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蕩平賊寇!
大唐:落魄皇子,李二偷聽我心聲 作者:愛玩的逗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傲慢使人愚昧!
即使李世民對高句麗已經再三小心,也還是低估了對手。
這根本不是一個蠻夷小國,而是一個文明高級,戰鬥力更強大的耕戰之國!
如果他決意發動一場戰爭,他必須首先考慮如何拔除一個個堡壘,一個個城池。
他必須要考慮帝國能否承受這樣的代價!
兵法有雲:“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李世民要想打這樣的攻堅戰,需要的的兵力至少是高句麗防守方的五倍以上!
前提還是得有充足的糧草後勤供應。
否則,楊廣的前車之鑒不遠矣!
而且,除此之外,作為帝國的最高主宰,李世民還要考慮更多的東西。
那就是大唐無論要對哪一方開戰,會不會形成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局麵?
兵事兇危,戰爭也是不可預測的。
但無論是高句麗還是吐蕃,對大唐都懷有不臣之心。
隻不過吐蕃的狼子野心更加赤果果罷了。
李世民沉思良久,最終拍板道:“朕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考慮宰輔的意見,對吐蕃先動兵!”
“此賊實在可惡,我大唐無法再容忍這樣的賊子!”
“至於高句麗,正如兩位宰輔之言,城堅兵廣,不可貿然進攻。”
“攻高句麗,還需從長計議!”
唰!
李世民的“反複橫跳”,突然變臉令在場群臣無所適從。
他們目瞪口呆,震驚於李世民的朝令夕改。
房玄齡、杜如晦更是嘴角抽搐!
合著您這是鬧著玩呢?
前腳長篇大論,大談高句麗怎麽怎麽威脅大,說得老子臉色發白,坐立不安。
後腳屁股還沒坐熱,又話鋒一轉,主意一改,還是走完原來的老路。
房玄齡更加生氣,卻也無可奈何。
但也有人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似乎皇帝陛下還有深意!
但無論如何,李世民今日一番批判作秀,都將眾人的注意力引到了高句麗。
這些人都打算迴去好好調查一下這個素日裏他們不屑一顧的遼東小國。
當然,群臣心裏罵娘,嘴上還是要高奏凱歌,
三唿萬歲。
“陛下聖明,前隋滅亡之禍不遠矣,前車之鑒,陛下萬萬不可窮兵黷武!”
“吐蕃蠻夷,大類突厥二部,陛下應當趕緊排遣王師,擒拿其王幽禁於長安!”
“若如此,二王聚於長安,後世也是一段佳話!”
“……”
既然大局已定,朝堂上群臣緊繃的神經一鬆,群臣開始瘋瘋狂誇耀李世民的功績。
其實,李佑冷眼旁觀,看得通透。
與其說這些人支持李世民,不如說他們被李世民的“反複橫跳”搞怕了。
對於他們來說,每一次站隊都是一場關乎命運的抉擇。
李世民搞來搞去,這些人確實受不了了。
此時此刻,喧囂的議事廳裏,李佑屏蔽了這些聲音。
他心中沉思,如何攻打高句麗,確保這場戰爭的勝利。
【李世民這一手玩得漂亮啊,把朝堂上這些老狐狸耍得團團轉。】
【不過,高句麗必須要滅了!這些棒子們可不是什麽好東西,蹬鼻子上臉。】
【李靖這批老將肯定要去吐蕃,這東線就沒大將了啊!】
【不知薛仁貴現在在哪裏?】
【要是能找到這位做主帥,征服高句麗至少增加兩成機會!】
薛仁貴?
李世民心中一動,豎起耳朵。
他可是知道,李佑不顯山不露水,事事不出麵,天天待在家賦閑。
手裏的事情
卻是沒有落下。
否則,就算李世民再怎麽看好李佑,也不敢把這麽多事務交給李佑。
而李佑之所以還能悠哉悠哉,還是因為他高超的用人之道。
如今李佑特意提到這位薛仁貴,恐怕不是凡子。
【薛仁貴,字仁貴,河東人,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
【薛仁貴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
【薛仁貴的戎馬生涯,留下了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為後人傳頌。】
【算算時間,現在的薛仁貴應該還隻是一個少年郎!】
【不如找過來好好培養一下,到時候把東征那一堆破事都交給薛仁貴,省得老子煩心!】
李世民聽完,嘴角抽搐,很是無奈。
但聽李佑這麽一介紹,這薛仁貴確實是個人才,能擔大任!
