聲音:“老董啊,咱倆被調去製造起重機了。”
董教授:“.”
特別是集裝箱技術看似簡單,卻是一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技術,更需要充足的論據。
於是,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裏,李愛國並沒有立刻把集裝箱項目匯報上去,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匯總集裝箱技術的資料上。
周齊工此次來京城是為了火車軌道起重機。
起重機的生產交給了整備車間,他索性也來到李衛東家裏幫忙。
周齊工是海運專家,擁有豐富的經驗,能夠對從係統裏購買的集裝箱技術進行本土化改造。
“集裝箱總重量不得超過該集裝箱的標記總重量。20尺集裝箱總重量不得超過到站最大起重能力.”
書房內。
李愛國拎著筆,抬起頭看看周齊工:“老周,國內港口的起重機最大起重量是多少來著”
“我們港城使用的是仿製東德建築師1型塔機,起重量是20.5噸。”
周齊工此時正在編纂散裝液體危險品集裝箱運輸細則,抬起頭迴答道。
“那其他港口呢”李愛國追問。
“每個港口情況不同,有的港口使用的好像還是老式的塔式起重機,起重量隻有十噸。
甚至有的隻有五噸愛國同誌,咱們好像有麻煩了。”
集裝箱要通過起重機起吊,才能裝卸。
如果集裝箱的標準重量超過碼頭起重設備的起重量,集裝箱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周齊工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李愛國提出了一個建議:“咱們需要根據國內主要港口的起重機的起重量,來編製集裝箱標準重量。”
“這個好辦,海運學院的鄭老師專門負責國內碼頭起重設備的設計,他那裏有各個碼頭起重機的詳細數據。”
集裝箱的標準重量關係到運輸的安全和運輸效率的最大化。
李愛國當時便放下手頭的工作,請了兩天假,帶著周齊工來到了大連海運學院。
這年月教育上也要趕英超美。
為響應號召,大連海運學院提出要辦萬人大學、三千人中專,於是成立了中專一部和中專二部。
中專一部因為規模擴大,從老校區遷到了位於dl市西南郊淩水橋。
李愛國和周齊工幾經轉車,來到了中專一部,找到了【港口裝卸組織及機械化、船隊運輸組織】專業的鄭教授。
鄭教授見到周齊工登門,當時便皺起了眉頭:“齊工啊,咱們的集裝箱技術已經被部裏麵否決了,你怎麽還不死心。你這樣下去”
鄭教授因為李愛國這個陌生人在旁邊,所以話沒有講出來。
但是周齊工心中卻是暖唿唿的。
他緊緊的握住鄭教授的手,壓低聲音:“老師,這次我確實是為了集裝箱技術來的,不過跟咱們部裏麵沒關係。”
周齊工指了指李愛國說道:“這位是前門機務段的火車司機李愛國同誌,集裝箱技術就是他提出來的。
他有信心說服鐵道部門出麵搞集裝箱技術,不過我們現在遇到了一些小問題。”
“鐵道部對集中箱技術感興趣也是,這玩意可是個好東西啊,可惜咱們交通部的人目光太短錢了。”
鄭教授欷歔兩句,將李愛國和周齊工讓進了辦公室裏。
得知兩人要找全國各港口的起重機數據後,他站起身從書櫃裏取出厚厚一摞資料。
“這裏是各個港口的起重機數據。”
看著厚厚一摞資料,李愛國腦瓜子嗡嗡作響。
這玩意要想全都搞清楚,至少得大半個月的時間。
另外,除了起重數據外。
運輸集裝箱的卡車還要能夠通過各個港口,甚至是鐵道上的車皮也要根據港口的具體情況作出適當的改造。
這些都需要一個專家級人物負責。
李愛國看著正在翻閱資料的鄭教授,笑了笑:“鄭教授,您願意幫我們完善集裝箱技術嗎”
手停滯在書頁上,鄭教授抬起頭,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向李愛國。
“李司機,實不相瞞,我非常看好集裝箱技術,但是我是海運學院的教授.還承擔了教學任務。”
李愛國很輕鬆的說道:“這個好辦,我可以把你暫調到京城機務段,以顧問的身份參加編撰集裝箱標準的工作。”
“你一個火車司機,把我調到京城工作”鄭教授忍不住揉了揉耳朵。
他倒不是看輕李愛國。
而是像這種臨時的調動,不但要得到海事學院領導的同意,還要得到交通部領導的點頭。
這些都不是一個小火車司機能夠辦到的。
李愛國沒有迴答他,而是抬頭看向了周齊工:“老周,除了鄭老師外,是不是還有個董老師,也對集裝箱技術感興趣。”
周齊工點頭:“董老師是水運管理專業的專家,國內碼頭的調度細則,大部分是董老師帶隊起草的。”
周齊工講完之後,就覺得不對勁。
怎麽著,除了鄭教授,他還準備把周教授也帶到京城
“那好!”
