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哲倫星係,y235星係。


    恆星在劇烈地燃燒著。這顆老邁的恆星已經陷入迴光返照,很快便將熄滅。


    在第三順位星的背麵,是密密麻麻以萬計的甲殼生物戰艦。他們聚攏在一起,借著星球的陰影躲避著灸熱熱的陽光。甲殼間相互摩擦著,卻因為真空環境隻發出人耳無法接收到的微弱震波。它以此摩擦產生微弱的熱量,讓體內的肌肉隨時可以活躍起來。


    它們的甲殼上千瘡百孔,光看那些無比明顯的彈痕和炮坑,就能明白與這些血肉生物戰鬥的是什麽。


    一群小小的如同螞蟥般的軟體生物由遠處飄來,貼到一艘生物戰艦的創口上。這艘戰艦上的噴氣孔無規則地噴湧出幾股細小的氣體,然後陷入靜止狀態。生物戰艦的四隻魚類一般的巨眼裏,瞳孔縮成一團,似乎很是享受。


    在這群生物中心處,一個巨大的黑影緩緩從群落中浮現。


    這是一個直徑十公裏的橢圓形蜂巢,上麵有著無數密密麻麻遍布全身的孔洞,這些孔洞呈半肉質化,正好與生物戰艦的體形相當,有一些甲殼生物戰艦正棲息在這些孔洞裏,它們緊密地卡在洞裏,隻露出一個頭部尖尖,讓它們所在的這部分看起來像成熟的蓮蓬。


    它突然震動了一下。


    隨著這下震動,周圍密密麻麻成千上萬的生物戰艦騷動起來,它們紛紛扭動著身體,尾部和腹部的噴氣孔噴吐氣體微調著方向,全部進入了孔洞之中。


    當全部進入後,這個巨大的蜂巢猶如一根玉米,但表麵的顆粒卻是蓮蓬的形狀,密集恐懼症看了,恐怕得當場去世。


    它尾後如菊花般張開,露出一個巨大的封閉式排泄口,一股氣體從排泄口湧出,帶著它朝前飛去。


    這艘巨型生物母艦推進速度極其簡單粗暴,但每一次噴氣,加速度都非常大,再加上太空本就是無摩擦的環境,它以恆定的頻率噴氣前進,速度越來越快。


    而前方,是一支萬艘戰艦組成的大型艦隊,正是秦台白鳳凰文明的機械戰艦。


    前方一排是頑固者。它們是全能型防禦艦,除了撞擊外沒有任何進攻的手段。它們身體方方正正,除了堅實的甲板和巨型護盾發生器外便是艦隊中型號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頑固者互相之間可以進行組合和能量共享,構建籠罩整個艦隊的能量護盾和偏轉磁場,就算遇到無法抵禦的超級武器攻擊,它們也能擋在最前麵,以自己一節節堅如磐石的身體抵擋。


    後麵跟著的是執劍者。這是一種新型近戰型突擊艦,有著如同利劍一般鋒利的艦首和遠超一般戰艦的速度。它們靠著艦首的利劍刺入敵艦,並將其劈成兩半。但有著後方大量毀滅者火力轟炸,它們基本不需要衝入敵陣,而是呆在毀滅者前方阻止敵艦的靠近。


    毀滅者是整個艦隊的核心。這支一萬數目的艦隊中,光毀滅者變占了四千之數。其餘的艦種基本都是為保護它們而服務的。


    毀滅者兩側包圍著一圈大腹便便的吞食者。這種運輸艦負責毀滅者的彈藥補給,它們艦身上有著寒霜空包彈,必要時能朝著毀滅者發射,為其進行物理降溫。


    最後方的是守護者。這是鳳凰文明最典型的護衛艦,功能齊全,保護能力極強。


    在艦隊的中心處是一艘獨裁者。這是一艘五公裏長的旗艦,擁有百門副炮和一門超軌電磁加速主炮。


    這支艦隊由聯盟分配給蒙哥爾人作戰使用,每艘戰艦都有數名老艦員和大半新艦員。並不是聯盟將他們當成炮灰,而是秦台白為他們設計的改造型號基本都是自動型,操縱十分簡單上手,而且在智能ai的輔助下,戰鬥力也非常強。


    若不經過嚴格測試,聯盟自然是不會允許這些戰艦投入戰場的。在幾近真實的對戰測試中,秦台白的鳳凰艦隊與十支低等四、五級文明的戰艦群一一對戰,取得了九勝一平的戰績,打平的還是那支最強大的低等五級文明戰隊。


    聯盟通過腦模擬太空作戰訓練,讓這些新兵們也能很快地投入戰場。雖然這是他們第一次真正的戰鬥,但他們那暗紅色的臉上,沒有任何緊張的表情。


    在獨裁者的雷達上,發現了那個龐然大物。


    大麥哲倫星係的聯盟艦隊已經有過幾次與生物戰艦交鋒的經驗,艦隊之間互通的信息交流裏也記載了這是一支生物戰艦群的母巢,他們的命名是‘蟑蜂母巢’,因為它裝載的生物戰艦類似於宇宙中很多星球都常見的生物‘蟑蜂’也就是人類的海蟑螂。


    若是有中等文明的旗艦,或者更高一級的母艦存在,它們的主炮一發就能讓這次遭遇戰變成偶遇。隻不過像大麥哲倫星係這樣的戰場,雙方都非常有默契地隻投入了低等文明的兵力,前麵隻是熱身,真正的博弈還在後頭。


