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沒錯,就是美國加州舊金山的打車軟件公司uber。
一開始uber隻是在舊金山運營,其運營模式可以說是先進,也可以說是奇葩。
原因很簡單,並不是說uber沒有自己的運營汽車團隊,和別的司機們簽約。
而是在於uber簽約的那些司機和私家車,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運營資質。
運營資質這個事情,相信大家都懂,那就是政府發給一家公司拍照,允許你有在公路上進行載客運營的資格,也就是出租車業務。
沒有這個運營資質的汽車,那都是不合法的。
畢竟人家從政府手裏購買一張拍照,可是少則二三十萬美金,在紐約這樣的超級大都市,一張拍照可是80多萬美金!
你沒有花錢獲得運營資質,就上前去和人家的出租車競爭,這叫什麽?
在華國就叫野的,完全的是要被警察抓的,而且要罰款扣車,處罰嚴重得很。
但美國法律的一個奇葩之處就出來了,那就是他們默許私人載客,特別是在擁擠時間段和擁堵路段,更是提倡用這種方式來減少交通擁堵,減少能源浪費,為人們的出行創造良好的條件。
至於怎麽區分是順道載客、怎麽區分是惡意競爭,在美國法律上麵卻沒有很明確的規定,甚至於美國的地方政府會刻意的迴避這個問題。
蕭奇就知道,前世芝加哥的市長就公然號召民眾使用uber,完全的就占偏了位置。
因為相比起城市超級大擁堵惹來的損失和麻煩,區區的私家車載客,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甚至於美國的車險規定,私人車輛不能用於商業載客用途。否則就會麵臨取消保險的懲罰。——但在實際生活中,哪家保險公司敢這麽做,絕對會被所有的輿論給直接炮轟!因為在大家的心裏,私人商業載客是一種很好的緩解交通、減少資源浪費的做法!
因此保險公司也采取的是默許政策,即使是uber發展到那麽大的程度,也沒見他們對上百萬的uber司機們的車子下手。
uber抓的就是這個漏洞!
他們無論簽約的高端訂製叫車服務。比如寶馬、奔馳、奧迪、凱迪拉克等等;還是一般的低廉叫車服務,司機都是普通人,不用你有資質。
你隻要通過了uber公司的幾項審核,簽署了協議之後,就能加入uber的陣營,開始在路上承載客戶們賺錢。
由於沒有各種各樣複雜的規費,就算加上了uber20%的收費,低廉叫車服務價格也能比普通出租車便宜30%以上,最多時候能便宜50%以上!
而且uber有著強大的技術優勢。他們的軟件係統能非常精確的調派車輛,基本上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3-5分鍾左右車子就能到叫車用戶的麵前,能隨時隨地的滿足用戶們的需求,這就比招車服務要方便快捷太多了。——美國出租車不能電話預約招車,招車不能隨時在路上運營,這又是一個奇葩的規定。
憑借著這些個優勢,uber迅速的就攻陷了美國的一群超大城市。並且積極的在倫敦、柏林、巴黎等等地方運營,運營規模每六個月就要暴漲一倍。估值也迅速的增加著,到蕭奇轉世重生的時候,差不多他們的估值已經上了100億美金。
出於對uber前景的看好,許多投行都超級熱捧uber,把他們譽為下一個市值將會達到1000億的超新星公司!
