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晉王楊廣聽到冼夫人平了嶺南叛亂,朝廷又委任了各州縣官員。晉王於是又下令連清化率軍東進,去平定閩越叛亂。連清化率部行到潮陽,聽到潮陽叛賊南逃,於是圍了過來。
喬惠威軍從北邊壓過來,趙助政軍又從東壓過來,李春等叛軍被圍困在河婆這個盆地裏,無路可逃了,隻好投降。趙助政斬殺敵酋,遣散俘虜,於是三軍會師於河婆。
這河婆四山環繞,西北邊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尖山,名叫獨山。南麵有一高聳入雲的尖山,名叫明山。東南麵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尖山,名叫金山,三座山就像三位將軍,頂立於天地間。兩條河流在盆地上交匯,合成榕江,東流入海。在兩水交匯處,一座拔地而起也是高聳入雲山,山頂一頭平一頭翹,像戴著皇冠的天子,麵東而立。周圍的聚圍過來,這河婆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
連清化帶領軍隊從東南麵過來,於是駐軍於東南的金山下。趙助政領軍從東麵進來,一直把叛賊圍在核心,於是駐軍於明山下。喬惠威領軍從西北麵進入,於是駐軍在獨山下。
三兄弟想不到能在這裏會師,於是各寫表章,報送晉王楊廣,等待晉王楊廣的指示。
平陳以來,一路戎馬倥傯,連、趙、喬三位雖然說奔行在江南秀麗山水之中,但一心撲在戰事上,誰也沒心思去看這明山秀水,現在身心都輕鬆了,三兄弟一看這個環境,心裏生出無限愛意來。
喬惠威攬著肚子鼓鼓的杜英娘說:“要是我們能夠在這裏駐下來該多好啊!”這個在戰場隻知衝殺的大元帥,在此時此地竟生出如此柔情來。
蘇麗娘則抻著趙助政的衣服說:“在這兒生兒育女,大美了!”她把兒子托付給婆婆,想兒子想得她常常大聲哭,現在又懷上了一胎。
連清化望了望李慧娘,然後對趙、喬二位說:“既然我們都喜歡這裏,現在我華夏已經統一,我就寫表給皇上,讓我們兄弟三個鎮守東南如何?”
趙、喬二位忙說:“好哇!”
冼夫人聽說平定閩越,隋軍會師於潮州的河婆,於是派各州縣前來犒勞軍隊。
隋主楊堅收到連、趙、喬戰表,十分高興,下詔封連清化為護國王,封趙助政為寧國王,封喬惠威為豐國王,各賞錢十萬,各賞綢緞三萬匹,暫時駐守東南,屯田墾荒,安定夷越,以觀其變。
皇上命連、趙、喬駐守東南,三帥異常高興,既是駐守就要做長久打算,於是三人就築城墾荒的事進行了討論。
喬惠威說:“對夷越之人,重在安撫。這裏戰事較少,我們三軍合一處,在河穀中部建一座城即可。”
趙助政說:“不可,東南之地雖然不像北方戰事不斷,但也要從應戰的角度去考慮。”
連清化說:“我看這樣,我們還是在我們所駐的地方各自建城。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鎮守東南。我們分開築城,便於屯田墾荒。從軍事角度說,三弟在獨山那裏,扼南北交通築城,可防於北。我駐巾山,扼東南軍事要衝,也很重要,二弟駐明山,可以策應。”
於是三帥開始在駐地築城。喬惠威在獨山腳下,依山傍水,修建了一座城。這座城北靠大山,扼東南海濱通向北方的要道,軍事形勢十分重要。城堡雖是軍事營壘,但也對外開放,允許周圍夷越人進城交易,也允許南來北往的人停駐,此城很快就熱鬧起來了,形成了一個市鎮。
明山腳下有一片湖塘,趙助政就在明山腳下背山麵塘修建了一座城。
巾山扼河婆的東南要衝,連清化就在巾山腳下修建了一座城。
城剛建好,喬惠威發請貼給連清化、趙助政兩位哥哥,說杜英娘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請兩位哥哥去吃滿月酒。
獨山下,喬惠威新建的城中熱鬧非凡,士兵殺豬宰羊,在準備午飯。喬元帥喜得貴子,要宴請旗下全體將士。杜英娘抱著她的寶貝兒子在帥府外等著人們來賀喜,俏臉上滿是嬌羞,漾著幸福。連、趙二位元帥一到,喬惠威即迎出門外。
“兩位哥哥駕到,裏麵請。”
兩帥的手下趕忙敬上賀禮。
趙助政說:“要讓孩子先認認兩位伯伯。”
連清化攬過杜英娘懷裏的孩子,看了看說:“濃眉大眼,黑臉膛,又是一個喬惠威喲!”