李愛國沒有迴答他,而是看向鄭教授,指了指辦公桌上的電話:“我能用一下電話嗎”
鄭教授不知道李愛國準備做什麽,但是還是點頭答應。
李愛國拿起電話,搖動了一陣子,等電話接通後,對著話筒說道:“你好,麻煩轉接京城鐵道研究所劉主任辦公室。”
聽到鐵道研究所的名字,周齊工和鄭教授兩人互相對視一眼,搞不明白李愛國到底要做什麽。
鐵道研究所也管不到交通部啊。
電話接通後,聽筒內傳來劉國璋略帶埋怨的聲音:“愛國啊,你不是在開火車嗎,怎麽有空跟我這個糟老頭子打電話了。”
李愛國清楚劉國璋對自己有意見。
這事兒還得從保加利亞的鐵組大會說起。
大會結束後,鐵道自動信號成為了大家庭內的信號標準,下一步工作就是推廣鐵道自動信號了。
因為鐵道自動信號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推廣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
匈牙利,捷克和伊拉克三家派人來跟咱們談技術轉讓和設備出售問題。
當時鐵道研究所有意讓李愛國去接待三家的專家組,卻被李愛國以還要行車為理由婉拒了。
“老師,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三家已經簽署了協議吧”李愛國笑嗬嗬的問道。
“那倒是,算你小子猜對了。他們來之前已經製定好了協議,對鐵道兵部隊負責建造工作也沒意見。你有空的話,來研究所把獎狀領迴去吧。”
麵對這個學生,劉國璋有些氣餒了。
當初李愛國拒絕鐵道研究所的理由是——現在標準掌握在咱們手中,隻要咱們不提過分的要求,他們絕對不會有意見。
如果小美家掌握了標準,肯定要狠狠的在對方身上咬下一塊肉。
咱家跟小美家最大的區別就是從來沒有仗勢欺人的習慣。
咱家卻擔心客人覺得價格高,不接受咱們合理的要求。
過分的謙虛,其實就是自卑。
李愛國倒也不能責怪劉國璋這些老同誌。
他們生長在艱苦時期,咱們實力不如人,他們已經養成了擔心害怕的習慣。
習慣具備慣性,一時間難以改變。
劉國璋最終還是按照李愛國給出的談判策略,跟三家進行了公平的談判。
事實也證明了李愛國的先見之明。
比起原本的策略,鐵道研究所至少額外爭取到了十幾萬的外匯。
同時,還達成一項重要成就——鐵道兵部隊將前往三家負責為對方改造鐵道自動信號的建造工作。
建造工作不但能掙到大量的外匯,同時還能增加不少國際聲望。
鐵道研究所因為在談判工作中表現優秀得到了部裏麵的表彰。
李愛國雖然沒有參與談判工作,還是被當做功臣匯報了上去。
這才有了領取獎狀的說法。
什麽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這就是了。
平躺著得了個大獎狀。
美滋滋。
“老師,要領獎狀的話,估計要等兩天了,我現在大連海運學院,有件事想請您幫個忙。”
李愛國剛要說出自己的想法,突然捂住了話筒,抬頭看向鄭教授:“教授,您的名字,對了,還有董教授的名字。”
這通電話打得沒頭沒尾。
什麽匈牙利啊,捷克啊,鄭教授聽得跟天書一樣。
現在聽到李愛國的話,更加懵逼了,一時間呆愣在了原地。
還是周齊工反應迅速,將鄭教授和董教授的名字告訴了李愛國。
李愛國對著話筒說道:“我這邊設計了一種能夠加快運輸的小技術,需要海運學院的鄭力教授和董方卓教授的幫助。”
“這技術暫時還不成熟,可能無法通過部裏麵討論,需要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是的,希望能把兩位教授暫調到我們前門機務段整備車間。名義嘛”
李愛國皺著眉頭沉思片刻,緩聲道:“製造火車軌道起重設備!”
得到劉國璋肯定的答複,李愛國掛掉了電話,坐迴椅子上。
此時,鄭教授已經看得目瞪口呆:“李司機,現在呢你不是要把我調到京城嗎,咋不行動呢”
“行動已經結束了啊。”李愛國笑道。
“.李司機,隻是打一通電話,就能把我們調走,你是不是有點”
鄭教授本來想說“狂妄”,但是猶豫了片刻,換了個詞語:“是不是有點自大了”
“等著吧。”李愛國沒有解釋,從兜裏摸出大海軍給周齊工和鄭教授遞了根煙。
鄭教授搞不明白李愛國要等什麽,卻隻能怔怔的接過了煙。
一個身穿藍黑色中山裝的中年人推開辦公室的門走了進來。
“聽說齊工迴來,怎麽也不到我的辦公室坐坐。”
“老董,你來得正好,咱們兩個要被調到京城前門機務段裏製造起重機了。“鄭教授見到董方卓進來,把他拉到一旁,將情況講了一遍。
“一個電話就能把我們調走吹起牛來沒個邊了齊工怎麽跟這種人交上朋友了不行,我得去提醒他。”
董方卓說著話,就要去拉周齊工的胳膊。
這時候,電話鈴聲響起了。
急促的鈴聲就像是照相機的閃光亮起,整間辦公室瞬間凝固成了一張照片。
鄭教授是大學教授,一般沒有什麽急事兒,這年月電話費特貴,所以電話幾乎是擺設。
現在電話竟然響了。
聯想到到李愛國剛打的電話,鄭教授的臉色變了。
該不會是這火車司機剛才打的電話起作用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老師,快接電話啊。”周齊工催促了一聲,鄭教授才算是反應了過來。
他深吸一口氣拿起電話。
也不知道電話裏說了什麽。
隻見鄭教授臉色一點點紅了起來,對著電話連連點頭,拿著話筒的手也顫抖了起來。
等鄭教授放下電話,董教授迫不及待的問道:“老鄭,怎麽了”
鄭教授抬起頭,嗓子裏擠出一道不可思議的聲音:“老董啊,咱倆被調去製造起重機了。”
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