如果是uber在華國,那肯定連開業的資格都沒有。
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異常擁堵的大城市裏麵,他們就有著強大的生存空間,不但市民們支持他們,政府的許多人也支持他們,這也是為什麽他們屢屢遭到處罰和起訴。最後卻大部分都能順利脫身,並且繼續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當然了,uber的成功,不僅僅是模式新穎,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迎合了城市發展和人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非常優秀的科技技術和管理方式,才得以保證他們成為世界第一打車軟件,根本沒有人能超越。
別以為一個小小的打車軟件沒什麽重要的,覺得它不過就是聯係雙方的app,最多也就是支付係統綁定、身份認證等等,算不得多大的項目,在矽穀隨便找幾個程序員就能做出來。
一開始的時候,uber的創始者們就是這麽想的。
在計算用車需求量、配比、定位等等方麵,他們一開始用的就是google的免費時間算法,結果計算出來的時間有超過3倍的誤差,用戶叫車之後居然要等10分鍾甚至更久,大大的降低了時效性和便捷性,讓用戶的體驗非常糟糕。
為此uber自己搭建了一個團隊來開發自己的算法,請來了各方麵的超級專家們,幫助設計和完善這種算法。
核心要求就是怎麽能把無數個移動的點,用最短的線串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在uber軟件上完美的體現。
一開始這樣的要求被認為是沒有必要的、浪費金錢和時間嚴重的,但隻是經過短短的適應期之後,這種算法為uber帶來了大大的便利,而且隨著越來越完善的數據輸入、算法改進,預計的時間最後也越來越準確,司機們效率也越來越高。
除了這個最重要的核心算法之外,uber還有另外兩種精確算法。
第一種是溢價算法,在它的幫助之下,uber會根據早晚高峰段、擁擠程度等等,隨時提高或者降低價格,從而促使更多的司機去載客,從而讓用戶們能迅速的離開。從而緩解掉這種交通擁擠。
而與此同時,因為有溢價係統,uber每次無論多少都隻收20%的費用,那麽在司機們來說,也就賺的錢更多了。
不僅僅如此,為了鼓勵司機們多用良好的態度去服務顧客。uber還在溢價算法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獎勵模式,通過司機們的服務和表現,以及各種約束和規範的執行程度來評分,從而決定每個月司機們獎金的多少。
這就又從另一個方向推動司機們的服務意識增強,讓顧客們得到良好的體驗,從而不但自己會繼續使用uber,還會推薦朋友來使用。
用戶們的增多,自然又會帶動司機們的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司機們的服務意識就更好……如此的良性循環之下,uber馳騁縱橫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卻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二個則是自動匹配算法。
這個自動匹配,是用戶發出訂單之後,係統通過自動搜查,選擇一個最靠近的司機前去,而不用用戶發出訂單之後。大家都去搶奪,這樣的自動匹配算法。完全可以避免激烈的競爭,也能讓司機們不用一天到晚都神經緊繃。
司機們的精神好了,服務態度和質量自然就更好。
除此之外,uber的堅決不預約的模式,也很值得稱道。
預約過後忽然說不要車了,造成司機們的損失;或者司機們為了你這一趟車。損失了幾個小時的載客時間和機會,自然也會轉嫁成本到用戶身上,這樣費用反而會提高很多。
更何況,uber的計算係統非常發達,基本上車子3-5分鍾就能到達。這樣的情況下,還用得著預約嗎?
……
迴想著uber的成功之處,以及它未來的發展,蕭奇頓時就有些心動了。
在印象之中,uber是在2009年成立的,一開始還不叫uber,而且他們要到2010年才推出服務,蕭奇完全就能搶先把這個公司做起來。
uber前世遇到的那些難題,大部分在蕭奇麵前完全就不是問題。
比如說資金,開發一款產品的資金要求很多,uber也是邊上線運營邊完善的,畢竟你上線了,看到效果了才有風投來投資。
但蕭奇還會缺錢嗎?
再比如說核心技術算法,uber是長期摸索總結才做出那麽幾款算法的,但蕭奇從一開始就知道,直接在矽穀和幾個大學裏麵尋找專家出來,大筆的金錢砸下去,這種理念清楚的軟件算法,很快就能成型運用。
再比如說經營模式,以及怎麽規避風險麻煩等等,蕭奇也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做好,況且他還有現在全美國前十大的律師行——馬裏奧律師事務所,足夠支持他到處去打官司了。
但唯獨有一點,卻是非常遺憾的。
那就是uber觸動的利益方太多了,因為它會打破出租行業的壟斷,對發放牌照的政府,對運營的出租車公司,對出租車司機等等,都有損害,所以這也是為什麽它發展壯大後,遇到的起訴和限製那麽多的原因。
蕭奇是一個華國人,人家教訓起uber來那就更加沒有壓力。
因此,uber注定是沒辦法蕭奇一個人持有的,在發展壯大甚至上市之後,蕭奇最多能擁有超過30%的公司股份,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其餘的公司股份都要分給各大巨頭們,讓他們在享受利益的同時,也為uber遮風擋雨。
人多力量大嘛!(未完待續。。)
ps:最近uber的麻煩很多啊,到處都是被約談禁止的樣子。不過,是非功過咱們隻有等著看了,過幾十年,就會知道它到底適不適合這邊……
沒錯,就是美國加州舊金山的打車軟件公司uber。
一開始uber隻是在舊金山運營,其運營模式可以說是先進,也可以說是奇葩。
原因很簡單,並不是說uber沒有自己的運營汽車團隊,和別的司機們簽約。
而是在於uber簽約的那些司機和私家車,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運營資質。
運營資質這個事情,相信大家都懂,那就是政府發給一家公司拍照,允許你有在公路上進行載客運營的資格,也就是出租車業務。
沒有這個運營資質的汽車,那都是不合法的。
畢竟人家從政府手裏購買一張拍照,可是少則二三十萬美金,在紐約這樣的超級大都市,一張拍照可是80多萬美金!