“虎父無犬子嘛!”趙助政說。
杜英娘忙說:“謝謝兩位伯伯誇獎。”喬惠威笑得嘴都合不攏,忙拉連、趙二位哥哥到裏屋坐。酒過三巡,話題又轉到治軍上。
喬惠威快人快語,說:“大哥,城建好了,你看取個什麽名字好?”
趙助政接過話說:“你的城前麵一江橫過,那就叫橫江吧!”
“二弟,你這個名字取得好!”連清化連忙誇獎。
得到誇獎,趙助政對自己的城也發表意見,“我的就叫軍塘。你們看,我的城背山麵塘,這樣好不好?”
喬惠威連說:“好,好!就叫軍塘。”
“那我的呢?”連清化問趙、喬二位。
二位想了想,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連清化自己也沒有想出個好名字來,實指望趙、喬二位能給點提示,看二位沒表示,隻好說:“那就叫巾城吧,因為它在巾山腳下。”
接著,三位元帥就老兵退伍問題進行了討論,決定把久經沙場的老兵都退伍迴去,各留下五千人即可,一旦有事,朝廷可以再招兵。留下來的士兵屯田墾荒,接下來就是開荒種地了。
喬惠威說:“各墾自己山下的土即可,大片荒地在那裏,夷越人耕種的隻是靠水邊的一小部分,大片本地土人叫埔的地方可以開發。”
“喬老弟,你的山下可沒有什麽土地呀!”連清化打趣說。
“那這樣吧,兩河交匯以上,都是你的。我呢,明山下和河對岸歸我。連兄則把巾山腳下順河以上的給他。”趙助政說。
“好!”連喬同聲說。
“我們三人,每人開墾五千畝土地,這樣就可以自給自足了。”趙助政呷了一杯酒說。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喬惠威軍從北邊壓過來,趙助政軍又從東壓過來,李春等叛軍被圍困在河婆這個盆地裏,無路可逃了,隻好投降。趙助政斬殺敵酋,遣散俘虜,於是三軍會師於河婆。
這河婆四山環繞,西北邊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尖山,名叫獨山。南麵有一高聳入雲的尖山,名叫明山。東南麵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尖山,名叫金山,三座山就像三位將軍,頂立於天地間。兩條河流在盆地上交匯,合成榕江,東流入海。在兩水交匯處,一座拔地而起也是高聳入雲山,山頂一頭平一頭翹,像戴著皇冠的天子,麵東而立。周圍的聚圍過來,這河婆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
連清化帶領軍隊從東南麵過來,於是駐軍於東南的金山下。趙助政領軍從東麵進來,一直把叛賊圍在核心,於是駐軍於明山下。喬惠威領軍從西北麵進入,於是駐軍在獨山下。
三兄弟想不到能在這裏會師,於是各寫表章,報送晉王楊廣,等待晉王楊廣的指示。
平陳以來,一路戎馬倥傯,連、趙、喬三位雖然說奔行在江南秀麗山水之中,但一心撲在戰事上,誰也沒心思去看這明山秀水,現在身心都輕鬆了,三兄弟一看這個環境,心裏生出無限愛意來。
喬惠威攬著肚子鼓鼓的杜英娘說:“要是我們能夠在這裏駐下來該多好啊!”這個在戰場隻知衝殺的大元帥,在此時此地竟生出如此柔情來。
蘇麗娘則抻著趙助政的衣服說:“在這兒生兒育女,大美了!”她把兒子托付給婆婆,想兒子想得她常常大聲哭,現在又懷上了一胎。
連清化望了望李慧娘,然後對趙、喬二位說:“既然我們都喜歡這裏,現在我華夏已經統一,我就寫表給皇上,讓我們兄弟三個鎮守東南如何?”
趙、喬二位忙說:“好哇!”