李世民向來喜歡搜羅人才。
因為他在秦王時期就明白,一個人要想成事,必須要有一幫兄弟屬下幫襯著。
單打獨鬥的,根本玩不轉。
李世民能當上皇帝,也是大勢所趨,秦王派係的文官武將太多了。
他們必須推李世民上位,保住自家的榮華富貴。
李世民知道李佑有預知之能,尤其是聽到薛仁貴這輝煌的履曆,他的內心更加激動了。
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而薛仁貴更是在將才之上的帥才!
這樣的人才,李世民以帝王之尊,也不禁打起了歪主意。
他暗自尋思,不能讓太子這麽嘚瑟!
到時候非得使些手段,收為己用。
此事容後再提,當務之急是對吐蕃戰爭。
李世民原先早有規劃。
今日議事之後,有些感悟,稍稍微調一下即可。
原先他打算兵分兩路,如今高句麗之事暫且不發動。
李世民決定兵分三路,快速出擊,速戰速決。
如此一來,方可盡早調兵迴來準備高句麗作戰。
在李世民心裏,高句麗才是戰略重心。
無論是吐蕃還是突厥,李世民根本沒有放在眼裏!
“眾將聽令!”
“吐蕃蠻夷,不服王化,擅啟邊釁,虐我子民,朕乃天下之主,代天巡狩。”
“朕今日命李靖為中軍大元帥,左、右大將軍各為李績、牛進達!”
“李靖領中軍五萬從青海進軍,李績、牛進達分別領三萬大軍從鬆州、雲州進軍!”
“盡起右武衛十萬大軍,蕩平吐蕃賊寇!”
李靖三人轟然領命,“末將願為陛下前驅,蕩平賊寇!”
即使李世民對高句麗已經再三小心,也還是低估了對手。
這根本不是一個蠻夷小國,而是一個文明高級,戰鬥力更強大的耕戰之國!
如果他決意發動一場戰爭,他必須首先考慮如何拔除一個個堡壘,一個個城池。
他必須要考慮帝國能否承受這樣的代價!
兵法有雲:“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李世民要想打這樣的攻堅戰,需要的的兵力至少是高句麗防守方的五倍以上!
前提還是得有充足的糧草後勤供應。
否則,楊廣的前車之鑒不遠矣!
而且,除此之外,作為帝國的最高主宰,李世民還要考慮更多的東西。
那就是大唐無論要對哪一方開戰,會不會形成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局麵?
兵事兇危,戰爭也是不可預測的。
但無論是高句麗還是吐蕃,對大唐都懷有不臣之心。
隻不過吐蕃的狼子野心更加赤果果罷了。
李世民沉思良久,最終拍板道:“朕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考慮宰輔的意見,對吐蕃先動兵!”
“此賊實在可惡,我大唐無法再容忍這樣的賊子!”
“至於高句麗,正如兩位宰輔之言,城堅兵廣,不可貿然進攻。”
“攻高句麗,還需從長計議!”
唰!
李世民的“反複橫跳”,突然變臉令在場群臣無所適從。
他們目瞪口呆,震驚於李世民的朝令夕改。
房玄齡、杜如晦更是嘴角抽搐!
合著您這是鬧著玩呢?
前腳長篇大論,大談高句麗怎麽怎麽威脅大,說得老子臉色發白,坐立不安。
後腳屁股還沒坐熱,又話鋒一轉,主意一改,還是走完原來的老路。
房玄齡更加生氣,卻也無可奈何。
但也有人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似乎皇帝陛下還有深意!