你沒有花錢獲得運營資質,就上前去和人家的出租車競爭,這叫什麽?
在華國就叫野的,完全的是要被警察抓的,而且要罰款扣車,處罰嚴重得很。
但美國法律的一個奇葩之處就出來了,那就是他們默許私人載客,特別是在擁擠時間段和擁堵路段,更是提倡用這種方式來減少交通擁堵,減少能源浪費,為人們的出行創造良好的條件。
至於怎麽區分是順道載客、怎麽區分是惡意競爭,在美國法律上麵卻沒有很明確的規定,甚至於美國的地方政府會刻意的迴避這個問題。
蕭奇就知道,前世芝加哥的市長就公然號召民眾使用uber,完全的就占偏了位置。
因為相比起城市超級大擁堵惹來的損失和麻煩,區區的私家車載客,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甚至於美國的車險規定,私人車輛不能用於商業載客用途。否則就會麵臨取消保險的懲罰。——但在實際生活中,哪家保險公司敢這麽做,絕對會被所有的輿論給直接炮轟!因為在大家的心裏,私人商業載客是一種很好的緩解交通、減少資源浪費的做法!
因此保險公司也采取的是默許政策,即使是uber發展到那麽大的程度,也沒見他們對上百萬的uber司機們的車子下手。
uber抓的就是這個漏洞!
他們無論簽約的高端訂製叫車服務。比如寶馬、奔馳、奧迪、凱迪拉克等等;還是一般的低廉叫車服務,司機都是普通人,不用你有資質。
你隻要通過了uber公司的幾項審核,簽署了協議之後,就能加入uber的陣營,開始在路上承載客戶們賺錢。
由於沒有各種各樣複雜的規費,就算加上了uber20%的收費,低廉叫車服務價格也能比普通出租車便宜30%以上,最多時候能便宜50%以上!
而且uber有著強大的技術優勢。他們的軟件係統能非常精確的調派車輛,基本上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3-5分鍾左右車子就能到叫車用戶的麵前,能隨時隨地的滿足用戶們的需求,這就比招車服務要方便快捷太多了。——美國出租車不能電話預約招車,招車不能隨時在路上運營,這又是一個奇葩的規定。
憑借著這些個優勢,uber迅速的就攻陷了美國的一群超大城市。並且積極的在倫敦、柏林、巴黎等等地方運營,運營規模每六個月就要暴漲一倍。估值也迅速的增加著,到蕭奇轉世重生的時候,差不多他們的估值已經上了100億美金。
出於對uber前景的看好,許多投行都超級熱捧uber,把他們譽為下一個市值將會達到1000億的超新星公司!