冼夫人聽說平定閩越,隋軍會師於潮州的河婆,於是派各州縣前來犒勞軍隊。
隋主楊堅收到連、趙、喬戰表,十分高興,下詔封連清化為護國王,封趙助政為寧國王,封喬惠威為豐國王,各賞錢十萬,各賞綢緞三萬匹,暫時駐守東南,屯田墾荒,安定夷越,以觀其變。
皇上命連、趙、喬駐守東南,三帥異常高興,既是駐守就要做長久打算,於是三人就築城墾荒的事進行了討論。
喬惠威說:“對夷越之人,重在安撫。這裏戰事較少,我們三軍合一處,在河穀中部建一座城即可。”
趙助政說:“不可,東南之地雖然不像北方戰事不斷,但也要從應戰的角度去考慮。”
連清化說:“我看這樣,我們還是在我們所駐的地方各自建城。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鎮守東南。我們分開築城,便於屯田墾荒。從軍事角度說,三弟在獨山那裏,扼南北交通築城,可防於北。我駐巾山,扼東南軍事要衝,也很重要,二弟駐明山,可以策應。”
於是三帥開始在駐地築城。喬惠威在獨山腳下,依山傍水,修建了一座城。這座城北靠大山,扼東南海濱通向北方的要道,軍事形勢十分重要。城堡雖是軍事營壘,但也對外開放,允許周圍夷越人進城交易,也允許南來北往的人停駐,此城很快就熱鬧起來了,形成了一個市鎮。
明山腳下有一片湖塘,趙助政就在明山腳下背山麵塘修建了一座城。
巾山扼河婆的東南要衝,連清化就在巾山腳下修建了一座城。
城剛建好,喬惠威發請貼給連清化、趙助政兩位哥哥,說杜英娘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請兩位哥哥去吃滿月酒。
獨山下,喬惠威新建的城中熱鬧非凡,士兵殺豬宰羊,在準備午飯。喬元帥喜得貴子,要宴請旗下全體將士。杜英娘抱著她的寶貝兒子在帥府外等著人們來賀喜,俏臉上滿是嬌羞,漾著幸福。連、趙二位元帥一到,喬惠威即迎出門外。
“兩位哥哥駕到,裏麵請。”
兩帥的手下趕忙敬上賀禮。
趙助政說:“要讓孩子先認認兩位伯伯。”
連清化攬過杜英娘懷裏的孩子,看了看說:“濃眉大眼,黑臉膛,又是一個喬惠威喲!”
“虎父無犬子嘛!”趙助政說。
杜英娘忙說:“謝謝兩位伯伯誇獎。”喬惠威笑得嘴都合不攏,忙拉連、趙二位哥哥到裏屋坐。酒過三巡,話題又轉到治軍上。
喬惠威快人快語,說:“大哥,城建好了,你看取個什麽名字好?”
趙助政接過話說:“你的城前麵一江橫過,那就叫橫江吧!”
“二弟,你這個名字取得好!”連清化連忙誇獎。
得到誇獎,趙助政對自己的城也發表意見,“我的就叫軍塘。你們看,我的城背山麵塘,這樣好不好?”
喬惠威連說:“好,好!就叫軍塘。”
“那我的呢?”連清化問趙、喬二位。
二位想了想,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連清化自己也沒有想出個好名字來,實指望趙、喬二位能給點提示,看二位沒表示,隻好說:“那就叫巾城吧,因為它在巾山腳下。”
接著,三位元帥就老兵退伍問題進行了討論,決定把久經沙場的老兵都退伍迴去,各留下五千人即可,一旦有事,朝廷可以再招兵。留下來的士兵屯田墾荒,接下來就是開荒種地了。
喬惠威說:“各墾自己山下的土即可,大片荒地在那裏,夷越人耕種的隻是靠水邊的一小部分,大片本地土人叫埔的地方可以開發。”
“喬老弟,你的山下可沒有什麽土地呀!”連清化打趣說。
“那這樣吧,兩河交匯以上,都是你的。我呢,明山下和河對岸歸我。連兄則把巾山腳下順河以上的給他。”趙助政說。
“好!”連喬同聲說。
“我們三人,每人開墾五千畝土地,這樣就可以自給自足了。”趙助政呷了一杯酒說。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