但無論如何,李世民今日一番批判作秀,都將眾人的注意力引到了高句麗。
這些人都打算迴去好好調查一下這個素日裏他們不屑一顧的遼東小國。
當然,群臣心裏罵娘,嘴上還是要高奏凱歌,
三唿萬歲。
“陛下聖明,前隋滅亡之禍不遠矣,前車之鑒,陛下萬萬不可窮兵黷武!”
“吐蕃蠻夷,大類突厥二部,陛下應當趕緊排遣王師,擒拿其王幽禁於長安!”
“若如此,二王聚於長安,後世也是一段佳話!”
“……”
既然大局已定,朝堂上群臣緊繃的神經一鬆,群臣開始瘋瘋狂誇耀李世民的功績。
其實,李佑冷眼旁觀,看得通透。
與其說這些人支持李世民,不如說他們被李世民的“反複橫跳”搞怕了。
對於他們來說,每一次站隊都是一場關乎命運的抉擇。
李世民搞來搞去,這些人確實受不了了。
此時此刻,喧囂的議事廳裏,李佑屏蔽了這些聲音。
他心中沉思,如何攻打高句麗,確保這場戰爭的勝利。
【李世民這一手玩得漂亮啊,把朝堂上這些老狐狸耍得團團轉。】
【不過,高句麗必須要滅了!這些棒子們可不是什麽好東西,蹬鼻子上臉。】
【李靖這批老將肯定要去吐蕃,這東線就沒大將了啊!】
【不知薛仁貴現在在哪裏?】
【要是能找到這位做主帥,征服高句麗至少增加兩成機會!】
薛仁貴?
李世民心中一動,豎起耳朵。
他可是知道,李佑不顯山不露水,事事不出麵,天天待在家賦閑。
手裏的事情
卻是沒有落下。
否則,就算李世民再怎麽看好李佑,也不敢把這麽多事務交給李佑。
而李佑之所以還能悠哉悠哉,還是因為他高超的用人之道。
如今李佑特意提到這位薛仁貴,恐怕不是凡子。
【薛仁貴,字仁貴,河東人,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
【薛仁貴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
【薛仁貴的戎馬生涯,留下了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為後人傳頌。】
【算算時間,現在的薛仁貴應該還隻是一個少年郎!】
【不如找過來好好培養一下,到時候把東征那一堆破事都交給薛仁貴,省得老子煩心!】
李世民聽完,嘴角抽搐,很是無奈。
但聽李佑這麽一介紹,這薛仁貴確實是個人才,能擔大任!
李世民向來喜歡搜羅人才。
因為他在秦王時期就明白,一個人要想成事,必須要有一幫兄弟屬下幫襯著。
單打獨鬥的,根本玩不轉。
李世民能當上皇帝,也是大勢所趨,秦王派係的文官武將太多了。
他們必須推李世民上位,保住自家的榮華富貴。
李世民知道李佑有預知之能,尤其是聽到薛仁貴這輝煌的履曆,他的內心更加激動了。
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而薛仁貴更是在將才之上的帥才!
這樣的人才,李世民以帝王之尊,也不禁打起了歪主意。
他暗自尋思,不能讓太子這麽嘚瑟!
到時候非得使些手段,收為己用。
此事容後再提,當務之急是對吐蕃戰爭。
李世民原先早有規劃。
今日議事之後,有些感悟,稍稍微調一下即可。
原先他打算兵分兩路,如今高句麗之事暫且不發動。
李世民決定兵分三路,快速出擊,速戰速決。
如此一來,方可盡早調兵迴來準備高句麗作戰。
在李世民心裏,高句麗才是戰略重心。
無論是吐蕃還是突厥,李世民根本沒有放在眼裏!
“眾將聽令!”
“吐蕃蠻夷,不服王化,擅啟邊釁,虐我子民,朕乃天下之主,代天巡狩。”
“朕今日命李靖為中軍大元帥,左、右大將軍各為李績、牛進達!”
“李靖領中軍五萬從青海進軍,李績、牛進達分別領三萬大軍從鬆州、雲州進軍!”
“盡起右武衛十萬大軍,蕩平吐蕃賊寇!”
李靖三人轟然領命,“末將願為陛下前驅,蕩平賊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