    一枚直徑十米、長近五十米的分裂彈填裝到了尾部的彈艙。獨裁者那貫穿首尾的軌道炮內部齒輪開始旋轉,管道內緩緩亮起紅光,金屬結構開始預熱。


    對麵那艘蟑蜂母巢像是感知到了危險,它頭部頂端的一根錐形骨蓋張開,露出鳥喙一般的嘴,隻不過鳥類是兩瓣,它是四瓣。


    仿佛吹泡泡糖一般,它從嘴裏吐出一個巨大的氣泡膜。這個氣泡膜剛好正對著獨裁者,隨著裏麵液體的注入,顏色由半透明變成乳白色。


    獨裁者上,艦長位裏坐著一名年邁的蒙哥爾人。他是蒙特哥爾曆史上的傳奇人物,擁有‘岩石’之稱的賓卡什。他的作戰風格極其穩固,百戰雖然勝少,但其餘皆是打平,不嚐一敗。這風格很適合以毀滅戰艦為主的防守轟炸。


    這次也不例外。萬艘機械戰艦開始排成傘形,讓毀滅戰艦以最大可用麵地朝著對方轟炸。


    當蟑蜂母巢進入到獨裁者的電磁軌道炮最大傷害射程一千公裏時,那枚已經蓄積了足夠動能的分裂彈旋轉著射了出去,宇宙中亮起一線紅光,隻一瞬間的時間便撞擊到了蟑蜂母巢吐出的那個泡泡上。


    分裂彈陷入泡泡之中,泡泡被擠得攤向周圍,如一個鍋麵般凹下,但卻神奇地沒有爆炸。細看那枚分裂彈,甚至沒有打入泡泡內部,而是被泡泡上擠出的千萬隻細小的觸手緊緊纏住,因為分裂彈本身有著恐怖的旋轉速度,觸手被卷成一團,將它包成一個線團。


    蟑蜂母巢的尾部氣體瘋狂噴湧,抵消著強大的動能。


    下一刻,泡泡猛地彈起,恢複原樣。這顆分裂彈上的觸手像上緊的發條般反向旋轉著,將分裂彈施加給它的動能全部返還。


    賓卡什猛地從艦長室站起。獨裁者的超電磁軌道炮威力如何他可是深有體會,當初實戰時就是這樣一枚電磁炮彈直接打穿了他的艦隊,死傷數百艦員、還有數艘戰艦處於爆炸邊緣後他立刻投降。這也是他生涯上第一次承認失敗,然後他立刻申請了一支鳳凰艦隊的指揮權。


    但現在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如此恐怖的動能,對麵的生物母巢居然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硬生生接下,並且還還給了他們。


    賓卡什隻震驚了刹那,在那個泡泡陷到極致的時候他就根據沙盤計算出的軌跡,下令艦隊進行機動。


    但還沒等分裂彈軌道內的艦隊開始機動,那顆分裂彈在離開氣泡的瞬間卻突然爆炸了。


    成千上萬鋒利的碎裂彈片旋轉著四處飛濺,切割著氣泡。這次氣泡沒有頂住,直接被切割得千瘡百孔,裏麵乳白色如同麵團般的粘稠物質緩緩湧出。但因為泡泡完全擋住了分裂彈朝向蟑蜂母巢的射擊軌跡,蟑蜂母巢居然毫發無傷。


    這個信息立刻被戰場攝像機捕捉到,上傳到了戰爭之主的即時處理器中,賓卡什立刻得到了解析。這個泡泡,居然隻是簡單的非牛頓流體的應用。


    經此一炮,蟑蜂母巢的速度慢了一倍,毀滅者集火的倒計時也相應修改。


    賓卡什不明白需要撞擊到堅硬物才會爆炸的分裂彈為什麽會突然自爆,但也是萬幸沒有反彈迴來,不然擊中了一艘戰艦,旁邊上百艘都會受到波及,後果不堪設想。


    慢下來的蟑蜂母巢尾部分裂成兩瓣,兩股氣體以更高壓力交替噴出,速度很快便提了上來。


    獨裁者的電磁軌道炮再次蓄能發射,這次它裝載的是一根鎢鈦棒針,能以純粹的動能擊穿蟑蜂母巢,但十公裏之巨的蟑蜂母巢居然靈活地旋轉著翻了個身,這根細長的棒針擦著它的邊緣掠過,隻刮出兩道淺淺的劃痕,對它十公裏長的身軀,連搔癢都算不上。


    第三發主炮炮彈已經來不及裝載,蟑蜂母巢就已經到了毀滅者的射程內。


    這是毀滅者第一次麵對生物戰艦,戰果空間如何誰也不能知曉,就連身經百戰的賓卡什都不由得緊張起來。


    沙盤上,那個巨大的黑影漸漸靠近一圈射程環,在接觸到的瞬間,不用賓卡什下令,所有的毀滅艦炮手都將能量輸出拉到頂端。


    四千束耀眼的白光,從一個傘麵上射出,同時集中到了蟑蜂母巢上,巨大的蟑蜂母巢,此時卻如同正午陽光時,小孩子放大鏡下的螞蟻。


    整個黑寂的宇宙都亮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際龍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地良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地良新並收藏星際龍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