如果是uber在華國,那肯定連開業的資格都沒有。
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異常擁堵的大城市裏麵,他們就有著強大的生存空間,不但市民們支持他們,政府的許多人也支持他們,這也是為什麽他們屢屢遭到處罰和起訴。最後卻大部分都能順利脫身,並且繼續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當然了,uber的成功,不僅僅是模式新穎,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迎合了城市發展和人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非常優秀的科技技術和管理方式,才得以保證他們成為世界第一打車軟件,根本沒有人能超越。
別以為一個小小的打車軟件沒什麽重要的,覺得它不過就是聯係雙方的app,最多也就是支付係統綁定、身份認證等等,算不得多大的項目,在矽穀隨便找幾個程序員就能做出來。
一開始的時候,uber的創始者們就是這麽想的。
在計算用車需求量、配比、定位等等方麵,他們一開始用的就是google的免費時間算法,結果計算出來的時間有超過3倍的誤差,用戶叫車之後居然要等10分鍾甚至更久,大大的降低了時效性和便捷性,讓用戶的體驗非常糟糕。
為此uber自己搭建了一個團隊來開發自己的算法,請來了各方麵的超級專家們,幫助設計和完善這種算法。
核心要求就是怎麽能把無數個移動的點,用最短的線串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在uber軟件上完美的體現。
一開始這樣的要求被認為是沒有必要的、浪費金錢和時間嚴重的,但隻是經過短短的適應期之後,這種算法為uber帶來了大大的便利,而且隨著越來越完善的數據輸入、算法改進,預計的時間最後也越來越準確,司機們效率也越來越高。
除了這個最重要的核心算法之外,uber還有另外兩種精確算法。
第一種是溢價算法,在它的幫助之下,uber會根據早晚高峰段、擁擠程度等等,隨時提高或者降低價格,從而促使更多的司機去載客,從而讓用戶們能迅速的離開。從而緩解掉這種交通擁擠。
而與此同時,因為有溢價係統,uber每次無論多少都隻收20%的費用,那麽在司機們來說,也就賺的錢更多了。
不僅僅如此,為了鼓勵司機們多用良好的態度去服務顧客。uber還在溢價算法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獎勵模式,通過司機們的服務和表現,以及各種約束和規範的執行程度來評分,從而決定每個月司機們獎金的多少。
這就又從另一個方向推動司機們的服務意識增強,讓顧客們得到良好的體驗,從而不但自己會繼續使用uber,還會推薦朋友來使用。
用戶們的增多,自然又會帶動司機們的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司機們的服務意識就更好……如此的良性循環之下,uber馳騁縱橫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卻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二個則是自動匹配算法。
這個自動匹配,是用戶發出訂單之後,係統通過自動搜查,選擇一個最靠近的司機前去,而不用用戶發出訂單之後。大家都去搶奪,這樣的自動匹配算法。完全可以避免激烈的競爭,也能讓司機們不用一天到晚都神經緊繃。
司機們的精神好了,服務態度和質量自然就更好。
除此之外,uber的堅決不預約的模式,也很值得稱道。
預約過後忽然說不要車了,造成司機們的損失;或者司機們為了你這一趟車。損失了幾個小時的載客時間和機會,自然也會轉嫁成本到用戶身上,這樣費用反而會提高很多。
更何況,uber的計算係統非常發達,基本上車子3-5分鍾就能到達。這樣的情況下,還用得著預約嗎?
……
迴想著uber的成功之處,以及它未來的發展,蕭奇頓時就有些心動了。
在印象之中,uber是在2009年成立的,一開始還不叫uber,而且他們要到2010年才推出服務,蕭奇完全就能搶先把這個公司做起來。
uber前世遇到的那些難題,大部分在蕭奇麵前完全就不是問題。
比如說資金,開發一款產品的資金要求很多,uber也是邊上線運營邊完善的,畢竟你上線了,看到效果了才有風投來投資。
但蕭奇還會缺錢嗎?
再比如說核心技術算法,uber是長期摸索總結才做出那麽幾款算法的,但蕭奇從一開始就知道,直接在矽穀和幾個大學裏麵尋找專家出來,大筆的金錢砸下去,這種理念清楚的軟件算法,很快就能成型運用。
再比如說經營模式,以及怎麽規避風險麻煩等等,蕭奇也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做好,況且他還有現在全美國前十大的律師行——馬裏奧律師事務所,足夠支持他到處去打官司了。
但唯獨有一點,卻是非常遺憾的。
那就是uber觸動的利益方太多了,因為它會打破出租行業的壟斷,對發放牌照的政府,對運營的出租車公司,對出租車司機等等,都有損害,所以這也是為什麽它發展壯大後,遇到的起訴和限製那麽多的原因。
蕭奇是一個華國人,人家教訓起uber來那就更加沒有壓力。
因此,uber注定是沒辦法蕭奇一個人持有的,在發展壯大甚至上市之後,蕭奇最多能擁有超過30%的公司股份,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其餘的公司股份都要分給各大巨頭們,讓他們在享受利益的同時,也為uber遮風擋雨。
人多力量大嘛!(未完待續。。)
ps:最近uber的麻煩很多啊,到處都是被約談禁止的樣子。不過,是非功過咱們隻有等著看了,過幾十年,就會知道它到底適不適合這邊……